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利數量解釋中國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超越

2020-12-26 騰訊網

至今移動通信技術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從1G的模擬信號到2G的GSM和IS—95,之後是3G的CDMA2000、UMTS和HSPA,和4G LTE,緊接著是如今已經商用的5G,將近每十年便是新一代移動技術的誕生與發展的過程。

從20世紀90年代起,移動通信技術飛速發展。在2G時代,蜂窩移動通信領域有兩大標準:一個是歐洲通信巨頭們主推的GSM標準,另一個是美國高通主推的CDMA標準。當時我國通信設備製造業處於起步階段,技術研發力量十分薄弱。從下圖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國內申請量在2000年以前僅39件,因此,在2G時代,我國通信企業在智慧財產權領域一直處於極其被動的地位。在3G時代,中國通信企業的研發實力與2G時代企業自身相比,有了較大提高,但與國外先導性企業的實力相比依然相差甚遠。但從申請量可以看出,我國通信企業從數據上有了量的飛躍,已達到3000多件,PCT申請量提升到400多件,我國通信企業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努力扭轉被動局面。在4G時代,我國通信企業及研發機構日漸認識到將自有專利技術納入通信標準中的戰略意義及重要性,於是,在許多重要技術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研究,使研發實力不斷增強,專利保護意識日益提高。我國在4G通信領域的申請量穩步上升,國內以中興、華為為首的企業在專利申請量方面在全球位列前十,申請量達到近6000件,佔據了全部4G相關技術申請總量的20%。同時,我國在4G通信領域的PCT申請量也提升到近1500件。在經歷2G追趕、3G突破、4G同臺競技後,在5G研發領域我國處於優勢地位。我國的5G專利技術研究與全球的發展趨勢相比,啟動提前了2~3年。另外,2013年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成立的IMT-2020(5G)推動組也刺激了中國5G通信技術領域的發展。5G關鍵技術的全球專利申請人中,華為、高通和愛立信位列前三位。而在中國專利申請中,除了華為、中興、大唐、OPPO等更多企業參與到5G專利的戰略布局中,國內申請總量幾乎與國外申請總量持平,這也意味著在5G時代中國也處於技術和市場的優勢地位。

數據來源於歐、美、中、日、韓五局以及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整合資料庫

此外,小編還統計了3G、4G、5G的鼎盛時代中申請人的排名變化。從下圖不難看出,在3G時代專利主要由高通、三星、愛立信、LG、諾基亞等美國、韓國、歐洲等行業巨頭所掌握,中國華為、中興僅佔有市場約15%的比例,此時我國移動通信行業還處於起步晚、專利不佔優勢的被動局面。但從2007年左右,中國申請量呈現跳躍式增長,特別是以中興、華為、大唐電信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在4G LTE關鍵技術的專利成功布局,全球申請人排名發生了顛覆性變化,中興以18%的比例佔據榜首,華為、大唐電信也位於前十地位,可見,國際市場不再是由高通、三星、愛立信獨佔天下,我國通信設備企業基本具備了與國外通信巨頭進行專利談判的資本。到了5G時代,儘管美國、韓國、日本依舊是技術研發的主力軍,但我國企業通過標準的主導立項,在技術上佔有優勢,同時也擁有了更多的標準必要專利;僅華為的5G專利佔有份額就高達20%,且在全球範圍擁有數量約2160件的最多標準必要專利數,此時不管是申請量,還是核心專利量、市場份額,我國企業都屬於世界一流水平。

本文分析了我國移動通信領域從2G到5G時代的專利發展歷程中「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回顧以往,中國通信產業的專利經歷了從「落後」到「追趕」再到「比肩」最後「超越」!對於將來的6G時代,我對我國的通信領域的發展充滿著期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物聯卡2G/3G/4G網絡有什麼區別?物聯卡一直是2g網絡怎麼設置
    物聯卡一直是2g網絡怎麼設置?1、網絡制式和標準不一樣2、上網速度不一樣3、覆蓋率不一樣4、資費套餐不一樣5、功率輻射6、使用率物聯卡一直是2g第二用於手機上的物聯卡一般是用的流量池中的流量,一旦物聯卡流量使用量超過一定額度,系統就會自動對物聯卡作限速處理,這也會造成物聯卡顯示4g網絡,網速卻很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