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協議開啟伊朗「經濟寶盒」

2021-01-10 青年參考
制裁解除,市場重新開放伊核協議開啟伊朗「經濟寶盒」

本報特約撰稿 張文智 《 青年參考 》( 2015年07月22日   14 版)

    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後,德黑蘭市民在街頭慶祝。

    解除制裁後,伊朗將加足馬力開採石油。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於當地時間7月14日在維也納達成後,因遭受制裁而陷入經濟困境的伊朗很快看到了走出泥沼的希望,全球的投資者也紛紛摩拳擦掌,欲在第一時間搶下在伊朗投資的機會。

    解除制裁將帶給伊朗經濟「大蛋糕」

    當地時間7月14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伊朗與美、英、法、德、中、俄6國以及歐盟,達成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使這場持續10多年的國際爭端最終得到了圓滿解決,也讓因遭受制裁而陷入經濟困境的伊朗看到了走出泥沼的希望。

    1979年伊斯蘭革命至今,伊朗先後4次被西方制裁,尤其是始自2012年的第4輪制裁最為嚴酷,當時歐盟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讓這個全球第4大儲油國面臨「守著金山被餓死」的窘境。

    美國則以自己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切斷了伊朗的銀行同設在比利時的國際電子銀行網絡「環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學會」(SWIFT)的業務通道。SWIFT是世界最大的電子銀行系統,各國銀行都要通過它進行美元清算的金融交易。簡單說,不與SWIFT合作,就很難用美元與其他國家做生意。

    這一輪制裁讓伊朗的經濟形勢急轉直下,2012年和2013年,其國內生產總值連續負增長,通脹率在2013年曾達到驚人的40%。而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因受制裁,伊朗國內生產總值已縮水兩成,2012年以來石油收入損失超過1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934億元)。

    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後,美歐將逐步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這會讓後者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據英國路透社報導,美國一名匿名官員7月14日表示,伊朗核協議實施之際,該國將可以動用逾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09億元)的被凍結資產。

    此外,作為能源生產大國,一旦制裁解除,伊朗就可重新進入國際市場,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伊朗石油部副部長曼塞爾·莫阿扎米曾表示,制裁解除後,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將從目前的120萬桶/天,增至230萬桶/天。這種「大幹一場」的姿態甚至引起了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讓石油輸出國組織倍感壓力。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印度已備好了大筆現金,準備從伊朗進口石油,因為它的石油類型最符合印度煉油廠的設計。

    比之能源解禁,金融制裁的解除或許更能讓伊朗人高興,因為這意味著該國將重新回到世界貿易體系當中,可以用出口石油的錢來購買生產和生活所需的商品。

    普通百姓對遭受制裁的感受最為真切。之前,由於石油被限制出口而缺少財政收入的伊朗政府,削減了對民眾的食品、公共事業及燃油補貼,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此外,汽車被掐斷進口渠道導致走私車泛濫;飛機零部件無法進口更新,為航空安全埋下了隱患;部分進口藥品短缺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而隨著制裁的解除,這些困難都將被解決。

    與西方關係的緩和也會讓「神秘」的伊朗招來大量西方遊客。2014年,赴伊遊客數量猛增35%,被伊朗政府視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另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更是將未來5年的經濟增長率設定為8%(去年僅為2.5%)。

    全球投資者欲在伊朗「掘金」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報導,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也讓該國企業「終於等來了渴盼已久的發展機會」。

    伊朗是個「年輕」的國家,7700萬總人口中,65%在35歲以下,手機用戶逾3000萬,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5%,經濟總量大致與泰國相當。在這個國家,消費驅動型領域最受投資者青睞,尤其是食品、飲料、製藥和科技領域。

    德黑蘭的哈米德·阿薩迪是一家科技初創企業的老闆,做的是有聲書下載生意,目前正在尋找投資者。他說,在歐美等地,電子書比較普及,但在伊朗,要說服消費者花一個三明治的錢(約合人民幣21.8元)去下載一部有聲書,相當費力。

