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我們都會默認夜場裡都是20左右的年輕人,但其實這裡過了30歲的人也不在少數。
他們將最寶貴的歲月都留在了酒吧,驀然回首才發現青春不在。
今天我和幾位過了30歲的夜場朋友聊了聊他們的過往和現狀,大家不妨聽聽他們的心態是什麼樣的。
「無處安放的焦慮」
上周Franz剛剛過完自己30歲的生日。
往年他都是去夜店裡和朋友們大醉一場,但今年的生日他只是在家裡和女朋友一起做了頓簡單的飯,然後和父母報了個平安。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現在的心境,那就是「焦慮」。
「在夜場裡面久了,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和現實世界脫節。」Franz聊起這些年在夜場裡的感受後說道。
「年輕的時候,在夜店裡無憂無慮,感覺自己永遠年輕。但是快到三十歲的這一年,就突然變得心事重重。」
「這壓力不是排山倒海,而是一點點壓縮空間,直到有一天突然感覺難以呼吸。」
「看著曾經的朋友,有的創業了,有的結婚了,有的出國了,只有自己原地踏步,這滋味很難形容。」
不過,在夜店裡Franz也並非一無所獲。
他去年在酒吧裡遇到了自己的女友,兩人一直感情穩定。
「安心的感覺在酒吧裡可不常見,我現在想得更多的是為未來做打算。」Franz決定今年把更多精力放在事業上,偶爾去夜店喝一杯就好。
「畢竟歲月不等人,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太多了。」
「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那就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
Bloomhilda的父親是成都本地最早的一批酒吧營業者之一,用「青春獻給小酒桌」來形容她,一點也不誇張。
所以她的過往某些角度講,也是成都酒吧的變遷史。
不過那些在酒吧裡像明星一樣閃耀的日子早已過逝去,現在她更願意和朋友開張位置不那麼顯眼的卡,靠在沙發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
「在夜場裡你會認識很多所謂的『朋友』,但他們中的大部分在你的生活中不會停留很久。」
Bloomhilda回憶了下在酒吧裡的這十幾年:「很多人突然就消失了,連句再見都沒說。」
有的人在夜場裡認識了自己的「mr.right」,閃婚後就徹底淡出了圈子。
有的人在父母的施壓下,不得不回到家鄉,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有的人酒後駕車,發生車禍成了植物人,只留下父母在病床邊無聲落淚。
有的人交友不慎,賭博輸光家產,跑到國外躲債,恐怕一輩子回不來了。
而更多的人的消失沒有預兆,也沒有理由,只是可能突然某一天忽然想到:「那誰誰好像很久沒出來喝酒了,TA最近幹嗎呢?」
翻了半天通訊錄終於找到TA的微信,卻發現朋友圈只留下一條黑線。
「機會稍縱即逝。」
說實話,第一次見大鵬的時候看不出他的年紀。外表上剛過三十,但那股穩重的神態,讓我覺得他不止這個年齡。
當他拿出身份證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已經42了。
看著我不可思議的神情,他笑了笑,「常年呆在夜店裡有一個好處,就是你看起來要比同齡人年輕很多。」
大鵬二十多的時候,曾經有過做流行歌手的夢想,但這條路並非那麼好走。
不得已,他最後只能去做了酒吧駐唱,掙點小錢問題不大,但卻和心中的目標卻越來越遠。
不過上帝關上一扇門,就會打開另一扇窗,大鵬也借著這個機會慢慢接觸了夜場酒吧這個環境。
「在夜店裡,你會發現總有人比你更厲害。學校裡的班花在這裡可能只是個稍有顏值的路人,而有點小錢的人在真大佬面前也只能學著低調一點。」
「很多人覺得夜店很危險,但其實這裡機會並不少,也許玩久了某個大哥覺得你人還不錯,就願意拉著你一起做點事。」
「可惜在夜場玩久了有個壞處,就是容易浮躁,沒法沉下心做事。很多機會就這樣白白溜走了。」大鵬提起過去的這些事,還是感到一陣惋惜。
當初和他一起在酒吧駐唱的幾個朋友如今都有了自己的事業,有的成了夜場大股東,有的自己成了獨立音樂人,有的自己開了一間清吧,只有他自己還是一普普通通的營銷兼駐唱。
「但是日子是自己過得,怨不得別人,對吧?」
∞
年輕在夜店裡是個寶貴又廉價的詞彙,這裡永遠不缺18歲的年輕人,但自己不可能永遠18。
我們在夜店裡也許能見到大千世界裡的繽紛生活,但最終會發現,只有自己才清楚怎樣過好一生。
真誠地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夜店裡,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00後入圈 | 岔道綠茶 | 魚塘滿滿 | 寶藏男孩女孩猝死 | 直男發問 | 韓國EDC | 蹦迪自由 | 說好不哭夜店女孩 | 海底撈 | 混圈婊 | 小姐姐 | 黑話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