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冰刃系列一直以輕薄、性能強悍著稱,再加上其前衛、不拘一格的設計風格,一直受到資深玩家群體的追捧和喜愛。近兩年,華碩不斷發力雙屏幕的筆記本,在商務本和設計本中都已經有了非常不錯的產品面世。終於,這次華碩也將雙屏設計帶入了ROG遊戲本中,一塊副屏幕恰好取代了前代冰刃C面上半區域的大面板,由此ROG冰刃雙屏應運而生。那麼這款全新形態的遊戲本到底能給玩家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遊戲體驗呢?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
作業系統:Windows 10 家庭中文版(64位)
主顯示屏:15.6英寸IPS屏(1920×1080、300Hz刷新率)
副顯示屏:14英寸IPS副屏(3840×1100,13°傾斜,支持觸控)
處理器:英特爾酷睿i9-10980HK(8核16線程,2.4GHz~5.3GHz)
內存:美光32GB DDR4 3200(雙通道,板載16GB)
硬碟:2TB SSD RAID 0(2×三星1TB M.2 NVMe PCIe 3.0x4 )
獨立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with Max-Q Design(8GB GDDR6)
電池:90Wh(支持Type-C 65W PD充電)
尺寸:360mm(長)×268mm(寬)×20.9mm(厚)
重量:2.48kg(不含電源)
參考價格:49999元
這款頗具未來感的ROG冰刃雙屏,無論是包裝還是機器的細節都體現了ROG對於這款產品的苛刻和精益求精。ROG冰刃雙屏的外包裝進行了重新設計,外包裝頂蓋的配色、布局和機器的A面一致,做到表裡如一。打開包裝時,不對稱的對開頂蓋設計讓玩家在第一次為新機器開箱時有一種滿滿的儀式感。
ROG冰刃雙屏的A面並沒有延續ROG家族經典的黑色斜切紋理拉絲工藝,而是採用了銀灰色磨砂工藝,不過標誌性的斜切分隔線和「玩家國度」的鏡面Logo依然得到了保留,整個機身金屬感和層次感十足。B面採用超窄邊框設計,配備了一塊15.6英寸的IPS電競屏幕,經過Datacolor Spyder5 PRO實測,該屏幕覆蓋了98%的sRGB色域,70%的NTSC色域,76%的AdobeRGB色域,從結果來看這塊屏幕的色彩表現優秀,無論玩遊戲還是播放高清視頻,都能為用戶還原真實的色彩。此外,這塊屏幕還具備300Hz刷新率和3ms響應時間,從UFO TEST中飛碟的軌跡來看,相比常見的60Hz刷新率和144Hz刷新率,300Hz刷新率在相同時間內顯示的畫面幀更多,帶來了更加連貫平滑的視覺效果。
🔺主屏幕遊戲時,副屏幕可以瀏覽網頁和查詢戰績。
對於玩家而言,在MOBA遊戲中技能的預判,FPS遊戲中的跟槍、預瞄等操作都對刷新率的要求極高。此外,這塊屏幕還支持G-Sync技術,它可以讓遊戲畫面無撕裂,更流暢,從而為玩家帶來更加沉浸式的遊戲體驗。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遊戲本由於追求寬視野的窄邊框設計,取消了遊戲本的前置攝像頭和麥克風,而ROG冰刃雙屏在這一點上卻並不妥協,它非常貼心地為玩家額外配備了獨立的1080p全高清攝像頭和底座。這款攝像頭採用摺疊設計,不僅攜帶方便,搭配底座使用時形態更是靈活多變,讓你在任何使用場景下都能找到最合適的拍攝角度。同時,它還支持60FPS低延遲錄像和降噪麥克風陣列,對於熱衷於開黑的玩家而言,實用性非常高。
🔺獨立摺疊攝像頭搭配底座,任意場景下使用都能找到合適拍攝角度。
