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呀!之前跟大家分享我家孩子的時間分配的時候,大家除了關心學習時間的安排,也很關心娃的娛樂時間怎麼安排。
其實呀,現在孩子們除了戶外活動,基本上離不開的就是各種電子產品了,尤其是ipad遊戲、電腦遊戲、或者遊戲機,孩子見到真的兩眼發光。
就好比我家哥哥弟弟,雖然學習、興趣班的時間都安排妥妥的,但我還是會給他們自由娛樂活動的時間,他們也會去玩很多遊戲,比如:
並肩作戰在Minecraft搭建夢想世界
直接用switch玩動物森友會和各類卡牌遊戲等等……
我不會幹涉的,坦白說,我並不抗拒孩子玩遊戲,比起禁止,我更看重如何篩選高品質的遊戲。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通過不同的遊戲得到不同的體驗,有很多體驗和感受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這也能給他們帶來一種我的世界我做主的掌控感和樂趣。
所以與其把遊戲當做學習的洪水猛獸,不如順勢而為,在和孩子約法三章的情況下找一些健康、有趣、適合的遊戲給孩子玩。
那麼有什麼適合孩子玩的遊戲推薦呢?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特地邀請了我的遊戲工程開發師的奶爸朋友@董博,從他的專業又有趣的視角來做個適合孩子玩的電子遊戲大盤點,爸爸媽媽們可以先收藏起來,在孩子5歲以後一起遊戲闖關呀~
開始前,先來跟大家說說3點這篇文章的閱前須知~
這是個好問題。我們不如反過來想想:為什麼不呢?
其實答案啊,和為什麼要給孩子吃冰激凌,帶孩子去遊樂園,陪孩子看海是一樣。
為了讓他們開心呀。
世上有很多不好吃的冰激凌,所以就有人寫冰激凌的評測文章,教大家避開難吃的,推薦好吃的。
世上有很多裝修粗糙,內容空洞,去過之後大呼後悔的遊樂園,於是就有人寫評測文章,來指引大家避開差勁的遊樂園,寫出優秀遊樂園最好玩的部分,讓大費周章來一次的家庭,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享受最多的愉悅。
同樣的,世上也當然有大量製作粗糙的遊戲,惡意讓人沉迷和騙錢的遊戲,以及充滿了色情暴力的遊戲。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我是一個遊戲開發工程師,一個遊戲玩家,一個每天和五歲孩子瘋玩的父親。我給孩子選擇的這些遊戲或者精緻,或者溫柔,或者單純很好玩。他們橫跨多個平臺和遊玩類型,唯一的共性就是:都很適合小孩子。
在真正開始談這個話題之前,我們要先界定一下討論範圍。
從最廣義的角度來進行不準確的概括,遊戲是一種娛樂活動。會有規則,道具和參與者。羽毛球是遊戲,邏輯狗是遊戲,坐在路邊兒和泥玩是遊戲,小孩子玩藏貓貓或者單純在操場追逐嬉鬧依然是遊戲。
本文中提及的遊戲主要指的是電子遊戲,即在電腦、手機或者遊戲機上運行的以娛樂為目的的電子程序。
手機遊戲本文中暫不涉及,好的手遊太多了,如果這篇文章大家愛看的話,回頭我們單開一篇文章來聊適合孩子的優秀的手機遊戲。
這次咱們主要來聊聊電腦和遊戲機平臺上適合孩子的遊戲們。
在開始推薦遊戲之前,我們有最後一個問題要問。
有些孩子會更喜歡玩沒有任何壓力和競爭的遊戲來放鬆,從中獲得愉悅,另一些孩子會從競爭和壓力中獲得克服困難的自我認同感,從而獲得愉悅。二者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絕對的界限——有些孩子會從無壓力類型的遊戲逐漸過渡到有挑戰的遊戲,或者相反。而有些孩子會在心情好的時候玩有挑戰的遊戲,心情一般的時候玩輕鬆的遊戲。
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這裡我們把推薦的遊戲分為非挑戰型和挑戰型兩大類,請按孩子的性格,和孩子平時對挑戰內容的反饋,來決定提供的遊戲類型。
我們不建議專門為孩子挑選有挑戰的遊戲來「培養他們不畏挑戰的性格」,正如我們不會為培養孩子對苦味的耐受就特意給他們買苦味的冰激凌一樣。我們不是為了測試或者訓練小孩子才給他們玩遊戲的。記得我們給孩子玩遊戲的初衷:讓他們開心。
好,那我就開始咯。
這一類遊戲的特點是:不會失敗,或者失敗的時候的懲罰極小或者沒有。遊戲中幾乎沒有人物受傷/敗退/GAME OVER這種負面反饋。適合喜歡掌握自己遊戲節奏的孩子遊玩。
我的世界-創造模式
(Minecraft-Creative Mode)
遊戲平臺:全平臺。連手機上都有。
遊戲玩法:玩家手裡有無限的方塊和道具,在一個近似無限大的空間裡,隨意用創意搭建任何東西。
任何一張適合孩子的遊戲列表裡,Minecraft永遠會佔據一個靠前的位置。
在過去的文章裡,萌芽曾經仔細的聊過這個遊戲。時隔半年,我終於嗅到《我的世界》Minecraft編程的落地了!(附資源下載)
在這個遊戲裡,你可以從搭一個小房子開始,一步一步搭出城堡,雕像,浮島,村莊。你可以設計自動信號機關,可以學習編程,甚至從電晶體開始一點點搭建出全功能的計算機...這是真正的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世界。▼
在創造模式下,玩家不會受到傷害或死亡,也不會受到任何攻擊,還可以飛和潛水,擁有無限的資源,世上大概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玩的遊樂場了~
遊戲裡存在一套抽象於現實世界的,自洽的物理規則,銅會慢慢生鏽變綠,把沙子加熱會變成玻璃,雪升溫會變成水,水低溫下會變成冰。木頭製品比金屬製品更容易損壞...
