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下屬的漳澤水庫夕照圖。資料照片
潞安化工集團180萬噸/年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範項目。資料照片
今年以來,山西省把專業化戰略重組作為推動省屬企業轉型發展蹚新路的重中之重,採取更名重組、整合新設、聯合重組、吸收合併、分立設立、調整充實等方式,集中實施了14大板塊的改革重組,煤炭企業數量從7家調整至2家,新興產業企業大幅增加。最近,備受矚目的山西省屬國企新一輪戰略性重組塵埃落定,由此帶來了國資版圖新格局、發展新機遇。
「一煤獨大」轉向「八柱擎天」
10月27日上午,由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陽煤集團」)整體更名設立的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全面開啟專攻新材料產業的新徵程。
陽煤集團是一家成立於1950年的老牌煤炭企業,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供應商,此前連續8年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0中國煤炭企業50強名單中,以1761億元營業收入排名第11位。
從過去產煤到現在瞄準一系列新材料的研發,近年來,這家企業在轉型中展現出不俗的實力。2018年,陽煤集團與太原理工大學籤訂合作協議,成立山西新碳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煤層氣製備金剛石項目。作為一種天然礦物,金剛石在機械加工、航空航天、國防以及核工業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金剛石項目組組員翟錦輝看來,從過去企業原煤論噸賣,到現在新材料論克拉賣,依靠科技的力量讓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廣闊。
2019年,陽煤集團試生產出第一批氣凝膠產品。氣凝膠作為改變世界的十大新材料之一,是世界上密度最小、重量最輕的固體,被譽為「固態煙」。因其優良的隔熱、保溫、阻燃、自清潔等綠色環保特點,產品應用範圍廣,「大」至航天軍工、建築節能、工業節能、新能源汽車、船舶及高鐵領域;「小」到服裝面料、空氣淨化等。在節能降耗的大背景下,國內氣凝膠行業熱情持續高漲。
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翟紅表示,新材料產業是山西省推動製造業結構性反轉,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由陽煤集團整體更名設立,通過聚焦新材料產業,整合省內其他優質資產,保持資產規模不變,持續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將整合重組省屬國企優質資產,專攻新材料產業。形成氣凝膠綠色節能建築新材料、功能性纖維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鋁鎂合金新材料、大數據物聯網、5G智慧礦山七大產業支撐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推動新材料產業向高端、綠色、節能、環保方向邁進,打造產值超過2000億元、世界一流的新材料產業集團。
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的成立僅僅是一個縮影。自今年4月成立華遠國際陸港集團起,到9月底成立晉能控股集團止,山西省屬國企新一輪戰略重組涉改資產2.6萬億元,佔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的79%;涉改一級企業20戶,佔改革前省屬企業戶數的71%;涉改人員86萬人,佔省屬企業在崗職工人數的91%;產業涵蓋焦煤、動力煤、鋼鐵、化工、信創、新材料、水務、物流、文旅、體育、燃氣、農業、建築、資管等14個領域。
經過戰略重組,山西省屬煤企數量從7家集團調整至1家能源集團、1家煤企。重組後的晉能控股集團資產總額達到1.11萬億元,煤炭產能約4億噸,電力裝機容量3814.71萬千瓦,煤機裝備製造資產規模368.65億元。重組後的山西焦煤集團資產總額4416.4億元,煤炭產能約2億噸。
同時,山西做強做大特色優勢產業,重組潞安化工集團、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山西建投集團;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組華遠國際陸港集團、華艦體育控股集團、神農科技集團、雲時代公司、山西文旅集團;優化提升公共基礎產業,重組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華新燃氣集團、晉通資產管理公司。
通過一系列戰略重組,山西省屬企業在做強做優鋼鐵、煤炭、裝備製造、建築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快向信創、大數據、半導體、光伏、光電、碳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基因、先進軌道交通、煤機智能製造、通用航空等領域發展,培育形成新興產業集群。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山西省屬企業資產總額3.3萬億元,淨資產8636.6億元;9月當月實現利潤40.3億元,同比增長13.7%,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月度利潤正增長,並創下單月增速歷史新高。
「山西加快從『一煤獨大』向『八柱擎天』轉變,國有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在近日召開的山西省屬國企改革重組及相關情況通報會上,山西省國資運營公司新聞發言人貟釗表示。
騰挪資金力撐「六新」
