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夏洛蒂·勃朗特筆下兩性關係的平等與不平等

2020-12-13 一位書生

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學界中,有這樣一個稱呼——「勃朗特三姐妹」,它是勃朗特家族三個姐妹的合稱,同時這個稱呼也代表著文學界的一個奇蹟,她們的出現不僅如群星閃耀,同時每一個人都能夠單獨作為一個文學巨星而發光。三姐妹中,大姐夏洛蒂的《簡愛》、妹妹艾米莉的《呼嘯山莊》與三妹安妮的《艾格尼絲·格雷》相繼出版之後,便引起了英國文壇強烈的轟動。

本篇文章主要解讀《簡愛》這部作品,它是由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長篇小說,在很多人眼中它是一部倡導女性獨立或是男女平等的著作,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並非如此,夏洛蒂的《簡愛》直接表達的東西其實是兩性關係的不平等,而不是平等。本篇文章將圍繞著《簡愛》中所描述的兩性關係的平等與不平等進行討論,並以此來淺談當下兩性關係的現狀。

夏洛蒂·勃朗特

不平等關係的基點——救贖與被救贖

當我們走進歷史,回看西方的文學藝術時,會發現期待救贖與被救贖一直是作家筆下永恆的主題。這個主題來源於基督教的思想,並且在中世紀的時候達到了頂峰,來到近代則有些衰落。不過,它從來沒有被人們遺忘,這是因為期待拯救與被救贖(或說是奇蹟)是人性的渴望之一,同樣也是宗教得以徵服人心的原因。我們可以從格林童話的灰姑娘中找到,也可以在美國電影《漂亮女人》中找到,在類似的故事中,都能夠發現它的影子。其內核是基於不平等的關係,救贖者與被救贖者、男人與女人的對立狀態,它要達到的目的不是平等,反而是不平等。

電影《簡愛》劇照

所以,在解讀夏洛蒂《簡愛》的時候,我們並不能完全認為作者要表達的是維護或是推崇女權的思想,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作者想要表達的其實是內心深刻的渴望或是對奇蹟發生的期待,而不是與溫文爾雅的君子相敬如賓,也不是與一位沒有任何道德缺陷的老軍官共度餘生。她更希望接觸的是與女性的讚揚詞(柔弱、纖細、美好)對立的另一面男性,他們是剛健的、粗野的,甚至是魔鬼的。

在《簡愛》這本書中,人們總是強調其中女性獨立的問題,甚至要把書中的主角簡愛類比成為一位現代女強人的形象,以此效仿、學習。對於簡愛的認知,我認為不能單方面的去評價她,而是要多角度地去看待。

相比於獨立,簡愛也是一位充滿宗教狂熱的聖徒,她期待拯救有罪的男人(羅切斯特),這位聖徒,是純潔的、忍耐的、沒有罪惡的,她愛上了一個有罪的男人,就像《美女與野獸》中的貝爾愛上了陰森古堡裡的野獸一樣,那個變為野獸的王子,曾經犯過很大的罪惡,他虛榮、自負、縱慾,是一個經歷了一切人性黑暗的魔鬼。

電影《美女與野獸》劇照

書中的英格拉姆小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假如一個男人沒有點魔鬼氣息就算不得真正的男子漢。」

當這句話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簡愛是以一個救贖者的身份去愛(救贖)羅切斯特(被救贖者)。而作者夏洛蒂則是將不平等的兩性關係擺上檯面,塑造出天使與魔鬼的愛情樣式。

以精神與物質上的平等來闡述具有時代性的門當戶對

《簡愛》並不能算是一部超越時代的作品,作者夏洛蒂是一個十九世紀長期居住於英國的牧師的女兒,故事素材大多數來源於自身的經歷,也因此限定了整個故事的背景與情節。

例如在故事中,海倫·彭斯的死有夏洛蒂在慈善學校早逝的姐姐的影子;桑菲爾德城堡裡的瘋女人有著明顯的十八世紀末盛行的哥德式恐怖小說的影子;簡·愛童年時,舅媽的孩子約翰,以及後來認識的聖約翰與他的兩個妹妹都有夏洛蒂家人的色彩;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簡·愛其實是作者夏洛蒂本人的化身,她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都完完全全地展示在這部小說中。

