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Remake改造衣在中國有未來嗎
參與:冷芸時尚圈6群群友
時間:2020年9月26日
引言
討論提綱
一、我如何開始接觸Remake改造衣的?
二、中國的舊衣服市場介紹?
三、關於Remake改造衣
1.改造衣為什麼小眾
2.改造衣真的可持續嗎
3.改造衣的矛盾與痛點
4.Remake圈的未來,我對改造衣行業的前景思考
四、總結
莊主、跟莊副莊主簡介
前言
隨著疫情帶來的全球時尚業腳步的停滯,回國之後,我開始了更多對可持續時尚的觀察與思考。期間我參與了相關實習,接觸了Remake改造衣與私人訂製,探索可持續時尚的冰山一角,為銜接大二replacement year作準備。
改造衣是對時尚的二次創造與回流,它的出現讓人群中一部分的心聲站在了快時尚的對立面。在漫長的隔離期過後,更多的人願意自己著手,讓衣櫥裡的舊衣服迸發出新的生命力。那麼二手改造衣的生命力真的能在中國延續出一片市場和產業嗎?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與看法。
接觸Remake改造衣的最初緣由是因為我的暑期經歷:
今年六月底到八月初,我經歷的是一個新生創業服裝公司的轉型期。品牌SYNS最開始也和諸多其他服裝品牌一樣,雖然並非十全十美,但模塊化組裝衣和可持續是品牌的主要設計理念,也是品牌的亮點。買一件衣服可以用拉鏈拆成兩半的想法,讓這種搭配時尚吸引了自己的受眾且可以被更多人所嘗試。
7月我參加了幾次嶽陽小院擺攤。不同的是,在後幾次擺攤中,我也拿自己的改造衣作為攤主的身份參與了擺攤。
8月中至今,在上海徐匯區湖南路的一家私人訂製西服店工作。
我所提到的模塊化組裝的理念是比較超前的。比如一件衣服,你可以只買一半然後隨心搭配。這留給購買者很多自由發揮的搭配空間。
不過我就模塊化組裝的理念問過身邊一些人,得到的反饋是年輕一些的人們更願意去嘗試這些。我認為這種設計理念未來肯定是有市場前景的,不過現在想出線其實對品牌的要求很高,不僅要設計好,價格好,還要求品牌能精準定位到目標人群。模塊化組裝目前在很多人眼裡可能還只是亮點,最終會不會買還是取決於對設計的滿意度。
其實我回國之初只是想先著手從改自己的衣服開始。在引言中我也有提到,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所以我去特意了解了改造衣行業的國內現狀。
當時很巧,通過冷芸時尚圈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個做改造衣的公司。其實剛開始摸索階段我也有了解一些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改造衣品牌,比如RECLOTHING BANK再造衣銀行。他們是從2010年起步開始,以藝術項目的形式開始然後發展成了品牌,乃至到現在能與NIKE聯名。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經歷了多重技術變革。舊面料的轉換與提取一直以來都消耗著很大的成本,這導致轉換成本遠比直接用新面料做一件新衣服要高得多,所以即便是歐美的可持續先驅品牌也不能做到100%的廢料轉換。比如義大利的 ZEGNA(傑尼亞)男裝很早就開始做可持續,但目前可持續再造面料的佔比是也只是30%左右。
(圖片來源:小紅書)
我的個人想法可能更加實在,比如像上圖中的款式,其左半邊和右半邊的毛衣和牛仔外套我家裡都有閒置的類似款,相比去購買,我可能會直接找師傅花幾十塊給我改一排扣子。所以這對品牌款式的設計要求越來越高了。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看法,畢竟每個人對每件設計作品的價值評估都是不一樣的。
根據知乎作者網易浪潮工作室,「在中國,第一家持有廢舊衣物分類、整理、調劑綜合利用執照的企業出現在2008年的上海。截至2014年11月底,它的回收箱已由最早的28個發展到1800個;並且從同年7月就開始盈利。這家公司這樣分配收集到的舊衣物:10%比較完好的冬衣消毒後捐贈給貧困地區,或被送到社區愛心編織社重新編織;8%較新夏衣以平均5000元一噸的價格銷售到中東、非洲等地;剩下超過80%的舊衣按毛、棉、化纖、混紡四大類別,分送外地『重生』為無紡布、再生手套、服裝、皮革等。但這樣的公司依然是少數,中國70%以上的舊衣回收只能被扔進垃圾桶,廢舊服裝和紡織品的綜合利用率不到0.1%。」