    目前,阿薩迪約有一萬名讀者,數量雖然過得去,但「沒多少人掏錢下載」。阿薩迪分析,自己的生意做不大除了因為伊朗人不願在「看不見摸不著」的商品上花錢,還在於吸引不了投資。「伊朗的投資者不願意冒險,除非我先把市場開拓出來。」

    現在,隨著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阿薩迪的難題有望得到解決。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全球的投資者正在摩拳擦掌,欲在第一時間爭奪投資伊朗的機會。

    融資諮詢與資產管理公司「格裡芬資本」總裁、伊朗裔男子贊亞·卡曼加,人在倫敦總部,心卻一直關注著伊朗的情況。他覺得那片土地對商人和投資者來說,有著無數發財的機會。此前就有許多西方投資者向他表示了在伊朗投資的興趣,如今他的電話更是「幾乎要被打爆」。

    今年39歲的卡曼加,去年年底辭去了收入豐厚的德意志銀行倫敦分行的工作,與他人合夥建立了格裡芬資本公司,目前「正在押注伊朗市場的開放」。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創造奇蹟吧!」畢業於倫敦商業大學的卡曼加說,「伊朗的市場還沒發育起來,因此誰先進入這個市場,誰就會取得主動權。」

    有國家得到機會,有國家失去機會

    核協議的達成不僅讓伊朗有望恢復經濟,也給中東其他國家帶來了經濟機遇。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稱,與伊朗隔波斯灣相望的阿聯的經濟可能會因此受益。目前,阿聯的杜拜和阿布達比正試圖擺脫對石油經濟的依賴,實現經濟多元化,房地產業是它們大力扶植的行業之一。伊朗被解除制裁後,這兩個地方藉助地緣優勢,有望吸引大批富有的伊朗人前去購買房產。

    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遠在美國西北部蒙大拿州和北達科他州的頁巖油開採商,卻在為如何應對伊朗的石油而發愁。

    美國《福布斯》雜誌稱,即便以今天的油價計算,伊朗現有的常規石油儲量依然極為有利可圖。日後「狹路相逢」時,利用水力壓裂法開採的頁巖油由於開採成本較高,根本不是伊朗石油的對手。

    「眼下,客戶們正想對自己的商業假設作一個壓力測試,」美國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的油氣顧問聯席主管丹尼斯·卡西迪說,「問題是,我們能否經受住油價低至每桶45美元(約合人民幣279元)的考驗。」

    43歲的印度商人潘卡吉·班賽爾這兩天也吃不香、睡不著,他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我現在必須吃安眠藥才能不做噩夢,因為我與伊朗的生意正大幅下降。」

    這些年,班賽爾的貿易公司業務範圍,從金屬擴大到發動機、汽車零部件和化工產品。這是因為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制裁後,他的歐美競爭對手退出了伊朗市場。如今伊核問題解決了,意味著將會多出許多競爭對手。

    班賽爾是過去3年通過對伊朗出口獲益頗多的眾多印度商人之一。由於印度不參與對伊朗的制裁,這3年裡該國對伊朗的出口額翻倍至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0億元)。

    印度出口商們表示,解除制裁後,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的企業將重返伊朗,銷售衣服、汽車等消費類產品。而且,「伊朗人傳統上喜歡歐洲產品。隨著歐元貶值,我們在競爭中沒有優勢」,曾擔任印度出口協會負責人的出口商拉菲克·艾哈邁德說。

    當然也不全是壞消息。印度貿易部的官員稱,解除制裁給伊朗經濟帶來的提振效果,可能為印度製藥、IT等行業帶來機會。

    「我們可能失去一些出口,但也會出現新的機會。」印度貿易部一位匿名官員表示。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於當地時間7月14日在維也納達成後,因遭受制裁而陷入經濟困境的伊朗很快看到了走出泥沼的希望,全球的投資者也紛紛摩拳擦掌,欲在第一時間搶下在伊朗投資的機會。

    解除制裁將帶給伊朗經濟「大蛋糕」

    當地時間7月14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伊朗與美、英、法、德、中、俄6國以及歐盟,達成了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使這場持續10多年的國際爭端最終得到了圓滿解決,也讓因遭受制裁而陷入經濟困境的伊朗看到了走出泥沼的希望。

