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歌曲背後的感人故事(6):張三在窗外唱給耶利亞女郎的歌
《耶利亞女郎》-童安格
一首《耶利亞女郎》,仿佛把我們一下子就帶到了傳說中有著美麗耶利亞女郎的遙遠國度,童安格的詞曲創作風格一向跳躍靈動,他喜歡多方嘗試,會很容易陶醉在音樂或詩裡面,像這首迷倒大片歌迷的《耶利亞女郎》就源自於他瞬間的靈感。
童安格平時很喜歡看報章雜誌,也常看小品文章,每次看都會有新的感覺,很多事件或細節都可以激發出他的創作靈感。有一次他看『TIME』雜誌,看到一篇據說是在以色列和敘利亞如火如荼的戰爭中,曾經流傳著的一段美麗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水晶般的少女耶利亞,她體態婀娜,千年不老,如果有人能凝望她閃動的深邃雙眸,就會永遠年輕,如果她願意擁抱你,賜予你愛的滋潤,那麼你就永遠長生不老,所以耶利亞被人們讚譽為神秘女郎。童安格讀完了這個故事,覺得特別感動和嚮往,當即便寫了這首『耶利亞女郎』。
好美的傳說,好美的旋律,童安格用他的音樂才華,用他對世間的獨特感悟,滌蕩著我們的心靈。
《張三的歌》-李壽全
《張三的歌》,出自李壽全一九八六年推出的《8又二分之一》專輯,他說當耳邊響著這樣的旋律,他心裡都會不禁湧起對流浪生活的滄桑和感悟,因為這首歌正是詞曲作者張子石真實生活的寫照,表達了一種文人為底層發聲的紀錄。
李壽全與詞曲作者張子石是相識二十五年的故交,當年李壽全在臺中逢甲大學念書,張子石開樂器行,相差九歲的兩人卻因都愛好音樂而成為好友,一度並肩在臺中餐廳演唱。張子石曾為李壽全的專輯寫了幾首好歌,然而張子石卻在名聲鵲起之際,選擇了移民美國。後來他與妻子離婚,帶著兩個孩子辛苦過日,孤獨的心境,悽苦的生活,讓他備受煎熬,心情感觸之際,寫下了這首《張三的歌》,歌詞裡儘是他當時的生活寫照。而李壽全用他滄桑的嗓音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張三的歌》,使這首歌滿懷巨大感人的力量,因而入圍了一九八六年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
這首經典作品後來也被蔡琴等眾多知名歌手翻唱,但還是李壽全的低沉演繹,更能讓聽者感同身受。
《窗外》李琛
一首老歌,《窗外》,曾在1999年風靡全國,李琛用清透的嗓音和明快的旋律,講述著他刻骨銘心的愛情,講述著他並不圓滿的初戀故事。
他和那個女孩非常相愛,可女孩的父母堅決不同意,他們認為拄著雙拐的李琛無法給女兒依靠。女孩和他私奔了,他們租了一間房子,女孩教他做生意,可他想靠自己的能力給女孩幸福,開始在歌廳唱歌,在有了名氣之後,就決定去北京發展。女孩堅持陪他一起去,可李琛不想讓愛人受苦,他要等自己幹出一番事業,再迎娶女孩。直到四年後,他在北京青年歌手大賽上拿了第一名。他回到西安,想把這個好消息當面說給她聽。可見到女孩時,卻是猝不及防的生疏,四年的時間和遙遠的距離已經讓愛情變得陌生,女孩說,她遇到了一個對她非常好的男孩子,他們已經結婚了。於是李琛帶著一顆受傷的心回到北京,並創作了這首《窗外》。
男人都不願讓女人看到他最脆弱的一面,即使愛的再深,也不願讓心愛的女人跟他一起吃苦,但他們並不知道,愛情會在時間和距離的洪流中慢慢疏遠,以至失去,所以,如果相愛,就一定要堅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