為進一步推進焦溪古鎮保護和修繕項目,提高廣大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有關方面日前邀請市民參觀焦溪古鎮第一批重點院落修繕現場。
當天的群眾開放日活動,邀請了承越故居原住民代表、焦溪古鎮居民代表等50人,分兩批參觀承氏宗祠和承越故居。
承氏宗祠位於焦溪古鎮南下塘9號,屬於目前申遺工作中被列入遺產要素清單的7+7+1處建構築物之一,營建於清末,距今已有100餘年歷史。院落佔地約530平方米,進深約40米,相當於相鄰私宅院落三至四進建築的進深尺度。宗祠原主體建築主廳現狀遺存較多,前進建築及場地有部分基址遺存發掘。這裡是焦溪古鎮大姓之一「承氏」曾經的祭祖祠堂所在,同時兼作鶴峰書院,是該地區歷史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
承越故居位於焦溪古鎮南下塘26-29、31、32號,屬於目前申遺工作中被列入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9處歷史建構築物之一。承越故居是清鹹豐年間舉人承越的居所,距今已有100餘年歷史。承越因為鎮壓太平軍有功,升任知府,並且留山東候補,著有《聽雲山莊詩鈔》《聽雲山房剩稿》等。1869年,因身體原因回鄉,任鶴峰書院山長,積極培養青年學生。他的兒子還發起了菊花詩社。故居現存前三進院落格局清晰,大木架構型制基本完整,是焦溪古鎮中具有代表性的晚清遺構,集中反映了清末焦溪地區木構建築的典型特徵及建造技術。
據焦溪古鎮申遺項目技術總監李青松介紹,承越故居修繕已基本完成,承氏宗祠也將於5月15日結束修繕。修繕中尊重建築原有風貌,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採用原材料、原尺寸、原工藝修復缺失。後續將進行布展,豐富院落內涵。
李青松說,近期,王家大院和圈門遺址2個組團也將開始修繕。在明年4月底前,15個重點院落將全部修繕完成。
據悉,有關部門在對焦溪古鎮建築肌理進行梳理的過程中發現,除15個重點院落外,焦溪古鎮還有不少具有特色、具有價值的建築物和院落。
(來源:常州日報 編輯/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