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和地震

2021-02-25 學地理的

2月3

星期三

庚子年

臘月廿二

立春

▲蒙大拿州西部的小雪羊 (© Donald M. Jones/Minden Pictures)

火山活動是指與火山噴發有關的巖漿活動,又稱噴出作用。火山噴發的形式有裂隙式噴發與中心式噴發兩種。裂隙式噴發是巖漿沿著地殼狹長線狀斷裂溢出地表的過程,一般沒有爆炸現象,流出的主要為基性玄武巖質巖漿,冷凝後形成厚度穩定、覆蓋面積大的熔巖被。這種火山噴發多見於大洋中脊的裂谷中,陸地上僅見於個別地方。中心式噴發是巖漿沿著管形通道噴出地表的過程,是現代火山最主要的噴發形式。按火山噴發的劇烈程度,又可劃分為寧靜式、爆炸式和過渡式3種。寧靜式噴發沒有猛烈的爆炸現象,只是大量巖漿溢出,以基性玄武巖質巖漿為主,氣體少,很少有固體噴發物。爆炸式噴發伴隨非常強烈的爆炸現象,噴出物以中、酸性巖漿為主,含氣體多,常有大量火山碎屑物噴出。過渡式噴發又稱中間式噴發,其特點介於前兩者之間。中心式噴發劇烈程度的差異,主要與噴發物的性質和氣體含量有關。一般來說,巖漿的酸度越高,氣體含量越多,其爆炸性就越強。海底火山裂隙式噴發可形成海嶺,出露海面後成為火山島;在陸地上裂隙式噴發可形成熔巖臺地熔巖高原,如巴西南部高原、印度德幹高原等就是由玄武巖質熔巖構成的。中心式噴發可形成錐狀、盾狀、穹狀以及其他形狀的火山地貌。錐狀火山是火山碎屑夾帶的熔巖堆積在噴出口周圍形成的圓錐形山體,坡度較大,可達30°~35°。這類火山地貌最多,一般由爆炸式火山活動形成。盾狀火山是由黏度小的基性玄武質巖漿堆積成的山體,坡度一般小於10°,相對高度也小。盾狀火山常由寧靜式火山噴發堆積而成。穹窿狀火山是黏度大的熔漿聚在火山口周圍形成的穹窿狀山體。

▲一艘遊船經過時熔巖流撞擊水面產生爆炸,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 (© Patrick Kelley/Getty Images)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主要由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緣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引起。地震是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10⁴次,但人們能感覺到的僅佔其中的1%左右。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按震源深度可把地震分為淺源地震(<70 km)、中源地震(70~300 km)和深源地震(>300 km),其中淺源地震最多,破壞力也最強。震中是地面震動區的中心是地面垂直震動最強的地方。地震的強度和對地面的破壞程度分別用震級和烈度表示。震級是指地震絕對強度的等級,它與震源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釋放的能量越多,震級越高。由於一次地震的能量釋放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在3級以上的地震人們才能感覺到,故稱之為有感地震,震級在7級以上的地震稱大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對地面及建築物的破壞程度。地震烈度共分為12度,烈度越大對地面和建築物破壞程度就越大,一般將烈度在6度以上的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烈度的大小與震級高低、震源深淺、與震中的距離、該地區的地質條件及建築物結構等多種因素有關。在同樣條件下,震級越高其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的烈度並不是最大的,往往離開震中一定距離處的烈度最大。主要原因是震中的地面主要表現為垂直震動,對建築物破壞較輕;相反,離開震中一定距離處的地面由於地震波的影響,水平擺動比較明顯,烈度較大。同一級地震,震源越淺,烈度越大。

