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就吃土豆泥了!」
「已經搞了兩袋子!」
「各樓道組問問,有要買土豆的,我們送貨上門!」
炸薯條、醋溜土豆絲、土豆燒牛肉……因疫情封閉的上海明天華城小區裡,「土豆菜譜」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整個小區全員幫忙吃土豆,這是怎麼一回事?故事還要從上周五說起。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4噸土豆滯留 引來暖心接力
小區裡住著一對夫妻,平時主要做農產品批發生意。上周五,也就是11月20日,丈夫從新場鎮倉庫拉了約4噸土豆回家,準備第二天一早銷往崇明。誰知,剛吃完晚飯,一看窗外,夫妻倆面面相覷:「壞了,怎麼來了這麼多『大白』?可能出不去了。」果然,當晚,明天華城小區就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嚴格落實封閉式管理。
這一整車土豆也由此意外留在了小區,成了困擾這對夫妻的「滯銷品」。連日來,陰雨綿綿,土豆怕潮溼、會發芽,夫妻倆擔心土豆放不起,家裡又那麼困難,因此一直愁眉苦臉。
小區封閉的第一天,「土豆阿姨」沒有出門。第二天,眼見大家生活平穩有序,她有些坐不住了,便找到居委詢問能不能在小區裡設攤。可畢竟是抗疫期間,如果允許隨便做生意,豈不亂了套?出於安全考慮,社工一開始拒絕了。
於是,「土豆阿姨」縮在車廂裡,打了把傘,貼了張紙,悄悄地賣。很快,有途經的業主發現了這個情況。微信群、公眾號……一個10人的「消滅土豆小分隊」由鄰裡自發組成,除了小分隊成員外,其他業主群、近1300人也參與其中。
(▲向上滑動)
消息層層傳遞,整個小區聞風而動,一場暖心的「土豆消滅戰」就此開啟。
業主們幫吆喝 「小小販」也上陣
「今天賣了900斤,明天再賣一天,伲洋芋就能賣出一半了!」昨晚,記者撥通「土豆阿姨」的電話,她說著一口本地話,激動不已。
業主自發開啟「愛心接力」後,居委與物業也關注到了這件事。阿姨的車原本停在小區三期的圍牆邊,位置比較偏僻,往來的人不多。大家特事特辦,在小區門口設了個攤,地點就選在靠近小區大門口的轉角處,這樣取快遞的居民經過時就能看到。
說幹就幹。第二天一早,搬桌子、搭帳篷、印二維碼……一個簡單的小攤位建起來了。「大家都說『有什麼困難就直接說,我們支持你』,我真的很感動。」阿姨說。
業主與志願者們不僅在群裡幫忙吆喝,攤位上也有自發前來幫忙的。業主小丹帶著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上陣」。萌娃「小小販」爆發力極強,剛坐下來,就用稚嫩的英語向一位外籍業主推銷出了一袋土豆。小丹說,小傢伙興奮極了,「希望多多參與這種有意義的活動」。
「她穿著薄薄的羊毛衫,外面套了件風衣,還帶了孩子過來。我說天冷,你回去吧,她說沒事,幫我看著攤位,讓我得空回去補貨。」阿姨感動地說道,下午飄了些雨,還有很多業主陸續來買,有的人甚至一口氣買了幾十袋,分發給整棟樓的居民。
「後面幾天,我想能賣多少就算多少,大家已經很幫忙了。我剛剛和我老公講,整個小區的人都在幫忙吃土豆,我真不好意思,真的很謝謝大家!」電話那頭,「土豆阿姨」不斷重複著感謝的話語,聲音有些顫抖。
今天,上海迎來了久違的陽光。一大早,「土豆阿姨」又出門了。沐浴在晨曦中的明天華城小區安寧有序,在這個封閉的小區裡,一場「土豆消滅戰」還在繼續,溫暖了這個特殊的初冬。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楊潔
圖片 | 受訪者供圖
視頻攝製 | 蕭君瑋 楊潔
編輯 | 黃佳琪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