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是著名畫家達文西的代表作,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而畫中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一直以來引起眾多人的興趣研究。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整部作品的重要特徵,是文藝復興時期女性美的典型,也體現一個新時代的精神美。
本文主要闡述該作品的藝術形象塑造進行分析。
一、藝術形象的內涵
藝術形象是藝術家通過對藝術作品反映社會生活和自己的思想情感的一種方式。它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統一,是二者互相滲透的藝術成果。
藝術形象是藝術作品的核心,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其關鍵在於藝術形象的塑造,能夠通過技巧手段將作品的情感成功地傳達給觀者,使觀者能得到感悟和共鳴。
(一) 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藝術作品大都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進行創作的。因而其藝術形象也是具體的、客觀的,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的。
藝術家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為了增加藝術效果,會賦予藝術形象以思想感情,因而,藝術形象又是主觀的。
(二)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藝術形象的內容與形式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依存的。藝術形象的形式可以直接帶給觀者感官上的刺激,而藝術形象的內容則深刻體現著作品的內容與情感。
沒有藝術內容,藝術形式無法深刻表現作品的情感,以達到感動人和影響人;沒有藝術形式,藝術內容的傳達也會失去載體而體現不分明。
(三)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一部藝術作品的藝術形象若具有鮮明的個性,便可以說這部作品是比較成功的,只有具備獨特且鮮明的個性特徵,才能使作品與其他藝術作品區分開來。
同時,藝術形象作為一種抽象與具體的統一體,又具有豐富的社會概括性,具有與其他所有藝術形象同樣的特徵。所以,藝術形象又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繪畫中的藝術形象是比較狹義的,主要指視覺形象。視覺形象,顧名思義就是由眼睛直接感受到的藝術形象。作品通過色彩的搭配,光線的明暗對比、空間處理等手法,帶給觀者以感官上的直接刺激,具有強烈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二、《蒙娜麗莎》藝術形象的塑造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畫家,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受到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在創造的過程中,一掃過去繪畫作品的陰鬱,代之以明朗的笑容,《蒙娜麗莎》這一藝術形象的塑造,表達出他對神學統治與禁欲主義的反抗。
因而《蒙娜麗莎》這部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所以分析它的藝術形象就不得不先具體分析它創作的時代背景。
作品創作於16世紀初文藝復興盛期。這個時期的社會基本價值觀比較偏向於強調「人本主義」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中世紀教會於宗教思想的束縛與壓制。
因而達文西在創作過程中將人物情感表現得十分有力度,通過作品的情感表達,觀者也可以從中感受到達文西本人作畫時的情感起伏。
(一)通過藝術技巧塑造藝術形象
藝術技巧,指作家、藝術家提煉生活的素材,設計作品框架,安排情節線索,運用語言、色彩、音響等藝術手段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現主題的一整套技能。
《蒙娜麗莎》這部作品主要運用的藝術技巧一是作品背景的搭配,二是「空氣透視法」的運用。
1.作品背景的搭配
在塑造作品的藝術形象方面,畫畫中的背景起到了絕對的襯託作用。
「空氣透視法」的運用使得畫畫背景若隱若現,同時,若隱若現的物像也從側面更加襯託出主體人物的形象地位,使得人物的藝術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動。
需要注意的是,畫畫中的背景雖是廣闊的自然風景,但這種自然風景絕對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作為突出主體藝術形象的地位,純粹作為裝飾而存在的。
2.「空氣透視法」
《蒙娜麗莎》中,畫家運用了比較獨特的筆法,如煙霧狀的「空氣透視法」。