更棒的是,這個遊戲可以聯機!幾個孩子可以在同一個世界裡一起合作搭建他們心中理想的世界。
但這個遊戲的操作方式是一隻手控制行動,另一隻手控制視角,需要一點點雙手協作能力,不適合年紀太小的孩子玩。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Animal Crossing: New Horizons)
遊戲平臺:Nintendo Switch 獨佔
遊戲玩法:和小動物們在一個島上快樂的生活
這是個以通常的遊戲標準衡量「很奇怪」的遊戲。因為這個遊戲,並沒有勝利和結束,甚至幾乎沒有什麼遊戲目標,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數碼版過家家」。
玩家控制角色在無人島上自由行動。遊戲的時間和季節是和現實世界同步的。玩家可以捉蟲,釣魚,撿貝殼,遊泳,收集家具,擴建房子,和小動物們互動,閒逛和放鬆。
同一臺機器上的多個玩家會共享同一個島嶼區域,可以多人同時遊玩。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個遊戲的時候,都會問 「所以這個遊戲是在玩什麼呢?這不是很無聊嗎?」▼
但是如果真的玩過之後,就會感覺到那種震撼:
在樹林裡坐著的時候,清爽的風吹過樹葉沙沙的響聲;
慵懶的周五下午,從窗戶外面射進來的溫暖的光,間或還有灰塵在光裡無聲的飄動;
百無聊賴的年少的夏天裡,伴著蟬鳴看老式風扇緩緩地轉動擺頭;
在寒冷的冬夜,聽著雪花輕輕落在玻璃上的聲音和火爐裡木柴燃燒的嗶嗶啵啵聲,感受被子裡舒適的暖。▼
沒有人知道設計師是怎麼做到的,但是幾乎你記憶中的每個柔軟而幸福的回憶瞬間,都能在這個遊戲裡復原出來。▼
據遊戲設計師的訪談表示,這個遊戲系列的設計初衷,就是「家庭成員的交流」或者「如何讓不同時間活動的家庭成員可以玩同一個遊戲」。
因為遊戲的時間和現實是同步的,所以孩子可以白天在遊戲裡自由的在島上奔跑,捉蟲釣魚,潛水撿貝殼,和島上的小動物聊天,互送禮物,還給自己加班未歸的父親遊戲裡角色的信箱裡放一封裝著小禮物的信。
等到晚上孩子睡了,加班回來的父親可能會登陸遊戲,拆開孩子送的禮物,去釣那些只有深夜才會出沒的魚,然後放在孩子的遊戲角色的房子門口,再放一個禮物盒,裡面放著一顆在別的島嶼撿到的松果,等著孩子第二天拆開。▼
這樣即使父親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也能通過在遊戲互相留下信息的方式交流溝通。
遊戲裡的人物不會受傷,不會渴不會累。遊戲裡的時間和季節永遠是對應時間裡能出現的最美好的樣子,是十足的治癒了。
遊戲平臺:全平臺,包括手機
遊戲玩法:你是一個洞,吞掉東西來變大,然後吞掉更大的東西。
這個遊戲有一個無釐頭的故事。一隻浣熊用一個逐漸變大的洞吞掉了整個小鎮!你扮演的不是浣熊,也不是甜甜圈,而是——那個洞!
開始只能吃掉小草小石子兒什麼的,逐漸越吃越大,最後吃掉房子,大樓和汽車。後半部分還會有一些解密成分,但是都很簡單。遊戲體驗輕鬆詼諧,很適合孩子玩。▼
大部分關卡玩家只需要操縱方向四處吃東西,把自己的洞慢慢變大就好了。除了最後的boss之外,其他的關卡都不限時,也不會輸。一關結束後會有很多對話,然後是下一關。
不認字的小孩子跳過劇情也可以玩的很開心。有些關可能需要成年人的協助。
這是我家的娃能獨立玩的第一個遊戲。他非常非常喜歡,玩通了大概四五遍,會對著裡面好笑的場景笑個不停。幾乎沒有任何操作門檻,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獲得樂趣。
未命名的鵝遊戲
(Untitled Goose Game)
遊戲平臺:全平臺,不含手機
遊戲玩法:你扮演一隻鵝,不停的惡作劇。
每一個小孩子內心都是搗蛋大王。他們有一顆天真的心,並不想遵從這個世界刻板的規則:
為什麼不能在牆上畫畫呢牆又不會因為我畫了畫就壞掉了啊?
可以把爸爸的水杯藏起來嗎?好想把媽媽的眉筆換成記號筆哦肯定超好笑!
我偷偷的把密碼鎖密碼改了然後看著爸爸在門外干著急好不好?一定超好玩的!
很不幸,作為父母我們無法讓孩子這麼幹。惡作劇好玩,傷害到別人不好玩。誰也不想成為惡作劇的對象啊對不對。
可是如果惡作劇的對象不會真的受到傷害呢?比如說,我們在遊戲裡惡作劇?
