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是女人的劫,逃不開躲不掉。
每個女人,一生當中總需要幾件首飾,成為壓箱底的寶貝,伴隨女人出現在人生中每一個重要場合。
對首飾的喜愛,是女人一生的情節。
三毛滿世界的流浪,走遍萬水千山,集來了《我的寶貝》裡一屋子的收藏。從印第安老婦人那裡挖出老舊的十字架;從賣魚的婦女處意外買下人家身上正帶著的雙魚別針;心心念念當地人代代相傳的「布各德特」(我心愛的),恰恰好在結婚當天收到一個撒哈拉威人沉默中送來的項鍊,「只有中間那一塊銀子,其他的部份,是先生用腳踏車的零件為我裝飾的。至於那兩顆琉璃珠子是沙漠小店中去配來的。我將這條項鍊當成了生命中的一部份,尤其在先生過世之後,幾乎每天掛著它。」
之所以如此愛悅著這一批寶貝,實在是因為,當我與它們結緣的時候,每一樣東西來歷的背後,多多少少躲藏著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故事。」
——三毛
古董首飾比起擺在櫃檯裡買的,又別有一番韻致,經歷了歲月的沉澱,憑添了與日俱增的從容和淡定,是命運起伏沉落中的一抹笑意。
這
是一個走遍世界的妹紙
和
古董首飾的故事
我是任玉婷,英文名April,17歲的時候,不諳世事,但卻有著滿腦子的幻想,常常和父親交流一些不著邊際的想法。突然有一天,父親很嚴肅地對我說,一個女孩子是應當在浪漫的國度裡優雅而又自由地過著她想要的生活。於是,懵懂的我告別了溫暖的家,來到了新奇而又陌生的歐洲求學。雖然心裡也惶恐和不安,但也充滿了興奮與期待,還記得剛剛抵達的那天,似乎連迎面撲來的空氣都充滿馨香和屬於秋天的清雅。新的生活,新的機緣,從此便有一個個開端。
5年前,我在倫敦定居下來。這裡有醉人的歌劇,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和畫廊,有詩人也有沿街的賣藝人;時髦的英國姑娘們染著各種顏色的頭髮穿著時代跨越度很大的衣服,男人們可以朋克也可以紳士像從Burberry海報走出來的一樣。那時剛剛大學畢業,一邊在從事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一邊在思考適合自己的職業。如果可以找到一份與美和藝術有關的事情,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呵!生活與夢想就可以在並不完美的現實中握手言歡,接近完美了。
11年的聖誕節前夕,想幫家人挑選充滿驚喜的禮物,無意間走進了邦德街後面的小巷子,被一個櫥窗深深吸引,裡面陳列的鑲水晶連衣裙,羽毛帽子,寶石化妝盒和前所未見的首飾讓我覺得好像把小說the great Gatsby鑲嵌到了裡面;打開店門走進去,仿似走進了alice的wonderland,有一種走進夢幻的感覺。店家是一位優雅的英國女士,她給了我第一次對古董服飾和首飾的認知,我為自己挑選了一件禮物,一條chanel的十字架項鍊,是多年前她的一位摯友購於巴黎,精心保存仍然像新的一樣。
coco chanel女士二戰後回歸法國時尚界,閒暇時間喜逛博物館,從中吸取了很多設計靈感,尤其喜愛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華麗的首飾風格,多以繁複的鏤空雕金鑲嵌寶石為主。
▲70年代出品的chanel拜佔庭風格項鍊,是我擁有的第一件古董首飾,一直收藏在首飾盒裡
▲1985年出品,chanel項鍊,一位相交甚好的英國收藏家轉出;這位古董商參與了多本古董首飾書籍編制與出版,慕名尋訪,沒想到得到了他很多的幫助。
▲70年代出品,是為chanel女士量身定做,可以變換3種戴法的胸針,命名為「regency」攝政,同樣來自英國古董商的珍藏。
▲50年代出品,製作來自巴黎老牌手工琉璃工坊Gripoix,這種透徹的藍讓人沒有抵抗力,沒有枉費我尋遍巴黎多個古董店。
▲50年代出品;同樣出自手工作坊Gripoix,大部分設計以花朵為主題。
一見鍾情的事物總是終身不可割捨的,就像一直對經典chanel時裝首飾的執著;然而christian dior的設計也是一種無法或缺的優雅。19世紀50年代,Dior先生的一襲小黑裙顛覆了人們對美的認知,與之相伴的就是高級定製的時裝首飾,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德國公司henkel&grosse全權負責dior高級定製首飾的製作,每一件都細心的打上了年份標籤,於是每當尋找到標著「1958」,「1962」等Dior的首飾時,那一份喜悅好像孩子得到了一粒久違的糖果,無法言喻。
