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上廣講脫口秀:和相聲演員搶飯碗、要求講葷段子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隨著《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等節目的熱播,李雪琴、呼蘭等脫口秀演員的爆火,國內的脫口秀行業迎來了井噴式發展。

對觀眾來說,脫口秀像是撕開了壓力的一道口子,日常堆積著的煩心事也跟著演員拋出的一個個「包袱」有了丟擲和消化的通道。

而對於脫口秀演員來說,跨入這個年輕的行業則更需要排除萬難的勇氣和高於疲倦的熱愛。

缺乏統一的培訓體系、全職工作無法養活自己、觀眾的冷場帶來的挫敗和迷惘...諸多因素在無形之間成了勸退的助力

如果不是某些仍舊沸騰的、渴望得到積極反饋的信念支撐,最後留下來的這些人可能會連「藉助觀眾席中稀稀拉拉的掌聲打磨笑點」的想法都不敢有。

行業在聚光燈的包圍下湧進了一大批半路出家的脫口秀愛好者,然而大部分新人的職業生涯最高點永遠停在了第一場的開放麥

選擇讓段子和自己一同成長的人終究只是少數

本期顯微故事採訪了3位脫口秀從業者,他們之中:

有從主持人跨界、目送好友告別脫口秀的楊岱儒;

有把脫口秀演員視作普通工作的周周;

有被籤約俱樂部老闆要求講黃段子、最後因疫情成功離場的楊帆。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我是一名全職的脫口秀演員,一個月能掙1500元。這個段子是去年寫的,今年的話一毛錢沒有掙到。」

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何廣智以「窮」自嘲,稱自己租住在「嚴禁捕捉野生動物」的偏遠郊區、絲毫沒有買房壓力等。

何廣智說出了一個常識:對99%的脫口秀演員來說,想靠說脫口秀在北上廣生存下去,幾乎不可能。

與此同時,脫口秀似乎正被越來越多的商家看好。

北京有脫口秀俱樂部、單立人喜劇、噗哧脫口秀;

上海有山羊脫口秀、來點喜劇、木更喜劇;

深圳有逗伴、青蛙、呼聲;

……

上百家俱樂部中,有的已成立10年。在北京的北新橋一帶,脫口秀社區正在形成中。

光明的未來,艱難的當下,構成脫口秀奇特的生態。太多年輕人帶著夢想,擠上脫口秀舞臺,真正能留下的,不過「十分之一」。

然而,疫情又塗改了一切。

最頂尖脫口秀演員月入不過萬

楊岱儒 脫口秀演員 25歲 吉林省通化市

做脫口秀演員之前,我幹過老家電臺主播、央廣購物欄目的主持人,這些工作大多和開口說話有點關係。

但在電臺工作,無論再怎麼努力,一個月也賺不過4000元這個坎。 付完北京的房租,工資都剩不下多少了

一次看央視轉播了《脫口秀大會》, 我聽著覺得這些段子我也能講 ,就在工作之餘試著寫脫口秀稿,報名參加了每周三在南鑼鼓巷Pinkmoon的「開放麥」。

所謂「開放麥」,就是新人免費演出,各俱樂部的人會來看,他們覺得好就會拉你去演出——這些演出多半是能換點收入的。

當時我不懂脫口秀,在開放麥領了本免費《入門手冊》後就回家自己琢磨段子。

當然,如果你肯花錢,也可以花幾千元報名專業的培訓班, 但我捨不得

圖 | 楊岱儒

還記得我第一次上「開放麥」緊張得不行

場子裡大多數是行內人,我講了幾個笑話, 臺下什麼反應都沒有 ,當時我心裡很慌,硬著臉皮整整說了7分鐘,最後都不知是怎麼下的臺。

出於禮貌,大家勉強給了點掌聲,但我腦袋裡嗡嗡地,感覺全身都涼透了,像個傻子似的。

不少新人嘗試過「開放麥」後就放棄了。

但我心態迅速調整了過來,下場後還找現場的幾位導演諮詢了一下,讓他們幫我的表演提點建議。

在「高人們」的建議下,我改了本子, 第二次上臺效果就好多了 ,至此就堅持了下來。

別看現在脫口秀說著熱鬧,但市場很小,畢竟一個場子也就 100多個 座位。酒吧的脫口秀門票,一張 100元至150元 ;劇場的最高能要到 500元 一張,但交完場地費, 也沒剩下多少