    1979年伊斯蘭革命至今,伊朗先後4次被西方制裁,尤其是始自2012年的第4輪制裁最為嚴酷,當時歐盟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讓這個全球第4大儲油國面臨「守著金山被餓死」的窘境。

    美國則以自己全球金融霸主的地位,切斷了伊朗的銀行同設在比利時的國際電子銀行網絡「環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學會」(SWIFT)的業務通道。SWIFT是世界最大的電子銀行系統,各國銀行都要通過它進行美元清算的金融交易。簡單說,不與SWIFT合作,就很難用美元與其他國家做生意。

    這一輪制裁讓伊朗的經濟形勢急轉直下,2012年和2013年,其國內生產總值連續負增長,通脹率在2013年曾達到驚人的40%。而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因受制裁,伊朗國內生產總值已縮水兩成,2012年以來石油收入損失超過1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934億元)。

    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後,美歐將逐步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這會讓後者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據英國路透社報導,美國一名匿名官員7月14日表示,伊朗核協議實施之際,該國將可以動用逾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09億元)的被凍結資產。

    此外,作為能源生產大國,一旦制裁解除,伊朗就可重新進入國際市場,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伊朗石油部副部長曼塞爾·莫阿扎米曾表示,制裁解除後,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將從目前的120萬桶/天,增至230萬桶/天。這種「大幹一場」的姿態甚至引起了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讓石油輸出國組織倍感壓力。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印度已備好了大筆現金,準備從伊朗進口石油,因為它的石油類型最符合印度煉油廠的設計。

    比之能源解禁,金融制裁的解除或許更能讓伊朗人高興,因為這意味著該國將重新回到世界貿易體系當中,可以用出口石油的錢來購買生產和生活所需的商品。

    普通百姓對遭受制裁的感受最為真切。之前,由於石油被限制出口而缺少財政收入的伊朗政府,削減了對民眾的食品、公共事業及燃油補貼,讓他們的生活雪上加霜。此外,汽車被掐斷進口渠道導致走私車泛濫;飛機零部件無法進口更新,為航空安全埋下了隱患;部分進口藥品短缺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而隨著制裁的解除,這些困難都將被解決。

    與西方關係的緩和也會讓「神秘」的伊朗招來大量西方遊客。2014年,赴伊遊客數量猛增35%,被伊朗政府視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另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更是將未來5年的經濟增長率設定為8%(去年僅為2.5%)。

    全球投資者欲在伊朗「掘金」

    據美國《福布斯》雜誌報導,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也讓該國企業「終於等來了渴盼已久的發展機會」。

    伊朗是個「年輕」的國家,7700萬總人口中,65%在35歲以下,手機用戶逾3000萬,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5%,經濟總量大致與泰國相當。在這個國家,消費驅動型領域最受投資者青睞,尤其是食品、飲料、製藥和科技領域。

    德黑蘭的哈米德·阿薩迪是一家科技初創企業的老闆,做的是有聲書下載生意,目前正在尋找投資者。他說,在歐美等地,電子書比較普及,但在伊朗,要說服消費者花一個三明治的錢(約合人民幣21.8元)去下載一部有聲書,相當費力。

    目前,阿薩迪約有一萬名讀者,數量雖然過得去,但「沒多少人掏錢下載」。阿薩迪分析,自己的生意做不大除了因為伊朗人不願在「看不見摸不著」的商品上花錢,還在於吸引不了投資。「伊朗的投資者不願意冒險,除非我先把市場開拓出來。」

    現在,隨著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阿薩迪的難題有望得到解決。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全球的投資者正在摩拳擦掌,欲在第一時間爭奪投資伊朗的機會。

    融資諮詢與資產管理公司「格裡芬資本」總裁、伊朗裔男子贊亞·卡曼加,人在倫敦總部,心卻一直關注著伊朗的情況。他覺得那片土地對商人和投資者來說,有著無數發財的機會。此前就有許多西方投資者向他表示了在伊朗投資的興趣,如今他的電話更是「幾乎要被打爆」。