所謂「空氣透視法」就是作品通過空氣使人在觀賞作品時,在視覺上有著一種阻隔作用,即物體距離越遠的話,物象的描繪越模糊淺淡;或是物體距離越遠的話,物象的偏色越重。即畫畫在對空氣的巧妙利用下產生了一種虛實結合的藝術效果,同時這種藝術效果對色調的調配與光線的明暗對比也起著一定的調和作用。
在作品的背景中,畫家將物象,如山石,小橋、樹叢等都推向了遠處,營造出一種一切盡在薄霧裡的感覺,這種若隱若現的背景,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二)通過藝術語言的傳達來塑造藝術形象
藝術語言是藝術門類的表現手段,在繪畫中,則是指畫家運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材料,使藝術作品獲得的視覺感受形式。
藝術語言的成功傳達對作品藝術形象的塑造極為重要。藝術語言的傳達主要是一方面通過對作品的內容,包括選題等;另一方面則是通過作品的人物形象刻畫。
1.作品內容
作品中的主體藝術形象是蒙娜麗莎。這個藝術形象是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作品突出了其作為女性的獨特的魅力。
達文西在創作過程中,描繪女性形象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為一種美的象徵,代表著當時人們對於光明與快樂的期望。
在文藝復興時期,這種藝術形象呼喚起了人們的「人本主義」思想,反抗禁欲主義,使神不再是控制人們思想的工具,而真正成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
2.人物形象的刻畫
達文西在人物刻畫方面的技巧嫻熟,將其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了觀者眼前。
《蒙娜麗莎》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地方便是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同的觀者在不同的時間和角度看,獲得的視覺效果都不一樣。有時看到的笑容略帶憂傷和哀愁,有時候看到的溫柔舒暢。
這種視覺效果來源於達文西對色彩和光線的把握,蒙娜麗莎臉上時隱時現的陰影使她的面部若隱若現,灰綠色的衣服色彩襯託得肌膚如象牙般,透出了女性獨特的柔和之美。
同時,在表現微笑的關鍵部位-眼角以及嘴角處,他畫得極為清淡,正是這種技巧手段才使得們娜麗莎的微笑如此神秘變幻。
所以說,達文西在人物刻畫方面是極為出色 的,通過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畫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也很好地表現出畫家本身的情感。
(三)通過作品形式塑造藝術形象
1.正面胸像構圖
所謂構圖就是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與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上處理人與人、物與物的關係、位置、把個別、局部的形象組成藝術整體。構圖藝術作品的重要性是不可比擬的,它是作品的整體框架與思路。
《蒙娜麗莎》作為一幅人物肖像,一掃以前的人物肖像中常採用的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而是呈現出人物的胸像構圖,使得作品的透視點更加上升一些,構圖整體則呈現出一種金字塔形,這種藝術處理手法使得作品在藝術形象的塑造方面更加生動、形象、人物也自然顯得更加端莊、秀美。
2.色彩的搭配
《蒙娜麗莎》的神秘之處在於畫中人的笑容,在不同的時間看來有著不同的韻味,而造成這種視覺感受的一個原因在於色彩的搭配。
畫中人物衣著柔軟勻稱,看上去安靜且恬淡,在視覺上使人感受到了人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女性美,從白皙的胸部一直到衣衫的下擺,流動的線條體現出一種流動美,再加上人物的神秘的微笑,不可不說,這給觀者帶來了很大的視覺享受。
3.光線明暗的掌握
達文西對於光線明暗的把握可謂嫻熟,作品中的光線變化雖然沒有像在雕塑中有很大的差別,但在人物臉上,他採用微暗的陰影,好似蒙上了一層面紗。
作品最突出的地方在於蒙娜麗莎的微笑,而這種微笑主要表現在她的眼角和嘴角上,這倆個地方是關鍵之處。達文西將這兩個部位畫得若隱若現,不以線條定以界限,使其稜角分明。
結語
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生活中的真實物像通過加工,便被賦予了獨特的藝術語言,傳達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一部繪畫作品中,藝術形象的塑造對作品主題的表達是極為關鍵的。
它的成功塑造,意味著作品藝術語言和主題的成功傳達,它是畫家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載體和途徑。而觀者想要了解一部作品,必然是要通過藝術形象這一點來深入,可以說,藝術形象之於藝術作品等同於文學之於文章。
參考文獻:[1] 謝恆星:構圖學:美術技法理論【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4.[2] 孫美蘭.藝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黃超越.繪畫語言解讀【J】.廣西藝術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