地震的成因有自然和人為兩方面。絕大多數地震是自然原因引起的,稱為天然地震。人為原因引起的地震主要是人工爆破、核試驗、人工特大型建築物(如特大型水庫)引起地殼質量失衡等造成。天然地震可劃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幾種類型。①構造地震。構造地震是由構造活動所引起的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破壞力最大。對構造地震形成機制的解釋有多種,其中最重要的是斷層說。斷層說之一是彈性回跳說。該學說認為,組成地殼的巖石具有彈性,構造運動所產生的巨大地應力常積聚在地層中,起初巖石發生緩慢變形,當巖石承受的應力超過極限時,就會發生斷裂或者老斷裂再次活動,變形的巖層像具有彈性的鋼板一樣在斷裂時回跳到原來的位置,釋放出大量能量而引起地震。有人認為,彈性回跳說只適於對淺源地震的解釋,而地下更深的高溫高壓環境中,巖石處於塑性狀態,不會發生彈性回跳。斷層說之二是黏滑說。該學說認為,在地下較深的部位,斷層兩盤巖石黏結在一起,當地應力大於摩擦力時兩盤便發生滑動,釋放出能量,引起地震。地震之後,兩盤又黏結在一起,孕育下一次滑動和地震的發生。②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動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僅佔地震總數的7%左右,其強度和影響範圍不大。火山活動時因地下巖漿的衝擊或由於熱力膨脹作用,巖層斷裂而引起地震。此外,巖漿大量噴出地表,地殼內部壓力減小,也可造成巖層斷裂錯動而引發地震。③陷落地震。因巖層崩塌陷落而產生的地震稱為陷落地震,大多發生在可溶性巖石地區。可溶性巖石經地下水長期溶蝕,形成許多地下空洞並不斷擴大,當洞頂不能承受上部巖石的重量時,就發生塌陷而引起局部地殼的震動。火山噴發是一種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自然現象,是地球直接而快速地向自然地理系統輸送地球內部物質和能量的過程,因而會對自然地理系統和人類活動產生影響。其影響包括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火山活動對自然地理系統和人類的正面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有利於某些礦產資源的形成。在火山噴發過程中,一方面形成各種火山巖,另一方面還使一些有用元素富集起來形成多種礦床。巖漿與圍巖發生物質交換,可形成多種礦床;巖漿逸出的水蒸氣在地下凝結可形成溫泉或礦泉等。第二,有利於土壤肥力提高。火山灰中含有豐富的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形成肥沃的火山灰土。第三,有利於平衡全球氣溫,減緩增溫趨勢。200多年來全球多處火山活動與氣溫變化間的相關性表明,火山噴發可使氣溫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噴發的火山灰和含硫氣體向上衝入平流層,停留數月甚至數年,能反射和散射太陽短波輻射,使到達對流層的太陽總輻射減少,具有「陽傘效應」,使氣溫降低。火山活動對自然地理系統和人類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火山噴發有時能引起地震、山崩和海嘯,造成人畜傷亡和建築物破壞第二,火山活動噴出的熔巖流與火山灰可淹沒並毀壞田園和建築物,熔巖流阻塞河谷可引起河流改道或形成堰塞湖,誘發洪水泛濫第三,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灰以及含硫(主要是SO₂和H₂S)等氣體,汙染大氣環境,不利於植物生長和人體健康地震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大的地震破壞各種建築設施,使房屋倒塌,人畜傷亡,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例如,我國唐山1976年7月28日發生的芮氏7.8級大地震,使整個唐山市被毀,直接損失達3000×10⁸元以上,造成 24×10⁴多人死亡,16×10⁴多人受重傷,被認為是20世紀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據聯合國統計,在1900-1985年,全球地震死亡人數達265×10⁴人,約佔各種自然災害造成死亡總人數的58%,每年經濟損失約幾十億美元。大地震對自然地理系統也有破壞作用。強烈地震能夠改變地表形態,使地面隆起或陷落,並產生地裂縫。例如,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使一條街面變成了一條長堤,導致鐵軌扭曲,水管錯斷。我國 1973年甘孜地震也出現類似情況,使甘孜一爐霍一帶的地面升降幅度達-146~152mm。若地震發生在陡峭山區,可誘發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孕育洪澇等次生災害。如1970年5月31日秘魯西部發生大地震,引起大規模山體崩塌,重達千噸的巨石與泥石流從3750m的高度以高達320km/h 的速度傾瀉而下,推平了山下的一些村鎮。1974年5月11日我國雲南省東北部的地震也造成長達1km 的山體崩塌,堆積下來的崩落物厚達30~40m,阻塞了山崖下的一條小河。我國臺灣在1999 年 9-10月,經過一連串地震之後,整個臺灣島被擠扁了30m,島內崩塌地段超過2000處。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裡氏 9.0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影響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4號機組發生核洩漏事故。此外,地震還可改變地下水的貯存條件而影響地下水的運動和匯集

