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地坪歸教侗寨
「繡」出竹籃產業「致富花」
姜永模
「石進興,你在家嗎,你在幹嘛呢」「在家,我在搞『臘』(侗話說竹籃叫臘)」。石進興笑眯眯地答到。
推開門,看到精細的竹條在石進興的手指間揮舞著,竹條一插一穿一挾,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精緻的竹籃底座就做成了,精緻的竹籃底座就像一朵盛開的花朵。籃底座工序比較複雜,上面部分比較好做編制。他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一天要編好一對竹籃,有時白天忙農活,晚上也要加班完成。
貧困戶陸老松正在編制竹籃
石進興是歸教村二組貧困戶,家中4口人,愛人偶爾外出務工,一個小孩上大學三年級,一個上九年級。據悉,廣西客商月底來收購竹籃,一對120元,石進興每月有3600元收入。加上外出務工,年收入有6萬多元,現在還住上寬敞明亮的大房子。
石進興向我們細細說道:回想起十年前,我家一貧如洗,住在低矮破舊的小木房裡,看到村裡許多群眾外出務工,我和妻子二人原想也外出務工掙錢,可是上有70歲多病的父親,下有兩小孩,我們都放心不下老人和小孩,這樣拮据的生活,何時才能改變?思來想去,我雖然沒有文化,但要掌握一門生存技能才行。想到自家有那麼多竹子,還是學編制竹籃。
貧困戶陸老松正在編制竹籃
說幹就幹。我帶著滿腔熱情向師傅學習,由於沒有很好掌握技術,編制的竹籃速度慢質量又不好,那時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村裡有幫扶駐村工作組,他們經常到我家宣傳扶貧政策,我也更加堅定我的信心,要想脫貧致富,還是提高編制技術和速度,提高竹籃質量才有效益。
貧困戶石進興正在編制竹籃底座
幫扶幹部經常邀請老師傅到家裡來,教我如何破竹,如何修竹條,如何編制既好又快等等。有了老師傅精心的指導,我編制的竹籃速度快質量好,而且銷量也好,價格也提高了,更不愁賣不出去了。看看自己編制精美的竹籃,除了高興,更多是通過自己的雙手「繡」出竹籃「致富花」的自豪!
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幸福不能等靠要,靠勤勞雙手致富才能奔小康。在歸教村,像石進興編制竹籃的貧困戶有9戶,每月都有3000餘元的收入。他們靠著勤勞的雙手,日以繼夜艱苦奮鬥,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質量也逐漸提高,從貧窮走向富裕,步入小康社會。
精美的竹籃底座
正在編制的精美竹籃
精美的竹籃
精美的竹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