舊衣服市場而言我也是近期才有的一些接觸,現在的舊衣服需要送去貧困山區的也已經是很少一部分了,大多是天災後定向幫扶。所以現在大部分流出的舊衣服基本都由一整個回收鏈的各級回收商一級一級分篩販賣,最後向國外比如中東南非等地方出售,剩下的都被丟棄。
國內被丟棄的衣服基本佔到大部分,這個數字大概高達70%。捐贈也有成本。舊衣物捐贈後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所有被捐贈的衣服還需要一系列的流程:挑選整理入庫、消毒、運輸、發放。在這一系列流程中都需要人力和其他成本,比如志願者補貼和運輸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另外,舊衣回收,消毒是必要的過程,儘管消毒的成本不高,但過程卻卻很麻煩。首先要對收到的舊衣進行清洗,清洗以後經過陽光暴曬,再進行紫光燈消毒。通常來說,貼身衣物和餐具很難進行徹底的消毒,所以也不在接受捐贈之列。
曾有人進行過調查統計,一件衣服從捐贈入庫到發放,全程大概需要人民幣12元的成本費用,而這筆費用究竟該由誰支付?事實是無人支付,也因此會讓捐贈不了了之。
1.改造衣為什麼小眾
抄襲雖然打消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不過不是絕對的熱愛也不會一直堅持改造衣。一直努力做原創的改造衣店被仿款店超越其實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努力做設計並不能讓原創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風格被抄襲、市場被稀釋渾濁、後來者居上等種種狀況導致了很多remaker老手止步。但我覺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造衣的風格還沒有強大的文化基調去鋪墊,圈層文化過於明顯另類,所以目前很難在市場裡找到立身之處。
很多人眼裡的改造衣物無非就是把衣服改得更合身,或者更有設計感。現在大部分朋友其實也是抱著喜歡和玩兒的心態加入進來的,而非都是專業學習服裝設計出身的人,這種非100%專業性也是remake小眾的理由之一。
2.改造衣真的可持續嗎?
我覺得就改造衣本身來說,其實是可持續的,畢竟改造衣本身所消耗的都是已經被創造出來的衣服。比如現在抖音上,我們也能看到很多改造自己衣服的改造技巧分享類用戶,這類視頻很好。我認為,如果是自己的舊衣服被他人改造再生,大家其實都是願意穿的。但是願意效仿並且自己動手的人不多,但如果不是自己動手,而拿去私人一對一定製改造的代價則也許夠我們買一件新衣服了。
並且大部分人群對二手衣改造出的改造衣都是心存芥蒂的,所以一般市面上的改造衣都是拿新衣服為底去改造的,所以改造衣並不等同於二手衣。
至於這些被使用的衣服的來源、渠道,細化到每個個體remaker就又不一樣了。現在大部分remaker還是會選擇工廠的滯銷衣服(尤其疫情之後這一存量極大增長),或者淘寶網購衣服,或者外面出口尾單,再者就是國內工廠或品牌過季衣物。
改造衣有一點好處是消耗了很多滯銷或者過季的款,比如我第二個系列做的衣服貨源都是從江南布衣工廠店買來的衣服。價格都在幾十到一兩百元,不過都是面料品質上非常有保障的衣服。但是因為因為產量上限要求的過度生產或者款式本身的設計亮點不夠被淘汰了下來。
但就我目前所看到的這個改造衣市場而言,我覺得還是很有活力的。一個可圈可點的remaker聚集地是「嘿市」app(現更名為Edge)。但每一個軟體都不可避免的會有高粉絲用戶和低曝光用戶的,這就意味著關注度的不均衡和remaker的流失。
我舉幾個做得好的例子,國內已經比較成熟的remake品牌比如HELL SYSTEM和MOGAMBINO。
(圖片來源:Edge app)
(圖片來源:淘寶搜索)
我跟一位在淘寶駐紮很久的remake店主交談過,他在嘿市也有駐紮。他目前有兩家remake集合店,MASKDUDE和UNICVESIN。那時候他同時還在企劃跟朋友一起創立一個新的原創品牌。他有一些原創的remake款在早期做得比較好並被大量曝光之後(除了衣服,還有一些鞋子的二次定製)就面臨著光速被抄襲的結局。
(圖片來源:朋友的原創)
3.改造衣的矛盾與痛點
(1)有亮點的remake設計款大家都想買,一旦面臨供不應求,就需要聯繫廠家去批量生產。這就與常規衣服生產線無異了,如此就脫離了原本的初衷。
(2)好的remake對改制工藝也是有較高的要求的,但不是每一個remaker都擁有專業裁縫功底的,有很多都是業餘熱愛者邁出的一步嘗試。
