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旅行中的重要一環。在旅行的過程中,吃飯就像看一場電影,獲得一次身心愉悅的餐影體驗,可以提升整個旅程的幸福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單純味覺的享受已經無法滿足當今遊客的需求,對於年輕消費者而言,他們渴望更有代入感、互動性強的消費體驗。而沉浸式餐廳或許就是實現這一要求的突破口,成為重新定義旅遊餐飲的新變革。
沉浸式餐廳主要通過借鑑影視、藝術、科學,技術和設計領域的元素創造出戲劇性的感官體驗,從味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方面帶給遊客全新的用餐體驗。今天小編搜集了全球最美、最有趣的沉浸式餐廳,看看他們是如何通過沉浸式設計來顛覆傳統用餐體驗的!
日本SAGAYA牛肉餐廳
Teamlab藝術團隊在東京銀座區設計了一個沉浸式互動餐廳,身臨其境的空間將優雅的美食和陶瓷藝術與實時投影相結合,為用餐者獲得多重感官的用餐體驗。
該餐廳是Teamlab的新藝術裝置,它位於「佐賀牛肉飯店SAGAYA ginza 」內,並且獨特的沉浸式空間內僅容納八位客人,提供最適宜的體驗氛圍。餐廳在傳達日本口味的同時,也可享受幻真幻假的藝術環境,像是踏上了一場美食的奇妙之旅。
投影投射在空間的每一面牆壁和餐桌上,投影的物體大小和形狀會受到餐盤的影響。當將碗碟放在桌子上時,碗碟所包含的風景畫面就會散發到桌面和四周。
不僅如此,投影圖像還會受到就餐者行為的影響。當用餐者移動盤子位置時,「水流」也會相應的改變方向。
設計師表示該餐廳的主題是「釋放世界,連接世界」,例如,畫在陶器上的鳥會從盤中釋放出來,並棲息在已經從另一盤中釋放出來的樹的樹枝上。
Teamlab創造了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反映日本不斷變化的季節。因此,投影也受用餐者的行為影響。如果你保持不動,一隻小鳥可能會落在你手上。你突然移動,它會被嚇得飛走。
餐廳的菜單和展示畫面將每月更改一次,包括12道菜的餐點,如黑和牛牛肉和時令蔬菜。
韓國機器人餐廳cafe.bot
首爾聖水洞新開了一家機器人餐廳「Cafe.bot」,由韓國知名數字藝術團隊D’strict和機器人自動化專業企業T-robotics合作打造。
「Cafe.bot」的前身是一座30年歷史的金屬雷射工廠,入口處的右邊保留了原來建築的大門,意味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共存。
室內空間更像是一個欣賞新媒體數字藝術的展廳,為展覽、活動、藝術聚會提供了多種選擇。
在主背景一側的牆面上,設置了大型投影互動屏幕,滾動播放著墨西哥藝術家的「Pink Lagoon」為主題的6段影像作品。
其中3段視頻具有動作識別功能,畫面中火烈鳥和雲朵會隨著人體的移動而移動。漂浮在粉色海面上的火烈鳥和雲朵,因結合神秘色彩,所以感覺像墨西哥版的音樂劇「獅子王」。
咖啡店中有4位機器人員工:「咖啡機器人」、「酒飲機器人」、「甜點機器人」和「火烈鳥機器人」。
「咖啡機器人」負責製作咖啡,它能控制製作咖啡的各個階段,如滴落、流動和衝泡的模式,5分鐘可以製作出3杯咖啡。
體型更大的「酒飲機器人」則負責製作雞尾酒和汽水飲料。
「甜點機器人」可以在蛋糕上繪製圖畫或文字,繪製程序定製的表情圖案等。你可以一邊等待美味的甜點,一邊欣賞它的「創作」。
「火烈鳥機器人」搭載了可以識別人類動作的傳感器,像是一隻充滿好奇心的火烈鳥到處追著人類走動,還會將自己捕捉到的人類表情展示在顯示屏中。
哥本哈根Alchemist Restaurant
2019年,哥本哈根知名餐廳Alchemist Restaurant經過升級改造後重開業,由倫敦設計事務所Studio Duncalf設計完成。
Alchemist Restaurant 的奇特之處在於,從外到內都有讓人驚嘆、意想不到的驚喜。一到餐廳的門口,就會被餐廳巨大的大門所吸引。這道門採用了青銅材質,足足有3米高,門面上布滿了雕刻出來的粗糙樹枝,當它在面前緩緩打開的時候,會讓人越來越好奇裡面是什麼樣的另一翻天地。
進門後呈現的是一個畫廊空間,會邀請藝術家在這裡進行創作。下圖是日本藝術家 Lady Aiko 所做的彩色塗鴉風格插畫藝術展。
通過畫廊空間的升降門,就可以去往餐廳的內部一層。一層是一個寬敞的酒吧區,這個房間足足有 14 米高,一邊是三層高的玻璃酒窖,裝了超過一萬瓶酒。
穿過二樓堆滿酒的玻璃酒窖,就進入到最讓人驚嘆的餐廳部分。整個餐廳的燈光設計讓氛圍顯得非常迷幻。一進入餐廳,就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充滿螢火蟲的森林美景,北極夜空中出現的極光,遊動著水母的深藍色海洋……