相關焦點

  • 「阻止」了地震的火山
    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似乎是無法阻止的。然而,一項研究表明,2016年原本應該發生在日本熊本縣的地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活火山阿蘇火山內的巖漿「攔住」了。這項研究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地震和火山之間的相互關係和作用,而2016年阿蘇火山的噴發可能也就此找到了原因。大多數的地震和火山都與板塊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在一些地方,二者息息相關「親」如兄弟,經常此起彼亦「起」。大地震甚至可能觸發很遠距離的火山噴發,而地下巖漿的存在也可能會影響火山區地質斷層的形態和分布。
  • |火山|地震|菲律賓_社會|薩爾瓦多·帕內洛|馬尼拉
    視頻編輯:張逸清據《紐約時報》13日報導,菲律賓旅遊勝地大雅臺(Tagaytay)附近的塔阿爾火山(Taal Volcano)12日下午開始噴發,火山灰高達10至15公裡,並造成多場地震,目前馬尼拉機場已關閉,菲律賓火山和地震學研究所將塔阿爾火山的警戒級別提高到4級,這表明「危險的噴發」即將再度來臨。
  • 日本淺間山火山地震次數增加 當局籲民眾警惕
    原標題:日本淺間山火山地震次數增加 當局籲民眾警惕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氣象廳22日發布消息稱,淺間山自4月下旬以來火山地震次數有所增加。5月21日觀測到53次火山地震,這是自2011年4月以來首次單日突破50次。日本氣象廳23日將派遣機動觀測小組進行現場調查。
  •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爆發,場面觸目驚心,比地震還可怕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爆發,場面觸目驚心,比地震還可怕有人說2020年是註定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發生了太多事情,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也讓人們見到了,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是多麼的弱小無助,義大利埃特納火山爆發,場面觸目驚心,比地震還可怕。
  • 日本一核電機組被法院禁止運行:低估地震和火山噴發威脅
    伊方核電站3號機(NHK)海外網1月17日電 當地時間17日,日本廣島高等法院裁決禁止愛媛縣的伊方核電站3號機運轉,理由是伊方在選址時未發現附近的地震帶,且低估了阿蘇火山噴發的威脅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17日報導,伊方核電站的初號機和2號機被拆除後,3號機是唯一還在使用的機組。2017年12月,廣島高院就曾裁決禁止伊方3號機運轉,理由是阿蘇火山如果大規模爆發,火山碎屑流抵達伊方的可能性不低。管理該核電站的四國電力隨後上訴,2018年9月,廣島高院推翻之前判決,允許3號機再次運轉。
  • 3天內狂搖3000次地震,冰島氣象局預警:火山可能爆發
    冰島氣象局(IMO)6月22日表示,過去3天之內,冰島北部海岸發生超過3000次地震,其中3起規模超過5,就連首都雷克雅未克都能感受到晃動,不排除可能引發更大規模地層活動。另外,冰島官方警告位於南部的格理姆火山(Grimsvotn)近期可能噴發。
  • 黃石火山出現集群地震,地質學家:如果火山大爆發,50億人將死亡
    地震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自然現象,根據相關設備的測定,全球每年會發生約500萬次地震,其中有100次以上能讓人感覺到,不過大部分都不會造成嚴重破壞。今年3月,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就在黃石火山附近記錄到了100多次地震,其中有兩次是集群地震。研究人員表示,黃石火山地區的地震中,約50%都是集群地震,這並不罕見,而且目前也屬於正常水平。但這依然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一是因為2020年的魔幻性,二是出於黃石火山的特殊性。
  • 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日本火山列島地區發生5.2級地震。
    2020-12-08 09:02:16來源:FX168 歐洲地中海地震中心:日本火山列島地區發生5.2級地震。
  • 日本火山列島地區發生5.3級地震……
    速報參數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12月8日8時47分(當地時間12月8日10時47分)在日本火山列島地區發生5.3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2.29度,東經144.95度。
  • 夏威夷一火山噴發引起輕微地震 濃煙直衝天際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美國地質勘探局表示,當地時間20日晚,美國夏威夷大島上的基拉韋厄火山噴發。據報導,照片顯示,火山噴發形成明亮的橙色光芒,濃煙直衝雲天。美國國家氣象局稱,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灰或對人體呼吸系統和眼睛造成刺激。當地時間20日晚,美國夏威夷大島的基拉韋厄火山噴發。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夏威夷火山觀測站在則稱,情況正迅速發展,並敦促附近的社區「做好準備」。報導稱,火山爆發後不久,該地區就發生了4.4級地震。
