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8熱搜,越冷它越爆|疫情|新冠病毒解碼|新冠病毒|新冠

2021-01-10 騰訊網

都知道Sir一般周六會偷懶,哦不,會休息

但Sir今天還是早早從被窩爬起來,打開電腦。

不為別的。

今天這事,必須儘早說

兩組數據。

一組,幾乎同時席捲全國各地,讓我們感到陌生的寒潮。

氣溫持續跌破紀錄——

隨之而來,另一組數據。

正以我們極為熟悉的速度倍增:

1+4+14+20+51,五天內,河北省新增234例本土確診病例。

數字還在上升。

截止1月9日,僅石家莊已累計檢測出陽性人員354人,隔離一萬多人

不止河北——

截至1月3日24時,瀋陽市本輪疫情新增本土確診26例;

截止1月6日,北京順義區已確定密接人員2430人

……

△ 圖片來源:百度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至1月9日19點

Sir知道,大半年過去,各地防控機制已經成熟,我們也好不容易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

地鐵上下班,偶爾聚會喝酒,甚至出個小門也就懶得戴口罩,回家經常忘記洗手……(包括Sir自己)。

反正每天有疫情追蹤,只要不在中高風險區,挺安全嘛。

真的安全?

一股寒潮,不僅讓我們免疫力降低,似乎也升級了病毒的戰鬥力。

疫情一旦爆發,源頭依然難以確定。

比如本輪河北疫情,儘管第一時間發起排查和隔離。

最先感染的「零號病人」還沒找到。

同時,病毒也在多次傳播中變得「狡猾」。

曾經14天的隔離期如今居然不夠,我國不斷出現復陽病例,防控難度升級。

更讓Sir心頭一緊,是從微博看到這一幕:

點擊播放 GIF 0.0M

△ 視頻來源:封面新聞

河北一家醫院門外,人們蜂擁而上測核酸的場面。

當初疫情爆發時,最讓我們揪心的是什麼?

不斷逝去的生命,犧牲的醫護人員,緊缺的物資……

還有,最難控制的——

恐慌

一種比病毒傳染得更快的情緒。

但如今的恐慌還不太一樣。

蜂擁的人們,大多不是急著檢驗自己是否被傳染,而是希望儘快拿到核酸證明進京上班。

Sir不責備視頻裡的任何人,誰也不想再丟了工作。

但在恐慌之下,本是消滅病毒的醫院,變成極有可能擴散病毒的聚集地。

所以,今天Sir想提個醒。

希望各地能針對有可能到來的疫情反覆完善防疫措施;

還有,於我們。

為了自己的家人、朋友,為了更多身邊的普通人。

了解必要的疫情現狀,病毒變化。

避免再次自亂陣腳。

01冬季真的是病毒最愛?

是的

多種跡象表明,病毒會隨著氣候變冷而活躍。

國內目前只是初現苗頭,但寒冷早已讓海外疫情雪上加霜。

英國入冬,病毒變異。

日本入冬,疫情再度失控。

連續7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3000例,並考慮宣布在1月7日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更不要說美國,流行病專家福奇稱:

現在身處冬季這個季節,再加上人們出行

在現有病例激增的基礎上

我們還將疊加一大波病例這將使1月份的情況比12月更糟

現在不是置身事外的時候了。

海外惡化的疫情,不斷敲打著國門:

同時,國內幾乎所有專家都預見了入冬後的疫情風險。

去年大年初三臨危受命飛赴前線,並把膽囊留在了武漢的張伯禮院士。

日前在節目中被問道:這次春節,咱們能不能再像今年國慶一樣進行如此大的人口流動?

他斬釘截鐵:不行。

為啥?因為季節不同,這個寒冷的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

中國疾控首席專家吳尊友,也在《新聞1+1》上被白巖松問道:

冬季是不是新冠病毒最喜歡的季節,它是不是會更加危險?

