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某籌連結,整整兩天時間,獲得的愛心捐款只有180元,結果極其慘澹,與目標籌款金額相去甚遠,令人感慨萬千。
愛心募款貌似已至疲軟,沒錢醫治的貧困人群該何去何從?
11月25日,朋友圈又現籌款連結,兩三位重同鄉情義的愛心人士進行了轉發:一位患肝癌的農村中年男人急需治療費。認證顯示,他無車無房,年收入低於一萬,住在安置房裡,本次籌款總額是20萬。
14:38,那時候已籌到80元,11月26日凌晨,01:16,再看這個連結,僅僅籌到180元,距離目標還很遠很遠,情況不容樂觀。
看來,如今若想靠別人奉獻愛心獲得資助,很難。
在2020年這樣無比艱難的坎上,很多普通人已然自顧不暇了,自己生存下去都非常艱難,哪裡還有閒工夫去管別人的死活呢!
自己活著都非常不容易了,對別人的困境只能是愛莫能助,老話早已闡明了道理: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做好人好事,先得自己有實力。再者,近年來,各種籌泛濫成災之後,人們對朋友圈隨時冒出的籌款連結實在有些厭倦了,不是不想略盡綿薄之力,而是真顧不過來那麼多愛心要奉獻。
歌裡唱:如果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現實是,朋友圈裡的籌款連結,大部分人如今都只能視而不見了,不是沒愛心,而是很無奈:捐款,今天這個需要,明天那個需要,後天又有人需要,到最後大家就只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比如剛開始喜歡吃一種美食,接二連三吃多了之後,大家看見了會打顫,只好眼不見心不煩了。
5塊、10塊、20塊,富不了別人,也窮不了自己,偶爾點擊連結慷慨捐出去,那種成就感會讓心裡很暖。但是,如果一打開朋友圈,各種「愛心籌」就迎面撲來,實在是招架不住,任何人都會頭皮發麻。
2016年春天,我一同村老鄉罹患腎衰竭,二十多歲的女孩子,本該如花兒綻放青春,卻因病痛折磨而奄奄一息。情況危急,手術費需要十五萬,而貧困家庭根本沒有辦法湊夠費用。
消息在朋友圈傳開,看見的老鄉們都熱心捐款積極轉發,短短一天之內便有數百人參與。而當有人將籌款連結發到了老鄉群裡之後,群主一號召,場面非常熱烈。很快,幾百人忙起來,信息一條接一條湧出,紅包、轉帳接連不斷,一時間,大家紛紛施予援手,僅僅三天,十幾萬費用就籌夠了,而且還有熱心網友自告奮勇代表大家去醫院探望。款項一到位,治療隨即開始,手術成功,女孩獲得新生。
那個時候,經濟如常發展,大家都不怎麼難,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紛紛捐款50、100、200甚至更多。
熱情似火的人們,由於成功救助了病患,一個個都喜笑顏開,在群主主持之下,部分愛心人士的姓名和捐款金額榮登愛心簿,激勵著大家把互幫互助精神發揚下去。
對比一下,四年前後,時代發展是更快了,而人們奉獻愛心的積極性卻幾乎是消耗殆盡了。
看來,愛心籌泛濫的當下,想通過連結來湊醫藥費是此路不通的了,病患只能自求多福。這嚴峻形勢再次警醒世人: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加強鍛鍊,千萬別自傷身體,因為,在籌款連結裡,大家都怕看見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