相比法國女人,英國的女士們更喜愛Dior的作品,她們時常低調,但是喜歡在一些重要的場合讓自己獨具一格,給別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相熟的古董商們,尤其是女士們,她們的最愛永遠是Christian Dior,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收藏了幾套高級定製的套裝。遊說她們出售總是花掉我很多時間,想一想奪人所愛確實有時會於心不忍。
▲1967年出品;仿綠松石的琉璃一層一層鑲嵌在網格金屬絲上最適合出席酒會時佩戴。
▲1963年出品,來自一位70幾歲依然充滿童真,並優雅美麗的英國女士;對同一種事物的喜愛讓兩個人沒有任何代溝,總是可以和她侃侃而談。
▲1959年出品,同一套的胸針現在收藏在Dior公司總部。
首飾是宣揚個性的媒介,70年代伊始,以Yves Saint Laurent為首的時尚先鋒設計師漸漸浮出水面;不同於50-60年代經典的優雅與細膩,他們凸顯了誇張的個性宣言。這時的時裝首飾靈感多來源於18世紀的洛可可風格、巴洛克風格或是亞洲、埃及等個性突出的民族風。對於老派的英國古董商們,他們是無法喜愛這一類設計的;然而年輕的女孩子們總是來問我還可不可以尋到這類設計。
▲Christian lacroix,80年代作品。
▲Christian Lacroix,80年代作品;經過巴黎古董商的介紹,選自Lacroix公司的老庫存,它的美是不用收斂的美。
▲Kenzo,80年代;中國顧客總是喜歡花朵主題的設計,每當遇到kenzo的花朵系列都會忍不住要收下。
▲Miriam Haskell,70年代;美國設計師Miriam Haskell以巴洛克式不規則琉璃珍珠的一系列設計脫穎而出,至今依然是收藏家們和顧客們最喜愛的品牌設計之一。這種不規則琉璃珍珠的製作已經絕跡,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Askew London, 來自英國本土的小眾設計師,設計形式紛雜;第一件售出的首飾就是這個設計師的一個海洋手鐲,生動又大氣;這款項鍊的靈感源自中國。
▲50年代,法國出品項鍊;無設計師可追尋,製作精良。
從品味到夢想的分享
尋訪了倫敦的古董店,集市,和博物館;翻閱了無數相關的書籍和雜誌,吸取足夠的古董首飾相關知識;結識了很多有著豐富經驗與良好口碑的古董商。
在發現中國幾乎沒有與古董飾品有關的媒介後,我毅然決定辭去原來的工作,把全部精力和情感都投入到古董首飾上來,給自己創造一個夢想,也給那些與我有著共同品味和趣味的女性一個夢想。
我一直不認為我所從事的事情是一種商業活動,而是一種關於美、關於品位、關於夢想的分享。這樣說來。與同好們分享,也是我的一個更大的夢想。
古董首飾的領域深邃而廣闊,每天都有可能遇到驚喜,每天都有機會學到新的知識,不間斷的尋覓卻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遇見什麼。
2014年的12月,在積累了經驗和實力的基礎上,我又向夢想邁進一步,擁有了自己的實體店。店鋪April Antique設在有50年代歷史的Alfie’s Antique Market, 位於倫敦Marylebone,等待有緣人。
如果你也喜歡古董首飾,
如果你也愛那些不可複製的美好,
But,
卻沒有更多的時間飛去歐洲慢慢淘,
•
•
•
掃二維碼
一鍵直達倫敦April Antique
不同的年紀裡對首飾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態卻都是女人在塵世的影子。
年華似水,匆匆流過,
首飾,則永遠是打馬而過的如歌歲月,驀然回首,倩影依舊。
沒有人能真正的擁有什麼,
那就自私的讓美麗的東西屬於自己吧,
事實上它本來就該如此。
預警,點擊「閱讀原文」,你或許會無法自拔的愛上它。
——END——
版權合作:歡迎轉載 請註明出處
商務合作:13983466791 楊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