這就是未命名的鵝遊戲的核心內容了。你扮演一隻鵝。對,一隻鵝。會滑稽的一搖一擺走路的,oink oink叫的大白鵝。
你的遊戲目標就是儘可能的搗蛋。悄悄把園丁的帽子偷走啦,偷偷趁園丁走過灑水器的時候打開水閥讓他淋一身溼啦,藏在箱子裡等別人路過的時候跳出來嚇人一跳啦,偷偷把別人的鞋帶系在一起啦....玩家扮演的鵝不會被攻擊,最多被人轟走。惡作劇沒成功也總是可以立刻趁對方不注意再試一次。▼
小孩子惡作劇的天性總是要釋放出來的。如果你的孩子本來就喜歡搞怪搗蛋,那就不妨試試未命名的鵝遊戲吧!
這個遊戲還支持雙人遊戲,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組隊搗蛋,一起哈哈大笑,在某個周末的下午,一起度過一段難忘的快樂時光。
當然了,記得告訴孩子,遊戲裡可以這樣做,現實世界裡可不行啊。我的孩子在我這樣說的時候白了我一眼:「我又不是鵝啦!」
極限競速:地平線系列
(Forza Horizon)
遊戲平臺:Xbox,PC(Windows Store)
遊戲玩法:開車在英國的小鎮上閒逛
賽車遊戲通常並不適合孩子玩。賽車遊戲的主要內容通常是比賽誰先到重點。中間要控制方向,油門剎車和換擋,稍有一點失誤就會被別的車超越。一場比賽結束後,是下一場更難的比賽,一直到遊戲徹底打穿。
微軟獨佔的極限競速:地平線系列是個例外。
這個遊戲在普通賽車比賽之外,玩家還可以在一個巨大的區域自由駕駛。這個駕駛過程中,不會有任何懲罰性機制,比如「慢了/出界了/輸了/車翻了/撞壞了」;
相反的,所有玩家的行為都會獲得獎勵。即使玩家的車開出道路之外,把各種裝飾品撞的一團糟,車輛飛出三圈半翻進河裡,遊戲也會開開心心的告訴你「超帥特技!+500分!」 ▼
然後你的車立刻完好無損的出現在河邊,立刻可以繼續開。
遊戲可以解鎖各種各樣的真實車輛,車輛不會撞壞,小孩子可以開各種各樣的車在風景優美的英國鄉村裡撞來撞去。還能和火車、飛機和氣墊船競速(這段估計要大人幫忙玩一下才行)。▼
最新一作是Forza Horizon 4. 其中有一個額外付費項目可以解鎖樂高島。裡面的街道,樹木和裝飾品都是樂高做的。還能駕駛樂高車!別說我家娃了,我自己都兩眼放光。
這款遊戲可以單獨購買,但是有一個更划算的購買途徑:這個遊戲包含在微軟的Game Pass裡。這是一個類似Netflix的月費服務。新用戶有首月1刀的優惠。可惜不支持國內微軟帳號。記得註冊一個香港或歐美帳號就能享受優惠了。買到的話記得提前取消訂閱哦!不然三個月後就要每個月十幾刀的扣錢了。
還有,如果家庭成員裡有汽車愛好者的話,這款遊戲對真實車輛手感的精確還原和裡面真實車輛的豐富程度說不定會讓他們狂喜不已哦。算是個額外收穫!
遊戲平臺:Nintendo Switch 獨佔 (不含Switch Lite)
遊戲玩法:和硬紙板配合的電子玩具
第一次看到Labo盒子的時候,如果沒有心理預期會嚇一跳:怎麼這麼大!▼
沒錯,因為Labo本身不僅僅是一張遊戲卡,包裝裡同時還附帶了好多張配套的預切割的硬紙板和小零件。玩家要和拼樂高和拼四驅車一樣,先把遊戲部件「折」出來。
Labo遊戲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拼裝」。玩家要根據遊戲裡的指引,把硬紙板零件摺疊成小房子,摩託車,釣魚竿,鋼琴,機器人操作背包,越野車駕駛艙等等。每一步拼裝,遊戲裡都有細緻的,可以隨時暫停回看的指引。
第二部分是「遊玩」,當你把switch遊戲機放到硬紙板結構裡的時候,他們就都「活」了!用釣魚竿釣魚的時候,真的要把魚竿甩起來然後轉動搖把收線。鋼琴真的可以彈。摩託車真的可以抓著車把在巨大的越野場地裡四處撒歡兒。▼
第三部分是「探索」。裡面會給孩子詳細解釋每一個活動部件是怎麼工作的,感應設備如何偵測信號轉化成屏幕上的回饋。特別有教育意義。▼
第四部分是最棒的:Labo遊戲裡,提供了一套圖形化編程工具。玩家不用被遊戲本身提供的紙板構件限制住,可以用反光紙+皮筋+隨處可見的硬紙板箱設計自己的遊戲。
想做個遙控車在叢林裡探險的遊戲?沒問題!
想做個雷射槍打靶遊戲?可以做!