    今年39歲的卡曼加,去年年底辭去了收入豐厚的德意志銀行倫敦分行的工作,與他人合夥建立了格裡芬資本公司,目前「正在押注伊朗市場的開放」。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創造奇蹟吧!」畢業於倫敦商業大學的卡曼加說,「伊朗的市場還沒發育起來,因此誰先進入這個市場,誰就會取得主動權。」

    有國家得到機會,有國家失去機會

    核協議的達成不僅讓伊朗有望恢復經濟,也給中東其他國家帶來了經濟機遇。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稱,與伊朗隔波斯灣相望的阿聯的經濟可能會因此受益。目前,阿聯的杜拜和阿布達比正試圖擺脫對石油經濟的依賴,實現經濟多元化,房地產業是它們大力扶植的行業之一。伊朗被解除制裁後,這兩個地方藉助地緣優勢,有望吸引大批富有的伊朗人前去購買房產。

    正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遠在美國西北部蒙大拿州和北達科他州的頁巖油開採商,卻在為如何應對伊朗的石油而發愁。

    美國《福布斯》雜誌稱,即便以今天的油價計算,伊朗現有的常規石油儲量依然極為有利可圖。日後「狹路相逢」時,利用水力壓裂法開採的頁巖油由於開採成本較高,根本不是伊朗石油的對手。

    「眼下,客戶們正想對自己的商業假設作一個壓力測試,」美國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的油氣顧問聯席主管丹尼斯·卡西迪說,「問題是,我們能否經受住油價低至每桶45美元(約合人民幣279元)的考驗。」

    43歲的印度商人潘卡吉·班賽爾這兩天也吃不香、睡不著,他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我現在必須吃安眠藥才能不做噩夢,因為我與伊朗的生意正大幅下降。」

    這些年,班賽爾的貿易公司業務範圍,從金屬擴大到發動機、汽車零部件和化工產品。這是因為西方國家對伊朗實施制裁後,他的歐美競爭對手退出了伊朗市場。如今伊核問題解決了,意味著將會多出許多競爭對手。

    班賽爾是過去3年通過對伊朗出口獲益頗多的眾多印度商人之一。由於印度不參與對伊朗的制裁,這3年裡該國對伊朗的出口額翻倍至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0億元)。

    印度出口商們表示,解除制裁後,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的企業將重返伊朗,銷售衣服、汽車等消費類產品。而且,「伊朗人傳統上喜歡歐洲產品。隨著歐元貶值,我們在競爭中沒有優勢」,曾擔任印度出口協會負責人的出口商拉菲克·艾哈邁德說。

