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也是毀滅性最大的戰爭。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德國的軍隊可謂是進展得非常的順利,幾乎可以用勢如破竹這種狀態來形容,當時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當時德國打下了法國,而且差點滅掉了英國,只不過英國憑藉著強大的海軍和英吉利海峽的天性苦苦防守。在搞不定英國的情況下,德國開始將主力東調最後開始攻打蘇聯,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把蘇聯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慘重,在當年的時候德軍已經殺到了莫斯科成像,差一點就把莫斯科拿下來了。
只不過後來隨著局勢的變換,德國軍隊在蘇聯戰場上和蘇軍陷入了焦灼狀態,因為蘇聯有著龐大的國土,眾多的士兵,再加上戰略縱深,以至於德國很難取得勝利。再往後局勢越來越對德國不利,因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經形成,當時在美國的領導下,英國,蘇聯,中國等國都開始法西斯德國和日本反攻。到了1944年的時候,由於白俄羅斯戰役的失利,以及盟軍從諾曼第登陸德軍,事實上陷入了東西夾攻的局面,敗局已定。當時德國的有識之士恐怕也知道,再打下去並沒有什麼意義,只會讓德國死更多的人。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當時似乎應該和盟軍講和,而不是繼續把戰爭進行下去,繼續進行戰爭,雖然能給盟軍帶來一定的殺傷,但是德國當時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只會損失更為慘重。但是為什麼德國最終沒有和盟國議和,最終還是讓盟國一直打到柏林才投降,要知道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議和才是上策。這其中最大的障礙恐怕就是納粹德國的首領希特勒了,因為盟軍所要求的投降是無條件的投降,而且希特勒作為最大的戰爭禍首肯定是要被處決的,所以從希特勒的角度來講,即使形勢再差他也不會去和盟軍議和,因為和盟軍議和就意味著他要完蛋。
在這裡我想起來了三國時期,曹操打下荊州之後寫信給孫權的故事,當時魯肅就勸他,其他的人可以議和投降,因為投降了之後還是能保證自己的官位,但是主公你卻不能投降,你一旦投降很可能就有性命之憂,當時希特勒就恐怕就是處於這種狀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本人已經成為了德國和盟軍議和最大的障礙,因此後來就出現了德軍內部很多將領陰謀刺殺希特勒的事件,只不過沒有成功而已。他們當時應該就是想殺掉希特勒,然後向和盟軍談判議和。著名的將領隆美爾就是其中的一員,當然刺殺行動失敗之後,希特勒雷厲風行,很快就清洗了那些人,隆美爾也被逼自殺。
還有一點,當時德國如果真的投降,真的能夠有好運氣嗎?恐怕也不盡然。因為說實話,二戰的時候,德國所犯下的罪行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搞了太多的種族屠殺,當然德國人會把這一切都推給希特勒,但是當時德國的很多高級將領很難說自己是清白的,他們或多或少都參與了這些事情,所以一旦投降的話,會有什麼命運等待著他們,他們誰也不知道。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最終就是投降的,而且一戰的時候,德國並沒有犯下多少人道主義和種族主義的罪行,但是一戰之後德國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德國當時的身份,真正的就是任人割宰的戰敗國,遭遇了太多的災難,二戰之際所以會爆發,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德國在一戰後遭遇了太多的不公,所以時刻想著要復仇。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軍隊中的很多人事實上也不會去向盟軍投降,因為真的向盟軍投降的話,他們之前在戰爭中所犯下的那些戰爭和種族的罪行恐怕就會遭到清算。而且作為任人宰割的戰敗國是非常痛苦的,這個不要看其他人,就看德國一戰之後所遭受的待遇就就能知道。所以希特勒和很多德國人一直在那裡負隅頑抗,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他們就絕對不會向盟軍投降。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德國最後無條件投降,事實上命運還是相當的不錯,戰後很快強大和富有起來,但是當時德國的人們他們是無法知道自己最後的命運的,所以只能夠繼續把戰爭進行下去,也就是死馬當作活馬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