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
「奮鬥者」號凱旋
無錫驕傲上新聞聯播啦!!!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於28日勝利返航。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奮鬥者」號研製及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今天的「奮鬥者」號,你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新樹立了典範。
習近平希望所有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繼續弘揚科學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為人類認識、保護、開發海洋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三五"以來,科技部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以中船集團、中科院為主,組織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近千名科研人員,經過艱苦攻關,成功完成「奮鬥者」號的研製工作。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返航當天
無錫市委市政府向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七〇二所、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研製和海試團隊
全體成員發出賀信
11月28日上午
8時30分許
隨著一陣汽笛聲響
在馬裡亞納海溝
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
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
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
也隨船勝利返航
各大媒體刷屏,朋友圈刷屏
這是一場妙不可言的深海之旅
這是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
這是中國載人深潛事業
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
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
「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它突破了我國多項核心深潛技術
它完成萬米級海試
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處
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
創造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無錫元素」在全球最深處閃耀!
無錫協同攻關!全力保障!
在「奮鬥者」號研發與深海試驗上,無錫舉全市之力,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根據需求協調眾多科研機構、企業參與項目協同攻關。其中,有近30家無錫企業給予配套支持,核心鈦合金半球設備成型在無錫完成。
「6月21日,『奮鬥者』號從無錫通過公路大件運輸轉運。無錫市政府高度重視,市科技、交通、公安等部門緊密配合,特事特辦,最快速度完成大件運輸手續,交警部門全程護送,確保『奮鬥者』號安全快速離錫,按計劃開展深海試驗。」無錫市科技局局長孫海東說。
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
此前在無錫中國船舶702所
完成了水池試驗
潛水器在水池模擬了
海洋環境下的多種工況
進行了各類測試
如果將潛水器看做
一輛全新設計研發的汽車
那麼水池試驗就相當於試車
中國船舶七〇二所是世界著名的船舶與海洋裝備創新研發基地。
半個多世紀以來,七〇二所紮根無錫、融入無錫,與無錫形成了良好的所地合作關係。
說起中國船舶七〇二所
不得不提
我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
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
2012年6月,中國船舶七〇二所牽頭歷時十年完成「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作業潛水器研製及海試任務。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
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當時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深海勇士」號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簡稱"深海勇士",是中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的作業能力達到水下4500米。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正是中國船舶七〇二所的胡震。
值得驕傲的是
無論是「蛟龍」號、「深海勇士」號
還是「奮鬥者」號
它們都有著共同的誕生地——無錫!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
到底有多牛?
強大背景和團隊
「奮鬥者」號是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裝備。項目於2016年立項,由「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承擔。
為啥叫「奮鬥者」號
今年4月22日,萬米載人潛水器徵名活動啟動,網絡上掀起一波「起名才藝大比拼」。
在收到了近十萬網友的命名,並經過激烈的battle後,徵名活動十強名單出爐,再經由專項總體專家組、業主單位、科研團隊代表組成的評議組評議。潛水器名字最終出爐:「奮鬥者」號。
「奮鬥者」號符合時代精神,充分反映了當代科技工作者接續奮鬥、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符合中國載人深潛團隊「最美奮鬥者」的形象。
「奮鬥者」號的難度
用「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胡震的話來看看要完成萬米海試有多難?
「它的難度就是因為這裡是全球的最深處,也是我們潛水器設計的一個極限的下潛深度,所以是對我們整個設計的一個最全面的驗證和挑戰。」
環境上,雖然深海是高壓、低溫的環境,但實際上潛水器載人艙內的壓力是常壓的,不同於飽和潛水。在潛水器裡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溫度,當進入載人艙,艙口蓋關閉後氣溫會迅速升高至40℃左右,入水下潛半小時左右艙內溫度才開始緩慢下降,艙內最低氣溫可降至12℃左右,所以在短短10來小時下潛過程中會氣溫如同經歷一年四季的變化。
技術上,兩個最大的難點或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是耐高壓的載人艙和浮體材料,這涉及材料和加工工藝,研製「蛟龍」號時載人艙和浮體材料是依賴國外進口的。但現在我國已突破這兩項關鍵技術,並在「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得到了應用。當然難點還是有的,現在我國在載人潛水器配套的深海環境傳感器和作業工具方面還比較落後。
十二名參加「奮鬥者」號
海試驗收工作同志的寄語和帥照
一起來一睹風採吧
▼▼▼
總指揮、潛航員葉聰
「凝望地圖上馬溝的形狀,像『心』字的一彎勾,也像臂膀的一彎勾,用心、使勁,奮鬥者成。」
現場指揮部成員
潛水器保障部門長胡震
「載人深潛人奮鬥的足跡烙印在了挑戰者深淵,銘記此刻,期待明天。」
現場指揮部成員
臨時黨委副書記楊申申
「奮鬥者們鍥而不捨和攻堅克難的奮鬥精神,鑄就了奮鬥者萬米下潛的成功。」
總體保障崗、潛浮配載崗
潛水器準備部門長劉帥
「深淵探索之路,榮耀與孤獨並存,我們將同你一道為中國載人深潛事業的輝煌未來繼續奮鬥。」
主駕駛
潛水器深潛部門長張偉
「戰南海,探馬溝,奮鬥有我雄赳赳。鑄重器,謀復興,海洋強國擔使命。」
機械保障崗李玲瓏
「奮鬥者問鼎深淵書寫了夢想與希望,深海探索不止,海洋逐夢前行!」
補油補水崗陳志達
「奮鬥者們披星戴月攻堅克難,「奮鬥者」號勇攀高峰創造歷史。」
充電崗、電纜管理何巍巍
「奮勇當先圓國夢,鬥志昂揚戰馬溝。」
載人艙密封、操作崗
可棄壓載安裝崗杜坤
「見證並且經歷奮鬥者在世界第四極海試成功,倍感驕傲和自豪。」
安全銷和系固、操作崗
作業工具安裝崗陳曉陽
「載人深潛添利器,滄海凌雲奮鬥者,深淵探索須蓄力,中國青年奮鬥著。」
電氣保障崗鄭鵬
「『奮鬥者『號探深淵,馬裡亞納留足跡;載人深潛續輝煌,科學探索永不止。」
結構保障崗姜旭胤
「奮鬥者下潛到挑戰者深淵,自此科學家再沒有到達不了的海底,這是奮鬥者們的榮耀。」
中國載人深潛器的前世今生
◉ 1986年中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研製成功。
◉ 2010年7月中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 2012年6月,「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完成了它的終極挑戰,最終將記錄保持在了7062米。
◉ 在2016年「深海勇士」號尚未下水的情況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就開始同步研製。
◉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融合了之前兩代深潛裝備的優良血統,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
◉ 除了載人潛水器,我國還有「海鬥」號、「海燕」號和「海翼」號等許許多多的無人潛水器。其中,「海鬥」號有遠程遙控和自動作業兩種模式,是中國首臺萬米級科考潛水器,讓中國擁有了自主研究萬米深海的能力。
頭枕熱土,面向大海
從「蛟龍」號到「奮鬥者」號
中國深潛勇士
排除萬難
開拓進取
不斷向洋底最深處進軍
因為
我們的徵途
是星辰大海!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新華網、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無錫科技等
原標題:《「奮鬥者」號,無錫驕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