想搞個簡易吉他?輕輕鬆鬆就能玩出花來。▼
Nintendo Labo是一個遊戲系列,現在已經推出了四組不同的構件。
01是小裝置合集,包括玩具房,遙控車,釣魚,摩託車和鋼琴;
02是機器人背包。背上紙板背包,連上紙板腳環,抓上紙板操作杆,玩家可以化身成機器人在城市裡肆意搞破壞;
03是交通工具套裝,包括汽車/飛機/潛艇駕駛裝置。玩家可以開著一輛可以變身成車/飛機/潛艇的設備在一個巨大的島上玩耍。
04是VR套裝。可以把switch變成3D眼鏡,其中包括了火箭炮,3D畫筆,照相機,飛鳥翅膀等多種部件。還額外提供了VR遊戲設計套件,玩家可以自己設計VR遊戲。▼
有人可能擔心,都是硬紙板做的啊,那是不是很容易壞啊?確實沒有樂高那麼耐折騰,但是修理起來也很簡單。因為只是硬紙板,所以哪個零件壞了就找一個快遞盒子,按照原尺寸剪一個零件換上就好了。或者乾脆用膠帶一纏,照樣用。
任天堂官方建議6歲就可以參與拼裝了。10歲可以完全自己獨立進行所有的拼裝工作。我自己家玩的時候,孩子要比最低建議年齡更小一些,還不太能幫忙拼裝。但是家長給拼好之後,孩子還是可以玩得很開心的。
注意switch lite不能用來遊玩本遊戲。
健身環大冒險
(Ring Fit Adventure)
遊戲平臺:Nintendo Switch 獨佔 (Switch Lite需要單獨加購JoyCon)
遊戲玩法:目前市面上最優秀的健身遊戲
這個遊戲不用多說了。很多不玩遊戲的人都玩的如痴如醉。
主角偶然間拿到魔力環,釋放了大魔頭。現在要努力闖關,擊敗各種怪物,最後打翻大魔頭,恢復世界和平。
綁上綁帶,拿起健身環,傳感器會把玩家的行動反映到實際遊戲裡。玩家奔跑,遊戲裡的人物就會奔跑。遊戲裡的怪物都是健身器材的樣子,擊敗怪物的方式是:做健身動作!深蹲,弓箭步,平板支撐,椅子姿勢…… 動作越標準,造成的傷害越高。▼
任天堂用世界最優秀的遊戲設計,來誘導你一步一步的開始鍛鍊。在打怪升級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玩了一身汗。▼
而且這個遊戲也很適合孩子玩!遊戲開始的時候會要求玩家原地跑動,推壓和拉動健身環來標定玩家的力量和運動範圍。如果小孩子力量很弱,遊戲會對應調整檢測判定,以確保能準確測量玩家的動作標準程度。記得給孩子單獨建一個帳號哦。
這個遊戲有國行版本,國行版本無法在非國行機器上使用,購買的時候請注意和自己的switch機器版本配套。
遊戲平臺:全平臺 (部分有手機移植版)
遊戲玩法:控制樂高小人闖關
從2005年的《樂高星球大戰》開始,TT Games 公司製作的樂高遊戲系列的很多設計思路一直都沒有變過。
其中有很多從成年人的角度看起來有些荒謬甚至不可理喻:
玩家在街上隨意破壞物品也不會受到懲罰,反而會經常發現隱藏的獎勵。
玩家沒有死亡懲罰,被擊倒之後可以立刻原地站起來繼續玩。
視角大部分時候不可調整。
永遠有大於等於2個角色可以控制。
所有劇情都是嘻嘻哈哈的,即使是《侏羅紀公園》這種原著幾乎是大半個恐怖作品的改編遊戲也不例外。▼
但是當有了孩子之後再回頭看,才能看出這些遊戲的設計精妙之處:
有至少兩個角色可以控制是為了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人物沒有死亡懲罰是為了減少孩子的挫敗感,不需要玩家控制視角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很難用雙手同時控制移動和視角。
所有劇情都要用幽默的方式展現出來也是為了孩子的體驗著想(比如樂高侏羅紀公園裡,在玩家離開公園的時候,會看到霸王龍把之前吃掉的樂高小人一個個吐出來的鏡頭)。
這些永遠把兒童玩家的體驗放在第一位的設計理念,逐漸使樂高遊戲系列在最近二十年裡成為了最適合兒童遊玩的冒險遊戲之一。在國外的很多兒童診所,都會在休息處放一臺遊戲機,讓小孩子可以在等待的時候玩樂高遊戲。
從星球大戰到哈利波特,從印第安納瓊斯到超人總動員,從指環王到蝙蝠俠,從漫威超級英雄到加勒比海盜。樂高遊戲涵蓋了大量不同的題材。孩子可以毫無顧慮的探索每一個樂高世界,充分享受冒險遊戲的樂趣。
而且因為遊戲多數都比較舊了,各個平臺的購入價格都很便宜。基本上每次促銷都打五折或者更低。PC版建議使用手柄進行遊戲。
刺客信條:探索之旅
(Discovery Tour)
遊戲平臺:PC,Xbox,PlayStation
遊戲玩法:自由探索古埃及和古希臘
有一群製作遊戲的人,他們計劃做一個刺客的遊戲。這個刺客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城市裡行動,執行秘密任務同時要隱藏著自己。
做著做著,製作人員們一拍腦袋,既然我們已經把刺客放到了歷史裡,那為什麼不再花點心思,把歷史部分做的真實一點?
