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10億商業參考、21世紀經濟報、e公司官微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迎來最終大結局。
26日晚間,瑞幸咖啡官網發布消息,已經正式於24日決定撤回召開聽證會的請求,不再尋求逆轉在納斯達克退市的決定。
消息一出,瑞幸盤前大跌超30%,股價最低僅為2.1美元/股,市值僅為5.32億美元。瑞幸跌逾50%,三次觸發熔斷,股價逼近歷史新低。
這也是33天內,瑞幸咖啡收到的第二封退市通知。
5月15日,瑞幸公告稱,因財務造假東窗事發,公司收到了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並計劃就此舉行聽證會。按照相關法律,聽證會通常安排在聽證請求日期後的30至45天舉行。
而前述被瑞幸撤銷的聽證會請求,就是在瑞幸第一次接到退市通知後申請的。
按照相關法律要求,即便是兩次收到退市通知,依然是按照第一次的申請的期限舉行聽證會。也是因此,如果瑞幸不撤銷聽證會要求,將在最晚6月30日的聽證會上,一次性澄清有關財務造假和年報延遲發布這兩項事項。
一次聽證會澄清兩項質疑,看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瑞幸方面也最終放棄掙扎,接受在納斯達克退市的命運。
但是,瑞幸還稱,在國內消費市場方面,瑞幸咖啡全國4000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近3萬名員工仍將一如既往的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
有細節顯示,在停牌消息出來之前,瑞幸已經有所動作。
北京、廣州等城市的瑞幸App用戶發現,下單界面出現了二維碼導流進群入口,入群者會加入位置最近的一家瑞幸門店微信群,群內是各種促銷。進群的用戶,基本都是瑞幸的老用戶。
此外,多家位於深圳華強北的瑞幸咖啡門店,店員均表示退市不影響該店正常經營,另有一家門店目前為關閉狀態。
在華強北世紀匯店,該門店現場僅有2名員工進行咖啡製作。前臺人員向顧客推薦了一款「瑞納冰」的新品。「我們最近上了很多新品」。
那麼,瑞幸咖啡退市,我們還能喝到便宜的咖啡嗎?股民的錢怎麼辦?退市會不會影響公司在國內的繼續經營?
本文分析一下瑞幸退市後網民關心的幾大問題。
01
瑞幸咖啡退市,我們還能喝到便宜的咖啡嗎?
早在幾個月前,瑞幸咖啡22億財務造假事件剛爆出的時候,消費者的第一反應就是打開App,趕快用光手裡的打折券。
所以,相比股市上的暴跌75%,門店裡反而「因禍得福」,源源不斷的訂單湧向全國各瑞幸門店,由於訂單量過多甚至導致了App的崩潰。
據「挖數」記者調查計算後發現,「瑞幸一家店一天的出單量大概是862杯,這個數字遠遠高於1月31日著名做空機構渾水做空瑞幸時報告裡邊的數字263杯」,這個數字聽起來有點諷刺,更有點匪夷所思。
買過瑞幸的都知道,瑞幸咖啡經常會贈各種優惠券,而且經常低到0折、1.8折,一杯下來也不過才幾塊錢。
連瑞幸員工自己也有微信折扣群,方便薅瑞幸咖啡「羊毛」。
也正因為如此,瑞幸有不少用戶並不希望瑞幸就此倒掉,對咖啡品質要求不有那麼高的人,幾塊錢喝到一杯咖啡不是件壞事。資本市場的事情又跟他們無關。
正式退市前的這段時間裡,瑞幸會不會再掀起一陣瑞幸咖啡搶購潮呢?正式退市之後,瑞幸還能給大家提供便宜的咖啡嗎?
