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廣東地級市,位於珠三角西岸,面積950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00萬,常住人口463萬人。江門市是中國著名的僑都,有海外華僑400萬,遍布107個國家和地區。
江門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廣府文化代表之一。在過去,江門市無論是歷史文化底蘊,還是經濟實力,都是廣東省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城市。
尤其是在1979年時,在改革開放前,江門市的經濟實力在廣東省僅次於省會廣州,位列全省第二位,首次超越了廣東另一個傳統強市佛山市。
隨著改革開放,廣東省各大城市利用華僑和靠近香港這個自由港的優勢,發展來料加工出口的外向型經濟,珠三角各城市迎來快速發展。
而江門市也不甘落後,在華僑回鄉投資的帶動下,經濟建設得到快速的發展。江門市作為廣東省傳統強市,在九十年代,除了蓬江區和江海區外,旗下的縣級市新會、臺山、開平、鶴山、恩平,這五個縣級市都進入百強縣,可謂是百花齊放。
江門市與其他珠三角城市相比,除了擁有眾多的華僑外,並不靠近省會廣州,也沒有政策、距離香港也比較遙遠,即使這樣,江門市的經濟實力在廣東省內也排得上位,江門市也誕生了金羚、豪爵、維達、大長江、李錦記等著名的民企或外資企業。
2000年,距離改革開放20年,江門市在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經濟實力在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深圳、佛山,位列廣州第四位。但也從這一年開始,江門市相繼被東莞、惠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超越,甚至也被非珠三角城市茂名、湛江超越,排名滑落到第九位,而且江門市的人均gdp也達不到中國平均水平。
很多人也說江門沒落,也有不少江門市本地人說是江門過去只知道靠華僑回鄉投資建設,不思進取,區域內鬥等原因才導致衰落,大家覺得是這樣的嗎?
不過,自從2015年開始,江門市似乎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開始做出改變,相繼規劃了三大平臺,分別是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廣東(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與中歐(江門)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區。著力打造的五大產業集群主要是:軌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車、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教育裝備、大健康等產業集群。
2019年,國家級重磅規劃《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爐,江門市作為珠三角核心城市之一,有了明確的定位和發展目標。
江門市在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的同時服務業也在快速發展。2015年第二產業增加值1078億元,2019年達到1358億元。2015年第三產業986億元,2019年達到1539億元。江門市的人均gdp也從2015年的49608元,到2019年的68194元,距離中國人均gdp70892元縮減到2698元,預計五年之內,江門市的人均gdp將會再次重返中國人均線之上。
事實上,江門市從2015年開始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2019年時,江門市的經濟總量實現了對湛江、中山的反超。
2019年江門市gdp總量為3146億元,位列廣東第八位,與珠海市齊頭並進,一舉超越了中山和湛江。
值得一提的是江門市與第七位的茂名市僅相差一百億左右,而且江門市的經濟增速比茂名快,預計未來兩年,江門市將會超越茂名爬上全省第七的位置。
最近幾年惠州市和中山市的經濟增長較為緩慢,這兩者在製造業上並沒有較大的創新和發展,反而沉浸在房地產開發中。
中山市便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中山市曾是廣東四小虎之一,雖然它的面積小和人口少,但製造業相當發達,在過去就憑藉製造業的優勢超越了江門和惠州,但最近幾年,由於中山對製造業的不上心,被惠州和江門反超。
而惠州似乎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雖然惠州在這幾年引進了大型石化等項目,但它更多的是發展臨深片區的房地產業,惠州房地產市場十分火爆,近幾年的一手樓成交量更是全省第一,但火爆的房地產業對惠州的經濟增長拉動變得越來越乏力。
在珠三角眾多城市中江門市的房價比較低,地價比較便宜,而且江門市擁有優良的港口以及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在吸引人才和企業落戶方面有非常大的優勢。只要抓緊粵港澳大灣區這個風口,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江門市便能迎來大發展。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江門市能否再現輝煌,能否反超茂名、惠州,甚至是反超珠海和東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