就我目前了解的,國內最頂尖的演員, 月收入也就8千到1萬元 ,經常上臺的每月不過六七千元的水平。

圖 | 楊岱儒 (最右)

在北京講脫口秀的唯一好處是,南鑼鼓巷附近酒吧形成了一個脫口秀圈, 大概有10個左右的場子,演員串著用, 趕場相對容易,收入也會高一點。

北京脫口秀演出一般集中在周五、周六和周日, 每場費用200元—800元 之間。

好的演員每天趕兩場,一周演三天, 平均每場收入300元計算,一個月大概7200元。

如果出專場,可以和俱樂部分帳。商演收入確實高,但能不能抓住機會, 只能看命

但再往深了做,脫口秀也很難進大劇場——觀眾多了,不利於演員發揮,舞臺效果也不好。因此,脫口秀的收入低是有它的天然局限性的。

雖然李誕《吐槽大會》火了後,不少脫口秀俱樂部趁這個機會培養團隊、做粉絲、還要求演員立人設。

但總體來說, 國內脫口秀演員還是一幫「大雜燴」 :有的本是相聲演員,有的本是小品演員,有的是純門外漢……

更麻煩的是, 大多數國內觀眾還不知道什麼是純種的脫口秀。

在國外脫口秀本意不是說笑話,而是訪談、交流,一般由有學問的,或對特定問題有特殊經驗的人來表達。

國內的脫口秀更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單口相聲。

國內觀眾對脫口秀的認知也五花八門,不少人看過吐槽大會後被吸引到開放麥, 發現和吐槽大會說得不像 ,下次就不再來了。

此外,國內觀眾很重視形式感,比如相聲演員,上臺得穿大褂,觀眾覺得這才是個節目。

但脫口秀強調隨意感,與觀眾距離越近,效果越好。

脫口秀演員上臺穿的都是平常衣服,憑這身打扮,沒人把你當回事。另一邊是脫口秀的門檻太低, 很多門外漢都擠了進來

越沒規矩,觀眾就越糊塗,所以也導致開放麥也很少有回頭客。

當然,這不能怪觀眾,只能怪行業發展不成熟。

行業不成熟、加上收入實在有限, 過去一段時間我對脫口秀一直是「用愛發電」 ,一邊上班,一邊做脫口秀維持愛好。

但業餘做脫口秀演員太耗費腦力和體力,生活與工作也難平衡,與其這樣,不如不做。如今我回了瀋陽, 但我依然沒放棄脫口秀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會辦一個脫口秀俱樂部。