於是他們僱傭了一群歷史學者,對他們提出大量的通常只有孩子才會問的問題。歷史學家一一作答後,這群人把真實的歷史一點一點的做到遊戲裡,甚至把所有的知識都做成一個小資料庫,放到遊戲裡供玩家研究和檢索。
這個公司叫做育碧,這個遊戲系列叫做《刺客信條》(Assassin's Creed)。
「有時候你永遠不會注意到的某些細節,是我花了幾周時間才將它們融入到遊戲中的。我感覺很好,因為這能夠增加遊戲世界的可信度。如果一款遊戲擁有歷史上的大量真實細節,那麼它就會更有趣。」 遊戲的首席歷史顧問這樣說道。
而在探索之旅模式下,玩家可以自由地探索沒有任何衝突和戰鬥的遊戲世界,遊歷不同的歷史建築,了解古代的文化和各種職業。遊戲中不再有任何會攻擊你的敵人,也不再有人需要刺殺,你也不再是刺客了—— 你是一個好奇的旅人,在虛擬世界裡探索,用自己的眼睛看那些現實世界中早已經湮沒在廢墟裡,但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和復原,遊戲開發人員在虛擬世界裡整個重建的,整個古埃及和雅典。
你會看到埃及的風沙吹過剛剛完工的嶄新的雪白的金字塔,你會看到廣場上和人爭辯不休的蘇格拉底,雅典時代的所有彩色的大理石雕像還沒有在歲月裡漸漸變成白色——
玩過這個遊戲之後我才知道,所有現在看起來純白的雅典大理石像,當年都是有顏色的。
如果孩子對古希臘和古埃及的歷史充滿興趣而且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這個充滿了奇觀和知識的古希臘和古埃及的世界,會是他們最好的遊樂場。
刺客信條系列每一作都帶有嚴謹的歷史元素,但是只有《刺客信條:起源》和《刺客信條:奧德賽》包含探索之旅模式。探索之旅本身亦可用比較低的價格單獨購買。
這兩作對設備配置要求較高。如果在電腦上玩,建議檢查最低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或者購買後儘快試用,一旦不合適儘快退款。
部分信息摘自:刺客信條是怎樣重現人類歷史的
https://www.chuapp.com/?c=Article&a=index&id=286866這一分類的遊戲和之前的遊戲比起來,難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有隻有一點點挑戰性的,也有孩子可能招架不來甚至連成年人不小心都可能栽跟頭的。更適合年紀稍大的孩子或者脾氣倔強絕不服輸的孩子遊玩。
遊戲平臺:全平臺。連手機上都有。
遊戲玩法:玩家在一個方塊世界裡生存,建造,戰鬥。
在上一節聊過的我的世界和這一個雖然是同一個遊戲,但是這次我們想聊的是不同於創造模式的另一種模式:生存模式(Survival Mode)▼
相比於之前提到的創造模式,在這個生存模式下,玩家手裡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能飛,潛水也有空氣限制。玩家的角色會逐漸飢餓,需要偶爾進食。難度繼續上升的話,遊戲轉入夜晚的時候,黑暗中還可能刷新出會主動攻擊的怪物。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正確的利用手裡的資源就變得非常重要。玩家要利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來生存。
要用木頭來製作木劍木斧木鎬,開採礦石,搭建避難所,造熔爐來進行金屬冶煉。馴服狼,和附近的村民交易,建造電路系統,搭建各種自動設施,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最後建出傳送門,勇闖地下終末世界,擊敗暗影龍,給世界帶來和平。
如果覺得太難,可以在生存模式下,把難度調到最容易的一檔。在這一檔下,生命可以很快自動回復,敵人也不會主動攻擊玩家。方便剛剛開始接觸挑戰型遊戲的小孩子玩。
遊戲平臺:Nintendo Switch
遊戲玩法:捕捉寶可夢,和其他寶可夢訓練師互相對戰。
「收集,養成,交換,對戰」 是寶可夢遊戲從1996年誕生之初就一直沒有改變過的遊戲核心設計理念。
在這個遊戲裡,玩家可以在野外遭遇數百種不同的虛構小動物——寶可夢——並且捕捉他們,訓練他們並且令他們成長和進化。可以和遊戲中的虛擬角色或者自己的朋友對戰和交換寶可夢。
小孩子可以從中找到在野外玩發現奇怪蟲子並且偷偷抓回家養著的那種喜悅。▼
遊戲本身的挑戰性較低,玩家輸掉對戰之後並不會死亡,而是在最近的寶可夢中心重生,並補滿寶可夢的所有數值。
最新一作是在Switch平臺上的精靈寶可夢:劍 和 精靈寶可夢:盾。兩作絕大部分內容完全相同,只有少數幾處可捕捉的寶可夢不同。挑名字順耳或者封面好看的那個買即可。
最大的門檻是,小孩子需要識字才能體會到完整的樂趣。不然的話可能需要父母在旁邊代玩+解說。
精靈寶可夢的早期版本還有很多,可玩性也都很高。出在GBA/NDS/3DS等已經停產的遊戲機上。但畫面比較古老,玩慣了現代智慧型手機的小孩子不一定能適應,在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
