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這是《百年孤獨》全書開頭的第一句話,這句話的寫作手法被稱為預敘,也是由作者馬爾克斯首創。陳忠實在《白鹿原》的開頭也運用到了這樣的寫作手法:
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白鹿原》
同樣的都是簡單的一句話,就展現出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段。留足了懸念,很是吸引讀者的興趣。我在看到《百年孤獨》開頭這一句話的時候,就有著強烈的想往下繼續看的衝動。
但是在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理解了它為什麼被稱為是「打死也讀不下去的書」了,書中人物名字太長也就算了,主要是名字真的很相似,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複雜的人物關係及人名
人物關係也很複雜,經常看著看著說的就不知道是誰了,都說看《百年孤獨》的時候要在手邊放一張人物關係圖,要不然根本看不懂整本書在講什麼,那對於沒耐心的人自然是看不下去。
要知道外國人的名字從來就是中國讀者閱讀國外小說的一大障礙。但是當我耐下心來看第二遍的時候,我就明白了他為什麼能被評為是世界巨著了。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在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百年孤獨》整本書中的每一代人都沒有逃脫孤獨的命運,他們的命運都有著一個同樣的宿命,那就是孤獨。他們不相信近親結婚能生下「豬尾巴」孩子,在最後一代卻真的生下了「豬尾巴」孩子。
有人終其一生都在研究那本羊皮手稿上,最後破解卻發現原來記錄的是家族的宿命,一代代人都隨著羊皮卷上的預言,重複上演孤獨的悲劇。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馬爾克斯就是這麼一個小說家,他的文字很容易觸動一個人心底。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還是要生活下去。
這本小說不僅寫過去的時代,而且放在當下也不過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也總在複製著過去的一些經歷和事件。
馬爾克斯是偉大的,他時而把愛情說的那麼激蕩,時而把愛情描述得那般生活化,甚至全是勸慰,爭吵,責怪,無法休止的性愛,縱容和追逐。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
1982年,瑞典文學院認為,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即圍繞著馬孔多的世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因而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
"《百年孤獨》真是驚豔!他所虛擬的那個空間,不只是映射拉美的歷史和現狀,還是對所有生命周期,發生和消亡,演進和異化,描繪了一幅基因圖譜。"——王安憶
孤獨就像湖面上倒映的像,我們無法窺探其中的深奧哲理,更無法奢求引起他人的共鳴。獨孤是人這一生無法擺脫掉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孤獨來臨的時候去接受它
《百年孤獨》是一個家族的歷史、一個孤獨的歷史,裡面的人物的死亡全是一種孤獨中死去的。什麼是孤獨不被人理解,人生的境遇總有一款孤獨適合你,這就是這部作品偉大的原因。
有人說如果一生只能讀一本書,那就選擇《百年孤獨》。如果你想看一本能給你衝擊心靈感受、還能給你不曾經歷的人生引發思索的書,那你就選擇《百年孤獨》吧!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