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在義大利的小陳最近有點忙。
一個多月前,找她代購Louis Vuitton、Chanel熱門款包袋的顧客突然開始增多,每天排隊買包買到腰酸背痛。
這些顧客,都是聽到「LV、Chanel9月份要漲價」的風聲,打算抓緊時間入手心儀的包袋。
雖然漲價的事情還沒有官宣,但根據各大消息靈通代購們的消息,歐洲地區這一波漲價的包袋基本上都是今年5月沒有漲價的款式,包括一些冷門款。而在國內,這些大牌的漲幅約在5%~10%。
「漲價」只是人們購買奢侈品的催化劑之一。
實際上,自從今年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無法出國買買買的人們,早已將購物慾全數釋放在了國內專櫃。
今年4月,愛馬仕位於廣州太古匯的旗艦店重裝開業,一天之內創造了1900萬元人民幣的驚人銷售業績,打破了愛馬仕中國大陸地區的單店日銷售額,在當時讓許多銷量下滑的奢侈品大牌看到了挽回損失的曙光。
Louis Vuitton幾乎是國人認知度最高的奢侈品牌之一,許多博主在推薦「人生第一隻大牌包」時都會推薦他們家的單品。
8月還沒過完,LV 上海恒隆店便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單店月銷售額:1.5 億元,以往的單店月銷售額約為 8000 萬至 9000 萬元,現在近乎翻倍。
即將來臨的漲價消息,反而讓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力「井噴」。用排隊換來便宜幾千元,想想還是划算的。
最近一段時間,在上海的恒隆、國金等奢侈品牌較為密集的購物中心,人們在 LV、Chanel、愛馬仕等奢侈品店門口排起長隊的畫面成為一道風景線。
究其排隊原因,不外乎奢侈大牌要漲價的消息加上「七夕情人節」,再加上無法出境旅遊購物的「助攻」,一部分有消費能力的人便乾脆把「火力」瞄準國內。
「現在中國專櫃的貨是最全的,基本上每個款式各種顏色都有,全世界的好貨都集中到這裡了。」不久前才入手了一隻大牌包的 N 小姐從櫃姐處獲悉了這條實用信息。
02
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造成的材料斷供,運輸受阻,工匠無法及時到崗等原因,全球奢侈品牌不僅產能銳減,業績也集體遭受了斷崖式下跌。
為了「自保」,LV、Chanel 為首的這些奢侈品牌已經漲了不止一波價,一些款式最高漲幅甚至達到 7000 多元。
但自從上文中愛馬仕廣州旗艦店創下驚人銷售量之後,奢侈品牌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曙光。
7月底,開雲集團發布財報,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增長了 6.4%,日本、美國和歐洲的市場跌幅分別為 40%、34% 和 29%。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 LVMH 的財報也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內,集團營收同比下跌了 28%,而中國市場在第二季度的恢復非常強勁,從第一季度的 32% 跌幅減少至 13%。
這一增長幅度還在不斷增加,奢侈品的「遊戲規則」,正在漸漸被中國消費者改變。
在往常,許多人會在出境旅遊時購買奢侈品,如今全部轉為在國內消費——而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發布的《2019 中國奢侈品報告》中,指出 2018 年中國出境遊旅客約為 1.5 億人次,這部分消費者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費,曾是當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量的一半。
這些消費者「回流」到國內商場後,直接帶動的是經濟整體增長。
以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為例,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相比同期暴漲了 41%。珠寶首飾品牌 Tiffany,今年 5 月在中國內地的銷售額甚至漲幅達到約 90%。
03
與此同時,大牌們也想拉近與年輕消費者們的距離:開設抖音、小紅書帳號發布短視頻,發布線上時裝秀......以往高冷的奢侈品牌,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親民」。
疫情期間,Chanel、Louis Vuitton 和愛馬仕等奢侈品牌都開始試水直播,觀眾們的反應褒貶不一,不過大牌們正在越來越快地找到與普通消費者「對話」的渠道。
Gucci 曾在社交平臺上發布過幾條魔性短視頻,實實在在地紅了一把。Louis Vuitton 不久前在上海發布的春夏大秀也是與抖音合作。
上周,李佳琦的直播間裡也開始賣奢侈品包,這款 Bottega Veneta 今年超火的 mini 款「雲朵包」,售價 12300 元,在直播間一共上架了 230 只,不到 10 秒全被搶光。
相比於在專櫃購買,這款雲朵包可以享受 12 期分期免息,還能獲贈價值千元的贈品,可以算是巨大的優惠了。
不用排隊,不用看櫃姐的臉色——線上購買的門檻更低,跨越了城市、地域的界限,人人都能買奢侈品。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漲價與否,國人對於奢侈品的熱情還將持續。
全球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指出,中國正在成為引領疫後經濟復甦的先鋒:預計至 2025 年,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貢獻率將達到約 50%。
雖然經典款包每年都可能價格上漲,能力範圍內,完全可以「早買早用」。但外灘君還是要提醒大家理性消費,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