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2020-12-21 消費日報網

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實現無反式脂肪製造 協同推進食品專用油脂發展

□ 本報記者 王薛淄

棕櫚油作為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重要原料,為促進現代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來,其巨大的消費需求與有限產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如何可持續使用棕櫚油引發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

12月2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舉行的 「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國內外的專家就棕櫚油生產、應用、營養、結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後疫情時代國際棕櫚油市場形勢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與分析。

與會專家表示,目前在中國,消費者希望能夠找到對於全脂油的一種替代品,採用棕櫚油的相關技術,是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對於整個食品界而言,棕櫚油具有明顯優勢。但如何實現棕櫚油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學協會、產業供應鏈等的多方合作與推動,但意義重大。

需要一個可靠和可持續的

油脂解決方案

當前,全球食品工業需要一個可靠和可持續的油脂解決方案,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與傳統油料作物不同,油棕作物是木本植物,從種植到收穫周期只需要3—4年,7—8年就可進入豐產期,而且棕櫚油屬於多年生植物,整個商業生產周期長達25—30年,這些都導致棕櫚油具有高產的特點。從全球各品種食用植物油的供應端和貿易情況來看,棕櫚油產量和貿易量佔比均居首位,分別佔據了35%、 60%左右的市場。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王興國教授認為,我國每年進口600萬噸左右的棕櫚油,約60%用於食品專用油脂的製造,其中塑性脂肪基料油主要由24—45℃的棕櫚油/仁油分提物製造,包括烘焙油脂、糖果脂、冰淇淋用油等;煎炸油主要由24℃棕櫚油和/或棕櫚硬脂製造;嬰幼兒食品用油主要由硬脂通過酯交換改造製造;特醫食品用油主要由棕櫚仁油改性製造。「隨著分提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可以提供不同熔點的棕櫚油,適用於不同場景。」王興國表示。

印尼金光農業資源集團研發中心負責人Paul Wassell在論壇上發表的《棕櫚油:營養和結構》的報告,從棕櫚油對實現全球營養目標的重要性及其原因和棕櫚油對一般食品結構的重要性及其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解釋。「棕櫚油是單一不飽和脂肪酸的唯一來源,也是β-胡蘿蔔素、生育酚、生育三酚的重要來源,為我們提供了多種營養和用途,所有需要在配方中使用油脂的食品都可以輕鬆使用棕櫚油產品,這是其他油脂無可替代的。」他表示。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糧油監測處油脂油料分析師鄭祖庭則從國內外棕櫚油市場供需進行分析。他表示,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積極復工復產,餐飲恢復營業,油脂消費基本回歸正常,在飼料用油增加以及收儲等作用下,油脂消費好於預期。「全球各品種食用植物油中棕櫚油產量佔比約35%,其次是豆油和菜籽油。全球主要食用植物油當中棕櫚油是貿易量最大的品種,佔全球貿易量的60%左右。由於豆系和菜系貿易主要是以油籽貿易為主,油脂貿易量相對較小,食用植物油貿易主要看棕櫚油。」鄭祖庭介紹稱。

棕櫚油是助力實現「無反」的重要載體

反式脂肪是指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脂肪,部分氫化產生的反式脂肪是工業反式脂肪最重要的部分,常簡稱為反式脂肪。2020年5月,全球40個國家出臺了最嚴格的限制反式脂肪政策,其中14個國家已禁止了工業反式脂肪或部分氫化油脂,其餘26個國家將在兩年內實施。我國也通過發布建議和要求表明態度:鼓勵遠離工業反式脂肪,特殊人群禁止使用;使用氫化油脂,使用標識反式脂肪含量等。2013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我國居民膳食中反式脂肪的健康風險低。但隨著我國油脂和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而急劇增長,攝入量可能超過國際推薦標準,因此要認識到反式脂肪的危害性和面臨問題的嚴重性、緊迫性。江南大學王興國教授在報告中認為,棕櫚油是實現無反式脂肪酸的重要載體,通過棕櫚油分提是取代部分氫化的基礎,酯交換是實現無反式脂肪的精細化製造,棕櫚油為實現無反式脂肪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棕櫚油就沒有琳琅滿目的食品。

食品專用油脂可持續發展

需多方合作推動

一方面是消費端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有限產地不斷通過毀林開荒造成的生態環境的變化,因此,推動棕櫚油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推動這項工作,目前全球範圍內已有1500萬噸棕櫚油通過了棕櫚油可持續發展圓桌會議(RSPO)認證,佔全球總產量的20%左右。其中印尼認證率是18%,馬來西亞認證率是22%。值得一提的是,在歐洲超過70%的食品加工棕櫚油是通過了RSPO認證,但是中國認證率只有2%—3%。

