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整理了三畝大叔點評過的幾種日系防曬,涉及到了最受大家喜歡的幾個明星款:資生堂(安耐曬、豔陽夏、怡麗絲爾、ZA),花王(碧柔、珂潤、Sofina),高絲(雪肌精),佳麗寶(ALLIE)。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哦對了,裡面涉及了大量防曬劑名稱。看不懂沒關係,大家都不懂。
先來說說日系防曬霜的特點。
日系的防曬霜,非常講究膚感。所以如果你看早期日本人的防曬產品,基本上是大量酒精+氧化鋅+OMC這三個東西搭配。
酒精。
我曾經說過酒精不是好東西,確實,對於敏感性皮膚和乾性皮膚來說,酒精還是少用為好。但是對於皮膚屏障功能良好的大油皮來說,酒精還是非常不錯的一個原材料——現在你去看日本的防曬產品,仍然大部分的配方中有「乙醇」兩個字,也就是酒精。
酒精能提供非常清爽的膚感,因為酒精在皮膚上能夠快速揮發,那種涼絲絲的感覺,日本姑娘愛極了。如果你是油皮的話,一定也很享受這種配方。
然後,他們崇拜氧化鋅。
氧化鋅這種東西,確實不錯。不但能夠提供UVA和UVB兩個波段的紫外線防護,而且本身還帶有一定的收斂皮膚和殺菌的功能。
OMC的大名叫做辛基甲氧基肉桂酸酯,也可以叫做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這個化學防曬劑的好處是無色無味,基本上塗抹時沒有殘留和負重感,壞處是防曬效率不高。
要是按照日本人的脾氣呀,他們可能一直繞著這三個原材料來做產品,那膚感,真正叫做船過水無痕,羚羊掛角無蹤跡。可惜時代變了,大家越來越強調對於UVA的防護,而OMC和氧化鋅的組合對於UVA的防護力實際上是不夠的。
在歐洲人開始不停使用新的原材料而更多地防護UVA的大背景下,日本人終於開始動手改革他們的配方了。
安耐曬就是改革中做得比較好的。來看看小金瓶。
氧化鋅、二氧化鈦、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Octocrylene(奧克立林)、DHHB(二乙氨羥苯甲醯基苯甲酸己酯)、Tinosorb S(雙-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這個組合我覺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整體上來說,這個配方的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用量做了大的調整,保證了上手之後不會泛白。同時,配方中加入了Tinosorb S和DHHB來增強對於UVA的吸收,而OMC和Octocrylene則在提供UVB的防護的同時,也能夠保證其他幾個防曬劑和體系的融合。
擦,這麼一大段的乾貨,我相信看得懂的人不多。(活兒姐:明明是因為防曬劑的英文和中文名都很難懂……)
用人話來說,就是說這個配方的UVA和UVB搭配得相當可以,能夠提供比較全面的防護。而且,安耐曬還有一個技術就是能夠形成防水膜(aqua booster),如果去山間海濱遊戲的話,能夠讓你出汗浸水也持久保護。
安耐曬其他幾個配方與小金瓶其實很相似,價格也差不多,使用感略有不同。
豔陽夏系列。我覺得沒有安耐曬好。據說多了一些保溼功能,但是我看看都是一些植物提取物,不見得安耐曬系列的保溼功能就比豔陽夏系列的要差。
豔陽夏價格比安耐曬更高一些,如果口袋深的話就選豔陽夏吧。
注意,最右的Extra Mild是純物理防曬,跟咱們上邊討論的不是一個類別。
既然說到了安耐曬,就不得不說說當年一記重拳將小金瓶擊倒的Allie。佳麗寶推出Allie的90g清爽隔離防曬乳,就讓安耐曬吃了一記悶虧:價格低啊。
Allie膚感清爽,但是對於UVB的保護沒有安耐曬和豔陽夏那麼周全。
看看Allie的配方:DHHB放了不少,所以UVA的防護是夠的(PA++++),可是同時,UVB的防護卻只有OMC和氧化鋅。還有一點點Octocrylene,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為了幫助這幾個防曬劑和配方融合在一起,一點點的UVB防曬效果。
這一段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膚感清爽,而且你在室外沒那麼長時間,只是通勤的話……Allie是一個比豔陽夏和安耐曬更好的選擇,尤其是你如果有一把傘的話。
但是還是要提醒,Allie這個配方是有大量酒精的,而且,不太耐出汗。
碧柔的膚感真的做得好。我最愛的一個是倍護防曬乳,天貓價是59元40g,真心不算貴。膚感也是輕柔無比(至少我用起來感覺是這樣)。
碧柔倍護防曬乳
不過,防護力不強。因為只有兩個物理防曬劑氧化鋅和二氧化鈦,含量未知,但是根據塗抹感來說估計不會放到很高。化學防曬劑用的是OMC,膚感良好,但是防曬力可是遠遠比不上安耐曬和豔陽夏,感覺連Allie也差一截。
碧柔她們家全系列都是如此,大黃瓶和水活防曬保溼凝蜜(舊版),直接拿掉了所有的物理防曬劑,只留下了OMC和DHHB這兩個組合。
左至右:碧柔黃瓶,溫和防曬乳液;水活防曬柔潤凝蜜;水活防曬沁涼凝蜜。
這也就是說,靠近窗邊工作的朋友可以考慮這個產品,在外面走路不超過三十分鐘的也可以考慮考慮。或者,用完安耐曬之後,如果需要補塗的話倒是很不錯。