吳尊友給予了肯定回答:應該是這樣,我們在夏季的時候認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實際上呢,它在夏天流行,在冬季會更嚴重。從全球的疫情形勢來看,十一月份以後,全球每日報告數經常突破60萬每天,這樣一個發病人數多次創造了過去十一個月的紀錄。

鍾南山。

他不僅讓我們警惕,更提出了冬季防疫工作將面對的一個棘手問題。

「環境傳人」。

除了多次爆發的進口冷鏈、航空貨櫃傳播,最近還有全國北方多地汽車零部件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

寒冷乾燥,為病毒汙染環境和物品提供了更適宜的條件。

冬天更危險。

這已然是一個拍在桌面上的事實。

更別提,還有許多看不見的隱患

冬季,偏偏全人類都愛過節。

感恩節、聖誕、元旦、春節……不僅增加了聚集性傳播的風險。

還容易刺激大面積人員流動,增加感染機率和防控壓力。

因此,我們更應該在疫情真正爆發前。

知己知彼。

02

病毒是怎樣在冬天回血的?

Sir不是專家。

在大量搜集資料過程中,發現原因比想像中複雜得多。

這裡只說幾點醫學界的共識。

最容易理解的——

人類在冬季的生活方式生理機能變化。

疫情時期居家隔離,說得最多是什麼?

通風,通風,通風。

道理都懂,可冬天啊,北風那個吹,誰願意開窗?

暖氣一開,炕上一坐,密閉空間一呆就是大半天。

以前出行可以走路騎車,現在扛不住,打車又堵,只能公交地鐵了,又是密閉空間。

點擊播放 GIF 0.0M

另外,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高發季節。

BBC此前的一篇報導曾解釋過季節性流感爆發的一些因素。

寒冷天氣導致免疫力低下;

乾冷空氣,減弱鼻腔等呼吸道黏膜對入侵病菌的防禦能力。

再加上行為影響,新冠簡直佔盡天時地利。

最主要的,還是病毒自身特性。

新冠病毒作為新型病毒,人類對它了解並不那麼透徹。

當然,經過一年的投入和研究,學者們還是總結出不少可靠的規律。

新冠病毒更偏好寒冷、乾燥的環境。

一項中澳聯合研究發現:空氣相對溼度每下降1%,新冠確診病例數可能就會增加7%至8%

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團隊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也顯示,特定條件下,溫度越低,新冠病毒越穩定。

還記得2003年非典疫情是怎麼結束的嗎?

至今,仍不能完全說是人類戰勝了它。

氣溫先起到了重大作用,由於SARS病毒不耐熱的特性,來年的夏季高溫對其造成了沉重打擊。

後來,如網飛紀錄片《新冠病毒解碼》提到的,病毒在傳染性和致死率之間讓人類有了喘息之機。

SARS只有病狀的人才會傳染他人,只要隔離有症狀的病者,就能起到很顯著的防疫效果。

SARS的高致死率,讓病毒很難長線作戰。

有的病毒感染人體後,症狀明顯,死亡率高,在現代科學防疫手段下,它的傳播擴散也相對容易跟蹤監測。

但,我們不能完全復刻非典的經驗。

對比之下,新冠顯得非常「有戰術」。

它不光適應力更強,從熱帶到極地,在任何氣候和季節都能傳播。

還特別狡詐。

無症狀傳播,甚至可能兩周隔離期後再度復陽。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介紹。

隨著本次河北檢測範圍的擴大,發現感染者人數還在持續增加,說明病毒已經隱秘傳播一段時間。

按照醫生說法:

新冠病毒在傳染性和致死率兩個關鍵維度間,達到了絕佳平衡。

即——

致死率不過高;

傳染性又不低;

症狀還不太明顯。

作為病毒來說,新冠的確是同類佼佼者。

△ 紀錄片《新冠病毒解碼》

這導致我們在面對它的時候,手段非常有限。

管控方面,能夠依靠的,只有最笨最古老的——

檢疫隔離。

△ 紀錄片《新冠病毒解碼》

隔離有效嗎?

