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教夫婿覓封侯

2021-03-05 唯美古詩詞鑑賞
閨怨

閨怨:少婦的幽怨。閨,女子臥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婦。古人"閨怨"之作,一般是寫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以此題材寫的詩稱「閨怨詩」。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則詩意大減。

陌頭:路邊。

覓封侯:為求得封侯而從軍。覓,尋求。

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變化的一首閨怨詩。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軍遠徵,立功邊塞,成為當時人們「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成為當時許多人的生活理想。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他避亂至江淮一帶,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殺害。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有《王昌齡集》。

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初春來臨時細心裝扮,獨自登上翠樓。忽然見到路邊楊柳新綠,心中一陣憂愁,悔不該叫夫君去邊塞從軍,建功封爵。

王昌齡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為突出。

題稱「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曾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其實,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這位閨中少婦從「從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丈夫從軍遠徵,離別經年,照說應該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這位女主人公正當青春年少,還沒有經歷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較優裕(從下句「凝妝上翠樓」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還在於那個時代的風氣。

在當時「覓封侯」這種時代風尚影響下,「覓封侯」者和他的「閨中少婦」對這條生活道路是充滿了浪漫主義幻想的。從末句「悔教」二字看,這位少婦當初甚至還可能對她的夫婿「覓封侯」的行動起過一點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個對生活、對前途充滿樂觀展望的少婦,在一段時間「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一句點出「不曾愁」,第二句緊接著用春日登樓賞景的行動具體展示她的「不曾愁」。一個春天的早晨,她經過一番精心的打扮、著意的妝飾,登上了自家的高樓。春日而凝妝登樓,當然不是為了排遣愁悶(遣愁何必凝妝),而是為了觀賞春色以自娛。這一句寫少婦青春的歡樂,正是為下段青春的虛度、青春的怨曠蓄勢。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即為「詩眼」。這位少婦所見,不過尋常之楊柳,作者何以稱之為「忽見」?其實,詩句的關鍵是見到楊柳後忽然觸發的聯想和心理變化。楊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時,它又是友人別離時相贈的禮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贈的習俗。因為那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和人的離愁別緒有著某種內在的相似。故少婦見到春風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裡的夫妻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想之後,少婦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烈起來,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覓封侯」便成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說到「忽見」,楊柳色顯然只是觸發少婦情感變化的一個媒介,一個外因。如果沒有她平時感情的積蓄,她的希冀與無奈,她的哀怨與幽愁,楊柳是不會如此強烈地觸動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婦的情感變化看似突然,實則並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本來要凝妝登樓,觀賞春色,結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這變化發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難以理解。詩的好處正在這裡:它生動地顯示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卻不說出變化的具體原因與具體過程,留下充分的想像餘地讓讀者去仔細尋味。

短篇小說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加以集中表現,使讀者從這個橫斷面中窺見全豹。絕句在這一點上有些類似短篇小說。這首詩正是抓住閨中少婦心理發生微妙變化的剎那,作了集中的描寫,從而從一剎那窺見全過程。

相關焦點

  • 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注釋:(1)閨:特指女人居住的內間。(2)凝妝:盛妝。(3)陌頭:大路上。(4)覓封侯:謀求加官進爵,此處指從軍遠徵。「悔教夫婿覓封侯」,少婦忽而很後悔,讓夫婿從軍遠徵,謀求功名。她的愁來的突兀又合情理。在唐代,國力強盛,很多人都希望隨軍遠徵,建功立業。想必,當初,夫婿做出這個決定,少婦是極力贊成的,帶著美好的期待,期待有朝一日,他能夠衣錦還鄉。而此時,她卻後悔了,幽怨由此而生,這瞬間的哀怨卻帶著強大的感染力。
  •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注釋:凝妝:盛妝,嚴妝。翠樓:翠樓即青樓,古代顯貴之家樓房多飾青色,這裡因平仄要求用「翠」,且與女主人公的身份、與時令季節相應。陌頭:路邊。柳:諧留音,古俗折柳送別。悔教:後悔讓。覓封侯:覓,尋求。從軍建功封爵。譯文: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