花王家的Sofina,性價比不如她們家的碧柔。
Sofina分成了芯美顏(beaute,俗稱「小花」)和透美顏(jenne)兩個防曬系列。
按照照片上的標稱,他們都通過了SPF50+和PA+++的測試。但是從SPF和PA的比例來說,一般來說我們期待50+的SPF最好能有++++的PA,而Sofina這兩個都沒有做到。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像Kenji大神之前分析過的那樣,Sofina這個廠對於技術變革比較保守。
目前芯美顏系列和透美顏系列的主要防曬劑搭配仍然是:DHHB+OMC+ZnO。
這個組合大概十年前算是比較領先的,沿用至今,可以說在UVA的防護和UVB/UVA的平衡上與資生堂和歐萊雅差了不止一個身位。
Sofina的天貓旗艦店價格:芯美顏,32ml,213元;透美顏,30ml,170元。
妮維雅的日本版不是德國妮維雅生產的,是花王代工的——從研發到生產全部是花王做的。
所以,日本版的妮維雅就是花王的影子——膚感極好,防護力中等——適合非夏季的通勤(意思是上下班),或者夏季室內,也可以在夏季配合比較周密的硬防曬(帽子、口罩、墨鏡)來使用。
雪肌精家的防曬霜則是在日系品牌中比較獨特的曾經選擇過純化學防曬的路線:OMC+DHHB,和聚矽氧烷15。
這句話的意思是,2013版的那個「美白防曬啫喱」的防護遠遠不如安耐曬和Allie,因為整個配方的構成中對於UVA的防護只有不多的DHHB——連氧化鋅都沒了。
比較好用的是她們家的那個「雪肌精精華防曬啫喱」,2014年那一版,膚感也算清爽乾淨,而且防曬組合比2013年版增加了Tinosorb S,同時還增加了二氧化鈦的添加。
至於她們家的「美白防曬乳」,組合也是OMC和DHHB,再配合一點ZnO,個人覺得沒有「精華防曬啫喱」來得周全。
雪肌精的防曬價格我到底也沒搞清楚,總的感覺是比安耐曬要便宜,大概跟Sofina差不多。但是既然是這個水平的防曬,其實Allie可能是一個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ZA和Elixer都是許三多(Shiseido)家的,也分享安耐曬和豔陽夏的技術,只是不會太多強調——畢竟天貓旗艦店的ZA才108人民幣(50mL),如果強調技術分享的話對於安耐曬和豔陽夏有較大的衝擊。
說說ZA的新煥美白防水防曬乳。
先說好話。天貓說這個配方耐水防曬,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矽油配合OMC,奧克立林(Octocrylene),聚矽氧烷-15,Tinosorb S,DHHB,再加上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用量不少,配合也非常像安耐曬。
但是有兩個風險。大量環狀矽油對於油皮可能有點悶(可能,不一定,因為環狀矽油揮發性比較好),對於幹皮可能比較拔幹(因為水不夠多,又被矽油悶著,而且大量酒精存在),這麼長的配方表也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似乎什麼都想加一點,IPM(肉豆蔻酸異丙酯)又有一點致痘風險(這個不是太大的問題)。
這麼高的矽油含量,有可能塗上之後發黑。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綜合起來看這個配方還是做得不錯,防曬很全面,而且性價比合理,值得一試。
指數不算高(SPF30+,PA+++),作為上下班通勤時候塗抹的產品還是可以的,長期室外活動建議還是回歸安耐曬。
有可能需要使用卸妝油,因為畢竟有些成膜性。但是大叔個人使用經驗從來就是潔面乳洗去了事,從來沒有產生過什麼問題(大概我皮膚比較糙吧,而且只用過一瓶,後來就回到安耐曬和碧柔了)。
怡麗絲爾,不管金管銀管,都是有酒精的,但是酒精用量應該不會像普通日系那麼大——有些產品真的燻眼睛好不好。價格和安耐曬應該在同樣區間,據說是資生堂專門用來針對乾性皮膚開發的。但是個人感覺還是有些幹。
綜合看起來,資生堂其實傾向於油性皮膚的防曬的,因為成膜劑和酒精的用量都不小,拔幹的情況比較嚴重。
再說說珂潤吧,幹皮和敏感皮的防曬。她們家有一個 SPF50+的,我覺得是物理防曬中做得還算不錯的。使用感當然是赤裸裸地泛白(大量二氧化鈦和氧化鋅),但是因為加入了足夠量的矽油吧,所以總的來說還算是可以接受的。
天貓旗艦店只有一款SPF30的,或許不會這麼赤裸裸地泛白?
加入了一些粉體,對於油感的控制也有考慮。同時這個配方還考慮了一些敏感皮的需求,加入了一些舒緩成分。
在日系防曬中,珂潤算是堅持對敏感皮和幹皮保持關注的啦。要知道這個配方真的沒有酒精啊!你知道這個對日本人來說有多難嗎?
今天的信息量是不是有點兒大?大家可以學習三畝大叔的思路,找找各種防曬劑的防護範圍,試著分析下自己在用的防曬產品。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言安堂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
禁止二次轉載。
在那山的那邊雲的那邊~藏著一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