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曾說過:「世界正在改變,時裝亦在變化……做為設計師,必須趕上時代。」在當下由網紅和社交媒體主導的時尚快消費時代,講究慢工出細活的高級定製時裝業,立足傳統之餘,正在打破各種邊界。
01: 新舊形象
7 月 1 日,趕在 2017 秋冬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開始前一天,法國高級時裝聯合會,正式更名為高級定製和時裝聯合會。消息早在今年 3 月宣布,經過半年準備,變化終於落槌。LOGO 換了,官網也改版了,網址由原來的 modeaparis.com 變為 fhcm.paris。
本次更名之前,法國高級時裝聯合會的全稱 Fédération Française de la Couture du Prêt-à-Porter des Couturiers and Créateurs de Mode,更名之後,高級定製和時裝聯合會的全稱 Fédération de la Haute Couture et de la Mode,簡稱 FHCM。很明顯,更名之後,名字更加簡潔,一目了然,這是一次順眼網際網路浪潮的明智變化。
回看歷史,法國高級定製時裝業似乎總能在合適的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姿態。
1858 年,被視為高級定製時裝元年。那一年,被譽為法國高級定製時裝之父的 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開了自己的高級定製時裝屋,面向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皇室貴族和達官顯貴銷售自己的作品。Charles 是英國人,那之前,他憑藉一張服裝草圖,獲得奧地利公主、巴黎大使太太 MéPauline von Metternich 青睞,被她僱去製作禮服,之後他名聲鵲起,得到歐洲皇室客戶的認可。
1868 年,高級定製時裝公會(Chambre Syndicale de la Haute Couture)正式成立,旨在確定什麼是「時裝屋」,從此,高級定製時裝有了行業標準。高級定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手工定製,採用最高品質的材料,由熟練的工匠進行刺繡、縫紉、卷邊等一系列工序製作完成。1945 年時,公會又制定了更加細化的標準:每間時裝屋每年要發布兩季作品,每一季作品數量不少於 35 套,包含日裝和晚裝;每間時裝屋至少有 20 名成員,每位成員都必須參與創作。
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對高級定製的總結更加明了,在他看來,「『高級定製』意味著從最昂貴材料到最複雜面料的使用許可,它是靈感的實驗室,是卓越的奢侈品。」
1940 年代開始,隨著工業化製衣業的快速發展,強調手工製作的法國高級定製時裝業受到衝擊。於是出現了兩個新工會——高級成衣與時裝設計師公會(Chambre Syndicale du Prêt-à-Porter des Couturiers et des Créateurs de Mode),主要指女裝設計師;高級男裝公會(Chambre Syndicale de la Mode Masculine)。
1973 年,法國高級時裝聯合會成立,統領前面說到的三個公會,協調它們之間的分工。也就在這一年,第一屆巴黎時裝周在凡爾賽宮舉行。
02: 新老顧客
高級定製時裝作為身份、地位以及品位的象徵,自誕生以來,其顧客非富即貴,基本上圈定在皇室貴族和上流社會的達官顯貴。俄國沙皇、印度王公、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東亞公主,都是其忠實擁躉。千禧年後,伴隨著時尚產業的全球擴張,高級定製時裝也獲得了更多顧客,比如中東、亞洲等地區的土豪和新富階層。
然而,近些年的全球經濟蕭條,讓高級定製時裝的存在價值備受質疑,認為它不過是明日黃花。不過,對於經歷過歷史的人來說,質疑是不值一提的,20 世紀爆發過多次經濟危機,高級定製時裝一直活得好好的。
站在歷史和文化的層面上,高級定製時裝存在的意義,被一些時裝文化學者解讀為「陪伴、溫暖、希望」,是一種直抵心扉的力量。
1945 年,二戰結束,剛剛走出戰爭陰霾的人們,選擇用更新穎、更時髦的服裝來裝扮自己,迎接一個嶄新的世界。伴隨著歐美各國經濟飛速騰飛,催生了一大批新富階層,他們需要更奢華、更酷炫的的時裝,來表明自己的姿態,這正好刺激了高級定製時裝的發展。
1947 年,法國設計師 Christian Dior 推出了經典的「新風貌」(New Look)系列,對於當時保守的時裝界來說猶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彈,亦標誌著時裝工業新紀元的開始。「黃金年代似乎已經再次來臨」(A golden age seemed to have come again),Dior 先生在 1948 年發出感概。