有,但不是絕對。

還有兩種最直接的變數:

免疫性。

人體感染病毒過後會獲得免疫性。

但,免疫多久?免疫效果有多強?

於新冠病毒,目前仍不明確。(人類冠狀病毒家族免疫性約一到兩年,新冠可能更短)

這也證明了當初海外提出的「群體免疫」政策不是不可能,而是代價很大。

△ 紀錄片《新冠病毒解碼》

變異性。

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病毒的變異情況。

尤其新冠病毒在全球所有地區傳播,變異非常隨機。

△ 紀錄片《新冠病毒解碼》

以上情況加起來,讓抵抗病毒的最後一點希望變得尤為重要。

疫苗。

好消息是,各國,尤其中國,疫苗研製已經初步成功,並開始生產和接種。

萬事大吉?

想多了。

且不論疫苗生產需要周期,就算國家提供免費接種,普通人不知道要排到什麼時候。

而且,疫苗出現後還面臨一大堆問題:

有效率是否真能達到公司宣稱的90%?副作用是否明確?有效期多長?對變異病毒是否有效……

一切未知。

03我們能做什麼?

對有可能到來的冬季疫情,我們也不是完全被動。

病毒仍有許多未知。

那麼,對於我們已知的,請謹記。

如張伯禮所言:

所以這個季節本來也是我們預測到的今冬明春

可能有病情的一個小的反覆

雖然疫情呈現抬頭趨勢。

但鍾南山等專家也認為,在成熟的防疫系統下,大概率不會再出現大規模爆發

梳理目前出現的國內疫情,大部分還是因鬆懈引起的。

7日,石家莊三名防疫幹部被問責,為一名核酸檢測陽性村民失控外出就醫負主要責任。

瀋陽的超級傳播現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事人從境外歸來後,沒有嚴格遵守居家隔離、發熱後定點就診的防疫規定。

我們無法預料他人的鬆懈,便要從自身的謹慎做起。

謹慎並不代表著恐慌。

重新做到那些我們熟練的小事,足矣。

Sir特意為你們總結了一套冬季特別版防疫手冊。

希望毒飯們過個好年,過個平安年。

1,口罩口罩口罩,洗手洗手洗手;2,室內再冷,也儘量勤通風;3,過年出行請慎重考慮,如果實在要走,全副武裝不誇張;4,可以適當提前買好必要的防疫物資,如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水;5,回家也儘量減少出門,尤其人多的聚會,少參加(還是那句,人家也不一定歡迎你);6,儘量不吃生的食物,選購海鮮等冷凍食材時,戴上手套,避免冷鏈傳播。

(毒飯如果還有好的建議,歡迎評論補充)

此外,Sir還要特別cue兩種人。

第一,廣大男同胞。

《新冠病毒解碼》中曾提到一個有意思的細節:

新冠肺炎的性別死亡率顯示男性比例更大。

有研究認為,部分原因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洗手比率高。

有男朋友和老公的女同學,該管就管哈

△ 紀錄片《新冠病毒解碼》

第二,老人(包括家裡有老人的子女)。

Sir在河北疫情通報中,特別留意到這句話:

無論病毒如何變化,老年人依然是高危群體。

一來,老人抵抗力較弱,且一旦發病很有可能引起併發症,後果嚴重。

二來,作為子女的我們要意識到:老人很有可能信息滯後,他們未必能及時了解到疫情的反覆。

所以,今年我們照顧年邁父母的方式。

未必是面對面的陪伴。

而是必要的提醒,和溝通。

最後,Sir想分享最近《奇葩說》的一道辯題:

全人類帶著記憶重啟2020,你支持嗎?

當時兩位辯手針對「重啟2020」,一通你來我往。

可辯論結束,蔡康永第一時間點出辯題的關鍵。

並非「重啟」,而是「帶著記憶」

2020給我們的記憶是什麼?