益海嘉裡油脂部總監助理李峰表示,可持續棕櫚油在我國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主要體現在首先是政策方面,國內缺乏相應要求和相關指導;第二在企業層面,由於終端客戶對於可持續棕櫚油認知程度不足,且會提升一定的成本,這就導致企業使用可持續棕櫚油的動力不足;第三是可持續棕櫚油需要建設完善的追溯體系,大多數國內企業沒有相應的動作;同時下遊客戶端消費意識欠缺,雖然歐美等跨國企業在中國工廠要求使用可持續棕櫚油,但是國內沒有客戶明確要求使用可持續棕櫚油。」

RSPO中國副首席代表萬堅則介紹了RSPO中國是如何結合多利益相關方推進可持續棕櫚油的發展工作。她建議,首先要形成合力,撬動多方宣傳渠道,做行業和消費者倡導,同時聯合國內智庫、國際組織等合作夥伴,支持政策研究。比如將「千禧一代」和「Z世代」客戶群體作為主要目標人群,聯合相關市場研究機構,細分棕櫚油消費市場,多角度推進有關棕櫚油的基礎性研究和知識傳播,推動相關投資、貿易、標準、認證以及能力建設等一攬子政策整合。

印尼金光農業資源集團可持續發展業務部常務董事Agus Purnomo則從小農戶生產角度進行了「確保進入中國市場的棕櫚油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他指出,由於棕櫚油供應鏈的複雜性和分散性,小農戶認證,無論是強制性的還是自願性的,都還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小農可持續發展的障礙之一是缺乏可見度。「消費者不僅需要可持續生產的棕櫚油,還應該從負責任的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購買。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不僅應負責任地採購,還應投資於可持續發展的實施,如泥炭地保護或小農能力建設等。」他表示。