不一定。
我們都知道,瑞幸17個月IPO的奇蹟背後,瑞幸都是在「以虧損換規模」。靠左張震,右湯唯來站臺,裂變式的優惠券傳播來瘋狂補貼用戶,並且快速佔領寫字樓和住宅區的配送,從而迅速攻佔了市場。
據東方財富的數據顯示,瑞幸咖啡2018財年雖然實現營業收入8.407億元人民幣,但是其淨利潤卻虧損高達人民幣16.19億元。
如果瑞幸真是一家靠「圈錢」講資本故事的公司,那麼結論必然就是:錢在企業在,燒光企業卒。
最終這一報告給出的分析結果為: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每家門店單天銷量至少誇大了69%和88%;同時,又通過誇大廣告支出,虛報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佔比來掩蓋單店虧損的事實。
在當時,瑞幸通過SEC官網發布公告,堅決否認報告中的所有指控,並且指出報告的論證方式存在缺陷,所謂證據也毫無依據。實際上,自從2017年瑞幸咖啡成立,質疑一直伴隨著這家公司,即便成為有史以來最快上市的獨角獸公司,也無法消弭市場對它的爭議。
事實上,早有不少瑞幸員工開始離職,並表示,瑞幸正在通過頗多值得非議的手段壓榨員工,甚至變相逼迫員工離職。
02
瑞幸退市,股民的錢怎麼辦?
瑞幸退市,股東損失無疑是最大的。
另外,瑞幸退市後,如果後續沒有很好的經營有可能面臨破產的窘境,如果退市後進行破產清算,這對企業是致命的打擊。在清算時很多人是拿不到投資款的,中小投資者的損失會比較大。
那麼,投資者應何時賣出股票?
交易所對瑞幸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後,5個交易日後,進入退市整理期,期限為30個交易日。記住,退市整理期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是你在二級市場賣出股票的最後時機,否則的話,次一個交易日,股票就要被摘牌。
瑞幸在上一次停牌恢復交易後,竟然創造了較最低點反彈314%的奇蹟。這次如果再出現同樣的情況,請保持清醒,這是最後的瘋狂,有資金想搏一把,賭股票在退市之後,過幾年又能重新回來上市。
03
故事遠沒有結束
瑞幸從誕生之後,關於其商業模式的探討就沒停過。
有研究機構認為,儘管巨大的不當行為揭露了瑞幸運營過程中的失誤,但其通過技術驅動的模型為消費者提供便宜而且方便的咖啡,並非是一個有缺陷的商業模式。
瑞幸的用戶也不全是為了薅羊毛,在一次次的購買,也逐漸建立了對瑞幸的品牌忠誠度。
據「雲海淘金」統計,疫情前使用瑞幸App基本保持在每天170萬用戶,而在危機爆發後,活躍用戶甚至高於之前日常下單量。
實際上,作為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涉嫌財務造假的後果很嚴重,後續或將面臨多項訴訟制裁。
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厲健律師對e公司記者表示,瑞幸咖啡的退市只是追責的「小逗號」,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逗號」,例如:行政處罰、刑事制裁、投資者集團訴訟等,「句號」估計最快也得一兩年後才能劃上。厲健進一步表示,瑞幸咖啡虛增營業收入22億元,涉案人員或將面臨兩張「法網」追責。
首先、追責「主戰場「在美國。瑞幸咖啡在開曼註冊,股票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根據美國"薩班斯法案,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最高可判處25年入獄。對犯有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
此外,瑞幸咖啡和負有責任的董監高、未勤勉盡責的中介機構將面臨投資者集團訴訟。其次、追責「從戰場」在中國。雖然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但其通過層層穿透,在中國境內運營主要業務,因此,在中國境內註冊、運營的關聯公司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經查證屬實,可能面臨《會計法》、《刑法》、《證券法》等追責。對於跨境監管問題,歷健認為,由於中外跨境監管長期存在「真空地帶」,在以往很長一段時期,中概股財務造假案在司法裁判執行層面有很大的難度。
不過,瑞幸咖啡案有望成為此類案件跨境合作監管的標誌性轉折案件。「理由有三,一是跨境合作監管有多份協議基礎,二是中國新修訂的《證券法》有規定『長臂管轄』,三是瑞幸咖啡案影響特別惡劣,各方都希望嚴懲造假者,推動資本市場規範發展。」「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從法律意義而言,首先是面臨民事賠償責任,現在已經有投資者在美國提起集體訴訟。
其次,證券監管機構會對其作出了行政處罰。
第三,是刑事責任。眾所周知,中美之間沒有引渡協議,所以美國執行層面比較難,但這個案件中,可以進行司法協助,不排除追究高管刑事責任的可能性。」郝俊波也表示。e公司記者查閱了相關法案,條例顯示: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最高可判處入獄25年,對犯有欺詐罪的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公司執行長和財務總監必須對報送給SEC的財務報告的合法性和公允表達進行保證,違反此項規定,將處以50萬美元以下的罰款,或判處入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