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析了最近比較熱門的關於三無泡泡水,為什麼會讓孩子全身潰爛脫皮的科學原因。根據約定好的,今天介紹一下在家自製泡泡水的科學秘方。
泡泡水的配方各式各樣,但是主要的成分類型都是下面這些。
成分一:水
泡泡水中最重要的部分,當然是水。製作泡泡水最好用蒸餾水,因為蒸餾水中間沒有雜質。而普通自來水中間含有鈣等離子,這些離子會和表面活性劑(肥皂水)結合,降低效果。
一般來說,自來水裡面的硬度越高,所含鈣離子越多,效果越差,如果你家處在水硬度很高的地區,又沒有用軟水裝置,那還是去超市買一瓶蒸餾水的好。
成分二:表面活性劑
肥皂、洗潔劑這些表面活性劑是讓水起泡泡的成分了,不過和大部分人設想的不同,表面活性劑並不是靠提升表面張力來起泡,相反它會將水的表面張力減弱到1/3。之所以能起泡,是基於一個我們懶得解釋的馬倫哥尼效應( Gibbs–Marangoni effect)。反正就是加進去就能吹泡泡了。
表面活性劑很多,各種你家裡面洗人洗東西的都算,最好的選擇是一些最純粹和簡單的,比如最簡單的液體肥皂、嬰兒沐浴液洗頭水,這些裡面的添加劑比較少,沒有什麼香料之類雜質搗亂。
成分三:增厚劑
其實這才是秘方,大部分人在做泡泡水的時候光顧著加洗潔劑,而不知道真正讓泡泡持久牢固變大的,不光是比例恰當的洗潔劑,還要有增厚劑來保證泡泡的狀態穩定。
增厚劑的選擇也不少,比較常用的是甘油和糖漿,前者可以去藥店和超市買。後者更簡單,去咖啡廳拿幾包免費的糖漿回來就好。記得順便拿兩個紙套把我們之前介紹的視覺魔術給做了。
至於這三者的比例,可以自己來嘗試,反正都不值錢。不斷試錯,調試不同的比例,期待達到最完美的狀態,這才是實驗的美妙之處。
關於文章中提到的使用紙套的視覺魔術,以及昨天分析三無泡泡水的問題,可以分別發「魔術」和「泡泡」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