    當然也不全是壞消息。印度貿易部的官員稱,解除制裁給伊朗經濟帶來的提振效果,可能為印度製藥、IT等行業帶來機會。

    「我們可能失去一些出口,但也會出現新的機會。」印度貿易部一位匿名官員表示。

相關焦點

  • 燕南66 | 伊核協議:歐洲的無奈與糾結
    12月6日,伊朗核協議聯合委員會會議在維也納舉行,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歐盟和伊朗均參與此次會議。會議強調了各方全面有效執行伊核協議的重要性,呼籲伊朗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充分執行其核承諾,並避免在核問題上採取升級措施,同時與會代表也強調了保持伊朗從伊核協議中獲得經濟利益的重要性。
  •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伊朗已做出反應,伊核協議將陷入「昏迷」?
    依照該法案,伊朗將提升其鈾濃縮豐度至20%,並規定如果明年2月初伊核協議各方不解除對其銀行業和石油的制裁,將暫停國際核查人員進入其核設施。伊核協議的核心內容是伊朗以其核權利的暫時性地部分放棄換取主要是美國對其相關制裁的解除,因此該協議雖然是多邊性質的,但是美國和伊朗兩國是協議最重要的相關方,是協議存廢的關鍵因素,其他參與方更多地起到一種擔保作用,它們的參與利於發揮安理會的功能,增加協議的權威性。
  • 伊朗總統對美新政府重返伊核協議有信心
    【新華社微特稿】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17日說,他確信由美國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領導的新政府將重返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解除對伊制裁。魯哈尼說:「毫無疑問,伊朗民眾3年的抵抗將說服美國新政府重新履行(伊核協議)承諾、解除制裁。」
  • 伊朗放棄伊核協議關鍵限制,這一招意義何在?
    在伊朗蘇萊曼尼將軍被美軍無人機「定點清除」後,伊朗誓將「強硬報復」。多國努力下達成的2015年伊核協議成了美伊衝突升級後的第一個犧牲品。蘇萊曼尼將軍死後,德黑蘭民情沸騰,圖據《紐約時報》據新華社報導,1月5日,伊朗政府宣布進入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第五階段,放棄伊核協議中的最後一項關鍵限制,即「對離心機數量的限制」。自此,伊朗核計劃將根據自身的技術要求推進。伊朗真的放棄核協議了嗎?離心機的數量不再受限又意味著什麼,而不受限制的伊朗到底多快能製造出核彈呢?
  • 伊朗副外長:雖然美對伊歐極度施壓,伊核協議尚未破裂
    中新網2月2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希表示,雖然美國在對伊朗和歐洲施加最大壓力,《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還沒有破裂。據報導,當地時間26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聯合委員會政治總司長級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議結束後,阿拉格希說:「歐洲方面想保留《聯合全面行動計劃》。而且需要強調的是,協議還沒有破裂,雖然美國不僅對伊朗,也在對歐洲施加最大壓力。」 阿拉格希還說,德黑蘭仍然對所有旨在穩定伊核協議局勢的倡議持開放態度。
  • 拜登想重返伊核協議,伊朗張口就要1500億美元,不賠錢一切免談
    比如說伊朗,如果美國想要重返伊核協議,就必須給予伊朗賠償費,否則一切都免談。據土耳其星報消息稱,伊朗國會發言人巴基爾卡裡巴夫日前在議會上表示,雖然德黑蘭願意跟美國新政府改善關係,但前提是拜登領導的政府,能夠「無條件履行義務和承諾」。他指出,拜登如果想要重返「伊核協議」,就要賠償伊朗人民因為美國非法制裁而遭受的損失。
  • 重新遵守伊核協議,伊朗向美提條件分析人士:雙方重返談判不太可能...
    【環球時報記者 包小龍】「伊朗向拜登提出條件」,據卡達半島電視臺18日報導,隨著川普政府即將結束,伊朗希望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達成諒解。伊朗外長扎裡夫接受《伊朗日報》採訪時表示,只要華盛頓滿足一些條件,那麼德黑蘭就會立即重新遵守伊核協議中規定的相關義務。
  • 擔憂伊核協議再遭破壞 法德英聯合聲明反對伊朗擴大核計劃
    當地時間7日,法國德國英國三國外交部發布聯合聲明,反對伊朗擴大核計劃。聲明指出,伊朗近期計劃再安裝三臺鈾濃縮離心機,這與伊核協議「背道而馳」,這一舉動「令人深感擔憂」。此外,伊朗議會近期通過一項法律。如果該法律得到執行,將大大擴大伊朗的核計劃,同時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也將受到限制。這一舉動「與伊核協議和伊朗的廣泛核承諾相左」。三國表示,如果伊朗還想「保留外交空間」,就不應該執行上述措施。上述措施將危及維持伊核協議所做的共同努力,並可能損害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恢復外交的重要機會。
  • 如果條件允許,伊朗將恢復履行伊核協議承諾,拜登會接招嗎?
    圖為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前不久伊朗頂級科學家遇刺身亡,在這位科學家死後,伊朗突然向拜登喊話,川普聽後火冒三丈,因為伊朗這次收起仇恨,表示如果條件允許,伊朗將恢復履行伊核協議的承諾,前提是美國主動放棄對伊朗的制裁行動
  • 伊核全面協議外長級視頻會議舉行,外交部介紹成果
    有記者提問,伊核全面協議外長級視頻會議於12月21日舉行,你能否介紹一下中方參會情況?會議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汪文斌表示,12月21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各方舉行外長視頻會議。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出席會議。本次會議是在伊核問題局勢處於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外長們就伊核當前形勢及下步走向進行了充分溝通。
