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巴黎會變成「黑人之都」?新生兒60%是黑人,當地人有苦難言
盧森堡公園、聖心大教堂、凡爾賽宮以及塞納河畔北岸的協和廣場,這些著名的法國景點均來自「浪漫之都」巴黎,它們不僅見證了法國悠久的文化傳承,更是屬於全世界的文化遺產。引領時尚潮流的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它令無數的年輕人為之瘋狂,可如今卻讓人感到無比惋惜。
很多到法國旅遊的人歸來後都不禁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有多好呢?如果不是因為街道兩旁還屹立標準的法式建築,相信遊客早已被滿大街的黑人「嚇壞了」,難道他們都是來法國旅遊的嗎?
事實上遊客們所見到的黑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法國當地居民。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新生嬰兒中有60%是黑人血統,若一直照此發展,法國白人未來很有可能逐漸「黑化」。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為何浪漫的巴黎會變成「黑人之都」?
我們不歧視黑人,但現實中法國黑人確實給當地人帶來了很多麻煩,種族衝突的問題尤為尖銳,因為法蘭西文化在黑人的眼裡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
造成法國「黑化」的原因有很多,但追根溯源還是因為法國本土人民的生育率太低,青年夫妻都熱衷於享受二人世界,對生孩子的事一點也不著急。如果僅僅只是站在個人角度,生不生孩子都屬於個人意願,但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低生育勢必會造成人口衰減、老齡化等問題。青黃不接的人口現象會對整個社會體系帶來破壞,通俗來說,老人既無法從事體力勞作,也無法維繫國防力量。
儘管法國政府出臺了許多政策鼓勵生育,但奈何人民並不接受,想要維持人口數量就只能通過移民來解決。可能大家會很好奇,既然不喜歡黑人,那又為什麼要接納?這個問題看似複雜,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同樣都是經濟實力相差不大的發達國家,那人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到其他地方去生活呢?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法語難學,但好在法國曾經擁有很大的殖民地,許多黑人早就掌握了法語。
除了這兩點因素以外,還有一個歷史問題也很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戰敗,戴高樂為了光復法國前往殖民地號召黑人,最終據說有超過30萬的黑人幫助了他。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黑人幫助,或許現在早已沒有了法國。
接納黑人移民,既能滿足維持人口需求,還能成為政客口中的「報恩」理由。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黑人移民能促進生產,給法國帶來更為廉價的青壯勞動力。
黑人移民法國的理由則要簡單得多,畢竟法國的生活條件好,而且還有一系列高額的生育獎勵。相比那些自詡高貴、追求自由的白人婦女來說,黑人要更加實在,他們認為繁衍本就是人類的天性,如果因此獲利那就是一舉兩得,未來子女還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有了這些黑人移民後法國的生育率確實大有起色,但隨著而來的「黑化」問題也令人感到無比頭痛。
俗話說「請神易送神難」,懶散習慣的黑人不會主動學習,對於法蘭西文化也是不屑一顧。時間一長種族文化間的矛盾也就逐漸加深,但在「人權和道德」的束縛下,當地人也是有苦難言。他們既不能通過媒體抨擊黑人,也無法阻止黑人做他們想做的事,只能眼看著黑人數量不斷增加。
所謂民族包容,是否也應該量力而行,如果沒有強大的底蘊實力,到頭來會不會作繭自縛?
對於法國黑人越來越多的問題大家又有什麼樣的見解呢?
世界這麼大,一個人太孤單嗎?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大夢先生看世界】,期待在評論區與大家暢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