由於故事限定了背景,因此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看似偉大脫俗的愛情,其實依然沒有逃離那個時代的圍困。雖然作者夏洛蒂在不斷地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平等,但是也沒能夠擺脫物質與地位上的平等,最終以羅切斯特瞎了、斷了胳膊、淪為窮人,簡則意外地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為結局,這才構成了真正的門當戶對的平等婚姻。

談及門當戶對倒不是這個觀點世俗陳舊,舉一個誇張的例子,一個人與一隻狗產生了感情,但是不會產生愛情,更不會產生婚姻,這是因為雙方天然的不平等,即門不當戶不對造成的。在兩性關係上同樣遵循這個道理,兩個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生存背景的人是不容易產生穩定的愛情與婚姻的。

在《簡愛》中,簡與羅切斯特都是孤兒,性格上都偏倔強,故事的最後兩人的地位與金錢也趨於平衡。因此,很多人把《簡愛》理解為一本女性解放、愛情平等的作品是不妥當的,它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時代性的故事,向我們呈現的是具有時代局限性的門當戶對式的愛情。

維多利亞式的兩性不平等關係以及當代兩性現狀

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是《簡愛》這本書的時代背景,在這個時期,英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的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各個階層出現明顯的分野。勞動階層,中產階層,富貴階層,階層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濟背景與社會地位,因此形成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彼此之間的歧視與偏見。

維多利亞時代照片

除了門第觀念根深蒂固之外,在那個時期,女性地位低下,在家庭中作為一個侍奉丈夫、指揮女僕、教育子女的角色,這實際上是女性放棄了獨立性,選擇依附家庭與男性作為生存方式。在社會的大背景之下,女性沒有選擇命運的權力,她們唯一的出路是嫁給一個相同階層,經濟條件好的男性,婚姻在那個時代充滿了功利性。

故事中,簡·愛作為羅切斯特的家庭女教師,是那個時代底層中產階級的女性代表。羅切斯特擁有自己的莊園與土地,他是鄉紳階級,屬於下層貴族,兩個人在地位與階級上差距很大,名義上是主僕關係。因此兩個人的結合是不符合時代主流價值觀的。

不過,簡·愛表現出鮮明的平等意識,並對這種階級之間的歧視表達了反抗。她認為,在愛情面前,每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不論男女、貧富、美醜,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在書中,簡·愛為了追求平等曾發出有力的一段話: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麼?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美和一點財富,我就要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跟你說話,並不是通過習俗、慣例,甚至不是通過凡人的肉體,——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談話;就像兩個都經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這種觀點在當時的讀者看來是新穎、令人震驚的。在現在的社會中,男女平等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什麼探討的必要,這種觀念之所以被人熟知與接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簡愛》是促使男女平等這一觀念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而在當下的中國社會卻有很多類似維多利亞時代的兩性相處模式,其實婚姻的功利性普遍地存在,只是程度存在差別。表面上看維多利亞時代的女性是很受優待的,她們的丈夫有供養她們的義務,但受到經濟支持的同時也失去了尊嚴與平等。換句話說,經濟不獨立的人,那麼人格也不可能獨立。

當下某些女性(包括丈母娘),要求男性提供住房,或是首付,雖然和維多利亞時代男性負責供養妻子的家庭要求有差別,但實質上是一樣的,都要求男性承擔家庭的經濟責任,女性則處於依賴地位。缺乏經濟能力的男性則推遲婚姻,通過努力奮鬥,獲得充分的經濟基礎,而已經擁有經濟基礎的男性則以挑剔的眼光等待女性的獻媚與推銷。

《簡愛》雖然問世於十九世紀,但是卻能夠對當下的中國兩性現狀起到參考與警醒的意義。

只有經濟的獨立與平等(並不是數學上的數字之間的相等,而是指雙方對於家庭的一切都有共同的責任,不因為性別而偏向某一方),才能擁有人格上的平等。只有人格上的平等,才能擁有真誠的愛情。有此觀念,是歷史多次反覆地驗證。

