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貿易與人文交流的橋梁

2020-12-21 瀟湘晨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西安網紅「不倒翁」揮袖舞動,河南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糧》經典演繹,六必居、同仁堂等「老字號」技藝再現,黑龍江中央大街拱門身臨其境,成都、重慶傳統美食香味撲鼻……連日來,進博會展館內氣氛熱烈,「四葉草」內新增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國家級步行街」等展示專區,向中外賓客展現著一場場集產品展示、技藝展演、互動交流、沉浸式體驗於一體的文化盛宴,全國各地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魅力,架起了貿易與人文交流的橋梁,一屆更加精彩的博覽會正徐徐展開。

「在我們的展區內,始創於明清時期的老字號有15家,鶴年堂、便宜坊更是已有超過600年的歷史,我們參展企業平均年齡超過了200歲。」北京非遺技藝展示區的工作人員熱情地對記者說。蜜丸製作、木版水印畫、縫製千層底布鞋、金漆鑲嵌髤飾技藝……「老字號」傳承人精湛的表演吸引著眾多賓客駐足觀賞,「看到這些非遺技藝,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工匠精神,他們向世界展示著我國的傳統之美,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來自大連的客商蘇青發出嘖嘖讚嘆。

穿行於展館內的步道層,在中央廣場綜合形象展示區的右側,不時傳來陣陣悅耳的戲曲聲,河南豫劇和三門峽的小天鵝舞蹈表演賺足了「眼球」;以哈爾濱中央大街拱門造型吸引人流進入,弧形地貼還原中央大街麵包石材質,給賓客以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杭州湖濱步行街內,「飛越西湖」沉浸式旅遊項目體驗,12臺攝像機實景攝製完成的VR短視頻,為前來體驗的賓客打造出720度全景旅遊體驗感,目光所及皆是別樣風景。