但瀋陽的脫口秀市場也才剛起步,競爭激烈,行內人彼此已開始用黑招:你這邊正表演呢,那邊人家就電話舉報了。

特別是小酒吧,一舉報一個準。 因為小酒吧容積有限,說你「非法聚集」,你就得停業。

行業小,盈利就更困難了。有的人自己無法獲利,也看不得別人獲利。同行之間, 還有不少人在互相說壞話、詆毀對方

圖 | 楊岱儒

我曾接受過一些採訪,記者都覺得脫口秀演員一定特能說。但其實,我們天天想段子、什麼段子都接觸過了, 也就審美疲勞了

脫口秀同行間很少互開玩笑,我們的交流都限於評估彼此新笑話效果如何。 除非遇上特別熟的熟人,才偶爾開個玩笑。

如果你愛好一個東西,最好就把它當成愛好,當成職業的話,愛好都會變成負擔。既然幹了這行,你就要接受這行的困難。

在北京那段時間,我和一個山西的脫口秀演員成為好友。但因為疫情,他告別了這一行, 回了老家

離別時,我們都裝得很輕鬆。但其實我心裡很傷感,因為我們都知道, 這輩子可能再也見不著面了

脫口秀不過是普通工作,沒必要悲情

周周 脫口秀演員 西部某城市

我是個工科生,大學學的是交通運輸管理。

我從小到大沒覺得自己有什麼表演天賦,家裡也沒人從事演藝工作, 但最後卻陰差陽錯成了一個脫口秀演員

大學畢業時,我隻身來到北京,很多人覺得我挺能闖的, 但其實當時我就是想離開家

圖 | 小時候的周欣雨

到北京後才發現,我的工作實在太沉悶了,整天對著電腦,沒什麼活可幹,工資也很低。

2017年4月,我在網上看到了吐槽大會,覺得既好玩又簡單, 我就報名參加了

吐槽大會提供了一個培訓,雖然沒有太大的幫助,但卻得到了給節目供稿的機會, 我就下海了

我的第一次「開放麥」在一家咖啡店進行,現場觀眾不超過10人。

當時我一點也不緊張,心想反正我也不是專業的,說壞了也不丟人。沒想到,就這樣一場下來, 效果還不錯

圖 | 周欣雨

演出結束後,很快就有俱樂部拉我去演出。兼職幾個月後,2017年底, 我靠脫口秀每月能收入5000多元

一看幹這行勉強能養活自己,我馬上就從單位辭職專職幹脫口秀了。

脫口秀演員裡有不少是相聲演員轉行來的,但我是半路出家、沒有功底, 只能靠原創段子

為了創作,我每天都在看節目、看視頻,自己在家練。

剛開始,每周只能演四五場,這兩年情況好了,一周能演十幾場。

為趕場方便,當時我甚至在北新橋附近租房,每月租金就得3000元左右。

最近我轉場到了上海,這裡的脫口秀環境相對於北京更包容一些。 在北京,每個觀眾都希望你把脫口秀說成相聲。

很多人覺得,當脫口秀演員多好啊,每周就演三天、每場也就幾分鐘, 拿錢太輕鬆了

圖 | 表演中的周欣雨

其實不是這麼回事。

剛入行時,我每天都要演出,周五、周六、周日是正式演出,平常是「開放麥」——不拿錢的那種。 你不演,就沒有今後拿錢的機會

常泡脫口秀俱樂部的人都知道,如今脫口秀有說幾分鐘的、也有說一兩個小時的,有的人以抖包袱為主,也有以演說為主的,佔用的精力各不相同。

以我為例, 現在每天比過去在單位時累多了 。演出之外,我還要不斷寫新劇本,至於一個本子能演幾場,我沒量化計算過,只能憑感覺來,但一直在寫。

我寫的段子大多來自生活,但有些觀眾感到奇怪——為什麼我總是說談戀愛的事,是不是女脫口秀演員太關注情感話題了?