  • ...自2018年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後,川普政府已先後對伊朗...
    2020-12-09 15:08:15來源:FX168 【美國宣布制裁伊朗官員、穆斯塔法國際大學】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8日宣布對伊朗駐葉門胡塞武裝代表哈桑·伊爾盧和伊朗穆斯塔法國際大學實施制裁。
  • 外交部:王毅就伊核問題提出四點主張,推動美國早日重返協議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小茹)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外長視頻會議12月21日舉行,會議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主持,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伊朗外長扎裡夫、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勒德裡昂、德國外長馬斯以及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等出席會議。
  • 伊朗宣布退出伊核協議,華盛頓已處於戒備狀態
    當地時間1月5日晚,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作為第五階段也是最後一個「補救」步驟,將針對伊核協議第36條,對離心機的數量將不再有任何限制。
  • 卸任前襲擊伊朗?川普險些發射飛彈,伊核問題或成拜登的爛攤子
    伊核問題由來已久,眾所周知川普上臺後,於2018年正式宣布退出好不容易達成的伊核協議,並且進一步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川普的初衷可能是想通過極限壓力迫使伊朗讓步,但此舉在實質上完全背離了初衷,伊朗對美態度轉為強硬,擊落美國無人機、持續進行飛彈試射,並且分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
  • 海外網評:面對伊核困局,美國讓歐洲很尷尬
    聲明稱,伊朗近期計劃再安裝3組離心機的行為與伊核協議「背道而馳」,這一舉動「令人深感擔憂」。此外,英法德三國認為,伊朗議會近日批准《反制裁戰略法案》擴大伊朗核計劃的舉動,「與伊核協議和伊朗的廣泛核承諾相左」。三國表示,如果伊朗還想「保留外交空間」,就不應該通過上述法案,否則將危及維持伊核協議所做的共同努力,並可能損害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新政府恢復外交關係的重要機會。
  • 魯哈尼:對伊制裁和「經濟恐怖主義」必須結束
    伊朗總統魯哈尼在當地時間14日下午舉行的國內外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在他擔任總統的兩個任期裡,伊朗面臨最為嚴峻的經濟形勢,但是伊朗與全球6個國家籤署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已幫助國家維護自身權利,針對伊朗的制裁和「經濟恐怖主義」必須結束。
  •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呼籲推動伊核協議儘快重回正軌
    他說,伊核協議是多邊外交重要成果,維護伊核協議就是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他說,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持續對伊朗極限施壓,破壞各方維護伊核協議努力,是造成伊核問題當前困境的根本原因。
  • 美重啟對伊朗制裁 川普稱對達成新協議持開放態度
    美重啟對伊朗制裁 川普稱對達成新協議持開放態度 2018-11-04 09:26:2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美聯社發布地下核設施照片 伊朗保持沉默並拒絕新協議的談判
    美聯社報導稱,其中一張照片是伊朗福多核設施內一座正在修建的建築物 伊朗拒絕就伊核協議進行任何新的談判,作為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提議的回應。 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17日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則表示,伊朗方面存在很多違反核協議的行為,因此,僅僅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於下個月正式上任後便重返原有的核協議狀態,這是很難實現的。 拜登曾表示,「如果伊朗恢復對核協議條款的嚴格遵守」,那麼美國將重新加入該協議。
  • 美國威脅對伊朗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伊方:必以牙還牙
    伊朗誓言必將報復美國。(圖源:路透社)海外網8月15日電美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近來日益加劇,美方日前威脅稱將在聯合國安理會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以恢復由聯合國主導的對伊朗全面制裁。對此,伊朗方面回應稱,如果美方啟動這一機制,伊朗必將以牙還牙。據「今日俄羅斯」網站15日報導,伊朗駐聯合國大使馬吉德·塔赫特·拉萬奇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國已於2018年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因此美方聲稱對伊啟動「快速恢復制裁」制裁是「非法的」。塔科特誓言,如果川普政府採取行動,對伊啟動這一機制,伊朗必將迅速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