「百步一展位、千步一條街」,傳承弘揚傳統文化,讓國粹經典走向世界,進博會中,東方元素,呈現出迷人的風採。

【來源:青海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阿聯駐華大使館啟動「阿中文化周」 促進兩國人文交流
    阿聯駐華大使館供圖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曹軼)阿聯駐華大使館5日啟動為期五天的「阿聯—中國文化周」活動,旨在加強兩國間人文交流,推動中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深入發展。據介紹,活動將圍繞世博會與博物館文化、文化差異與包容、人文交流、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的未來等內容組織兩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討論,並為音樂、書法、手工藝等領域中阿特色藝術文化提供交流機會,促進兩國互相了解和借鑑各自獨特的文化價值。
  • 讓青年成為中法交流的橋梁 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召開
    近日,由海澱區委宣傳部、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學院、歐美同學會法比分會主辦,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承辦的「第五屆中法人文交流海澱論壇暨2020中法文化交流青年沙龍」活動在中關村創業公社舉行。本屆以「中法文化交流青年的角色與發展」為主題的論壇,討論了更多全球疫情下中法文化與藝術的交流與發展。
  • 「秦心」熱線架起高牆內外「心」的橋梁
    監獄作為特殊的關押場所,人員密集、活動集中、場所封閉,一旦發生疫情極有可能迅速蔓延,難免會讓監獄工作人員與服刑人員擔心,陝西省監獄管理局開通「秦心」熱線, 用聲音傳遞溫暖,用情感構築防線,架起高牆內外「心」的橋梁。
  • 浪跡天涯的「紅茶」,竟架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東洋與西洋在文化上對紅茶「尊貴典雅」的高度認同,竟讓東西方自此多了交流。從「中國」到「歐洲」再到「日本」的旅途繞了一大圈的「紅茶」,還順帶將「西式」、「時尚」的潮流引入了日本,文化開始碰撞、交融。日本打破了閉關鎖國的僵局,學起了西洋技術,甚至模仿起西洋的生活習慣。看,那西裝革履喝下午茶便是一種「西化」的表現,與「明治維新」推行全面學習西方正相契合。
  • 與時間賽跑,中興通訊協助移動在雷神山架起了生命橋梁!
    治療疫情,除了醫療治療,還需要良好的設備和穩定的網絡來方便和外部的專家溝通,實現遠程會診,爭分奪秒,能省一秒是一秒,中興通訊目前正在疫情的最前線協助中國移動架起武漢雷神山醫院生命救治的信息橋梁。時間就是生命,網絡橋梁必須穩定中興通訊在第一時間接到了醫院建設選址的有關通知後,便快速的和湖北移動進行快速對接,認真的分析了當前網絡的情況,並且於25日晚上輸出網絡建設方案,安排技術人員26日進入現場實施網絡擴容和新建並且對網絡進行優化,確保醫院建成之後滿足上萬人的使用。
  • 四川德陽—臺灣雲林青年交流走上「雲端」 用網絡搭建交流橋梁
    德陽、雲林兩地50餘名青年共聚一堂,通過視頻連線相互交流,增進了解,建立友誼。  在交流分享中,德陽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丁洋在德陽會場向雲林青年介紹德陽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城市風貌和未來機遇,並以三星堆青銅器文創產品、綿竹年畫等德陽文化名片和特色產品實物介紹,以及現場卷制雪茄的方式,讓臺灣青年更直觀地認識德陽。在雲林會場,雲林青年發展協會也通過視頻與現場導覽方式介紹了雲林的文化和旅遊特色產業,現場展示煮製古坑咖啡、製作黑蒜頭。
  • 四川德陽—臺灣雲林青年交流走上「雲端」用網絡搭建交流橋梁
    交流會現場。在交流分享中,德陽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丁洋在德陽會場向雲林青年介紹德陽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城市風貌和未來機遇,並以三星堆青銅器文創產品、綿竹年畫等德陽文化名片和特色產品實物介紹,以及現場卷制雪茄的方式,讓臺灣青年更直觀地認識德陽。在雲林會場,雲林青年發展協會也通過視頻與現場導覽方式介紹了雲林的文化和旅遊特色產業,現場展示煮製古坑咖啡、製作黑蒜頭。
  • 德國中學喜迎中國傳統春節 中文合唱團架起兩國溝通橋梁
    近年來,伯樂中學每年都會組織學生訪華交流與學習,還在6年前成立了中文合唱團,多次受邀在兩國重要外交場合進行演出。張雲剛(右二)向同學們解釋中國「福」字的含義每周六上午10點到下午14點都是伯樂中學中文合唱團的排練時間。
  • 知名畫家朱重興到訪吉安 搭起國內外藝術交流的橋梁
    知名畫家朱重興到訪吉安 搭起國內外藝術交流的橋梁 2020-12-24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架起「友誼橋梁」——專訪盧森堡駐上海總領事VincentHieff
    「在過去的6年裡,盧森堡貨航數以千計的貨運航班往返河南和盧森堡之間,架起了這條『空中絲綢之路』。」  當說起抗擊疫情期間河南省緊急籌集防疫物資馳援盧森堡時,VincentHieff說:「我一直記得當時物資上有幾句紅色的中文,我專程找懂中文的朋友幫忙翻譯出來,努力去理解其中的含義。」而他提到的標語,正是「友誼無國界、天涯若比鄰」。
  • 社區十餘名居民被困家中 消防員架起「人形橋梁」轉移群眾
    由於積水已漫過樓道,橡皮艇無法靠近,為避免被困人員落水,消防員們架起「人形橋梁」,幫助被困人員轉移。在淺水區,消防員抱起孩子,背起老人、婦女,將其轉移到安全地帶。經過1個多小時的營救,成功轉移13名被困人員。
  • 資本市場開放30年:ESG架起中外資本市場的橋梁
    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30年,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目前關鍵時點,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被認為能推進新格局,搭起中外資本市場的橋梁。筆者身為ESG領域的學者,雖然肯定ESG的重要性,但認為這裡有幾個觀點必須釐清,故特此為文梳理。
  • 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
    在超過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人文交流在促進印中友好交往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為我們兩個偉大的文明相互了解、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作出了突出貢獻。兩國之間越來越需要互信和協調,需要從全球的角度來了解彼此,來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誤解。  事實證明,印中文明對話是世界歷史上因文化親和力和兩個民族的友誼而產生的千古交往佳話。
  • 人文「雲交流」不停歇 數字經濟推動「一帶一路」文旅交流發展
    儘管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人員往來還完全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彼此間的人文「雲交流」並未停止腳步。臨近年底,各項國際間線上文旅交流活動精彩紛呈,高潮迭起。11月6日是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中意首次以雲端匯演的方式慶祝兩國建交。
  •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參加全球智庫會議
    作為聯合發起智庫之一,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應邀參與規劃委員會工作並參加會議,與來自全球各大洲85個國家和地區的440名智庫領袖和專家學者就當前世界抗疫形勢、經濟社會問題以及國際合作抗疫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本次會議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主任詹姆斯·麥甘博士(James McGann)主持。
  • 德國商會攜手阿里打造首個官方直播間,中外經貿人文交流加速數位化
    後疫情時代,中外經貿人文交流加速數位化。12月19日,德國商會攜手阿里巴巴打造首個海外官方機構淘寶直播間,將「走進德國」經貿人文系列活動搬到線上,用直播的方式向中國消費者全面呈現德式生活、文化。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馮馬丁現身「走進德國」淘寶直播間「雖然疫情暫時阻斷了兩國人民互訪,但經貿人文交流不能中斷」,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馮馬丁(Martin Fleischer)在直播間表示,數位化為德國品牌帶來機遇,「走進德國」直播間可以讓中國消費者在線上發現更多「德國製造」的優質好物。
  • 「絲路請柬」——甘肅民族文化交流走進柬埔寨活動啟動
    「絲路請柬」——甘肅民族文化交流走進柬埔寨活動啟動,圖為蘭州分會場。王佔東 攝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2月18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今天上午,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絲路請柬」——甘肅民族文化交流走進柬埔寨活動啟動。活動將於12月18日至12月24日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絲路請柬——甘肅民族文化交流走進柬埔寨」線上多媒體展示同步上線。
  • 人文交流讓胞波情誼歷久彌新
    今年恰逢中緬建交70周年,對中緬關係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特殊意義,在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開啟的中緬文化旅遊年也必將會持續推動兩國人文交流走深走實。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1977年「五一」勞動節,歌唱家李谷一為當時的中緬領導人現場演唱了一曲《贈緬甸友人》。這首《贈緬甸友人》因為它的作詞人而顯得尤為特殊。
  • 菲律賓外教林登•貝肯:感謝51Talk助我圓夢,在線英語教育架起...
    51Talk主辦的2020中菲教育交流研討會於10月16日落下帷幕,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菲律賓駐中國大使羅馬納、51Talk創始人兼CEO黃佳佳、51Talk外教以及學員代表、50餘家中菲媒體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 《老總來了》在上下級之間架起一座積極溝通的橋梁
    為了在上下級之間架起一座積極溝通的橋梁,由東方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唯眾傳媒製作的職場觀察類節目《老總來了》正式開播。懷著「讓老總更省心,讓員工更開心」的創作使命,節目邊圍觀鮮活案例、邊展開多元解析,一網打盡職場關係的笑點和淚點、痛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