工藝繁複價格略高的不一定有好的受眾度,這種大部分都是單件的孤品。簡單的remake款式又會被拿來跟普通一手新衣服做對比。
我親自嘗試過一個系列的改造,既沒有價格的優勢也沒有銷量的優勢,投入的時間和產出的價值是不成正比的,這是這個圈子的難處之一。
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很多remake都是比較偏街頭風的,比如塗鴉定製這個標籤,也是remake的典型。我個人很喜歡但受眾人群可以看出是比較年輕化的。
(圖片來源:淘寶搜索)
像上圖所示這些,都是手繪定製塗鴉。而圖中最下這款蝴蝶印花的褲子我逛過的幾十家remake店裡,有三分之一都有這個款。這就是一個買得很好的款。在我證實之後,我了解到這款應該是由原創者授權後才去售賣的,並非抄襲。但高銷量確實讓remake的性質產生了改變。
4.Remake圈的未來,我對改造衣行業的前景思考
講到這個部分,我就我所了解的和我花費一個多月時間實踐來的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進到第一家公司的一個多月裡,我在最初其實就和設計師區分開來,開始單獨做自己的remake系列。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定了主題的,整個流程是很完整的學院風設計流程,從靈感版拼貼,到色卡選擇,再到設計稿。
但是remake前提必須是建立在成衣改造的基礎上的,所以剛開始的幾周進展會相對有一點困難。其實相比常規的設計流程,這個系列已經無比簡化了,但我總面臨著一邊找衣服一邊想著如何設計的局面。
(圖源:莊主的小紅書)
(圖片來源:莊主原創)
(圖片來源:莊主原創)
我個人當時的設計風格和思路大致就是上圖所示這類的。在接觸remake以後,我線下認識了一位我之前的學姐。她已經是比較成熟的remaker,她的思維和風格裡的學院派就更鮮明了。
(圖片來源:朋友的圖,品牌:貳貳得四)
後期我的設計更加具有實驗性。它延續了學校裡的風格,比如下圖這兩件是我的第二個系列,由一件襯衫改制成的。其中的衣領可以這樣穿也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抹胸式和其他衣服疊穿。延續到下一個系列,我已經處於樂在其中的狀態,而在這過程中,我基本是立體剪裁居多。
(圖片來源:莊主原創)
在我親身經歷以後,我認為目前改造衣的市場接受度不高,不是因為單件單賣少有量產,因為像HELL SYSTEM和MOGAMBINO都已經比較成熟可以量產remake設計了。真正優質的remake價格是鎖死在某個區間的。
雖然很多圈子都是從小眾起步的,但是remake目前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圈層文化和靈魂,僅靠風潮一定是留存不久的,至少很難出現在大多數人的視野裡。每一個小眾的文化圈子最開始發跡的時候一定都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不過真正能留得住的一定是擁有文化底蘊為支撐,被時間打磨到最後依然能沉澱下來的東西。在我看來,這才是remake市場接受度不高的根本。
莊主總結
一、實體零售批發問題我如何開始接觸的remake改造
SYNS品牌工作與品牌理念買一件衣服可以用拉鏈拆成兩半的想法,讓搭配的時尚更加的受眾且可以被更多人所嘗試。
二、中國的舊衣服市場是什麼樣的
中國70%以上的舊衣回收只能被扔進垃圾桶,廢舊服裝和紡織品的綜合利用率不到0.1%。
三、實體零售批發未來機會關於remake改造衣
1.改造衣為什麼小眾
Remake市場抄襲嚴重,現在大部分朋友其實也是抱著喜歡和玩兒的心態加入進來的,而非都是專業學習服裝設計出身的人 。
2.改造衣真的可持續嗎
改造衣本身所消耗的都是已經被創造出來的衣服。一般市面上的改造衣都是拿新衣服為底去改造的。同時消耗了很多滯銷與過時的款式。
3.改造衣的矛盾與痛點
有亮點的remake設計款大家都想買,一旦面臨供不應求,就需要聯繫廠家去批量生產,脫離了原本的初衷。好的remake對改制工藝要求高。
4.Remake圈的未來,我對改造衣行業的前景思考
雖然很多圈子都是從小眾起步的,但是沒有真正的圈層文化和靈魂,僅靠風潮一定是留存不久的,至少很難出現在大多數人的視野裡。
文字整理 : 張懷楷
審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設計:Alex Li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