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王小蒙實習生陳依萍謝婧雯
全身長滿又紅又癢的小疙瘩,一不留意小手就容易抓破,半歲娃反覆溼疹發作,檢查發現對多種食物過敏。其實,造成溼疹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可以通過檢查發現,有些卻無法明確具體發病原因。濟南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王麗華表示,規範治療和做好保溼等,是應對溼疹的關鍵。
溼疹反覆發作很惱人
「剛開始在臉上,後面慢慢的擴展到前胸後背,嚴重的時候全身都長滿了。」西西媽媽說,孩子五個多月大,從出生後沒多久就開始斷斷續續長溼疹,反反覆覆一直好不了,很是令人發愁。
原來,西西在沒滿月的時候,臉上和脖子上就長了一些溼疹,抹保溼霜仔細護理之後有點好轉。在三個月大的時候,身上開始出現一片片的紅色小疙瘩,溼疹一直從頭皮長到腳上。
「因為特別癢,孩子就老用手抓,我把他指甲剪的特別短,他還經常抓破頭皮和臉,也哭鬧的很厲害。」西西媽媽說,孩子原本夜裡能連續睡五個小時左右,溼疹嚴重的時候影響睡眠,往往睡一兩個小時就會醒來大哭,哄很久才能哄睡,最嚴重的時候,夜裡只能她和孩子爸爸抱著哄睡。
後來,西西媽媽花了兩千元給孩子做了過敏原檢測,檢查結果顯示對小麥、牛奶、雞蛋、花生等都過敏,西西媽媽要給孩子餵奶,就嚴格忌口,可是溼疹還是會長。「不少人告訴我,說孩子大大就會好了,可是這樣下去,啥時候是個頭呀?」
據山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任黃磊介紹,嬰兒溼疹在臨床上也稱嬰兒期特應性皮炎,俗稱「奶癬」,是由基因及環境等多種內外因素所導致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多發生在出生 1 -6 個月的時間內。
「皮疹的部位通常對稱的發生在面頰、兩眉、額頭及頭皮處,少數的可浸潤到胸部、背部、頸項以及上臂等地方,形態也呈現出紅斑、水皰、丘疹、糜爛、結痂、滲液、脫屑等,可伴有瘙癢、反覆發作,持續的時間很長等特徵。」黃磊說,大多數會在 2 歲以內可以痊癒,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是冬季容易復發。
其實,不光孩子會得溼疹,不少成人也被溼疹折磨。「溼疹是皮膚科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原因不是特別的清楚,但是可能跟一些內在或者是外在的因素有關係。」 濟南市中心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王麗華說,比如本身比較容易過敏的人,像塵蟎、花粉等等這些就會誘發溼疹。還有一些食物,像魚蝦牛羊肉這些異種蛋白,對一些人來說,也容易引起溼疹皮炎樣的改變。
有些溼疹很難找到病因
另外,一些吸入物像花粉、塵蟎等等,還有一些生活環境的改變,比方說炎熱的季節,比較乾燥的冬天,也有可能會誘發溼疹。「還有接觸化妝品、肥皂、染料、添加劑、防腐劑、色素等等,都可能誘發或者加重溼疹的發生。」黃磊說。
據介紹,溼疹按照病程來分,可以分為急性發病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這三種,每個時期的皮損不同。「急性發病期皮疹一般呈多形性,也就是紅斑、水皰、丘疹、糜爛、滲液及結痂可能同時存在,皮疹邊緣浸潤不清,大多數呈對稱性的分布,瘙癢劇烈,最初一般僅僅是一處,接著會迅速的擴散,通過治療可以痊癒,但很容易復發。」
黃磊說,界於急性和慢性的中間,皮疹紅腫滲出的程度不如急性發作者,浸潤肥厚的程度又不如慢性發作者,病程遷延。而慢性發病者,皮疹乾燥粗糙,色素也很沉著,也有的呈苔蘚樣變,並且邊緣比較清楚,自己會感覺劇烈的騷癢,抓破瘙癢處後可見少許滲液或者出血,病程長短不定,輕重不等,經久不愈。
「有些溼疹很難找到病因,有些也可以通過斑貼試驗,明確一部分接觸性皮炎的致病因。」王麗華說,如果做了實驗之後發現對某一個東西有反應,日常生活當中就應儘量避免接觸。
王麗華提醒,儘管過敏原檢測有助於發現一些容易過敏的食物,但是也沒必要誇大檢測的作用。「過敏原檢測可以給臨床提供參考,但是還要患者用心去觀察尋找,發現接觸或吃了什麼東西之後,皮損會加重,如果檢查提示對某種食物過敏,但是吃了以後並沒有家中,也不用一味忌口。」
治療溼疹,可是適當應用激素。「輕症寶寶可以不用藥,適度保溼就能好。中重度溼疹可外用糖皮質激素、中藥製劑等,嚴重溼疹也可間歇使用他克莫司等免疫製劑(遵醫囑)。」黃磊說,皮膚瘙癢難耐的患兒,推薦使用抗組胺藥,如鹽酸西替利嗪滴劑、氯雷他定糖漿等(遵醫囑)。當皮膚破損感染時,需抗感染治療,細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紅黴素軟膏等;真菌感染可使用派瑞松。
應對溼疹,做好護理很重要
同樣,規範治療也很重要。「不要盲目的害怕激素,規範使用可以將藥物的療效達到最大化,同時把不良反應降到最低。」王麗華說,如果溼疹很嚴重,也不能單純外用激素治療,還可以加一些口服或者靜脈用這些藥物快速的控制病情。
「還有很多溼疹可能找不出原因,這種情況下就要調整生活的方式,比如不要熬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再一個治療一定要規範,一定不要症狀一好轉就停藥。」王麗華說,尤其是慢性期溼疹,最好能維持治療一段時間,減少反覆發作概率。
對於溼疹患者來說,做好保溼也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平時應該如何注意這方面的護理?
用保溼劑的時候,一定要足量使用並注意方法。「像國外要求如果是成年人的話,全身做保溼潤膚,一周可能需要500克,很多人其實做不到。」王麗華說,也可以參考這個使用量,尤其是溼疹發作的第一周,一定要用足量。
另外使用方法就是,洗完澡3分鐘到5分鐘之內,應該抹上保溼劑,生活中也要做好保溼,讓皮膚維持在一個最接近正常的狀態。如果洗澡不方便,可以用溫水打溼毛巾裹在皮膚上,10分鐘之後,稍微用點幹的毛巾一擦,然後在三分鐘之內抹上保溼霜。
「保溼劑不用糾結哪種品牌,只要沒有什麼不舒服都可以用,像凡士林、甘油等,但是不主張用純的那種油脂,比方椰子油、橄欖油這些,有的研究也認為可能會造成皮膚屏障功能的損傷。」王麗華說。
【來源:大眾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