其實不是,我說過很多其他話題,但網絡平臺覺得這個能吸引眼球,就只播情感話題的段子。 很多女脫口秀演員也說社會話題,只是很少被播出

圖 | 表演中的周欣雨

因為疫情, 今年脫口秀整個行業的情況比較慘 。各酒吧一度停業,勉強開業也禁止人員聚集,更別提辦脫口秀演出了。

年初那幾個月我沒工作,只好回老家住,父母希望我留在那裡發展, 但我就是不想回去 。也許有一天,老家的脫口秀市場也發展起來了,我再考慮吧。

現在想來,脫口秀不過就是一種普通工作,只是半路出家的人略多一些。

每年有人進來,每年又有人離開。

這和其他工作沒有任何不同,幹得不好就辭職唄,能堅持下來的永遠是少數。大家都帶著平常心看脫口秀就好,沒必要悲情,也沒必要獵奇。

我還在堅持, 因為依然覺得它有意思 ,而且越做越喜歡。至於說明天,我最大的期望是能有一定名氣,生活有保障,能得到觀眾認可。

我實在不想再說黃色笑話了

楊帆(化名)脫口秀演員 31歲 河北省邯鄲市

2010年,我來到北京,幫我爸的公司幹活。

結果2016年,我爸的公司倒閉了。他把我託付給一家老客戶公司當HR,一月拿4000多元工資。

我爸說, 家裡不缺錢,你只要穩定就行 。當時我在南三環和別人合租一間房,月租金就是1900元。

家裡是不缺錢, 可是我缺錢

就這麼混了兩年多,同事說,「你說話挺逗的,現在脫口秀這麼火,還不如幹這個,來錢容易」。

就這樣, 2018年底我去了一家脫口秀俱樂部 ,參加了一個5000多元的培訓、上了「開放麥」。

那次「開放麥」我說得很糟,臺下幾乎沒什麼反應。結果下了臺,居然有一家俱樂部的經理拉住我,說和我聊聊。

這位經理建議我, 要說家鄉話,不要說普通話 ,還很認真地說:「最容易被逗笑的是兒童和女人,因為他們生活經驗少。 人只有遇到不知道的事,才覺得可笑 」。

「所以, 你要說別人不知道的事 。」

什麼東西別人不知道?他說,「 一個是色情,一個是政治 」,想吃這碗飯,就要和這兩個話題掛上鉤。

上學時,我倒是常開色情玩笑, 越是鄉村,這種笑話越多 。我曾跟著司機跑過不少次長途,路上累了,就靠講笑話來支撐。

思來想去後,我就聯繫了那家俱樂部,說可以試試,俱樂部就給我安排了一場「開放麥」。

沒想到我剛抖完第一個葷段子包袱, 場下就「爆」了 。一下臺,經理就拉我吃飯,要馬上簽約。

這位經理是福建人,在北京開過一段時間飯館,飯館倒閉後,他和別人合夥開私人診所,後來也被取締了,酒吧是他的第三個生意。

我跟著這位經理演了6個多月,每月能掙6000元多一點。不少朋友專程來看過我演出,聽完以後給嚇出一身冷汗,直說「 你這麼亂搞,早晚會被抓的 」。

我也想說點正經的,但我只要換段子就沒機會上臺,而且段子編得多了,後來我自己一說就覺得噁心。

當我提出要轉型說別的題材,俱樂部卻不答應,還每周都要我出新段子。我想辭職不幹,經理卻提醒我: 咱們可是籤約了,違約可是要罰款的

今年疫情中斷了我的表演,但我卻很慶幸—— 我終於不用再說脫口秀了

相關焦點

  • 我在北上廣講脫口秀:和相聲演員搶飯碗、要求講葷段子、遭遇同行互黑
    本期顯微故事採訪了3位脫口秀從業者,他們之中:有從主持人跨界、目送好友告別脫口秀的楊岱儒;有把脫口秀演員視作普通工作的周周;有被籤約俱樂部老闆要求講黃段子、最後因疫情成功離場的楊帆。在北京講脫口秀的唯一好處是,南鑼鼓巷附近酒吧形成了一個脫口秀圈,大概有10個左右的場子,演員串著用,趕場相對容易,收入也會高一點。北京脫口秀演出一般集中在周五、周六和周日,每場費用200元—800元之間。
  • 那些講脫口秀的日子:和相聲演員搶飯碗、遭遇同行互黑
    本期顯微故事採訪了3位脫口秀從業者,他們之中:有從主持人跨界、目送好友告別脫口秀的楊岱儒;有把脫口秀演員視作普通工作的周周;有被籤約俱樂部老闆要求講黃段子、最後因疫情成功離場的楊帆。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 講起葷段子,臺灣人為何能完敗大陸人