「騰籠換鳥」,即拿出好企業、好項目、好資產,吸引社會多元資本,尋求更寬領域合作,促進國有資本優化布局,促進新舊動能轉頻換擋,推動解決山西「一煤獨大」的結構性問題、「一股獨大」的體制性弊端和創新性不足的素質性矛盾。
在山西省國資運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保民看來,山西省屬企業就是要選出好企業、拿出好項目、推出好資產,吸引社會多元資本,尋求更寬領域的合作,用騰挪出來的資金,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投入到一批革命性、前沿性、標誌性的項目中。山西省屬企業要帶頭加強科技創新,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六新」上率先取得突破。
自2017年11月,山西省發布首批12個「騰籠換鳥」項目,拉開山西國企混改大幕後。山西以超常規的力度推動「騰籠換鳥」。今年,山西將各省屬企業「一企一策」考核體系,與領導薪酬、員工收入直接掛鈎,還明確「騰籠換鳥」目標要淨回籠資金100億元以上。
近一段時間,山西「騰籠換鳥」項目推介會密集上演。最近的一次是10月2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的竹葉青酒之江之約暨山西省屬國有企業「騰籠換鳥」項目資本對接會上,有90多家浙江企業、10餘家金融機構代表參會。會上,山西省屬企業進行項目路演,6個項目現場籤約,總籤約額達31.2億元。
記者了解到,杭州的推介是今年第6次大規模的「騰籠換鳥」推介項目,梳理歷次「騰籠換鳥」推介項目,其中既有煤炭產業的「實力股」,也有新興產業的「潛力股」;既有股權轉讓,也有資產轉讓;既可絕對控股,又可相對控股,都是「優中選優,靚女先嫁」。特別是社會資本普遍關注的煤炭行業,山西在杭州的推介會上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項目就達到40個,佔比42.55%,煤炭項目集中於焦煤、肥煤、無煙煤等優質煤種,發熱量高、水分含量低,可採儲量最高8.72億噸,合計超過35億噸,產能合計超過6200萬噸。
山西省國資系統相關人士表示,「騰籠換鳥」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為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優化山西國有經濟布局,推動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做出的重要安排部署。目前「騰籠換鳥」成效顯著,山西省屬企業首批上報項目158個,涉及淨資產2295億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交易項目回籠資金81.2億元。
持續攻堅謀更大成效
郭保民表示,今年以來,山西國資國企按照「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的改革要求和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取向,強勢推進,勢如破竹,受到全國高度關注,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國資監管體制改革效應已經顯現。在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組織實施戰略重組,對省屬企業穿透式監管,推行企業「六定」改革,「騰籠換鳥」,建立煤電聯營優化與政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效正在逐步釋放,轉化為轉型效能和企業效益。
二是國有資本布局更趨優化。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國有資本堅持向國計民生、基礎設施傾斜,向「六新」領域布局,從戰略層面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國有企業經濟運營出現上升拐點。
三是國企重組更趨科學。新一輪改革重組朝著「專業化重組、市場化整合、板塊化經營」的方向推進,不是簡單的「歸大類」和「拉郎配」,而是依託山西比較優勢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通過一系列戰略性重組,國有企業在傳統產業上迭代升級、鳳凰涅槃。省屬企業在做強做優鋼鐵、煤炭、裝備製造、建築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快向信創、大數據、半導體光伏、光電、碳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基因、先進軌道交通、煤機智能製造、通用航空等領域發展,培育形成新興產業集群。
四是省屬國企將全力構建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重組整合後的省屬國企,不但要做大,還要做優做強。
五是深耕細作,提質增效,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新一輪改革重組,省屬企業有的更名、有的合併、有的分離、有的新設、有的轉型,有的主體發生了變化,有的債權形式發生了變化。但不論如何變化,省屬企業承載金融債務的責任和理念不會變,按期償還到期債務的承諾不會變,重組之後的資產負債率不會提高。」郭保民說。
對於山西國資國企改革的未來規劃,郭保民表示,下一步,山西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將紮實推動省屬企業經營發展穩增長,引導省屬企業加快科技創新,積極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切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同時全面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動省屬企業在深化內部改革、混改、「六定」改革、資本運作、精細管理等方面發力攻堅,力爭取得新的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