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萌動的雨水,沒有陰雨天的憂鬱,有的只有生命被春雨潤澤的歡欣。雨水節氣的藝術家是喬治·秀拉,他的點畫法就如同春天降下的雨水一般,巧妙地將科學與藝術,一點一滴交織在畫布上,成為美的樣子。
藝術是同時包容理性與感性的表現方式,即便是藝術小白也會知道,感性在藝術創作當中的佔比高出理性很多。西洋畫派的「印象派」,一縷陽光或一抹薄霧,嘗試著用畫筆捕捉尋常的美麗瞬間,是不是很浪漫很有情調?但是如果你認為它就是感性的代表那就大錯特錯了。人家印象派雖然沒有利落的線條筆觸,但是強調光影的呈現,而從印象派延伸的「新印象派」比理性還要理性,同樣繼承印象派的一縷陽光、一抹薄霧的風格,更企圖用科學方法,將色彩解析成更細微的純色光點,用光點來呈現畫作主題。而引領「點畫」的大師就是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點畫法的原理和現代印刷差不多,印刷品你看到的黑絕對不是黑,而是由青、洋紅、黃、黑(也就是CMYK)四個原色的小點疏密組合疊印而成,所以新印象派又被稱作分色主義。印刷的網點
點畫法畫作局部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是喬治·秀拉的代表作。他在畫出這幅畫之前的草稿與顏色試稿就高達400多幅,最後正式畫到205X308cm巨幅畫布又整整「點」了兩年。《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大碗島》讓人感覺十分寧靜平和,仿佛抓住了那個時光的瞬間。畫面上明明有許多的人物,卻沒有熱鬧的感覺,點畫法讓整幅畫靜謐又虛幻。《大碗島》看似歲月靜好,但是如果將歷史事實放進來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大碗島位於巴黎市郊,塞納河上的小島,而那個年代這座島又被叫做「愛之島」,事實不是只有「愛」這麼美麗,因為重點是「性」。
是的,大碗島在當時是出了名的賣淫島。喬治·秀拉那個年代的看客肯定在看到這幅畫後,都能領會到這層意義。
女人手裡牽著的猴子
畫面最左邊乍看是一對衣著優雅的情侶或夫妻,仔細一看女人的手裡牽著一隻猴子,猴子在當時西方國家不是那麼好的動物,象徵「道德敗壞」,所以推斷這兩個人的真實身份是交際花和她的有錢客戶。畫面中間是一對母女,從地點的特殊性來判斷,這位母親很有可能是某人的情婦,帶著私生女來這裡見「父親」,亦或者是更糟的情況,母親邊帶孩子邊「工作」。
喬治·秀拉完成這幅畫的時候其實沒有透露真正含義,所以這些解讀也許不是絕對,但是對當時的人來說,大碗島總是意味著什麼,讓這幅畫變得十分曖昧也具有話題性。
另一幅《阿尼埃爾浴場》可以說是《大碗島》的姐妹作,因為《浴場》的地點其實就是在《大碗島》的對岸。
河流的這邊是有錢人的情慾遊戲,另一邊則是藍領工人的休息場。大碗島的對岸是巴黎的工廠區,背景也能看到遠處工廠的煙囪,畫面中光著膀子、躺在草地的都是工人。
兩幅畫可以說是巴黎的縮影,一條河流劃分著兩個階級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娛樂。難得休息的工人們只能稍微遠離烏煙瘴氣的工廠,面對生活壓抑且狼狽;衣冠楚楚的中上流人們,在明媚陽光下卻做著見不得人的交易。喬治·秀拉的畫一直都讓人覺得他想表達什麼。他生前最後兩幅畫《馬戲團》和《康康舞》,看似在表現當時的娛樂百態,但是畫風卻與溫暖熱鬧沾不上邊,反而有點詭譎。喬治·秀拉自己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不過他卻站在畫布前用旁觀者的角度,表達他那個階級流行找樂子的方式,也呈現了紅燈綠酒下的虛無本質。
許多人說他的畫是諷刺當時社會的弊端,但是他說:「人們從我的畫裡看到詩,而我只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作畫罷了。」
喬治·秀拉不想被分類與設限,他為當代藝術風格注入一道新鮮血液,為藝術中的理性感性追尋到了平衡點。
*知乎 假裝在發呆:可怕的人性 | 點彩畫與《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痞客邦 彭哥:【新印象派】秀拉-讓藝術成為光的幾何遊戲*every little d:GeorgesSeurat如實說
稍蹤即逝的感覺與無視傳統的對峙,經驗與印象間的模糊空間,生命的現象儼然成立無限可能的美感嗎?
好好按關注大粥文化 把小事做偉大
聲明:節氣插圖版權屬於大粥文化
轉載本文請註明:大粥文化
公眾號:e_dasein
►了解更多立刻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