    而這裡面的葷段子,更是受到成年人的鐘愛而歷久不衰。說起講葷段子的水平,小編私下認為臺灣人不但喜歡講,而且水平要高過大陸人。我一臉懵地看向外面的車牌號:「贛A*****」,然後差點把飯噴出來。雖然小編接觸的臺灣人不多,但這兩位說起「葷段子」簡直就是不動聲色,信手拈來,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看過臺灣綜藝節目的都知道,大鬍子張菲、嬉皮吳宗憲,節目的調子都不高,而且葷段子滿天飛,不過大部分來說也只是點到為止,即便是思想正統的人也基本可以接受。
  • 張雲雷獲獎卻遭吐槽,這個圈子對相聲演員的成見,何時才會消失?
    雖然相聲是我國的傳統曲藝行當,有不少名家大師都深受觀眾的尊敬和喜愛,然而依然有人對相聲演員存在偏見。前段時間,許久未露面的張雲雷獲得了「亞洲最具突破歌手獎」,竟然被專業樂評人丁太昇發文嘲諷,不僅吐槽亞洲音樂盛典的主辦方不要臉,話裡話外也無法接受一個說相聲的搶了那些專業歌手的榮譽。
  • 清華北大畢業生不講武德,和師範生「搶飯碗」,師範生該怎麼辦
    近些年來,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到中小學當老師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這對師範生來講壓力真的是越來越大,很多師範生都非常不滿這種現象的出現。甚至有些師範生覺得,清華北大畢業生這樣做就是不講武德,在和自己「搶飯碗」。
  • 吳發吳天——脫口秀演員未「火」時
    脫口秀不分年輕與老,年齡(大)在這一瞬間不會成為劣勢。」吳豪比汪德發小七歲,2018年3月,在國外讀大學的吳豪退學來到北京,參加了「北脫」招新大會。與汪德發不同,吳豪在學生時期就看過美國演員的專場,那時他以為這就是美國的單口相聲,直到《脫口秀大會》播出,吳豪才知道這種演出形式叫做「脫口秀」。
  • 當一個「碼農」決定去講脫口秀,愛折騰的人不會輸 | 我和我的生活
    先是短暫的安靜,隨即歡呼聲響起,這位脫口秀演員起身為自己鼓掌,小步跑向舞臺中央。接受《我和我的生活》節目組採訪時,他嘴裡蹦出的是「有限集合」「延遲滿足」等專業詞彙。  粉絲們幾乎都熟知呼蘭的履歷:本科學金融,碩士時在美國學精算,工作以後敲代碼。脫口秀在美國有很長的歷史,呼蘭在留學期間愛上了這檔節目,此後便「出圈」了。  「精算,從專業上說等同於風險控制,我不是那種愛上了什麼就孤注一擲的人。」呼蘭說。
  • 脫口秀的風口和浪尖:從冷門小眾到一票難求
    當然,他也喜歡脫口秀,最愛看的是《宋飛傳》。在片中,美國脫口秀演員宋飛扮演自己,每一集演到一半,宋飛就出來講一段脫口秀,然後再接著演,這種形式讓李誕覺得特別有意思,他回想起自己小學時看過一個早已忘記名字的動畫片,形式就是模仿《宋飛傳》。「機緣巧合,我接觸脫口秀其實非常早,是在小學,看到這個動畫片裡的小孩模仿宋飛。」李誕對《中國新聞周刊》感慨。
  • 《我就是演員》官宣陣容:演員再不努力,飯碗要被偶像愛豆端走了
    難怪有網友評價:於正也來當導師,那偶像愛豆也能來搶飯碗了。 王自健是說相聲出身,脫口秀節目主持的有頭有道,近兩年演戲也交出《安家》等作品。
  • 男人跟你講葷段子,其目的不外乎就是這幾個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異性成年人之間,相處久了,難免涉及到一些葷腥的問題,遇到這個問題,究竟該怎麼判斷男人的真心與假意?但是,一個真心待你的男人,即使跟你講點葷段子,他也會該付出就付出,該保護就保護,這就是真情實意的最好見證。男人是很現實的,涉及到真刀真槍的付出,他會有所權衡和考量,不可能隨便對你付出,也不會給你太多的包容和耐心,在某個尺度範圍內,他給你的東西,絕對都是有一些目的性的,但是真心愛你的男人,則會心甘情願付出一切,只要你需要,他就會盡力而為。
  • ...是公司的總監,晚上講脫口秀」,李誕每次看她的表演都有「壓迫感」
    七分鐘的表演裡,她有這樣幾句話——「我是個上海人,我可能是現場唯一的上海演員。」「我白天是一家快消公司的總監,晚上講脫口秀。」「我平常會講中文、英文、日文的脫口秀。」這種精英人設,應該就是李誕所說的壓迫感來源。節目播出後,圍繞她的「壓迫感」,話題持續發酵、爭議不斷。而看過她線下演出的觀眾,又會得出截然相反的評價。
  • 楊笠吐槽直男走紅,她滿嘴葷段子火遍全球:幽默,是女人最好的春藥