結語

夏洛蒂在《簡愛》中,給出了不平等的兩性關係能夠幸福結合的原因,是兩個人慢慢地趨向於平等,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要保持不斷地塑造自己的內心,獨立地面對生活。當我們在世界中極力地去尋找幸福的答案的時候,也許會發現,其實那個答案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當中。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6《簡愛》:從三個角度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智慧
    《簡愛》粗看是描寫了一個女孩從小不受待見、遭遇種種不公,後來用知識充實自己,最後找到自我和真愛的故事。但實際上,這本書展現的是新時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獨立自主的人生智慧,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女主人公簡·愛更是她自己的縮影。
  • 夏洛蒂·勃朗特:獨立的女人,一定有著經濟與人格的獨立
    因此,簡在重新團聚的場景中由於她的經濟獨立而感到幸福,這顯示出作者對婚姻中男女在經濟上平等的一種願望。 由此可以看到,在作品中,夏洛蒂抗議了女性在教育和經濟上與男性的不平等,她發出了女性解放的典型呼聲。
  • 夏洛蒂﹒勃朗特上學時戀上老師,借《簡愛》寫自己的上位野心
    夏洛蒂﹒勃朗特暗示讀者,簡愛的媽媽因追求真感情不顧一切嫁給了窮苦的父親,失去了財產的繼承權,簡愛的舅舅拿走外公所有遺產,這也就意味著舅媽其實是用簡愛媽媽的那一份財產來養育簡愛,因此,舅媽沒資格區別教養她。作者這樣寫,總感覺那裡不對,這其實是簡愛媽媽明知道這麼個結果,已經放棄了的啊。
  • 紀念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逝世165周年:夏洛蒂·勃朗特的黃昏...
    今年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逝世165周年。夏洛蒂·勃朗特一生寫了四部長篇小說,她的代表作《簡·愛》(《Jane Eyre》)問世一百多年來,歷久不衰。 ●《簡·愛》在中國 1847年,小說《Jane Eyre》第一次出版,出版後引起轟動,1848年再版兩次。
  • 真正的愛情是精神上的平等,靈魂的契合——走進《簡愛》
    書香作伴,穿越時空,渡過浩瀚的遠洋,我認識了夏洛蒂·勃朗特,徜徉於她的《簡·愛》中,我痴了,醉了,流連忘返。「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我們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這是簡·愛對愛的宣言,她柔情似水,卻烈性如火,她出生低微,人生道路曲折,卻始終維護獨立人格,追求自由、平等,從不向困難低頭。
  • 一個家庭培養出三名女作家,揭秘經典小說《簡愛》創作背後的故事
    夏洛蒂·勃朗特,19世紀英國文學家,是三姊妹裡年齡最大的。上過教規嚴厲,生活條件惡劣的寄宿學校,後當過家庭教師。翻閱過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這部作品的讀者,都被簡愛身上所表現出的的女性傲骨的尊嚴所欽佩。
  • 勃朗特三姐妹才華橫溢,姐姐夏洛蒂《簡·愛》,震撼英國文壇!
    在英國文學史上,有很多奇蹟,其中「勃朗特三姐妹」是最為耀眼的之一。三姐妹中,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出生於1816年4月21日,今天是她204周年誕辰,我們從她的偉大作品《簡愛》中摘錄十句經典段落,感受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學才華。
  • 勃朗特三姐妹 她們一生短暫 卻留下 3 部曠世著作
    早在大姐夏洛蒂 20 歲的時候,曾經嘗試把自己寫的詩歌寄給當時極負盛名的詩人騷塞。結果被騷塞抨擊:「文學不是女人的事情,也不該是女人的事情。」勃朗特三姐妹當然不會甘心。歷經種種曲折,她們以男性的署名向出版社寄去自己的小說:夏洛蒂的「簡愛」,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
  •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毋庸置辯,特別是在她們當時所處的社會——貧富差距巨大,社會等級深嚴,性別歧視嚴重的社會裡,她們小說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主題都是愛情。
  • 愛的力量來自平等和尊重
    在家庭中,男性被賦予更多的經濟責任,女性處於依賴地位,而當女性得到經濟的扶持,失去的則是尊嚴和平等。 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賜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難於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於離開你一樣。上帝沒有這樣安排。但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我走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 人生而平等,從《簡愛》中體驗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平凡
