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蔣文華把自己教授的《基礎博弈論》課堂變成了發紅包遊戲,據說,這門開了整整20年的博弈論課程因此而玩出了新花樣,並頗受學生追捧。青鋒看過有關報導後,忽然感覺,從這一基礎博弈的發紅包遊戲中,似乎可以看出某些國人貪便宜怕吃虧的心理。
據報導,這個教學遊戲利用的是「猜對方會怎麼做,猜對方猜我會怎麼做」的換位思考,教授兩人或者多人之間利用發紅包進行博弈。比如,兩個人在互不通信的前提下發1~20元紅包。若總金額剛好等於19.99元,各被獎勵20元紅包,否則所發紅包被「沒收」。假若對此遊戲感興趣的讀者讀到這裡願意停頓一下做一思考,看自己發多少,對方發多少能湊成19.99元,如果猜對了,自己可以得到20元紅包,如果兩人湊不出19.99元,老師就把其兩人發出的紅包沒收。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裡面卻隱含著深奧的道理。
據說,「一開始發紅包,一般不會發太少,10到15比較多,18、20蠻少。第一次發16勝出的機會大。」教授博弈論的老師給出了這樣的規律。但現實中,人們往往不會這樣做。比如,確定遊戲規則要求幾位學生在0~5元之間發微信紅包。平均金額超過3元,每人獎勵5元,否則所有紅包被「沒收」。如果進行試驗,其結果往往是每人發出的紅包平均金額達不到2元。老師一語道出天機:「按理說,只要每個人發3.01元,就可以得到我的5元錢,但就有人會發1分,他怕發多了,自己吃虧,希望別人多發,但最後平均金額往往只有1元多。」
遊戲出現的這種現象,教授博弈論的老師稱其為搭便車,而透過這個遊戲,青鋒似乎從中看到了某些國人愛佔小便宜心理在作祟,抑或說怕吃虧、怕投入失敗的心理也應該存在。由此更可以看出某些國人思考問題一般是從個人角度考慮的多,而少有從合作或者團隊的角度來考慮。
如此怕吃虧,愛佔小便宜的心理則導致了惡性競爭的發生。比如,將100元錢作為拍品,每人以微信紅包的形式出價一次,價高者得。按照一般人的心理,出價最高的一般不會超過100元。但是,正是有人想成為最高出價者,得到老師獎勵的100元,就會「有學生最高出價112元」。如此發紅包的認為,這點損失無所謂,雖然倒貼了12元,但他覺得這樣損失反而少,因為出價第二高的是105元,第三高的是100元……他們沒有拍成功,反而全賠了。教授博弈論的老師說,這就是惡性競爭。而類似的惡性競爭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應該說也不少見。
起初,青鋒看到這篇報導曾經不以為然,甚至曾有那麼一瞬間想撰寫評論批評老師這樣上課有可能助長學生課堂上玩紅包的行為發生。但是,通過上述分析,青鋒忽然感到,小小紅包蘊含著大道理,甚至隱含著深奧的理論。而透過著小小紅包也可以看出每個人在現實中行事,甚至是做生意搞經營、進行管理的心態,且據此可以獲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