傷痛、絕望、犧牲……

還有經驗。

這經驗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是心理上——

對生命的珍視,對麻木的厭惡。

我們當然無法拯救滿身瘡痍的2020。

正因如此。

我們更要帶著記憶,帶著敬畏和同理心。

重啟未來。

點擊播放 GIF 0.0M

相關焦點

  • 天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像非典那樣消失
    隨著天氣的回暖,人們開始在心裡默默盼望著,這次疫情也能像非典一樣,在夏天來臨時結束。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蔓延。這是為什麼呢?回顧非典疫情從2002年11月份開始,到2003年7月初真正結束,整個時間跨度將近8個月。很多人仍記得,當年的非典,越到夏天疫情形勢越好,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到了相對比較高溫的5、6月份,SARS病毒好像莫名地突然消失了。
  • 新冠ABC: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疫情期間,為確保自己「百毒不侵」,不少人捂上口罩,戴起手套。平時按來按去的電梯按鈕,現在碰一下都感到膽戰心驚,司空見慣的門把手,每天用消毒水擦得鋥亮。很多人不禁要問,新冠病毒在這些常見物品上能存活多長時間?關於新冠病毒的ABC你懂多少?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 宏哥:為什麼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新冠疫苗|mRNA|新冠病毒|HIV|疫情...
    這種群體免疫力的獲得應該是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但是西方很多國家如英國和瑞典在新冠疫情剛開始的都是採用的消極抗擊疫情,期望通過讓國民得病來獲取免疫力,結果就是英國在首相感染後知道了新冠的可怕,出院後立即轉向防疫策略,而瑞典則堅持到現在後,近期瑞典國王承認了此前措施的失敗。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綜合新華社電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  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
  • 全球抗擊新冠政策大比拼: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 Vs. 與新冠病毒共存...
    然而,即使擁有如此雄厚的醫療資源,也無法阻止新冠病毒疫情爆發期的擠兌導致的醫療系統崩潰。截至《4月周論文》日文版發表的前一天,即2020年5月11日,國內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的83.3%集中在武漢 ,其中大部分可以認為是由於醫療擠兌恐慌導致的犧牲者。與武漢一樣,在美國醫療人力資源向大城市的傾斜也很明顯,紐約州每千人擁有4.6名醫師。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新冠病毒的肆虐,讓每一個人都小心翼翼。但是,疫情期間不斷出現的各種謠言也開始擾亂視聽,既有顛覆常識、毀三觀的個案,也有博眼球、騙流量的情況,更有藉機推銷產品的例子。無論是什麼性質,謠言傷害的始終是普通老百姓。《消費者報導》特別為大家整理出36條關於新冠病毒的熱點謠言以及11條必備的常識乾貨,讓你安穩渡過抗疫期。
  • 新冠病毒在皮膚上會保持多久?殺菌漱口水可以中和新冠病毒嗎?
    華輿訊 據匈牙利聯合報報導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法新社18日報導,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半月刊。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
  • 新冠病毒發源地或不是華南海鮮市場,中國科學家通過構建新冠...
    隨著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數據越來越多,從遺傳進化的角度溯源就變得可能了。 遺傳學家可以通過新冠病毒的基因組信息,摸清不同新冠病毒之間的進化或親緣關係。搞清楚誰是爸爸,誰是爺爺,誰是孫子,然後就可以給新冠病毒繪製個家譜了。
  • 歐美六國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丹麥12人感染新冠病毒變種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8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7日表示,丹麥、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6個國家已報告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10月29日丹麥媒體報導,疫情在養殖場以閃電般的速度傳播,但傳播路徑並不清楚。哥本哈根大學正在研究海鷗,在一隻海鷗身上檢測到了新冠病毒。這一天,政府要求民眾在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並進一步限制10人以上集會。
  • 當隱形眼鏡遇上新冠病毒
    當隱形眼鏡遇上新冠病毒 2020-07-09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病毒是真的!」
    福奇喊話美國人:新冠病毒是真的!新冠病毒在美國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感染者激增,日均確診20萬例以上,死亡病例每天也新增2000多例,但讓人有些不可思議的是,有不少美國人仍然認為所謂新冠肺炎疫情是「假消息」,是「騙人」的。