    張雨綺稱讚她: 「終於看到一個如此(讓人)興奮的(表演),我很開心,終於不是只有直男的價值觀存在了,對嗎?」 老牌脫口秀演員周奇墨也誇她: 楊笠的表演,很有她的個人那種女性的視角,太缺這樣的演員了。
  • 光憑這一點,李博士就是一輩子也入不了相聲門檻!
    張三祿擅長的是「暗春」,也就是用一張帳布擋著,演員在布後面表演口技,然後植入一段故事,比如著名的暗春相聲《醉鬼還家》,就是丈夫喝大以後回家跟媳婦兒吵架,還有小孩哭鬧、摔盆子砸碗、打呼嚕聲等各種口技。這種暗春現在基本絕跡了,因為對藝人的能力要求太高,也不如說屎尿屁和網絡段子賺錢容易。
  • 當一個脫口秀演員決定接受心理諮詢
    脫口秀是個舶來品,對於國內普通觀眾來說,它就是講講笑話,逗大家哈哈一樂的表演——爭辯脫口秀表演和馬三立相聲之間的高下,沒多大意思。對於從業者來說,脫口秀無需定義,如何「好笑」也只是個技術問題。困擾並激勵每個喜劇演員的深層動力,是他的表演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意義在哪裡?焦慮、煩惱,起自思考。
  • 2020,脫口秀與「諷刺」之年
    這麼寫只是為了引出這個問題:因為脫口秀在2020的火熱,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將面對更多的脫口秀表演、節目、播客、視頻,以及因其本身的冒犯性衍生出的,更多的爭議和網絡攻伐。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脫口秀和諷刺?
  • 喜劇《脫口秀大會》一定需要女性視角,但矛盾還在,輿論還會發生
    比如楊笠的金句「有些男性明明這麼普通,為什麼看起來卻這麼自信」,顏怡顏悅的「我能想到的唯一一對不互相傷害不搶男人的雙人大女主電影,就是《閃靈》」。結果演出效果平平,淘汰感言再次講起最擅長的素材,卻效果出奇引爆全場,也再次驗證了相聲語言「致笑規律」的公理:身份構成了笑料中被期待的底色,要放棄它並不是那麼容易。顏怡顏悅雙胞胎顯然是試圖超越笑點,表達觀點的脫口秀選手。她們利用雙胞胎這一個會引起窺探欲的身份,聚焦著時下熱門的女性主義話題。
  • 嶽雲鵬說李斯丹妮腿粗不適合跳舞,相聲演員口無遮擋頻繁惹事
    本來這種場面,大家應該安慰幾句,但嶽雲鵬卻沉思了兩秒,很認真地對李斯丹妮說:「其實我覺得你不太適合跳舞」,本來以為嶽雲鵬有什麼哏,有什麼笑點。但嶽雲鵬接著說:「我近距離觀察發現你的腿很粗」。李斯丹妮聽到後就懵了,連問道「你為什麼這麼說我?我好難過。」
  • 王自健告別脫口秀,曾拜名師學相聲患重度抑鬱,中年失意太痛苦
    給出的理由是:因為我現在沒那麼多話要說了。如果說李誕和他的笑果文化是讓更多人知道了脫口秀,那在李誕之前的王自建,就是完成了脫口秀文化從0到1的轉變。王自健,就像在節目上說的,除了是演員,上一個身份是脫口秀演員,再往回盤點,還是相聲演員和雜誌撰稿人。
  • 現實不好笑,但還好我們有脫口秀
    在三季的節目中,笑果文化團隊拋出了「北上廣愛來不來」、「人生沒有撤回鍵」、「爸媽我就直說了」、「今天你的人設崩了嗎」、「笑是生活的解藥」、「不就是錢嘛」、「保持距離保持聯繫」等多個當下熱議的社會命題,讓參賽者借題發揮,帶著觀眾一同去認知和思考。
  •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ROCK的脫口秀
    最近新興的娛樂紅人李誕開啟一個新行業,那就是脫口秀表演。我們最熟悉的脫口秀表演就是「今晚八零後」和「壹周立波秀」這樣的脫口秀表演形式。只是後來種種原因都停播了。於是「今晚八零後」的編劇李誕重幕後走到了臺前,開啟了脫口秀的表演之路,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紅極一時。脫口秀是一門依賴生活經歷創作而來的藝術。他跟單口相聲不同的地方。很多人覺得就是單口相聲嘛,單口相聲創作不一定來自生活。可以是杜撰,但是目的都是為了逗觀眾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