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新華e藥學服務 ,作者新華藥學
新華e藥學服務
新華e藥學服務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藥學部組建運營,旨在為患者提供專業、快捷、實時、方便的藥學服務。通過藥師主動幹預與服務,提高患者用藥水平,建立用藥隨訪和健康管理,實現精準醫療,提高疾病治療質量。
科室概況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藥學部設有門診藥房、急診藥房、兒科藥房、中藥房、病區藥房、靜脈用藥調配中心、藥庫、臨床藥學、製劑生產、質檢檢測等部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藥學創新研究院實驗室設於新華醫院藥學部。藥學部現有藥學專業技術人員145名,其中臨床藥學團隊35名。臨床藥學團隊在全國有較強的學術影響力,多次獲得各類獎項。擔任國家級學術委員會的學術任職28人次,其中副主任委員2人次,常委1人次;上海市級學會任職27人次,市級主任委員1人次,副主任委員4人次。
學科建設
2010年12月,新華醫院藥學部成為全國首批五家國家重點臨床藥學專科建設單位之一,獲全國醫院藥事管理優秀獎等獎項。2016、2017年度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中,新華臨床藥學連續進入全國排名前十。2018年獲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提名。2018年入選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騰飛計劃(展兩翼)。2018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藥學創新研究院,成為國內首個臨床藥學基礎研究與應用轉化平臺。2019年成立健康中國智慧醫藥創新聯盟,推進智慧藥事服務共享平臺建設,完善藥學社區服務。2019年獲得第四屆亞洲QFD醫療改進與創新優秀案例二等獎。2019年獲得《藥學服務與研究》雜誌遴選的全國五家「藥學服務高影響力單位」之一。2020年4月,第三次獲得上海藥學科技獎。
2020年
「全程化用藥安全人工智慧輔助監測平臺的建立與應用」
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
第一完成單位
2016年
「針對內皮損傷和血管重構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靶點研究」
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
第一完成單位
2014年
「藥物代謝酶CYP450及轉運體ABC在個體化用藥中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第一完成單位
「藥物代謝酶CYP450及轉運體ABC在個體化用藥中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
第一完成單位
亞專科服務特色和成果
亞專科方向一
抗感染相關疾病亞專科
亞專科帶頭人:
李莉霞,碩士,副主任藥師
近五年服務患者1萬多例,在感染性疾病的診療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提出抗感染藥物治療建議4000多條,廣泛參與全院感染性疾病重症患者的會診,多次在市級會議上作抗感染案例報告並獲獎。具有抗感染專業帶教師資和獲上海市抗感染能力資格認定證書為7人,培養全國抗感染專業臨床藥師30餘人。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醫院成人感染和兒科感染的MDT門診,參加醫院抗菌藥物相關管理工作,作為AMS成員獲得2018年度上海市合理用藥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稱號,成員獲 「全國優秀帶教藥師」、中國藥學會「優秀藥師」等稱號。開展4種抗菌藥物的TDM監測,利用iPharma人工智慧系統建立萬古黴素用藥模型,搭建秀麗線蟲模式動物平臺篩選耐藥菌敏感的抗菌藥物,發表抗感染相關論文20餘篇,參與編寫抗感染相關的書籍6本,獲得局級以上課題10餘項。
亞專科方向二
心腦血管相關疾病亞專科
亞專科帶頭人:
祁佳,博士,主管藥師
立足於高血壓、腦卒中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預防和治療,與相關臨床科室合作,結合相關藥物基因檢測技術手段,制定個體化用藥方案,並通過藥師抗凝門診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心腦血管亞專業基礎及臨床研究圍繞三個主要方向:1、高血壓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引起血管重構和靶器官損傷的分子機制和新的治療策略研究(Cardiovasc Res 2020; Front Pharmacol 2018; J Biol Chem 2019; Am J Physiol-Heart C 2015);2、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療方案優化以及新的抗凝機制研究(Arterioscl Throm Vas 2016);3、傳統中藥對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作用及機制研究(Stroke 2010; Front Pharmacol 2017)。該亞專科方向的抗凝藥物管理是「中國抗血栓藥物治療聯盟理事單位」,參與中國抗血栓藥物治療標準化藥學服務工作。心腦血管方向近年來獲得國家級課題2項,其他局級課題多項,發表SCI論文10餘篇,獲得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1次。
亞專科方向三
婦兒相關疾病亞專科
亞專科帶頭人:
陳霽暉,博士,主管藥師
