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微眯著眼睛, 歪著頭看著你, 這樣一幅美好的畫面, 想想都會被「萌」到。
然而, 孩子這一記俘獲人心的「歪頭殺」, 卻有可能不是他的本意, 而是眼睛生病了。
3歲萌娃「歪頭殺」 竟是「先天性內斜視」
小明(化名)今年3歲了,不到1歲時媽媽便發現他看前方左眼有點斜,聽人說大些就會好,可差不多兩年過去了,左眼斜的情況卻愈加嚴重,甚至要歪著頭看。眼看9月份小明就要上幼兒園了,媽媽便帶他到番禺一醫院眼科診治。 接診的副主任醫師賁醫生告訴小明媽媽,小明是「先天性內斜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於是,小明便住院進行了手術治療,左眼終於改「斜」歸正了。 賁醫生表示,暑假以來,眼科的小患者暴增,很多都是斜視、近視、弱視的孩子, 由於疫情原因,孩子在家玩電子產品多了,視力變化較大。斜視的孩子不僅有小明這樣先天性的,還有因過度看電子產品,最近才突然出現的間歇性外斜視的。 「斜視是不能自愈的,家長不要太過期待孩子長大自行會好。」賁醫生提醒。
圖源:視覺中國
那麼小編就來科普一下什麼是斜視!
斜視
斜視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主要指兩眼不能同時注視目標。根據眼位偏斜又可分為內斜視、外斜視、上、下斜視以及旋轉斜視等。斜視的發病病因尚不明確,臨床上普遍認為斜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眼病,但一般來講根據斜視發生的時間大致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斜視。
發生斜視的先天因素 :斜視家族史、屈光不正
家族史以及屈光不正與斜視的發生密切相關。屈光不正主要通過兩個方面的機制引起斜視:一方面是通過引起調節和集合功能,以及調節與集合聯動失調;
另一方面是物體在視網膜成像的不清晰造成視力低下、異常,知覺喪失,影響雙眼單視功能,使眼位無法維持在生理功能眼位,最終促使斜視的發生和發展。
發生斜視的後天因素:疾病、用眼習慣
後天因素比如顱內疾病也有可能會引起斜視;如果眼睛受到傷害,眼外傷造成眼睛運動障礙,也有可能引起斜視。
不良用眼習慣,比如有近視的人由於看不清東西,就會喜歡歪頭、斜眼看東西,如果沒有及時配眼鏡矯正,長此以往就可能誘發斜視。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斜視
兒童斜視最明顯的一個症狀是眼位偏斜,就是當眼睛斜視時,有一眼的內側或外側的眼白偏多。
有些類型的斜視,如間接性外斜視,是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時,才會出現眼球的偏斜。因此,如沒有明顯特徵,可以根據孩子的日常表現來判斷。當孩子看東西不直視,或者看東西喜歡歪頭、畏光、斜眼時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
當孩子說看東西的時候一個變成兩個,這種情況就是由斜視引起的復視現象,家長也不能掉以輕心。斜視的分類和表現非常複雜,定期進行眼科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常見的斜視症狀
如何治療斜視?
家長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患有斜視,就應該及早診治,太晚治療會影響視功能的建立。斜視的具體治療方案需要由眼科醫生來指定,家長對出現斜視症狀的孩子不能過於忽視,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恢復,但也無需過度焦慮和緊張。
治療斜視一般來講,首選的是戴鏡治療。如果是內斜視或外斜視的兒童,首先是散瞳後再經過醫學驗光,確定準確度數,然後配足度數的眼鏡來矯正。通過眼鏡來改變眼睛的調節,從而穩定眼位,以達到矯正部分斜視的目的。
在生活中,家長還應注意預防孩子出現斜視、弱視和近視等在青少年兒童視覺發育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眼病,應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任何過度的用眼習慣,如視頻終端、手機遊戲等,應控制在一定的時間和強度,讓孩子的用眼距離和強度都有一定彈性的變換。有斜視家族史或者有屈光度數異常等高危因素的兒童,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確保視力健康發育。
那麼斜視手術是不是越早做越好呢? 實際上,業界對斜視手術並沒有規定嚴格的手術年齡區間,是否需要進行手術需要醫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抉擇,並視病情的輕重採用不一樣的手術。 「對於先天性的內斜視,業界一般建議早期手術,但對於間歇性外斜視手術,可根據雙眼視功能情況決定合適的手術時機。」賁醫生說。 懷疑孩子患斜視,家長可嘗試自檢
1、在屋子裡,孩子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可一到戶外,尤其是在陽光下,孩子就會眯起一隻眼睛。
2、孩子注視一個物體時,常常歪著頭,側著臉,下巴揚起或者內斂。 如果發現孩子 看東西有以上兩種情況, 家長可以試著做一個小檢查:
拿一隻手電(注意不要用強光),從正前方離孩子33釐米處照射孩子兩眼正中的鼻梁處,讓孩子盯著手電筒看,觀察兩眼的瞳孔反光點。若反光點不對稱,孩子很可能就是斜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