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嫦娥5號奔月,贊天問一號飛星,可藍色地球還有不可思議的奇景

2020-12-16 悠在旅途

當今社會,人類的科技進步真是日新月異,邁向外太空的腳步更是緊鑼密鼓,中國的「天問一號」已經飛向火星、「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即將返回……然而,回頭看看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其實還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因為有些奇景,即使身臨其境或者用現代技術,我們仍然無法解釋其成因,只會慨嘆其不可思議!

今天,為大家介紹28處世界各地妙趣天成的自然奇景,感受一下「上帝的力量」多麼的鬼斧神工。

美國:彩色沙丘

南斯拉夫:老貓山

中國臺灣:女王石

阿根廷:佩裡託莫雷諾冰川

馬爾地夫:星月島

澳大利亞:大象巖

紐西蘭:太極島

中國:雲南石林

北愛爾蘭:巨人堤道

冰島

印度洋:死亡的武士

澳大利亞:艾麗斯泉

中國:丹霞山陰陽石

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

肯亞:圖爾卡納湖火山口

美國:布萊斯峽谷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獅身人面像

中國:湖南天子山

茅利塔尼亞:撒哈拉之眼

中國:大連海濱森林公園

北歐:自然天蠍座

美國:飛翔間歇泉

美國:翅膀一樣的巖石

澳大利亞:粉紅色赫利爾湖

蘇格蘭:「上帝之手」划過的巖石

澳大利亞:波浪巖

秘魯:富蘭克林像

在人們逐步走向太空的過程中,我們所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不忘過去、探索未來,進步無止境。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 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
  • 嫦娥回來了 還有哪些浪漫傳說已經實現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取自中國古代傳說嫦娥奔月。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月壤成功返回地球。雲間明月不再迢迢不可得。古人曰:玉兔何年上月宮,夜間搗藥特無蹤。——王珪(元)今人:想看玉兔上月宮?安排!
  • 嫦娥四號奔月百度LOGO是如何設計的?
    每每大節日,百度LOGO一定會隨著變化,無旦節百度LOGO展現沒多久,嫦娥四號奔月,百度LOGO也跟著變了,那嫦娥四號奔月百度LOGO是如何設計的?跟著logofree君一起來看看吧。嫦娥四號登月控測器,其主要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長徵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四號(20張)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 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帶回月球「伴手禮」還要體驗太空「打水漂」
    早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的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而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大家最常聽到的關於月亮的神話,應該就是「嫦娥奔月」了吧——因為吃了長生不死之藥,嫦娥飛到天上,居住在月宮。中國探月工程用這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也表達了「奔月」這個主題。
  • 中國天問一號發射後,美國也發射了探測器,預計登陸時間比我們早
    與「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一樣,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需要經歷漫長的歲月,才能夠登陸火星,而天問一號的登陸耗時會長於「嫦娥四號」。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飛行200萬千米後,天問一號在奔赴火星的路上,傳回了首張照片,該張照片的內容為一張地球與月球的合影。
  • 天問一號飛行3.5億公裡 料農曆新年抵達火星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截至周三(9日)凌晨,飛行裡程突破3.5億公裡,已在軌飛行139天,距離地球約9,250萬公裡,離火星1,400萬公裡,預計會在一個月後,即農曆新年前後被火星引力捕獲。
  • 在十八月晝期,玉兔2號關閉一切科學儀器,給「天問一號」讓道
    「天問一號」能否成功發射,關係到我國未來航天戰略部署,為了能精確無誤地射向火星軌道,精確著陸,精確對火星進行探測,就連38萬公裡外月球上的玉兔2號巡視器也在為「天問一號」讓道,玉兔2號在十八個月晝期,停止向西移動,並關閉所有科學儀器,暫停一切科學探索活動。
  • 天問一號飛出新裡程,不過離地球還不遠
    今天,天問一號飛出新裡程)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1億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 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並「挖土」帶回地球。標誌著中國人距離九天攬月的夢想更近一步。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淮南子》嫦娥在漢代已不再孤單,那時月中不僅有玉兔,還有蟾蜍。在西漢初期的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月上繪有蟾蜍和玉兔。劉向《五經通義》:「月中有兔與蟾蜍何?」他認為這是陰陽協調,月為陰、蟾蜍為陽。也有文獻顯示,蟾蜍即嫦娥所化。
  • 一文讀懂:嫦娥、長徵、天問、神舟……它們分別是什麼神器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一號」噴吐著桔紅色火焰,託舉「東方紅一號」奔向茫茫太空。15分鐘後,衛星入軌的捷報傳來,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1970年4月24日,運載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升空卻不會?
    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其實,不僅僅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返回地球時會燃燒,在大氣中燃燒的現象非常常見,我們時常看到的流星雨、火球等自然現象,和探測器返回地球的情況是相似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器在準備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初始速度非常快,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所以在空氣中摩擦燃燒起來是很正常的。不過,由於嫦娥五號返回器以「打水漂」的方式返回地球,第一次進入大氣層後會彈出去,然後再次進入大氣層,所以可以減低速度來減弱熱的影響。也是因為這個「燃燒」的原因,所以能夠載人航天的國家並不多。
  • 天問一號打卡1億公裡——「探火」還要邁幾道坎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千米。視覺中國供圖8月28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1億公裡。從7月23日成功發射算起,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36天。相比環繞地球飛行、降落月球表面,飛向火星並非易事。
  • 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航天用50年證明了自己走的路才靠得住
    從2007年嫦娥一號到現在,目前我國仍有5個月球探測器同時在工作: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著陸器、鵲橋號中繼星、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2019年7月,龍江二號微衛星退役前,我們同時有6個月球探測器在軌工作。
  • 「胖五」迎來新乘客,「嫦娥」走過了怎樣的奔月之路?
    從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再到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回顧我國一路走來的探月之路,可謂精彩紛呈。
  • 深度解讀:關於「天問一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天問一號」此次將重點執行哪些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總重量達5噸左右。每秒11.2千米的第二宇宙速度也被稱為「逃逸速度」,當火箭達到這一速度後就可以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去往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在這之後完成分離,直接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天問一號」任務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即使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依舊面臨著「步步驚心」的境況。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1993年,湖北省江陵縣荊州鎮王家臺15號秦墓出土一批竹簡。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林忠軍《王家臺秦簡〈歸藏〉出土的易學價值》介紹說,王家臺15號秦墓出土竹簡,「其中關於易佔的竹簡164支,未編號的殘簡230支,共計394支,總計4000餘字。這批易佔的竹簡,有卦畫、卦名、卦辭三部分。……卦名下的卦辭,有許多與保留在古書中的《歸藏》佚文相同。
  • 「天問一號」升空成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又見「嫦娥奔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已就位!
    「天問」「嫦娥」有了新幫手 隨著「嫦娥五號」即將發射,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還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嫦娥五號」「天問一號」的新幫手也已就位了!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不到火星非好漢
    中國「天問一號」任務包括軌道衛星與登陸器和火星漫遊小車。軌道衛星相機的解析度,有中、高兩等級,在400千米的高度,可看清楚最小到2米大小的地表物體。衛星也攜帶了計磁儀、礦物成分分光儀和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另攜有軌道穿透火星地表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