馬裡奧賽車8豪華版
(Mario Kart 8 Deluxe)
遊戲平臺:Nintendo Switch
遊戲玩法:賽車遊戲。但是可以和其他對手互相扔炸彈和香蕉皮
這時switch上長盛不衰的遊戲。發售幾年了,卻依然在各個國家的switch 遊戲銷量榜前十佔有一席之地。
馬力歐賽車8包含了大量腦洞大開的賽道。在比賽過程中,玩家可以用各種奇妙的道具互相「陷害」,越是落後的玩家越容易獲得更好更強的道具。遊戲最多支持四個人在一臺機器上同屏幕遊玩,最多支持12人同時聯機。
這也許是最適合孩子的賽車遊戲了。
可以設置成自動加速(玩家不用一直按著油門鍵)
體感轉彎(只要把手柄拿著,不需要按鍵,身體左右傾斜就可以轉彎)
智能賽道保護(玩家永遠不會不小心衝出賽道,每次快要飛出去的時候都會被輕輕拐回來)
在最簡單的模式下,同時開啟這三個保護機制,開始遊戲之後把手柄放到桌子上完全不碰,最後也能跑個前三名。▼
遊戲的挑戰性中等。由於電腦會對你使用道具,簡單模式下,小孩子也不會總能獲得第一名。對於凡事不拿第一就要哭的小孩子要提前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這是我周圍很多家長給孩子玩的第一個遊戲。操作簡單,適合全家同樂。小孩子成功丟出炸彈炸到我的時候,總會笑得東倒西歪。我在孩子四歲的時候給他第一次玩這個遊戲,現在我和他一起玩的時候,已經完全不需要讓著他了。
超級馬力歐:奧德賽
(Super Mario Odyssey)
遊戲平臺:Nintendo Switch
遊戲玩法:操縱馬力歐,擊敗酷霸王,救回公主。
這是我們小時候玩的「超級瑪麗」的最新續作。桃花公主又又又被酷霸王(庫巴)抓走了,這次是被抓去結婚!我們的馬力歐就又又又又踏上了拯救公主,擊敗酷霸王的旅程。
這一代遊戲的特色是,帽子國的一頂帽子的妹妹也被酷霸王一起抓走了!這頂帽子決定和馬力歐合作一起闖關去找酷霸王。
馬力歐可以扔出帽子附身在其他的東西上,比如板慄仔(蘑菇),青蛙,甚至是霸王龍。不同的附身會讓馬力歐獲得不同的能力。附身在青蛙上的時候就可以跳很高,附身在坦克上的時候就可以四處開炮,附身在翼龍身上的時候就可以在空中滑翔...無窮無盡和豐富多彩的創意徵服了全世界百萬計的玩家們。
很多從來不玩遊戲的朋友在玩過這個遊戲之後都忍不住讚嘆,神了,遊戲居然還能這麼玩!太有意思了!▼
遊戲本身挑戰性中等偏上。但是有一個輔助模式。在這個模式下馬力歐生命值翻倍,而且可以原地不動三秒就會自動開始恢復生命。所有遊戲目標都會在地面上顯示箭頭。很適合已經可以比較熟練控制手柄的孩子玩。
如果這個難度下依然有些困難的話,還有一個更加簡單的雙人模式。一個玩家控制馬力歐,另一個控制馬力歐的帽子。控制帽子的玩家不會受到傷害,可以控制帽子飛來飛去來觸發機關和攻擊敵人,適合家長和小一點的孩子一起玩。
我的世界:地下城
(Minecraft Dungeons)
遊戲平臺:全平臺,不含手機
遊戲玩法:打怪獸,變強,打更強的怪獸,變更強。
這是我的世界的一個衍生遊戲。雖然名字裡含有minecraft字樣,但是並不是minecraft主遊戲的一部分,玩法也不同。
這個遊戲裡不包含任何建造的成分。你扮演一個方頭方腦的minecraft小人,在地下城裡打怪物,拿獎勵,提高自己的能力,打更難的怪物,獲得更好的獎勵。所有的場景,物品和怪物都是minecraft主題的。
如果家庭成員裡有遊戲迷的話,不妨問問他們有沒有聽說過一款叫 Diablo 或者暗黑破壞神的遊戲。如果對方聽你說出這個詞之後突然站起來兩眼放光,還一臉激動的問你從哪兒聽說這個詞的,那麼這個遊戲八成可以買來玩。
如果你再火上澆油說一句你從育兒公眾號裡聽說的,說有一個和暗黑一樣的遊戲可以和孩子玩,對方在掏出手機準備掃碼付錢的時候大概率會接一句「你不知道啊,我等這一天,可等了好久了。」▼
這款遊戲就是諸多繼承和模仿暗黑破壞神玩法的遊戲之一。特點是每次冒險的怪物隨機生成,掉落的獎勵也隨機生成,確保每次人物出去冒險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人物可以獲得經驗逐步變強,掉落的獎勵也會讓人物逐步變強。無數種增強方向還可能彼此疊加,最後玩家的人物在變強大的過程中會形成獨一無二的玩法。
遊戲本身雖然是和怪物打鬥,但是畫面是適合全年齡的。如果孩子已經是minecraft我的世界的原版遊戲的粉絲,還會體驗到更多獨特樂趣。主機平臺上支持最多四人本機協作闖關。
難度中等偏高,但是如果和家長一起玩的話會稍微簡單一點。推薦給喜歡恐龍、忍者、機器人的孩子,對minecraft熱愛的孩子,還有盼著孩子趕緊長大好和孩子一起刷暗黑的大人——你們的等待結束了,現在有了一個適合和孩子一起玩的暗黑了,今天就刷起來!
坎巴拉太空計劃
(Kerbal Space Program)
遊戲平臺:除switch之外的全平臺
遊戲玩法:造火箭,發射
孩子有時候會問出這些和火箭相關的問題:
火箭為什麼分成很多段?
為什麼火箭上天后要橫著飛?
太空人在天上的時候都幹什麼?
是不是用五百個發動機綁在一起就能直接飛到土星了?
火星探測器著陸的時候那些氣球是幹什麼用的?
