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萬裡長城永不倒》
1982年,由徐小明編劇、導演、監製,由香港名演員黃元申、米雪、梁小龍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一鳴驚人,在香港掀起了瘋狂的收視率,又像旋風一樣席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廣東等地,改寫了武打片沒有靈魂和格調的歷史。
1983年3月,該劇歷史性地獲準在廣東電視臺播出,成為香港最早一批進入內地的電視劇集。該劇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俠的「迷蹤拳」一下子紅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偏遠的內地,霍元甲、陳真的名字隨著雄壯激烈的旋律,迅速成為一代中國人的偶像。也能看到那時內地的年輕人嘴裡哼著粵語,手腳比劃著霍師傅的招式。同時這首歌曲也和電視劇相當契合,表現了激昂的愛國情懷。
02、《天黑黑》
《天黑黑》,由廖瑩如、吳依錚、李偲菘等製作人為孫燕姿量身定做,靈感來自於臺灣民謠,歌曲採用了鋼琴的純簡伴奏,詞曲中間穿插著傳統民謠「天黑黑」,表示了孫燕姿對小時候的自己的回顧,對現在的處世感悟,對回不去的曾經的自己的哀悼,並告訴世人家是最好的避風港,也是人們勇敢前進的力量。
《天黑黑》這種作品,在第一時間抓耳。是新世紀歌壇的一道曙光。
《天黑黑》是孫燕姿的成名曲,這首歌是李偲菘為孫燕姿量身打造的,意圖在歌曲中引用一段老歌曲調來強調孫燕姿特殊的聲音與唱腔,再加上臺語歌詞的穿插,創造出另一種兼具現代感的《天黑黑》,也讓聽過的人都對孫燕姿的好聲音讚不絕口。
03、《左手指月》
《左手指月》由薩頂頂親自作曲,並力邀才女喻江填詞。為了更好地理解劇情和體會劇中人物情緒,她與《香蜜沉沉燼如霜》劇組演員朝夕相處,並客串飾演「緣機仙子」一角,而該曲的旋律就是在從橫店劇組回北京的路上突發靈感創作而成,並力邀常石磊擔任該曲製作人。
《左手指月》是頗具禪意的一首歌,「指月」在禪宗指「直指人心」。演唱中從低音入場,從低音4到超高音6,音域橫跨三個8度,融合了戲曲與花腔女高音唱法,演唱難度頗高,在網絡和各種比賽中被眾多歌手挑戰、翻唱。
04、《我們都一樣》
《我們都一樣》是曹軒賓為張杰量身打造的歌曲。作為張杰的朋友和2008張杰「閃耀星空」北京演唱會的音樂總監,曹軒賓在對張杰和星星(張杰的歌迷)之間一路苦樂相伴的關係了解後產生了創作靈感,隨即創作了這首歌,把張杰和歌迷之間的感情巧妙地用勵志的詞描寫出來,這也是曹軒賓暨《仰望星空》之後與張杰的又一次合作。2012年張杰出道八周年首次推出精選集,這首歌被選進精選集《One Chance 張杰新歌+精選》中重新混錄並送美國後期製作。
《我們都一樣》輕鬆浪漫、琅琅上口,是一首關於愛的小夜曲。乾淨的原音吉他,安靜的淺吟低唱,卻有著熨貼耳朵的舒服。直白的歌詞雖然平淡,但在安靜的夜晚聽來仍有著暖暖的感動,副歌處短小的和弦組合有序地重複著,一重又一重緩而有力地撞擊著心扉,迴環往復,蜿蜒疏闊,直至歌聲漸遠,直至音符落下。相似的旋律不斷地重複,想叫人印象不深刻都難。歌詞樸素卻易產生代入感,輔以簡單的配器,將張杰柔性的嗓音和情感極好的烘託、釋放出來。穩定而直白的節奏表達同樣帶來了聽覺神經的某種愉悅,身體會隨著節拍不由自主地輕輕搖擺。無論從情感的表達,演唱的技巧,對聲音的控制,和咬字吐詞的處理,都體現了張杰在演繹輕柔派抒情歌曲上的功力
05、《春泥》
《春泥》是庾澄慶音樂專輯《哈林天堂》裡,最後一首完成的歌曲。當庾澄慶完成該曲的DEMO,拿給索尼唱片的總監劉天健聽時,劉天健當即決定將該曲作為專輯的強力主打。該曲由伊能靜填詞,有一次,伊能靜看到一篇有關於她的失實報導,覺得內心很痛,於是在家裡哭泣,創作了該曲 。該曲的名稱《春泥》,取自「落花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還護花」。
《春泥》中,庾澄慶情緒的爆發力強勁十足,唱出新形態詩意的曲風。伊能靜的歌詞彷佛穿越了時空,隨著四季交替,帶來燦爛浪漫的花季,蘊含深意。而庾澄慶在演唱該曲的時候,並沒有以悲傷的唱腔來表達,反觀他淡淡像是吟唱詩句般,把不放棄愛情的希望唱出來,由聲音延伸出濃鬱相守的情感,完全不同於市場上的情詩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