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劇似乎一直在刷新著我們的認知,無論是脫胎於社會真實事件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關注女性成長的臺灣鄉土劇《俗女養成記》,還是甜到心裡又構思巧妙的《想見你》,新穎的題材,細膩的表現手法讓臺劇開始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在這之後,這一次臺劇開始將視角瞄準了一個很少能被關注到的群體——民工。這種題材放在華語劇中可以說是極為冷門。畢竟上一次涉及此類型的還是十幾年前康洪雷導演的電視劇《民工》,還有管虎,康寧導演的《生存之民工》。
《做工的人》自播出以來,以真實有趣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眼球,豆瓣更是直接給出了9.0的高分,之後連續4周蟬聯華語口碑劇集榜第二名。該劇改編自一名工地工程師親身經歷寫下的同名散文集,在從事監工的十三年中,他將自己在工地的所見所聞,一點一滴都記錄了下來。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引起很大反響,銷售量超過5萬本,因此電視劇也獲得了大量關注。整部劇概括起來,其實就是講述一群做工的小人物背後的喜怒哀樂。雖然劇中許多臺詞都是閩南語,但卻絲毫不影響觀看。
一部來自社會底層的真實生存錄
故事圍繞著工地上三個好友展開:鐵工阿祈、模版工昌仔、挖掘機怪手阿全。三人雖性格不同,但他們的志向卻很一致,就是「發財」。而他們也在身體立行著這件事,每天除工作以外,就是圍在一起研究如何發家致富。
阿祈是他們裡面生活最艱難的那一個,鋼筋水泥焊接的工作不僅辛苦還很危險,而他家裡,上有重病臥床不起的父親,下有在讀大學的兒子,整個家就靠他一人微薄的收入支撐著。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一夜暴富,能夠從此不再做工人,每每家裡稍微有點錢,都會被他拿去搞投資,偏偏他自己還沒有經商頭腦,每次都賠個底朝天。有時候實在沒錢了,還會鼓動兒子從老婆那兒騙錢,日子就在這樣的死循環中度過。
昌仔是他們當中年紀最大的,也是工地的小包工頭,他每天最發愁的事情就是開發商拖欠尾款。生活中,他是一個妻管嚴,工資都要上交給妻子,唯一有的零用錢都拿來買彩票了。不過昌仔家庭還挺幸福的,每當惹老婆不高興了,就會穿著印有「老婆都是對的」衣服來逗妻子開心。昌仔想發財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希望送女兒去更好的學校讀書深造。
阿全是在工地上專門負責運輸的司機,年輕的他比起前兩位要活的輕鬆一點,畢竟還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雖然是幾人中收入最高的,但他從來沒有攢錢的意識和習慣,還因為經常闖紅燈而被開罰單,導致沒到帳的工資也都被罰走了。年輕氣盛的阿全一直暗戀一位街邊的檳榔西施,西施的夢想是希望買下心儀已久的名牌包包,而阿全也一直想賺錢幫女神實現願望。
三人的願望非常樸實,也映射出大多數生活在底層的人的願望,就是想讓自己與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已。因為缺錢,他們也想盡了一切辦法掙錢。阿祈看著別人拜佛時,都會給香火錢,而他在旁邊看著錢一張一張往裡塞,仔細盤算了一下,認為寺廟每天的香火錢比他們做工還要賺錢,之後三人就開始搗鼓著弄寺廟,在他們正在商量時,遇到一個泰國人,泰國人說可以賣給他們四尊佛,結果這個泰國人是印尼人假扮的,把他們的錢全部騙走,為了投資,阿祈還將自己地契給當了,三人的錢全部被卷跑。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其實也是大多社會底層人士真實的生活圖景,他們不會上網也不懂調查,知識儲備量少,只懂得在工地靠苦力掙錢,生活對他們看上去似乎異常嚴苛,面對各種成功人士,他們也只能安慰自己「沒有趕上好時候」。 對於底層的人,最真實的感受就是為了生活,放下了尊嚴,可是生活依舊還是無情,唯一的安慰只有那點微薄的工資。
即便夢想落空,依舊能自信面對生活
很多時候他們生活得很小心翼翼,比如,當三人從工地上下工後,阿昌要進便利店買東西時,怕把人家地板弄髒,就將自己從工地上穿回來的鞋子脫掉,踩著襪子進去進去。這像極了我們平常在地鐵上看到的工人,因為自己衣服髒,即使有座怕也不坐,而是選擇蹲在旁邊角落裡。
雖然他們一心嚮往著一夜暴富,變成有錢人,但實際上當他們真正面對這些的時候,他們又開始退縮了。比如阿祈的弟弟阿欽,之前有過非常相愛的女友,因為當時兩邊家裡人反對,硬把兩人給拆開,女孩家人帶她遠走她鄉,多年之後,前女友已經嫁給了一位成功人士,處事老成不在乎一切的他,每次碰到也總是默默的在後面跟著,遠遠的看著她,不敢上去打招呼。再比如阿祈,每次都回來找老婆要錢都說自己的項目多好多好,有時候吹牛吹到自己說話都有點虛,心裡蠢蠢欲動,行動上需要給自己加固往前走的勇氣。
對於他們來說,發財與其說是一個夢想,不如說是一種對生活的寄託,正因為如此,他們才一邊生活在麻木的現實中,繼續做著能餬口的工作,又各處尋找探尋發財的出路,過著自娛自樂的生活。
例如劇中三人養的小鱷魚,這是他們其中一個發財夢,阿祈聽說鱷魚包包很值錢,鼓動其他兩人一起合夥買下這隻鱷魚,想著將鱷魚養大,然後培養很多小鱷魚,賣給做鱷魚包包的廠家。鱷魚的出現,讓他們的生活又充滿了更多陽光。阿全:「這隻鱷魚和我們很像,無論是被困在水池還是桶子裡,一直很努力想要離開這個環境,不管人家怎麼欺負,怎麼逼迫,它就是要出頭天啦!」雖然最後鱷魚晚上自己跑出來,摔到樓下死了,但因為養出了感情,三人最終不僅沒捨得把小鱷魚扒皮,還給它辦了一場隆重的喪事。
再比如,他們無意間看到電視上播出的古董鑑寶直播,他們又立馬打起了一個新的主意。阿全之前在工地上挖出過一個罐子,上面還印有明朝制的字樣,他們便激動地拿著它去上了鑑寶直播,專家看過後認定它價值60萬。本以為他們這下終於可以發財了,但是還沒高興多久,一位熱心觀眾打電話進直播間,告訴主持人那個罐子是他大學專業學習時的仿造作品,隨著現場罐子被打碎,他們的發財夢也碎了。
可他們的發財之路也並沒有因此受阻,還是會繼續。你能從劇中感受到做工人生活的不易,但同時,也透過他們的苦,看到了生活的樂趣。
對於生活在底層的人來說,最真實的感受就是每天為了生存而奔波,夢想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特別是當工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在烈日下,憑藉自己的汗水賺取那一點微薄的收入。而出了事故,工地負責人推卸責任,受傷的工人得不到補償,自己去醫院,可那點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夠支付醫藥費。
不過《做工的人》雖然立足於現實,卻並沒有以壓抑冷酷的劇情所展開,反而用一種荒誕喜劇的方式向觀眾敘述工人們的日常。從他們的身上,你能看那些生活中被人忽視的光芒,即便夢想落空,可依舊還是會更加自信地對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