  •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
    自從暴發新冠疫情以來,全球各國都領教了它的厲害,在與它的抗爭中,人類也一點點了解它的特性,陰冷潮溼是它喜愛的環境。近日,據澳大利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具體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是怎麼回事?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如何預防?一起來了解。
  • 奧地利開始大規模新冠病毒檢測
    12月4日,人們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體育館排隊等待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為更好地了解和防控新冠疫情,奧地利近日啟動大規模新冠病毒檢測工作。各地檢測工作陸續開展,其中首都維也納檢測時間為12月4日至13日。新華社發 (喬治斯·施耐德 攝)12月4日,人們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體育館內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為更好地了解和防控新冠疫情,奧地利近日啟動大規模新冠病毒檢測工作。各地檢測工作陸續開展,其中首都維也納檢測時間為12月4日至13日。
  • 新冠病毒的武器——突變與進化
    原創 bio kiwi biokiwi 收錄於話題#生命科學23#科普22#新冠病毒5#病毒5#基因3從2020年12月開始,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似乎更上一層臺階,在英國東南部被鑑定出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 B.1.1.7 表現出更快的傳播速度。傳染病學教授 Jeremy Farrar 在《科學》(Science)的報導中提到:「因為病毒的不斷進化,一個難以預測的階段即將到來。」
  • 不少新研究為新冠病毒免疫帶來好消息
    這是一個關鍵細節,一旦疫苗可用,它將有助於制定免疫方案以及控制疫情爆發和降低感染率的公共衛生運動。免疫持續的時間越長,通過接種疫苗和直接感染的結合,世界就越容易和更快地達到群體免疫。 一旦有足夠多的人對新冠病毒免疫,傳播率就會顯著下降。這種病毒將像流感病毒一樣繼續在地球上肆虐並且還會引發新的疫情爆發。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
    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成了近期「新冠陽性」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關鍵詞,相關報導接連出現: 8 月 9 日,煙臺 3 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冷凍海鮮產品,3 份外包裝樣本核酸陽性; 8 月 11 日,深圳市龍崗區一份從巴西進口的冷凍雞翅核酸檢測陽性;
  • 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是什麼?
    2月13日晚間,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發布消息稱,已完成對部分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的採集工作,開展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和特免球蛋白的製備。經過嚴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檢測,病毒滅活,抗病毒活性檢測等,已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
  • 「全能神」邪教借新冠病毒疫情斂財
    核心提示:據韓國「宗教與真理」網站(Churchheresy.com)2020年3月29日報導,邪教「全能神」教主楊向斌自稱「再臨之主」,在全球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際頻繁向信徒下達荒謬指令,造謠生事,在3月20日指令中更是以「神末世作工拯救的是……為神花費的人」為由,
  • 美國真的被新冠病毒擊敗了嗎?
    截至2020年7月2日,全球感染人數已經達到了1072.69萬,前一日全球單日新增又爆新高,達到了22萬多人,這可不是一個好的兆頭,說明新冠疫情還在全球繼續爆發。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負責人雷德菲爾德表示,截至6月27日,美國實際感染新冠病例數量可能是目前已確診的230萬例的10倍之多,感染人數或已超兩千萬。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我們目前最為合理的估計是,每報告一個病例,實際上有10名感染者。這一估計是基於為尋找新冠病毒抗體在全美各地收集的血液樣本得出的。
  • 疫情下的斯洛維尼亞新冠病毒檢測中心
    據斯洛維尼亞政府12月17日發布的數據,該國過去24小時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642例,累計確診102043例。新華社報導員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影報導↑12月17日,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的一家新冠病毒檢測中心,醫務人員在工作後脫掉面罩。↑這是12月17日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的一家新冠病毒檢測中心拍攝的信息核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