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網友逛淘寶時無意間發現了有賣家在賣平均2毛3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這位大義凜然的網友當即留言評論告誡買家:「賣這麼便宜,一看就是三無產品吧。」並勸買家買品牌產品,勸賣家善良,不要害人。
有買家回覆說:「我有難處,買不起牌子的」。
此時在網上迅速發酵,成為網民們熱議的話題,一時間說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有,說網友提醒的對的有,說她多管閒事的有,總之,圍繞這個話題炸開了。
小編想說的是,兩人都沒有錯,網友的提醒是善意的提醒,買家的難,也是真的難。
首先,並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牌子的,貴的。我國至少有6億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塊錢,扣掉雜七雜八的花銷,他們有的甚至溫飽都困難,這樣的群體你讓她追求生活質量,用牌子的產品,顯然不太現實,她們拼盡全力,也只能活著而已。
其次,我們很多人都有一個認知盲區,我們在自己的圈子裡待得久了,總覺得全世界,什麼事,什麼人都和自己的圈子相似,比如你買得起LV,買得起勞力士,你就本能的覺得別人也可以,這個認知盲區,造成了我們無法全面,客觀地去看待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快手平臺出來時,拼多多異軍突起時,很多人不解和困惑,為什麼這麼LOW的東西,這麼便宜的東西都有人看,都有人搶著買?那是因為我們確實有這麼多的低收入群體,而且這個群體還龐大到難以想像。
每個人都想用品牌的東西,都想用有質量保證的東西,可這些東西,並不是每個人都消費得起,站在這個角度,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