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西,你會想到哪些?
一擲千金的煤老闆,滋味醇厚的老陳醋
花樣繁多的麵食
又或者是壺口瀑布、平遙古城
不過,前段時間
山西進入你的視線,可能是因為
引以為豪的「醋都」稱號易主鎮江了……
不算東部也不是西部
不靠邊境也沒有少數民族風情
經濟不發達但還沒墊底
如果說江西憑藉「沒存在感」c位出道
那麼緊隨其後的山西就沒那麼幸運了
雖然兩省都經歷過光輝歲月
同樣在歷史長河中慢慢墜落
相比江西「富」鄰居偶爾帶來的溢出效應
山西周邊的「難兄難弟」都在忙著自我修煉
根本無暇顧及
「屋逢連夜偏漏雨」
山西還完美「避」開了各種戰略
南水北調沒有山西
絲綢之路經濟圈也剛好繞過山西
山西真就漸行漸遠了嗎?
這個問題,也許沒有人給到明確結論
不過縱觀數千年山西史,你會發現
在和平歲月裡「沒落」,在「沒落」中重生
是三晉大陸的強項
這座山河表裡的省份
渾身都沾染著時光賦予的奇蹟
八百裡太行山從這裡崛起
五千年文明在這裡生根沉澱
延綿的黃土高原
奔騰的九曲黃河
塑造了山西的寬厚滌蕩
如果說中國有一個地方的文明
豐富到足夠代表整個華夏
那這個地方一定是山西
四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
千年中國看北京,五千年中國看山西
在山西,腳下邁過的每一寸土地
都是實實在在的歷史
早在石器時代
中華文明的種子就在這裡深扎了根
上古傳說
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在這裡發生
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和炎帝
在這裡活動
堯舜禹在此建都
春秋時期,晉國在此稱霸
隋朝末年,李世民起兵太原開啟大唐盛世
……
一次次朝代更替
帶來一次次的文明積累、凝固、升華
在這裡,文明鑄進了建築,寫進了詩詞
融進了山西人的血脈
以另一種方式,傲然長久地「活」著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這裡擁有全國最龐大的地上文物群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
其中中古建築369處
元代以前的古建築
山西佔了全國70%以上
山西的塔,山西的祠,山西的寺
山西的石窟,山西的古城
都是中原文化璀璨的見證
那些登峰造極的線條
都是千年前某些工匠
無數日夜的執筆,研磨,描繪
雖然許多建築已消失在歷史波折中
不過我們還能在遺留中一睹往日榮光
與比薩斜塔、菲爾鐵塔
共同被譽為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
3000噸純木塔建,無釘無鉚
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
歷經滄桑仍然屹立不倒
被《時代周刊》評為
「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築」之一的懸空寺
像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
全木質框架式結構
融佛、道、儒三教特色為一體
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
「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
徹底打破日本人曾斷言
中國已不存在唐前木構建築局面
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
唐代壁畫、唐代題記
被人們稱為「四絕」
被譽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的平遙古城
完好保存了2700年前的明清模樣
七十二條蚰蜒巷,縱橫交錯
每家每戶都在訴說那時光景
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藝術巔峰之作
雲崗石窟
是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間的激情碰撞
2001年,這裡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山西紫禁城」、民間的故宮」
王家大院
五巷六堡一條街
傳承28世,700餘年
一個姓,一個院就成了半座城
除了獨領風騷的古建築群
三晉大地還是人才輩出之邦
春秋霸主晉文公、一代女皇武則天
西漢名將霍去病、蜀國大將關羽
撰寫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的司馬光
《三國演義》的創作者羅貫中
《全唐詩》中5000首是山西人所作
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從武行到文壇,從廟堂至江湖
一代又一代的名人生與此長與斯
撰出了山西燦爛文明的靈魂
東依太行,西界黃河
北臨呂梁,山河相間
跌宕起伏的地貌塑造了山西
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
這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
五嶽、五鎮、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
北嶽恆山
108座山峰,綿亙300裡
主峰海拔2017米,居五嶽之冠
一登主峰,一切塵俗,盡皆脫去
所謂山深有「靜氣」
正是恆山的風景特色
太行中的精華——王莽嶺
豫晉兩省分界點
媲美黃山的雲海日出
不可錯過的掛壁公路錫崖溝
站在雲海之上,看千奇百怪的峰巖
人如同置身山水詩畫中
五臺山
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相傳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是中國唯一青廟和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
北武當山
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
集「雄、奇、險、秀」於一身
蘆芽山
隋煬帝避暑遊獵的鐘情之地
漫步蘆芽山間萬年冰洞
冰筍、冰柱、冰簾、冰瀑、冰鍾乳等
如水晶般呈現在眼前
仿佛進入了動畫裡的冰雪世界
壺口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從這裡奔騰而下
激起如塵土般飛揚的黃色水波
娘娘灘
「九曲黃河十八彎,最美莫過娘娘灘」
延綿5000多公裡的黃河上
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島
人在島上可以聽到晉、陝、內蒙古三省/區雞鳴