立足於服務婦產及兒科臨床科室,在開展查房、諮詢、建議及會診等臨床藥學服務的基礎上,推進亞專科技術向精、深發展。結合精準醫療檢測技術,開設兒科及孕產期藥物諮詢門診,建立MTM標準化藥物治療管理模式;參與兒科感染性疾病MDT,達到180例次/年;開展婦兒用藥臨床綜合評價、婦兒藥品超說明書用藥評價、兒科用藥與自製製劑質量評價、建立兒科用藥決策系統,提高婦兒用藥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及合理性;在全國範圍內牽頭開展兒科臨床藥師培養與考核體系建設,形成兒科臨床藥師培養與考核規範。2006年起全國首開小兒用藥專業臨床藥師培訓,每年招收小兒用藥和小兒營養專業臨床藥師培訓學員,累計培養兒科臨床藥師30餘名。近五年,多名兒科臨床藥師獲獎,獲得各類課題,並發表SCI論文多篇。
亞專科方向四
腫瘤和疼痛相關疾病亞專科
亞專科帶頭人:
劉豔,博士,副主任藥師
腫瘤與疼痛專科臨床藥師參與臨床查房,為腫瘤患者制定化療治療的監護計劃,為患者提供個體化藥學服務,在腫瘤科成立癌痛示範病房(GPM),為患者量身制定最佳的疼痛治療方案。與腫瘤科醫生協作,建立特定病種臨床治療用藥路徑,確保臨床規範化合理化使用化療藥物及輔助用藥。開展腫瘤與疼痛患者用藥教育2000餘例,為患者答疑解惑,提高用藥安全性和依從性。腫瘤藥物基因檢測500餘例,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精準的優化化療方案。通過研究接受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的白血病兒童病人,為臨床個體化用藥提供理論基礎,發表SCI論文多篇。
亞專科方向五
代謝及中藥相關疾病亞專科
亞專科帶頭人:
徐阿晶,博士,副主任藥師
立足於服務糖尿病、骨質疏鬆等代謝性疾病相關的臨床科室,積極開展廣泛的院內合作,在開展查房、諮詢、建議及會診等臨床藥學服務的基礎上,推進亞專科技術向精、深發展。代謝亞專業基礎及臨床研究圍繞三個主要方向:1、推進院內中藥製劑的研發平臺建設和臨床試驗,目前完成本院所有已註冊院內製劑目錄的梳理,並對其中甘地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及射幹合劑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相關機制進行深入研究。2、探索原發性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用藥決策系統,提高骨質疏鬆症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及合理性;3、糖尿病、骨質疏鬆等代謝性疾病的相關基礎及臨床研究。本專業近5年來,申請到局級以上課題7項,發表SCI論文9篇。
教學工作
藥學部教學成績斐然,張健主任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6-2018年度研究生指導教師考核優秀。已培養碩士研究生4名,聯合培養多名。承擔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博士致遠榮譽課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藥學專業研究生和本科教學;上海健康醫學院等教學,並成為復旦大學臨床藥學籤約實習基地。2018年首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致遠項目博士生榮譽課程《藥學前沿》,每年60名以上博士生參加該課程。2017年首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課程《臨床藥物治療學》,每年限額120名碩士以上研究生選課。
新華醫院藥學部為國家首批臨床藥師培訓基地(2006年起)、中華醫學會首批臨床藥師和師資培訓中心(2017年起)、上海市首批臨床藥師培訓基地(2011年起)。臨床藥學團隊有超過20名藥師獲臨床藥師規範化培訓證書,18名藥師具備臨床藥師帶教師資證書。2006年以來,已培訓結業200餘名全國各地臨床藥師和師資藥師。作為資深臨床藥師培訓基地,新華醫院參與培訓規範的制訂和審定,為臨床藥師的規範培訓探索同質化、標準化的路徑。科室注重人才培養,近五年共派出13人次到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藥學院、臺灣臺大醫院等培訓,連續10年每年派出1-2人赴美國託馬斯傑弗遜醫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科研培訓。
特色創新
新華醫院的藥學服務工作在臨床覆蓋面廣且較為深入。在近五年,藥學疑難病例會診、優化用藥方案的數量持續增長;創新開展藥學門診,合理用藥前置審方系統,基於TDM和基因檢測的精準用藥方案設計等工作。建設移動藥師信息系統、藥品物流條碼追溯系統、冷鏈管理平臺、不良反應監測平臺、iPharma智能藥學服務平臺,秀麗線蟲模式動物藥物篩選平臺等,有效保障醫療質量和用藥安全。
學術研究
近五年,新華醫院藥學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2019年獲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專項子課題1項,科委及局級課題15項,其他課題47項,科研經費537萬元,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26篇。近五年獲得發明專利17項,軟體著作權4項。
研究生導師介紹
張健
主任藥師