「New Look」為二戰後的女裝縫製和高級時裝樹立了新的標準。當時的巴黎與倫敦是世界潮流的風向標,而兩地的高級定製時裝與城市的聲望和經濟緊密相聯。在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品牌如 Balenciaga、Balmain、Fath 等屬於法式的優雅與浪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倫敦服裝業則以端莊的正統長禮服及宮廷裁縫的完美手工而聞名,如 Hardy Amies。
1957 年,Dior 巴黎總部,時裝模特合影
(c) Loomis Dean / LIFE Magazine
1947 年至 1957 年的 10 年,被視為「高級定製時裝的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 of Couture)。1957 年,Christian Dior 離世,宣布那一黃金時代結束。之後,高級時裝屋在經濟大潮中,接連被歐美大財團收購,時裝設計師開始以設計高級成衣以維持時裝屋的生存發展。高級成衣的廣受歡迎,讓財團有足夠的閒餘資金繼續燒錢的高級定製時裝秀。
二戰之後,除了歐美日的經濟飛速發展,中東源源不斷開採石油,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出口貿易與本土科技發展,造就了一大批土豪和新富,他們穿著與自己身份匹配的高級定製時裝,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風向。
客群越來越豐富,交通與通訊越來越方便,也就意味著需要在變化中求生存。以往海外客戶必須飛去巴黎量體裁衣,如今的高級定製時裝團隊,可以打著飛的,去到山西某個煤礦產地或東南亞某個小島上,為客戶定製一套新婚禮服。
03: 舊主新血
站在製衣業的角度,高級定製時裝能為下一季的高級成衣提供創意靈感,它的精美手工,是高級成衣和快時尚的榜樣,對於帶動製衣行業及周邊產品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但是高級定製時裝近些年的發展,並不輕鬆。
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蕭條,很多土豪金主風光不再,越來越人擁抱廉價的快時尚。 2009 年,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大師 Christian Lacroix 宣布破產,當年 7 月在巴黎發布的 2009 秋冬高定系列成為絕唱。
Christian Lacroix 2009 秋冬高定秀謝幕現場
觀秀嘉賓紛紛起立鼓掌,向設計師致敬
(c) AP
2011 年至今,快時尚風潮在全球全面爆發。雖然快時尚是直接蠶食了高級成衣的市場,但是對於高級定製而言,並不能掉以輕心。2008 年,Yves Saint Luarent 離世,生前他曾遺憾地表示:「高級定製時裝已死!」。
眼瞅著日薄西山,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公會發動了變革,在官方成員之外,邀請一些天賦異稟的年輕設計師和新興市場的設計師成員。比如以高科技時裝聞名世界的荷蘭設計師 Iris van Herpen,以豪華奢靡風格著稱的中國設計師郭培,她們在 FHCM 官方歷程上顯示為「客席成員」(Guest Members)。
今年 7 月的高定時裝周,客席成員名單又增加了 5 個新名字,他們是紐約設計師 Proenza Schouler 和 Rodarte、重新回歸的法國品牌 Azzaro、比利時夫妻品牌 A.F. Vandevorst、荷蘭設計師 Ronald van der Kemp。
一年前,官方日程上出現的客席成員 Vetements,今年會再次徵戰巴黎,但是它的名字並沒出現在這一季的官方日程上。
FHCM 官方日程上,還有一類設計師標註為「通訊成員」(Correspondent Members),是指那些符合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公會規則標準,但身在巴黎之外的品牌和設計師,比如 Armani Privé、Atelier Versace、Elie Saab、Valentino、Viktor & Rolf 等。
回想上世紀,1980 年代的 Jean-Paul Gaultier、Claude Montana,1990 年代的 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他們的作品極富創意,但是因為達不到高級定製的規則門檻,並沒有吸納成為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公會」成員。
時代在發展,高級定製時裝大家庭越來越熱鬧,從未缺席的官方會員 Christian Dior、Chanel 等品牌,保證了高級定製時裝發展的風向標。
知名時裝評論家 Suzy Menkes 曾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只要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掌舵 Chanel 一天,高級定製時裝就不會死。」
04: 變與不變