相關焦點

  • 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召開 聚焦棕櫚油最新研究成果
    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召開 聚焦棕櫚油最新研究成果
  • 聚焦棕櫚油最新研究 探討食品可持續發展 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
    12月2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期間,舉辦了「國際棕櫚油可持續發展論壇」。本論壇由金光農業資源集團支持,論壇邀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就棕櫚油生產、應用、營養、結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後疫情時代國際棕櫚油市場形勢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與分析。
  • 論壇回顧丨2020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日上午九點三十分,「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線上成功召開。這是繼2018年以來成功舉辦的第三屆時尚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主題論壇。該論壇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主辦,邀請了來自美國、瑞典與中國的時尚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就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教育、女性與可持續發展論壇2020——「教育扶貧與女性發展」研討...
    中國網12月22日訊 為紀念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召開25周年,凝聚研究力量,凝練中國教育扶貧、助力女性發展經驗的學術表達,教育、女性與可持續發展論壇2020——「教育扶貧與女性發展」專題研討會於2020年12月2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 可持續棕櫚油在中國尋求突破
    這個議題上多年來最大的進展,或許是當前世界上主導性的可持續棕櫚油認證體系「可持續棕櫚油圓桌」(RSPO)在2013年進入中國大陸並工作至今,在發展會員、推進RSPO供應鏈認證的同時,在從消費者,到企業,再到政府的多個層次開展可持續棕櫚油倡導。
  • 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在河北張家口召開
    12月1日至2日,由張家口市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正式召開。圖為論壇現場。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12月1日至2日,由張家口市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正式召開。
  •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青科大舉行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氣候變遷與能源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青科大舉行 2020-12-07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亞金協2020年「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
    來源|亞洲金融合作協會(AFCA)2020年12月14日,亞金協2020年「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國際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緬甸、黎巴嫩、匈牙利、英國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金協成員代表,以及國際組織、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產業機構、媒體等機構代表近80人通過線下及線上方式參加論壇。
  • 國際中文教育中外企業家論壇順利召開
    中國日報網12月21日電(記者 王旭泉)12月18日,由中文聯盟、五洲漢風網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舉辦的「國際中文教育中外企業家論壇」在中文聯盟直播平臺順利召開,近20位國內外教育企業負責人進行了發言,論壇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300多名觀眾線上參與,反響熱烈。
  • 屈臣氏加強環保承諾 致力減少塑料廢料 使用可持續棕櫚油
    >屈臣氏集團旗下的健與美旗艦品牌屈臣氏宣布成為首個籤署《全球減塑承諾》(New Plastic Economy Global Commitment)的保健及美容零售商,進一步承擔環保責任,積極減少產生塑料廢料,並成為可持續棕櫚油圓桌會議(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的成員,解決棕櫚油對環境的影響。
  • 中國(北京)國際REITs發展論壇12月12日舉辦,與REITs行業精英面對面
    01會議背景2014年6月17日,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和全聯房地產商會聯合主辦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研討會在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大廈B座九層召開。來自行業協會、證券、銀行、中介機構、政府管理部門等領域的35名人士參加了研討會。
  • 吉林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應邀參加2018中英可持續 時尚國際論壇暨牛頓商學院15周年慶典
    本網訊(詠鵝)近日,吉林省服裝設計師協會,應牛頓商學院院長、香港時尚聯合會會長吳波博士之邀,執行會長劉克力代表協會出席了在深圳舉辦的2018中英可持續時尚國際論壇暨牛頓商學院成立十五周年慶典東華大學上海國際時尚科創中心博士生導師鄭嶸教授  在主題為《時尚之國:尋找新的奢侈品》演講中,來自倫敦時裝學院設計與技術學院院長 José Teunissen圍繞快時尚、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數位化、新價值觀、
  • 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閉幕 聚焦可持續發展
    第六屆中瑞經濟論壇閉幕 聚焦可持續發展 2021-01-07 0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1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聚焦多變世界下的能源行業
    2020年12月10日,由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與IHS Markit公司(埃信華邁)攜手主辦的「2021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IEEF2021)」在北京成功召開。當今能源行業發展呈現四大特點,即碳排放成為能源發展的約束目標,清潔低碳成為國際石油公司的轉型方向,數位化成為企業提升效率的必然選擇,人才成為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中國石油作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商,形成了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和綠色低碳五大戰略。
  • 共享全球抗疫經驗,推動發展研究合作——「國際人道與可持續發展...
    2020年6月30日北京時間晚8點,「國際人道與可持續發展創新者計劃」(以下簡稱「HDI計劃」)發起的「疫情應對與全球風險治理的可持續未來」全球在線研討會隆重召開,這也標誌著2020年「HDI全球在線學堂」(HDI-Global Online Academy,以下簡稱「HDI-GOA
  • 中芬冬季運動論壇,為北京冬季運動發展添柴助力
    2016年,作為慶祝友好城市十周年的「你好,赫爾辛基」系列活動美麗北京項目的首站與北京冰球運動協會聯合舉辦。2017年,芬蘭與北京的冬季運動合作也將繼續深入。中芬冬季運動論壇也在北京最寒冷的時節召開。本屆中芬冬季運動論壇仍然由我們熟悉的芬蘭駐華使館美麗北京項目主管習梓莫主持。
  • 2020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即將召開 「原釀本味醬油...
    為了進一步規範和引導行業發展,改善高端醬油市場違規添加、真假難辨的現狀,2019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聯合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及12家醬油企業,共同發布了團體標準《原釀本味醬油》,該標準已於2019年12月正式實施。標準中對原釀本味醬油的食品真實性進行了要求,即產品中不得添加味精和食品添加劑。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戴姆勒:持續助力中國經濟增長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豐玉 11月11日至1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在北京召開。作為與會代表,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在論壇開幕當天的「變局中的技術創新與合作」單元中發表了主題演講。
  • 即將開啟 | 2018中英可持續時尚國際論壇暨牛頓商學院15周年慶典
    2018中英可持續時尚國際論壇暨牛頓商學院15周年慶典根據聯合國可持續大會2025年發展規劃,可持續時尚已經成為中國時尚產業乃至全球時尚產業的熱門話題,未來將會影響整個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如何通過可持續設計、可持續生產、可持續消費,構建可持續時尚,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為了推動全球可持續時尚發展,加強中國與西方的商業交流,牛頓商學院和英國倫敦時尚基金會聯合創辦中英可持續時尚國際論壇,是迄今為止最國際化的一個專業時尚論壇,2018年在中國舉辦,2019年在英國舉辦。
  • 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在京召開
    8月22日,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在北京召開。旨在通過地理學領域各個方面的探討,充分展示國際地理學近年來取得的成果,促進各國地理學家的交流,推動未來更長時間地理學界的合作和發展。5天會期內,將有10位國際知名科學家為本屆大會作特邀報告;面向學科前沿和熱點,圍繞「地理科學與未來地球」、「氣候變化與全球理解」、「城市化與可持續發展」、「環境健康與人類福祉」、「地理學與多元文化」五個主要議題設立分會場,共安排了260個專題、400多場次報告、論壇和研討會,以及非洲對話、拉美對話、青年沙龍等活動;面向中國國家戰略需求,開設「一帶一路國際科技智庫論壇」、「中亞論壇」、「山地論壇」等特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