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不講「排毒反應」「好轉反應」之類的說法,不過有一部分的朋友的確也碰到過:當開始嘗試做飲食起居的調理的時候,一些原本看來似乎比較穩定的狀況,怎麼又加重了?
我想要點出來的是:之前所謂的「穩定」,是真的穩定,還是被藥物的力量壓抑、控制了身體的真實反應,捏造出穩定的「假象」?
我的看法:壓抑、控制,稱不上治療,更不該是用藥的主要目的,特別是對於許多號稱是「慢性病」的身體狀況。
當我們確實的開始進行養「胃氣」、護「陽氣」的時候,把壓抑、控制的偏性影響拿掉,恢復了身體真實的反應,我們才會知道:原來身體一直都在對我們發出極為強烈的警訊,而我們卻一直通過藥物,對其充耳不聞,視若無睹。
簡單地說,它不是「排毒」,或是狀況反而變糟,而是身體在嘗試真實地呈現它原本的病況而已。「古經方中醫」的調養原則,必是先還其本來面貌,才能根據事實,辨證論治,以法治之。
因為太極米漿粥畢竟不是藥物,喝粥也不是醫療行為,它只是一般家常飲食料理的養生保健,所以,面對身體的現實的勇氣,是我們必須要擁有的。就算是通過真正的經方來治療,也必先要揭露身體的確切實況,藥方的進退調度才能有所憑據。
太極米漿粥沒有療效,但是對於調理養生保健來說,功效卓越,簡效便廉,可以說是無可替代。
飲食調養它畢竟就是飲食調養,不可以視之為逃避醫療的偏門小道。但是,「馬上做正確做持續做」,認識飲食物性,讓自己遠離不好的偏性,通過認識「少吃為妙」與「非吃不可」的飲食內容,讓自己原本的生理功能可以漸趨正常。養生當如此,若是在治療之中,那更必須講究。
病,不會自己好,必先要我們誠實以對病灶,遠離負面影響,更能正確操作家常飲食起居內容,持之以恆。乘其正,方能御其辯。
編輯:張凱焱
校對:劉牧雪
圖:紫林齋主
(部分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