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常垂釣中裝蚯蚓的基本方法,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三種:
1.裝整條蚯蚓。有兩種裝法:①從頭部刺入,裹住鉤體,多餘部分掛在鉤尖之外;②在距頭部約10毫米處刺入至穿,再間隔10毫米刺穿,蚓尾部分掛於鉤上。
2.去頭裝尾端。從蚓環以下按需要長短掐斷,一般以兩倍鉤體長為宜,再從斷面穿入,多餘部分掛於鉤尖外,尾端不停地蠕動。
3.掐段使用。每段略長於鉤體,第一截鉤尖從頭部刺入,以不露鉤尖為度,其餘從斷面穿入,蚓尾掛在鉤尖之外。以尾部一截效果最佳。
不同魚情下蚯蚓的裝法:
1.釣小魚。這裡泛指小鯽魚、鰷、麥穗魚等。小魚嘴小,吞大餌困難。故選用直徑約1.5毫米的小蚯蚓,以利提高上鉤率。若用粗蚯蚓則多半揚竿拉空。裝蚓時宜從鉤尖裝至後彎或前彎部位,最多裝滿鉤體,即與鉤尖平齊而不宜超出。以從鉤尖裝至後彎部位效果最佳。
2.釣「滑」魚。釣滑魚用蚯蚓很有講究。按本人多年垂釣的體會,應注意四點:①選用直徑約1.5毫米、長3~4釐米、色澤鮮豔的小蚯蚓(必須用小鉤、細線);②從蚯蚓頭部刺入,多餘部分掛於鉤尖外蠕動;③若蚯蚓入水時間過長而窒息時,不要吝惜蚯蚓,須及時更換,保持鮮活;④減少懸鉤頻次,以消除魚的膽怯。
一般來說,用蚯蚓做餌料的話最簡單的打窩方法就是,自己用低度酒泡小米自製餌料,不用加其他的東西。
以下是幾種適合配合蚯蚓打窩的窩料:
(一)酒米或麝香米打窩。
(二)把十多條蚯蚓放在小袋子裡,然後放在地上狂踩成泥,拿來打窩。如果怕有風浪打不到點,可拌上釣點的泥土打下去。
(三)把蚯蚓切成段加灰面粑。
(四)用菜籽餅。
二、酒米、麝香米適用魚種
酒米能引來小雜魚、小蝦、鯽魚、鯉魚、草魚、黃顙、鯰魚等很多種魚,或直接或間接。間接的是利用引來的小魚、小蝦去引來的雜食或肉食魚。所以,酒米配蚯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廣譜通殺。麝香米能誘鯽魚、草魚、鯉魚。
三、酒米、麝香米的用量及打窩操作
酒米及麝香米用量都不宜多,多了味道太重,魚不敢進窩。
(一)酒米及麝香米的用量
1.酒米開始最好是打2~3把,切不可太多,用蚯蚓作釣餌時,發現魚口少,則可以在過程中稍稍打一點,保證窩子裡有食物就可以了,比如半把,而要是用麵食就不用了,也有釣友是每過1小時來一把的。千萬不可魚正有口,還去打窩子,那會弄巧成拙了。魚多少打,魚少多打,特別在大面積水庫、河溝,餵個幾斤也沒事。要根據釣場具體情況來定。春天釣魚,一般用打窩器一炮就行,水深的話可以適當多打一些。
2.四瓶蓋的麝香米和一團雞蛋大的泥打窩,可釣一上午。
(二)打窩操作
單獨打米窩子散落得厲害,要想打得遠,夠不著的話,加水邊的泥土是好辦法,土要少,不能太硬太粘,保證打到釣點後,能快速散開。也可以用面巾紙包起來打。入水後,待紙溶化,裡面的酒米就散開了。
四、酒米原理及製作
(一)酒米誘魚原理
自然界的魚經常吃水底一些已經腐爛的有發酵味的樹根、草根、碎屑等食物,這些食物經過發酵後產生了酒味,就是說魚吃慣含酒味的食物。
(二)酒米製作方法
下面是兩種自製酒米的方法,如果涉及到商品餌料,則要按說明使用。
1.麯酒(高度、低度都行)泡小米,也可再加些炮酒。生的小米直接泡1~2天就可以用了。
2. 1斤小米+5斤玉米糝+蜂蜜或白糖+VB+豬母乳+麯酒,泡之前把小米、玉米磣炒一下,別炒大了。
另外,給大家分享一些針對性的做法:
【釣鯉魚】
在秋季釣鯉魚與春季相比要把誘餌製成"腥香型",因為此時的魚兒需要囤積大量的脂肪過冬。所以它們比較喜歡吃葷,但不是雞腸、鴨腸和蚯蚓,用這些東西釣鯉魚效果是最差的。
所以,在秋季釣鯉魚的誘餌還是可以自制的:取一隻蒸或烤熟的紅薯加蒸熟的玉米面和紅糖,這是基礎,最後加入些許奶粉用釣場的水和勻就成了秋釣鯉魚窩料。此時的釣餌依然可以用甜玉米粒掛鈎施釣,〔蚯蚓次之〕但最好的釣餌是小河蝦去頭掛鈎施釣,這是鯉魚的最愛。
【釣鯽魚】
可以用香糠加酒米活水待吸水後捏成團扔入釣點。
第一步準備主料,小米和粉碎後的玉米粒各四千克。小米要準備粒大、新鮮的上等品,玉米粒不可粉碎的過度,顆粒象綠豆粒大小為宜。
第二步準備輔料,五十度以上的高度糧食白酒或者六十度散裝的高粱酒。
蜂蜜一瓶,白糖一袋,記著一定要用白糖,而不是我們經常往釣餌裡加的紅糖。
第三步製作,製作小米窩料時,首先將小米倒入盆中用開水燙一下,開水不要倒多,沒過小米表面即可。冷涼後加入「農歡二合一特誘靈」三袋(按1:3添加,一袋特誘靈三斤窩料)、半瓶蜂蜜(約二兩半)、半斤白糖充分拌勻,裝入十斤裝的空油桶中,加入半斤白酒,蓋蓋搖動,放置一周後使用。