我通常會默默的打開坎巴拉太空計劃這個遊戲,從設計火箭結構開始,把發射,分離,入軌,等待時間窗口,變軌,重入大氣層著陸等等這一套航天的流程演示一遍。用實際行動回答他的問題。
坎巴拉太空計劃是一個嚴謹的太空計劃模擬器。包括火箭的建造,研發資金的獲取,科研項目落實等等細節。
玩家將從最最簡單的火箭開始,一步步學會火箭相關的各種知識,在經歷了無數次爆炸/爆炸/更多的爆炸/登月艙回收時爆炸/進入大氣層時爆炸之後,成功的把火箭發射到月球,火星,甚至建立起自己的空間站和行星科考站。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的終極浪漫。有什麼能比讓孩子親手造火箭更好的啟蒙呢?
遊戲的難度很高,並不適合年齡小的孩子從頭玩到尾。但是他們或許可以饒有興致的在一旁看,或者偶爾幫著按按火箭發射按鈕。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在資源無限的沙盒模式下自己嘗試搭建火箭並升空。
遊戲的所有誤操作和事故都可以倒帶回到火箭沒發射之前的狀態,不會導致折騰幾小時發射一爆炸就全都重來的窘境。另有生涯模式,玩家可以從資金緊張,人員經驗不足的小型航空航天部門,一點點獲取經費,科研創新,累計人員經驗,逐步發展成有錢有人有成就的大型航天局。
當然也同樣適合心裡裝著星辰大海的成年人。
當傳送器出了故障,幾個本來應該傳送到實驗室的實驗員莫名被傳送到了未知小行星的地下深處,要怎麼才能用有限的資源掙扎求生呢?
這就是遊戲《缺氧》的開場。遊戲一直在一個2D平面上進行。這裡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甚至包括氧氣在內!幸好大家每個人都有萬能製造挖掘槍!你要幫助這三個小人開鑿隧道,建造簡易廁所和床,設法用藻類製造氧氣。製造電池和發電機,找到清潔的水,種植糧食和飼養動物,努力活下去,挖到地表,提煉燃料,建造火箭,飛回家去。
我們通常不推薦孩子玩基地建造類和生存類遊戲,因為一是系統和操作太複雜了。二是各種數字不夠直觀。
這款遊戲其實也同樣有這兩個問題,但是都用優雅的方式解決了:
一是複雜的系統是逐步引入遊戲的。開始玩家只需要關注氧氣,然後是食物。接下來很久之後才是細菌,舒適度和溫度。玩家並不需要直接操縱小人的每一個行動,玩家要做的是標記出要做的事情,比如這裡要搭個梯子啦,那裡要挖開來放一個汙水淨化器啦,小人會自己安排時間完成工作。
二是大部分指標在用數字表述的同時,會有醒目的視覺變化和文字提醒。氧氣稀薄的時候,空氣標識會從淺藍色變成深藍色。小人兒在從氧氣進入二氧化碳區域的時候會猛地憋一口氣。電線過載的時候會噼噼啪啪的冒火花,小人兒壓力高的時候會一臉氣呼呼的樣子。非常直觀。▼
另外,這個遊戲裡包含了大量的抽象過的真實知識。比如開始玩家就會知道,人可以呼吸氧氣,不能呼吸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比空氣重,所以所有生活區域都要儘量造的高一點,下面要挖出給二氧化碳的區域。後來還會出現其他的氣體,比如天然氣,氯氣,氫氣等等。
玩家會需要用電解水的方式來制氧,會親眼看到通電的機器把水變成了氫氣和氧氣——同時氫氣逐漸的飄向房間頂部。
玩家會發現水管在流經寒冷區域的時候因為未經保溫隔離而凍結了,會發現高溫下水變成了蒸汽,又在飄到低溫區之後凝結成水,同時低溫區的溫度因為水凝結放熱而上升了。
玩家會發現電力網絡因為負載過高而出現擊穿火花,從而研究怎麼做電力負載分區,用高壓輸電再用變壓器降壓來減少電力損耗。▼
有人經常打趣 「我玩這個遊戲,還得懂基本的微生物學、化學工程、熱力學、電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人力資源、公共管理、物流運輸、交通工程、通風、給排水、材料學、地理學!」
這是玩笑話,遊戲本身所使用的各種對真實世界的模擬都是經過大幅簡化的,我們也不用真的會算流體力學雷諾數才能做出氣密門控制。但是確實,這個遊戲裡,對各種方面的涉獵,會讓玩家對以上的專業的最基礎部分,有一個快速而粗略的定性認識。
我看到諸位讀者腦袋上亮著的燈泡了:欸你等會兒,這不就是我們希望小孩子知道的東西嗎!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這個遊戲很難,我也要在這裡推薦一下的原因了。
這個遊戲難到什麼程度呢,第一次玩的玩家,即使是成年人,最後也總是會手忙腳亂的看遊戲裡的小人氧氣不夠/食物不夠/溫度不舒適/生病/缺少材料而整個居住區域失控崩塌。
但是當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後,帶著孩子一點一點從零開始建造出巨大的地下基地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一邊玩還能一邊講解,為什麼這裡要做隔熱,淨水和髒水為什麼要分開處理,全自動農場的自動控制信號是怎麼工作的,為什麼人要穿防護服,新風系統如何既能保證空氣新鮮還能控制熱量損失。
我家的娃甚至要求我專為他開一個新的存檔,裡面的小人都改成他自己和同學的名字,然後興致勃勃地看小人們在基地裡忙活,好像他自己是班主任一樣。
讀者朋友能讀到這裡,可能已經覺得,嗯,看起來好像很好玩啊!也許可以給孩子玩一點遊戲!可是我對遊戲相關的東西一無所知啊!家裡現在也什麼都沒有,就一個電視。如果要玩遊戲的話,我要準備什麼東西呢?
