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郎朗帶著妻子吉娜現身某活動現場,這是吉娜官宣懷孕之後的首次亮相,還跟孕前一樣纖細苗條,完全不像一個6個月的準媽媽。
要知道懷孕後,胎寶寶每一天都在成長,孕媽媽的肚子也會一天天地變大。
可是,同樣是懷孕,為什麼不同孕媽媽的肚子大小,差別卻很大?
孕媽媽肚子大小,由這些因素決定
① 孕媽媽體型
胖瘦不同的孕媽媽,腹部蓄積的脂肪也不一樣。胖一點的孕媽媽,腹部脂肪比較多,肚子看起來就比較大。孕前缺乏運動,腹肌力量差,肌肉較松馳的媽媽孕期也會顯得腹圍大。
② 羊水量、胎兒大小
如果孕媽媽的羊水量多,或者胎兒偏大,肚子自然就會比較大。所以當腹圍增長速度異常塊時,我們需要警惕羊水過多、大於胎齡兒、孕媽媽血糖異常可能;反之腹圍停止增長或者變小時,我們要警惕羊水過少、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等問題。
③ 骨盆大小
如果孕媽媽的骨盆比較窄,胎兒位於骨盆上方,肚子會較為突出,看起就會比較大。如果骨盆比較寬,肚子看起來相對不會很大。
④ 孕婦身高
個子高的媽媽孕期腹圍改變常常不像個子矮的媽媽那麼明顯。
⑤ 懷孕的次數
隨著懷孕次數的增加,腹壁彈力纖維被牽拉、腹直肌分離等改變會腹壁松馳。所以,孕媽媽懷二胎的時候,有可能會顯的肚子比頭胎大。
懷孕期,體重增加多少最合適?
孕期體重增加與孕婦孕前胖瘦相關,不同體重增長情況是不同的。可以根據孕前 BMI(身高體重指數)來對比判斷。根據 BMI 來判斷自己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應增長或保持的體重範圍。
比如,一位女性在懷孕之前身高 1.6 m,體重 50 kg,那麼她的 BMI 就是 50 / 1.6 = 19.53,屬於標準體重的範圍。
根據孕媽媽的孕前體重狀況,可以參照以下孕期體重增長:
① 孕前BMI<18.5,說明孕前體重不足,建議整個孕期體重增長12-18KG,孕中晚期每周平均增長控制在1斤以內;
② 孕前18.5
③ 孕前25.0
④ 孕前BMl≥30.0,說明孕前體重肥胖,建議整個孕期體重增長5-9KG,孕中晚期每周平均增長半斤以內。
PS.一般來說,孕前標準體重可參照以下公式粗略計算:
孕前標準體重(千克)=身高(釐米)-105
注意:孕前標準體重(千克)數值±10%都在正常範圍。
普通孕婦也能「只長胎不長肉」嗎?
臨床上給孕婦測的是腹圍,並不是腰圍,通常來說孕肚大小,和宮高、腹圍有關。孕期想要保持理想的身材,方法無非就兩個:保持運動和合理飲食。
一般來說比較注重運動、注重飲食的孕婦,不僅能幫孕媽媽提高抵抗力,也可以做到「只長胎不長肉」,反而是理想的狀態。
至於很多人擔心孕肚太小,孩子長不好,其實也是多慮了,現在B超等監測孩子生長情況的手段已經應用很普遍,只要定時產檢、孩子發育狀況符合各階段要求,就沒有問題。
不過普通產婦也沒有必要追求極致瘦。整個孕期正常女性長9-16公斤都是可以的,營養學會推薦增重12.5公斤。如果孕前偏瘦,孕期可以多長一點,要是孕前已經超重了,那麼孕期體重一定要控制。
而對於孕媽來說,孕期應該選擇合適自身條件的運動方式,簡單的運動比如散步、簡單的孕婦操、也可以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適合孕婦的瑜伽、有氧操、遊泳等等。這樣不但可以保持身材,還有利於順產分娩。
本文指導專家
婦產科 高羽 主任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學術任職:中華醫學會廣東省婦產科學分會圍產醫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優生優育協會早產組委員;《中華醫學雜誌》審稿人、《PLoS ONE》審稿人、《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審稿人。
學術專長:從事婦產科專業臨床工作16年,在孕期監護、高危妊娠管理、妊娠合併症、併發症、危重症孕產婦救治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雙胎妊娠的監護、複雜性雙胎的治療、遺傳性疾病優生諮詢、產前診斷、胎兒宮內治療。對雙胎生長發育受限、胎兒宮內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在該學術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戴希安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感謝產科李婕副主任醫師對本文的支持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家庭醫生
全民較真-騰訊新聞
中國營養學會「孕期婦女膳食指南(2016)」解讀
圖/圖蝸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