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曾說過:「世界正在改變,時裝亦在變化……做為設計師,必須趕上時代。」在這個以網紅和社交媒體為中心的快消費時代,時尚行業更是瞬息萬變,眼睛一睜一閉,你可能就被淘汰了。
為了順應時代變化,法國高級時裝聯合會在幾年前啟用了巴黎時裝周(Paris Fashion Week)的官方叫法,與紐約、倫敦、米蘭在叫法上統一。還推出了巴黎時裝周的官方 APP,讓全世界的時裝從業者和愛好者,只要打開手機,就可以同步看到最新最全的巴黎時裝周見聞,以及時尚品牌和設計師的相關信息。
巴黎時裝周官方 APP 登錄頁面
7 月 2 日至 6 日,2017 秋冬高級定製時裝周在巴黎舉行。前面說到過,本季有 5 個新成員參與,紐約設計師 Proenza Schouler 和 Rodarte、法國品牌 Azzaro、比利時夫妻品牌 A.F. Vandevorst、荷蘭設計師 Ronald van der Kemp,這是最直觀的變化。
不變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老佛爺年復一年在巴黎大皇宮搞事情,幾十年來從沒變過。今天發布的 Chanel 2017 秋冬高定系列,老佛爺直接把艾菲爾鐵塔搬進了大皇宮,並以它為中心,搭建了一座典型的巴黎公園,作為新作發布的舞臺。
(c) Chanel
於老佛爺本人來說,每一季的 Chanel 高級定製時裝秀都是變化的,因為每一季都有新花樣。這一季黑白灰作品,在場內場外的兩座艾菲爾鐵塔的映襯下,主題回到花都巴黎。
(c) Chanel
再比如 Christian Dior 先生的繼承者們,都會從他的前作中尋找靈感,這一光榮傳統從未變過。但是每一位後任設計師都能在經典中提煉出新鮮靈感,讓經典廓形煥發時代新生。
剛剛發布的 Dior 2017 秋冬高定系列,現任設計師 Maria Grazia Chiuri 繼續在 Dior 先生的經典作品中尋找靈感。她把大量的黑、灰及大地色系融入薄紗、雪紡和天鵝絨材料,呈現輕盈、清冽、婉約的女性形象。中間出現的一套紅色禮服和幾套裙身點綴花朵的款式,讓整個系列更加生動。
Christian Dior 2017 秋冬高級定製系列
(c) Christian Dior
作為高級定製時裝先鋒派廓形的唯一代表,荷蘭設計師 Iris van Herpen 帶來的變化前所未有,她自 2007 年開始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時裝周發布作品。她早年的 3D 列印作品簡直是一騎絕塵,不給前輩們留半點面子。
2011 年,她被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公會吸納為客席成員,並在巴黎發布新作。當年 3 月的巴黎首秀讓她名聲大噪,中國超模劉雯演繹的白色骨架禮服,給人的感覺是將整個人體骨架穿在皮膚之上,但是冰冷的形態又完美貼合人體曲線。這一年,她的 3D 列印時裝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年度 50 項最佳發明之一。
(c) Iris van Herpen
轉戰巴黎之後, Iris van Herpen 不再一味求變求新的思路,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前衛廓形中融入高級定製的傳統廓形。2017 秋冬高級定製系列,就是先鋒與經典的一次完美調和,任何一件作品,都可以合情合理地穿上紅毯,或者出現在科幻電影裡。
Iris van Herpen 2017 秋冬高級定製系列
(c) Iris van Herpen
Iris van Herpen 2017 秋冬高級定製時裝秀,也是品牌 10 周年大秀,本季水生主題,設計師運用自己擅長的 3D 列印技術,打造出各種如波浪般的褶皺和紋路,以及像極了水生藻類的細節裝飾。
前不久《神奇女俠》全球熱映,以及近年各路科幻電影、時裝電影和 VR 技術備受追捧,一些時裝評論人猜測 Iris van Herpen 會不會進軍好萊塢。如果猜測成真,高級定製時裝的邊界又將大大擴展。
Iris van Herpen 2017 秋冬高級定製系列
(c) Iris van Herpen
#
如今,我們談論高級定製時裝時,我們應該談點什麼呢?它的仙風道骨一直都在那裡,無需多談。至於誰會成為明日黃花,那也不值一提,因為明日黃花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讓人們遺忘它。
時代在變,在「新與舊、快與慢、變與不變」的邊界論調中,從 Chanel、Dior 的經典廓形,到 Iris van Herpen 的先鋒廓形,高級定製時裝始終是一盞時尚明燈,光芒照耀四方,指引潮流前行。
- END -
© Kong Research or The Respected Creator & Author.
「空潮研究院」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本文作者
PiPiJuiCe
「空白雜誌」出品人,微博@PiPiJu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