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臨床藥學創新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藥學部主任。主要從事老年常見病多重用藥風險管控及藥物精準治療,中藥作用機制及平臺建設等研究。已培養碩士生4名,畢業2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6-2018年度研究生指導教師考核優秀。2019年研究生葉青入選交大醫學院資助境外訪學。以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5項,含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研究經費394萬;主編或副主編出版專著5部(含人衛2部),參編3部;獲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次;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3次;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1篇,累計IF 30.16。
研究方向
老年常見病多重用藥風險管控及藥物精準治療
圍繞老年常見病多重用藥風險管控體系研究和集成應用示範,建立風險評估方法,篩選潛在風險藥物及幹預方法。對特殊人群個體化用藥深入研究:(1)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建立老年常見病用藥管理全流程知識圖譜,通過真實世界數據研究,探索多重用藥關聯和臨床表現,建立心血管、呼吸系統等疾病治療的決策系統。2020年4月,全程化用藥安全人工智慧輔助監測平臺的建立與應用,獲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2) 深入研究氣道重塑和血管重構新的機制,發現MiRNA-638在氣道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中重要作用,外源性過表達MiRNA-638可調節Cyclin D1和NOR1抑制氣道重塑。2016年12月針對內皮損傷和血管重構的心腦血管疾病治療靶點研究,獲上海藥學科技獎三等獎。
中藥作用機制研究及平臺建設
積極推進上海市醫院中藥製劑的研發平臺建設,對中藥製劑的藥理學、藥效學、新藥研發等方面展開研究。以甘地膠囊和射幹合劑這兩個經典有效的中藥製劑為代表,針對其成分複雜、靶點眾多的特點,採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杆-質譜等方法,通過分子對接、通路分析和網絡圖分析,來確定富集的靶點和通路,由表面離子共振(SPR)進行體外結合驗證,相應細胞系驗證藥物單體對通路的影響。通過上述方法,對經典中藥製劑的物質基礎進行篩選、質量標準、藥代動力學、代謝組學、作用機制進行了系列研究,篩選出部分有效成分,找到了部分中藥可能的作用機制。在RSC Advances 2018,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8, Chromatographia 2018, Chem Biol Interact 2019等雜誌發表論文多篇。
學術任職
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常委
國家衛健委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家衛健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臨床藥學組副組長、委員
國家衛健委遠程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精益診療專家委員會兒童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科臨床藥理學專業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藥品使用監管研究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藥學會醫藥信息專委會委員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藥房裝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衛健委臨床藥事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藥學會醫院藥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臨床藥學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中心專家
上海市醫院協會臨床藥事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藥房》雜誌(二周刊)主編,上海採編中心主任
《中國藥業》、《藥學服務與研究》雜誌副主編
《中國臨床藥學雜誌》、《中國藥師》、《家庭用藥》等雜誌編委
研究生培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6-2018年度研究生指導教師考核優秀。已培養碩士研究生4名,指導研究生發表SCI論文多篇,2018級研究生葉青入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境外訪學名單。
郵箱地址
zj_xhpharm@126.com
教學助理郵箱
thp1998@126.com(報考推免招生請聯繫本郵箱)
碩士研究生王宏宇
畢業後就職於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
碩士研究生張其鏘
畢業後同濟大學醫學院就讀博士研究生
下期預告: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專題(二十):檢驗科
來源:藥學部
相關閱讀
精準核醫 診療一體:核醫學科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專題(七)
厚積薄發 再創輝煌:環境與兒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專題(九)
原標題:《崇德敬業 至臻至善:藥學部 | 新華醫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宣傳系列專題(十九)》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