    前言:一個人或許並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卻可以在後期的成長中努力爭取「人生而平等」這份信念。上天帶給自己的也許糟糕透頂,但是你沒法去抱怨,也無法去詛咒,能做的只是憑藉著自己內心的那份善良和勇敢,與自己內在的那份平凡不斷鬥爭。
  • 女文豪夏洛蒂·勃朗特26句名言,生氣勃勃,個性十足!
    點擊上面藍字訂閱關注讀經典文字,聽世界名著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
  • 《簡愛》:比起心機「白蓮花」灰姑娘,我更喜歡真性情簡愛
    《簡愛》的作者是寫出《呼嘯山莊》的艾米莉·勃朗特和寫出《艾格尼絲·格雷》的安妮·勃朗特的姐姐,她就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老大:夏洛蒂·勃朗特。《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體性質的小說,小說雖然寫的都是生活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但又不同於大多數妖豔俗物:小說主要靠心理活動推動情節發展,鬧鬼的紅房子,以及隔空而顯得真切的呼喚,都讓這部小說瀰漫著神話的氛圍。不僅如此,《簡愛》還融合了夏洛蒂·勃朗特的親身經歷。
  • 《簡愛》中的那些至美經典!
    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勃朗特《簡愛》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緲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和你有一樣多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如果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許多錢,我就要你難以離開我,就象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不是以社會生活和習俗的準則和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同你的心靈講話。——夏洛蒂·勃朗特 《簡愛》
  • 九年級必讀名著《簡愛》讀後感
    我們是平等的!」簡愛是一個堅強的人,也是一個靠個人奮鬥的人,她想的只是自己怎樣在社會獲得一個平等地位。她有尊嚴,並且努力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懷抱著《簡愛》,我深深地明白:我就應堅強地活著,努力地活著。
  • 隱於書後——記勃朗特三姐妹
    較之2007年的簡·奧斯汀的傳記電影《成為簡·奧斯汀》,這部描述勃朗特三姐妹的影片名則更加生動,「隱於書後」,每位作家的背後都有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隱於書後的,是隱忍,是不凡,亦或是,都有。  自傳體小說《簡愛》仿若夏洛特的自傳,她如簡愛一樣是個獨立的女性,她也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但她們沒有沉淪在禁忌的愛情裡,人最美好的狀態是活在愛和尊嚴中。
  • 讀艾米粒勃朗特的《呼嘯山莊》有感!
    自此三姐夏洛蒂與艾米莉、兄長勃蘭威爾,還有小妹安·勃朗特一起在家自學,生活由姨母照顧,父親脾氣古怪,家裡休食以吃素為主,生活十分儉樸。由於父親思想比較激進,有正義感,支持工人罷工因此四個兄妹除常以讀書、寫作、杜撰傳奇故事為消遺之外,也同情手工業王人的反抗和鬥爭。
  • 豆瓣評分8.6的《簡愛》:自尊自強的女人,到哪裡都能過得很好!
    文/不飛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就猶如你我,走過墳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夏洛蒂·勃朗特19世紀的英國,在那個男權做主導的社會中,清一色都是歌頌男性的著作,《簡愛》的橫空出世,無疑轟動一時。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傳體形式,通過簡愛這個小說人物,倡導仁愛,呼喚女性解放,這部小說是她的成名之作,也成了流芳百世的文學經典。
  • 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比她們的經典小說更意味深長
    早在大姐夏洛蒂20歲時,她就曾經把自己寫的詩歌寄給當時著名的詩人騷賽,騷賽的回覆是「文學不是女人的事情,也不該是女人的事情」。勃朗特三姐妹在當年那個男女極不平等的社會,最後選擇只能以男性署名向出版社寄去自己的小說。三本小說最終都成功出版了,但當時只有《簡愛》受到了好評,而《呼嘯山莊》並不為人所理解,《阿格尼斯·格雷》更是沒有在文壇上沒有濺起什麼水花。
  •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內涵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不是主張絕對的男女都一樣,不是用男性的價值尺度和行為方式要求女性,讓女性模仿和複製男性行為方式,而是在尊重性別差異的基礎上追求男女兩性間在尊嚴、價值、權利、責任和機會方面的平等。 2.將保障婦女實現發展的權利放到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