空間的吊頂實際上是一個呈現了拱形的形狀,並且在上面設置了投影設備。可以看到設計的圖紙。
用餐區的圓頂直徑為 18 米,並且採用了鋼材料來做框架,非常穩固。除了驚人的圓頂設計,餐廳內處處都是細節。例如不規則的餐吧檯上,能看到黃銅細燈,提供了集中的光線,讓食物看上去更加可口。
荷蘭第七感餐廳
第一次看到這張圖片,你一定以為這是一對情侶在海邊享受夕陽下的晚餐,吹著微涼的海風,享受著美味的食物。而事實是,這片由3D全息投影技術營造出的「大海」,只是位於荷蘭的第七感餐廳創造的非同尋常的就餐體驗。
餐廳設置在一座古老的「教堂」內,走進餐廳的你會發現,與外界已經形成強烈的區隔,教堂的牆壁上投射出雲層,花朵,海底世界,連用來擺放美食的餐桌,也成為了3D全息投影的載體。
每道菜上桌的間歇,餐廳會根據菜品的特色調整投影內容,所有人都在靜靜的觀賞,沉浸在雙重的享受中,無聊的等待在這裡根本不會存在。食客在享用星級大廚的手藝同時,也在這個超現實世界中,得到了視覺上的極大滿足。
第七感餐廳顛覆了傳統餐廳單一的味覺體驗,將視覺、味覺、聽覺的全方位感官體驗全面升級。
比利時SkullMapping
比利時的一個叫做 SkullMapping 的二人團隊通過利用 3D 投影映射技術(projection mapping techniques)和動作捕捉技術,把餐桌變成了一場有趣表演秀的「舞臺」,而主演就是個說著法語的3D超迷你的「大廚」。
他先是大戰八爪魚,隨後現烤牛排,結尾時還在冰天雪地裡推出個大雪球。每道菜的製作時長在三分鐘左右,播放結束後,真實食物幾乎以100%的還原度被端上餐桌。
《烤牛排》廚師從下水道爬上來後,往烤爐裡添油、點火,給肉翻身,趕蒼蠅,結果不慎將油桶掉落進烤爐,被煙燻得迷迷糊糊的小廚師最後又掉進了自己爬上來的那個下水道裡。
《冰淇淋甜點》廚師把食客帶到雪地。從冰屋裡爬出來。然後,廚師在雪地上堆出冰淇淋,將雪橇上的覆盆子撒了上去,緊接著是巧克力醬、鮮奶油、花生粉,之後突然倒地光榮犧牲了。
《海鮮大餐》廚師從海裡爬上岸,拿起網打撈海鮮,過程中mini大廚開汽艇「繞盤半圈」呢,挺神氣的。配樂、水花、汽艇聲逼真得身臨其境。
當3D投影中的迷你大廚忙活完,真正的大廚也正好完成了與剛才表演中一樣的菜餚,就可以開始享用了,原本等餐的煩躁過程也變成了一種視覺享受。
上海Ultraviolet(紫外線)
法國名廚Paul Pairet籌備了3年多的時間,在上海開設了「全世界第一個感官餐廳」——Ultraviolet(紫外線)。
UV的主餐廳是一個類似「駭客帝國」電影裡的科幻實驗室,四面高牆,「純白色,未來感」,沒窗戶。
位於這個高聳白色空間的正中央,是一種類似「會議室」的擺設——一個巨大的白色長桌和10張白色工作椅。頭頂上,有7部投影機和一系列鎂光燈,空氣中散發著某些未知香料的味道,這一切,都活似一個拍攝未來風格電影的製片廠。
如有品牌活動,則白牆+7部投影機將營造出獨特的氛圍,下圖為瑞士頂級奢華腕錶及珠寶品牌蕭邦(Chopard)舉辦的晚宴場景。
晚宴主人Fabien Verdier會指引每一位客人走到有他自己名字的座位前,座位銘牌也是用燈光特意投射出來的,專屬尊貴感很強。
20道佳餚+12道酒水的套餐被劃分為不同的主題,每一道菜都會搭配獨特的餐具、影像、音樂、氣味,屏幕牆上會顯示相關菜品名稱信息,因此,就餐時消費者會時而繁星伴身,時而困於森林,時而雲霧纏繞,時而深入地心,將沉浸式感官體驗帶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菜品的造型和創意烹飪也讓人驚喜連連。
最值得一提的是,餐廳位置隱秘,並且不得自行前往。所有顧客均須提前約三個月通過官網預約,成功預訂後,用餐當晚在上海外灘18號Mr & Mrs Bund餐廳的樓下,會有一輛專用的商務車將接送客人前往UV,因為餐廳公布的具體地址是:somewhere in shanghai。
Ultraviolet用一張長桌、10個位子、20多道前衛料理菜式套餐、4個小時、5種感官共同演繹出一場完全沉浸式的美食體驗之旅。
沉浸式餐廳融合到旅遊業,可以讓遊客得到更豐富的餐飲體驗。在傳統餐飲基礎上補充新的餐飲元素,完善不同的消費者需求。對於遊客來說,一成不變的體驗很難吸引遊客多次前往一個目的地,而沉浸式餐廳與旅遊融合,可以為目的地帶來新的生機,在旅遊的同時,體驗全新的餐飲科技文化,無疑是一種體驗升級。
當我們面對紛雜多樣的旅遊方式時,旅遊景點同質化、消費單一化一直是文旅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行業創新嘗試從未間斷,多層次、立體化、差異化、體驗感、融合、跨界等,成為文旅場景升級的新方向。
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