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朋克養生逐漸深入人心,雖然還在沒有辦法的熬夜加班,但卻懂得了應該去養生。還比如在養生界中流行的「低碳水飲食」,可這種方式真的好嗎?
低碳水飲食是什麼?
「低碳生活」本來是說減少碳排放,是一個積極的環保理念。但有些人做了進一步引申,變成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甚至是拒絕一切碳水化合物。
就比如網上吹得神乎其神的「生酮飲食」,其實這麼吃並不健康。科學證據表明,人體需要的50%的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才最佳。而且大腦所需的能量幾乎全部來自糖,因此低碳水飲食常常會影響情緒,比如煩躁、易怒,甚至誘發抑鬱。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最大的基座部分是以穀物為主的碳水化合物,因此碳水化合物必須吃,只是要科學「挑食」。比如要控制「精緻碳水」,包括各種糖、含糖飲料、精米精面等,而全穀物、薯類、雜豆等粗糧可以適當增加,至少做到粗細各半。
全穀物的營養全面碾壓「精米麵」
以糙米、全麥為代表的全穀物僅僅經過碾壓、研磨等簡單加工,幾乎保留了穀物全部的營養。除了吃起來口感會粗糙一點,在營養健康方面是全面碾壓精米精面的。
全穀物和精米精面相比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還有較多的鐵、鉀、鎂等礦物元素。
全穀物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比如燕麥中的葡聚糖)善於吸附水分、增大體積,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飽腹感,同時有利於緩解便秘(註: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於穀物、豆類、果蔬和堅果,但目前中國人平均每天攝入的膳食纖維只有推薦量一半左右)。
全穀物的消化速度比較慢,因此有利於控制血糖,相對精米精面而言更「耐餓」。
有部分研究表明,全穀物有利於控制血脂和體重。
吃主食前記住這幾點:
精細主食加豆類:
豆類,包括黃豆、綠豆、紅豆、扁豆等等,雖然幹豆嘌呤含量較高,但對於尿酸排洩機制正常的人群,完全不用擔心,每天吃50g左右的豆類,其中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預防結直腸癌。
不過,相比於油炸、幹炒的方式,更建議大家熬粥、煮湯喝,營養流失少,和精細主食一起吃還能夠控制總碳水化合物含量。
精細主食加根莖類:
根莖類食物雖然長在地底下,但也有「地下人參」的稱號,比如白薯、紅薯、馬鈴薯、土豆、山藥、芋頭、蓮藕等,這些食物也可以做成主食。
同時大家還不用擔心,根莖類食物同樣能給機體提供豐富的澱粉,其澱粉含量可高達20%以上,還含有精細主食營養密度低,兩者正好可以互補,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還可以在可控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