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注重,力求完美;學問,研究探究;精美;一種風度;比較義氣的人。
規矩,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規和矩,禮法;法度,一定的標準、成規,老老實實,恪守本分,摹擬。出自《荀子·禮論》。
老濟南話裡,形容這個人實在、本分、面面俱到、受大家喜歡、做事「而立」,就說這個人是個「規矩人兒」、「講究人兒」。
當今社會,真正的規矩人、講究人,越來越少了,有的,只是那些看似規矩、看似講究,卻是八面玲瓏、賊奸溜滑、為己私利表面裝出來的,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另外一套。
大年下,有些話就不說了,說多了,某些人開始對號入座,心裡又起了怨恨知心,可了不得。
現在的年輕人,對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和規矩,知之甚少了,更可怕的是,他們還不願去學,老是按照自己的行為方式處事,還美其名曰與時俱進。
是啊,秦始皇是沒有穿過牛仔褲,漢文帝也沒用過手機,明太祖沒見過原子筆,乾隆帝沒聽說過網絡-但是他們對於一些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和講究,卻是推崇有加,不敢逾越,甚至還發揚光大,最終獲取霸業,穩固江山。
別的不說,但就現在有些年輕人,連酒桌上的座次和講究都不明白,還在那裡高談闊論,振振有詞,吃菜滿盤亂挑,說話亂七八糟,敬酒隨心所欲,未完私下先跑-真是令人唏噓。
記得我小時候,崩完爆米花後,趁熱抓一把就塞進嘴裡,難免會掉落地上幾粒,這時候奶奶就會上來訓斥浪費糧食,嚴重點直接就會擰向大腿裡子,那滋味、那情景,下次再看見爆米花真的會心有餘悸,這就是規矩。
現在的年輕人,一買一大些,看了心淌血,吃了一小半,剩餘扔大街-看了真是心疼啊,浪費糧食有罪啊,這是不講規矩。
過節有過節的講究:下餃子破了不能說破了,要說「掙了」;管醋叫「忌諱」;掃地要從門外往裡掃;筷子不能插碗裡;不能拿筷子或勺子敲盤碗;吃飯手不能放桌下;嚼東西不能吧唧嘴;年三十屋裡要留長明燈-等等諸如此類的,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講究?
———— ———— ————
所以說,社會越進步,越應該懂講究、遵規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