製作玉米窩料時,首先將玉米粒倒入鍋中加水,水要沒過玉米粒表面一指,水開後稍等關火,不可時間太長,否則底層的玉米粒就會糊。在鍋中悶上十五分鐘,倒入盆中冷涼,下面的程序和製作小米窩料一樣。
這兩款窩料,小米窩料釣鯽魚,玉米粒窩料釣鯉魚、草魚或同時使用加入部分和好的釣餌打窩,一定會取得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給大家分享個人的釣魚打窩的技巧:
一,確定釣點再打窩
有的釣友到水邊匆忙找釣位,然後大量打窩,看著別人上魚自己不上,這時才考慮怎麼沒口呢?這是不了解釣點情況的結果,盲目打窩的後果。在陌生釣場,我一般向先來的釣友或者附近居民了解魚水情況,再觀察附近是否有過釣友留下的痕跡,結合自己經驗來選擇釣位,確定用竿長度,測試釣點底部前後左右情況,選擇底部平整,釣點靠近人一側有坎子的,有小鍋底坑為最佳。這樣的釣點打窩,窩料集中穩定。後高前低的斜坡決不能用,打窩誘餌和釣餌都會滾落溝底,上魚也是個別的。遇到這種情況,考慮調整竿長或者更換釣位。同時探查是否有水流。以確定窩料和釣餌的選擇調配。
二,誘餌的選擇與配比
常用的商品誘餌大家都熟悉,常用的自製基本誘餌,大家也都了解。相同的誘餌,為什麼有的朋友效果理想,有的朋友不見效呢?就像一樣的中藥,有的配方能藥到病除,有的配方把病人耽誤了,這是取捨和應用比例的原因;釣魚誘餌選配也是同樣道理,我習慣以糧食類及其附產品為誘餌,做以發酵或浸泡白酒;配比前分析目標水域情況和對象魚以及溫度條件。
春秋味型重腥、香,高溫季節絕對少不了酒味;釣小魚則取玉米面、小米、細玉米渣子,豆餅粉等粉狀、小顆粒為主,釣大魚選麥粒、顆粒飼料甚至整粒的玉米等。誘餌成分的味型、物理性狀,都是隨著魚情走的,受水情、溫度條件限制和影響,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打窩要注意幾個問題
1.誘餌用量合適 水域環境大,魚個體大,大量打窩;小河小溝小鯽魚,面餌垂釣根本不用打窩,蟲餌垂釣也應該少量勤打,誘餌把魚餵飽了,還能吃釣餌麼?
2.誘餌虛、實結合 根據不同的魚情水清,可以有不同的誘餌選擇,比如:點鯰魚、黃桑時,養蚯蚓的土就是非常理想的誘餌。也可以把雞肝,或者動物血液、蚯蚓碾碎摻和泥土來打窩,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釣青、草、鯉時,他們慣於遊動覓食,一定要講求有實實在在的大量的誘餌,這樣才能留住大魚。我一般選擇玉米、小麥、小米、豆栢這些大顆粒等為主,加入麥麩,玉米面,白面為輔;這樣的誘餌,下水後從投擲點到水底形成立體柱狀誘餌區,誘餌到底後,還會隨著流水橫向擴散,誘餌中大量的大顆粒集中於釣點內,在外圍吃不飽,一會就到窩裡了。
3.誘與釣的關係 競技釣用雙鉤的目的,不是釣雙尾,而是邊誘邊釣,而且開始時只誘不釣,目的在於以魚誘魚。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數魚類和人一樣,喜歡聚群。我們日常有很多的例子,比如有人吃飯,先看看飯店門口停的車多不多?飯店也更願意顧客坐在櫥窗前的位子,賓館在晚間,會打開一些沒有旅客房間的燈光,服裝店會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使顧客放慢腳步的節奏,增加停留時間。更有過分的,會招來一些託,在那試衣服而不買。這些都是以人誘人,推到誘魚也是同理,把少量魚兒誘來先不釣,魚兒看到食物,會興奮起來,遠處的魚可以感受到這個信息,向窩子裡趕;窩子裡有了足夠的魚,達到一定密度以後,還有源源不斷的新魚趕過來,你夢想中的連竿出現了。這也是競技比賽講的,初期不是釣魚,是分魚或者說搶魚理論。
4.流水環境的打窩 流水環境魚情、水清過於複雜,大魚、小魚、雜魚全有,流水流速還不固定,有時流大,有時流小;常規釣法看漂困難,窩子形不成。我們習慣一種「炮彈打窩法」。具體是這樣,提前準備半袋黃土,水邊溼泥有臭味,附近土質鹼性,幹了非常硬,不適用。誘餌配好以後,按照30%左右比例摻在黃土裡,和泥用力團成團,黃土有一定粘性,扔到水裡不會散。初次打窩3~5斤誘餌,和上30~40個拳頭大的泥團,我們慣稱炮彈,一頓深水紅轟炸。假如用4.5 竿,水深2米,投擲在上遊偏2米,在竿稍前1~1.5米處入水,這時誘餌正好落在窩子裡。
❁小穎:大家還有那些打窩好配方(妙招),歡迎分享,一同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