老牛灣
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
360度的華麗迴旋
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餘秋雨在《抱愧山西》裡有一句話
"在上一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
中國最富有的省份
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像的那些地區
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紀初
山西,仍是中國堂而皇之的金融貿易中心"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名揚天下的晉商
有經濟學家統計
四大晉商的總資產相當於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
得益於山河縱橫的天險
山西
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軍事要地
從這裡起兵,逐鹿中原,最終徵伐天下
是很多人生贏家的開篇故事
▲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正處在塞外與中原的交匯地帶
明朝建立初期,蒙古人退居漠北
為抵禦外敵
明朝在長城沿線設置九個軍事重鎮
全軍近萬人的糧草供應,卻成了問題
為此,明政府出臺了一項政策
開中制
開始為部分商人籤發鹽票
鼓勵他們將政府生產的物資運送到朝廷
需要的地方進行販賣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開中制的實行為晉商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這些商人中
山西人憑藉絕對的地理優勢
外加自身吃苦耐勞的品性
順利拿到官方鹽票
成為中國第一批鹽鐵商人
後來到了隆慶年間
明朝感覺再這樣對抗不是辦法
於是與蒙古達成合議
在長城沿邊開放互市
這次間接促成了一場巨大的人口遷移浪潮
走西口
當時,明朝北方土地貧瘠災害頻發
很多山西人騎著駱駝
帶著全部家當一路向北
到蒙古大草原尋求出路
隨著清朝入主中原
精通蒙語的晉商開始到武夷山販茶
去江浙買綢緞
一路越過殺虎口,賣到蒙古草原
賣給中俄邊境的沙克圖
長途販運,周流天下
晉商開闢了一條萬裡茶路
造就了一大批晉商富賈
生意做大了,資金和貨品流轉成了問題
聰明的晉商發明了一種新玩法
山西票號
類似於現在的「支票」
票號在各地設立分號,以匯兌為主業
晉商在「支票」上寫上金額
賣家拿著「支票」到當地票號兌換
因為開票號的俱是商賈名流,信用可靠
而且票號「密碼」複雜,安全性機高
票號的出現,讓貨幣流通現狀為之一改
生意周轉加速,錢財滾滾而來
△電視劇《喬家大院》裡,為實現「貨通天下」,喬致庸進入票號領域,並把「匯通天下」作為終極夢想。
在當時的票號中
名聲最大的當屬平遙「日升昌記」
人稱「中國第一票號」
日升昌分號遍布中國30多個城市
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地區
以「匯通天下、利賴九州」著稱於世
平遙也因此有了「中國華爾街」之美譽
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
山西麵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這裡噹噹麵食就有1000多種花樣
有據可查的麵條有280多種
換句話說,你一天三頓吃麵條
兩個月都不重樣
這裡,面作為像米飯一樣的主食存在
面就是山西人的儀式感
對他們來說,一碗麵的飽腹感是6小時
米飯的飽腹感是3小時
不吃麵,都吃不飽
一個山西人一年吃麵的頓數
大概比南方人一輩子都多
「四十裡莜麵三十裡糕、二十裡蕎面餓斷腰」
在這裡,面絕對不只是小麥粉的代名詞
山西人把一切能磨粉狀的糧食都叫做麵食
白面、莜麵、豆面、粉面、慄子面、玉米面……
製作麵食的工具也是信手捏來
比如
用絲瓜刨做出來的叫「擦尖」
用鐵片「砍」出來的刀削麵
用竹尖子剔出來的剔尖
指尖搓出來的貓耳朵
手掌推出來的栲栳栳
兩手扯出來的揪片兒
餄烙床壓出來的餄烙
剪子做出來的叫「剪魚子」
用石頭做出來的叫「疤餅」
……
從山西省整體地域來看
雖都為山西麵食,但各市均有各自特色
多以各自市名或縣、鄉名作為命名
凸顯其地域特色
山西人吃麵,是要蘸醋的
似乎只有面和醋的結合
才是這碗飯的靈魂
這經過「蒸、酵、燻、淋、陳」的古法陳醋
讓你食指大開的同時
也讓食物更上一層美味
常言道,盛極而衰
山西的輝煌
在晚清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中
在本身因循守舊思想裡
逐漸走向沒落
直到工業時代來臨
山西才重新發現新的價值所在
煤炭
如果說煤炭是工業的糧食
那麼山西就是中國糧倉
大量淺層優質煤炭的發現與開採
為20世紀後半葉新中國的重工業發展
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70年來
山西累計產煤140億噸,70%輸向四面八方
全國的火力發電
每兩度電就有一度電用的是山西煤
改革開放後
以煤炭為代表的山西
發展成為能源重化工基地
形成「一煤獨大」的格局
據悉,1986年,山西鐵路92%的工作量
都是往外運煤
單一的產業結構並未持續帶來繁榮
90年底,當「煤老闆」在人前風頭無兩時
背後採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接踵而來
用大同人自嘲的話來說
「垃圾基本靠風颳,汙水基本靠蒸發」
2008年山西省發改委摸底調查結果顯示
改革開放以來
山西形成的採空區達到63億立方米
面積5115平方公裡
「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村莊」,已超過700個
從2002年至2006年
因採礦引發的災害佔地質災害70%
據山西省國土部門的資料顯示
至2020年
煤炭開採導致生態環境經濟損失至少達850億元
如今的山西,正在努力轉型升級
已經建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新興產業基地
涵蓋雲計算、光伏、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
等多個方面
發展旅遊業、軌道交通製造等非煤產業
截止2019年
全省屬企業中非煤炭佔比已達44.8%
從文化旅遊方面看
2019年山西全省旅遊總收入8026.92億元
同比增長19.29%
或許還有幾年
山西還會處於落後的狀態
但是我相信,經過轉型的陣痛之後
敢闖敢拼的山西人
一定能帶來更大的精彩
最後,來一句山西人的口頭禪
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