  • 日本火山列島地區發生5.3級地震
    速報參數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12月8日8時47分(當地時間12月8日10時47分)在日本火山列島地區發生5.3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2.29度,東經144.95度。以上信息由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於2020年12月8日9時9分47秒自動產出,用時47秒,公測階段僅供參考。【來源:中國地震臺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失落的文明,亞特蘭蒂斯24小時毀滅還原:大洪水、火山、地震
    根據柏拉圖的描述,亞特蘭蒂斯是非常富有和發達,人們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宮殿、神廟和祭祀用的神壇,這個神殿內部由黃金、黃銅和象牙裝飾,神像都是用黃金打造。而且這個國家有非常龐大的軍隊,有上萬輛戰車,還有1200艘戰艦,堪稱史前軍事大國。那麼這個發達的文明為什麼會毀滅呢?那是因為突如其來洪水和地震。
  • 火山爆發 超強地震 韓國最新硬核災難片《白頭山》
    火山爆發的這一天本是他退役的前一天,但不知道為什麼的選了他去執任務。男二李俊平(李秉憲 飾)朝鮮駐北京書記官,但被韓國收買,後因間諜行為敗露被關押在朝鮮某地的監獄,火山爆發後它成了唯一一個知道朝鮮核彈在哪的人。男三姜教授(馬東錫 飾)姜教授一直在研究白頭山火山,他早前曾說過白頭山火山會爆發,但沒人相信他,直到火山爆發這一天政府才想起他,並且他提出了用核彈為火山釋放壓力這一想法。
  • 堪察加半島和日本一樣大,火山地震也不少,為啥人口只有30萬?
    (堪察加半島最大的城市——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其實堪察加半島的地理環境和日本很像,兩地面積幾乎一一樣,境內都以山地為主,並且都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地震、海嘯都很常見,按理說兩地的生存環境也應該差不多才對。
  • 雖地震頻發卻引遊人無數!火山下的日本新三大景觀大沼國定公園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火山、地震頻繁,因此日本也是世界上受地震和火山影響最多的國家。正如中國的一句古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火山除了災難之外,還給日本帶來獨特的火山景觀,日本最具代表的就應該是富士山了。
  • 箱根火山警報升溫,火山災害生存指南!
    當地的旅遊勝地大湧谷(Owakudani)也被劃入危險區。據氣象人員這兩天的觀察,大湧谷周圍的溫泉設施有大量的蒸汽湧現。此外,在溫泉旅館居多的箱根町湯本,前天晚上測出芮氏2.6級地震,出現的體感地震的頻率增加。  據日本電視媒體報導,箱根地方政府對大湧谷周圍300公尺範圍居民進行疏散,並封鎖了連接這一地區的所有道路。
  • 菲律賓塔爾火山出現火山閃電,科學家也不知成因,或促成火山預報
    我們都知道閃電是一種常見的大氣放電現象,但是並非所有的閃電都是大氣放電現象,人為的放電現象也可以產生閃電,從本質上講,閃電就是一種電火花,是一種含有強大能量的等離子體,比如在地震和火山爆發中也經常會發生閃電,地震時產生的閃電被叫做地光,火山閃電也並非罕見。
  • 淺談一下地震知識和結構設計!
    據說這次唐山的地震,和1976年的震源地坐標幾乎一致,時間也相差不到一周。這地球要怎麼呢?自然災害面前,我們人類顯得真實渺小,儘管人類每年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預判未來,做到預警或者防範,但這是個嚴峻的挑戰。
  • 日本本櫻島火山強烈爆發,影響嚴重
    櫻島火山作為日本最活躍的火山之一,每年都會發生近百次的爆發,而附近的鹿兒島縣則受影響嚴重,而此次的大爆發,帶出來的濃烈的火山灰直接飄落到霧島市,導致了位於鹿兒島縣霧島市的鹿兒島機場的6架起降航班被迫取消。而根據當地氣象臺表示,該火山之後還有持續發生噴發的可能,同時要求附近地區的居民注意安全,以免受到火山灰影響。
  • 世界上最大的超級火山: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火山口直徑近百公裡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圖火山分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是指尚在活動或周期性發生噴發活動的火山,目前全球共有500多座活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曾發生過噴發,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未活動過的火山;休眠火山是指人類有史以來曾經噴發過,但長期以來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火山。超級火山是指能夠引發極大規模爆發的火山,其噴發規模往往可以瞬間改變地形,瞬間改變全球天氣及全球性的生命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