電子遊戲一定要運行在什麼設備上的。在這裡我們把剛才介紹的遊戲們分成兩類,電腦遊戲和主機遊戲。
電腦遊戲特指運行在家用計算機上的遊戲。咱們自己家有電腦的,臺式機或者筆記本,裡面的掃雷啊紙牌啊都算在這個分類裡。
根據電腦本身的作業系統,又分為windows遊戲,Mac遊戲和Linux遊戲。本文我們說的電腦遊戲,大多是windows平臺下可以運行的遊戲。
需要注意的是,歸類到這一類型的遊戲,並不能保證能在所有的電腦上都流暢運行。如果家裡的電腦本身比較舊,性能比較低,可能無法運行一些剛才提到的遊戲,或者玩的時候會卡頓。
建議在購買遊戲的時候,檢查一下頁面上提到的「最低配置/建議配置」一欄。或者購買後嘗試運行一下,如果效果不佳或者乾脆無法運行,可以立刻申請退款。(Steam,GOG和Epic平臺均支持有限條件的退款,購買時請注意查看相關條款。)
電腦遊戲通常可以用鍵盤滑鼠玩,有些遊戲也支持外接遊戲控制器,也就是手柄。windows有對Xbox手柄的原生支持,如果需要在電腦上玩用手柄的遊戲,建議使用xbox手柄。預算有限的話,也可以選擇上一代的xbox 360手柄。
遊戲平臺:Steam
Steam是一個遊戲商城軟體,可以運行在windows,mac和linux等多種作業系統上。用戶可以從steam中付費購買遊戲。
steam是全球最大的電腦遊戲分銷商,遊戲種類非常齊全。而且中國區的定價比歐美都要便宜很多。逢年過節還有折扣活動,大規模打折的時候很多優秀的遊戲甚至能達到1-2折。支持微信和支付寶付款。支持購買後兩周內,遊玩時間兩小時以內的退款。在購買電腦遊戲的時候,Steam是大部分玩家的首選。▼
又及,國內還有很多steam的仿冒平臺,名字通常在打擦邊球來魚目混珠,比如steam遊戲管家,或者steam盒子之類的。大家一定要注意甄別,切記steam的網址是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 不要從不明來源的地方下載steam客戶端。
其他遊戲平臺:
電腦平臺上還有一些其他的遊戲分銷商店。包括新出現的Epic, 售賣老遊戲的GOG,售賣EA公司遊戲的Origin,售賣UBISoft公司遊戲的Uplay,騰訊的WeGame,還有微軟自己的windows store。都是安全的遊戲購買平臺。值得在意的是,有些商城內的部分遊戲和付款方式不對國內開放,也許需要Paypal或者外幣信用卡來購買。
凡是需要專用遊戲設備在家遊玩的,統稱為家用主機遊戲。我們小時候玩的小霸王,紅白機,都歸為此類。家用主機在國外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是遊戲玩家的主要構成部分。在我國還屬於小眾新興事物。
家用遊戲主機除switch外,均需要連接電視遊玩。switch可以連接電視或者手持遊玩。所有家用遊戲主機均自帶遊戲控制器,即手柄。所有主機均自帶遊戲商店,可以購買數字版遊戲。除Xbox Series S和PS5數字版之外,其他主機均支持實體遊戲,即光碟或卡帶為介質的遊戲。
家用遊戲機現在主要有三個平臺可以選擇,他們之間的遊戲是互相不通用的。但是會有遊戲同時推出適用在各個平臺的多個版本。
Xbox:
Xbox是微軟的遊戲機系列。最新一代是去年十一月推出的Xbox Series X和Xbox Series S。前者性能強,後者性能弱,不支持光碟遊戲但是便宜。有類似netflix的遊戲月租服務Game pass。按月付費,可以玩一百多個精選遊戲。
Play Station:
Play Station是索尼推出的遊戲機系列,最新一代是去年十一月推出的PS5 和PS5 digital. 後者便宜一些但是不能使用實體光碟遊戲。遊戲更加針對成年人用戶。
Nintendo Switch:
Nintendo Switch是任天堂公司的遊戲機。推出於2017年三月。現在有switch和switch lite兩種機型。前者可以連接電視或手持,後者只能手持遊玩不能接電視。有大量的適合兒童的遊戲,是最適合孩子玩的遊戲主機。
所以,我們應該買主機嗎?
取決於遊戲。如果某個想玩的遊戲只在某一個平臺有,那麼就購買這個平臺的機器。比如動物森友會只能在switch上玩到。
如果想玩的遊戲可以在多個平臺買到,而且手邊已經有了其中之一,那就不用再買了。
如果要購買遊戲主機的話,Xbox和Play Station 5現在正在新品上市的緊俏缺貨狀態,建議等價格進一步平穩再買。
因為政策原因,這三種遊戲主機的國行版本缺乏很多功能,不推薦購買國行版本。建議購買海外版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了!我們推薦了一些遊戲,還介紹了遊戲平臺的一些基本知識。不知道有沒有哪幾款種上了草呢?
切記,遊戲是生活的調味品而不是主菜,正如冰淇凌雖然好吃但是不能當主食,主題公園雖然好玩但是不能一輩子不出來。
適度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
祝大家都能享受這種新興娛樂形式帶來的好處,給孩子和自己留下十幾年後想起來依然甜美幸福的愉快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