整個ROG冰刃雙屏最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無疑集中在了C面,當覆蓋C面上半區域的副屏幕隨著頂蓋打開緩緩升起,緊接著開機,副屏幕隨即出現科幻感十足的壁紙,這一刻讓人仿佛窺探到了一款來自未來的遊戲本,效果十分驚豔。這塊副屏幕官方將其命名為ROG ScreenPad Plus觸控副屏,它的尺寸足足有14英寸,解析度為3840×1100,sRGB色域為100%,傾斜角度為13°。需要注意的是,副屏幕的傾斜角度固定,不支持隨意調節。此外,這塊副屏幕還支持觸控操作,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快捷。
🔺副屏幕傾斜13°,便於觀看和操作。
鍵盤方面,ROG冰刃雙屏的按鍵鍵程明顯,每一次觸發反饋靈敏,無衝突,回彈力度也比較適中。此外,整個鍵盤的細節也進行了精心優化,RGB背光鍵盤配合神光同步技術,可以自定義個性酷炫的燈效聯動效果。最右側將奧創智控中心、副屏幕開關、方向鍵/翻頁模式和電源獨四個按鍵立出來。空格鍵也進行了經過加大設計,並且還附贈了一塊可拆式掌託。觸控板區域則繼承了冰刃系列特色的觸控板與虛擬數字小鍵盤結合的設計,只需通過長按觸控板左上方的標誌就能進行快速切換。
🔺附贈橡膠鍵盤掌託
🔺數字鍵盤與觸控盤結合
🔺觸控板頂部4個獨立熱鍵
🔺RGB背光鍵盤可配合神光同步技術
最後說說接口,ROG冰刃雙屏的接口分布在機身左右和背後。左側是一個電源接口、一個麥克風接口和一個麥克風+耳麥接口。右側則是兩個USB3.2 Gen2 Type-A接口和一個雷電3接口(支持4K@120Hz/8K@60Hz輸出、DisplayPort1.4和Power Delivery3.0反向充電),背部是一個千兆RJ45網線接口、一個HDMI 2.0b接口(支持4K@60Hz輸出)和一個USB3.2 Gen2 Type-A接口。
🔺左側接口一覽
🔺右側接口一覽
🔺背部接口一覽
整體而言,ROG冰刃雙屏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接口配置,對於大多數玩家而言,無論是外接顯示器,還是鍵盤滑鼠,這樣的接口配置都是綽綽有餘的。值得一提的是,ROG冰刃雙屏支持新一代英特爾Wi-Fi 6無線網絡連接,不僅可以讓機器的網絡更加快速穩定,還可以在多設備接入無線網絡時減少網絡擁堵,降低延遲。
ROG冰刃雙屏的雙屏幕設計在視覺上給予了玩家足夠的衝擊力,不過炫酷歸炫酷,這塊副屏幕的實用性到底如何還是有待驗證。
首先從遊戲體驗來看,目前市面上遊戲自身能很好適配這種雙屏幕玩法的微乎其微,因此這塊屏幕的用武之地更多是遊戲的第三方助手。我們以WeGame體驗為例,WeGame並沒有對這塊副屏幕進行特殊定製,使用時需要手動將其移動至副屏幕,並且界面大小也需要手動調節與副屏幕可顯示區域適配。比如我在玩《雲頂之弈》時,可以查詢WeGame推薦的版本強勢陣容,根據推薦來決定英雄站位、裝備分配和陣容過渡等。此外,在等待戰鬥開始的空閒期間,我甚至能在副屏幕上播放提前選好的視頻或者直播來打發時間,以及回復QQ消息。
🔺副屏幕預裝了輔助軟體,幫助用戶便捷使用和上手。
在辦公方面,ROG冰刃雙屏也給我帶來的不錯的體驗。筆者日常工作主要是碼字,電腦經常需要同時運行多個瀏覽器頁面、Word、TXT文檔等,而一個屏幕的空間相當有限,重重疊疊的頁面時常讓我眼花繚亂。而使用了ROG冰刃雙屏後,我將正在編輯的頁面和素材頁面分別放在主副屏幕上,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此外,在使用一些內容創作軟體時,我們可以將監控器、時間軸和素材庫等工具放在副屏幕,為主屏幕預留更多工作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塊副屏幕還預裝了輔助軟體,通過這款軟體,可以實現副屏幕亮度調節、主副屏幕顯示頁面一鍵互換、手寫輸入等操作,進一步提升用戶與副屏幕的交互便捷性。當然,雙屏幕的可玩性還遠遠不止上述描述的這些,期待其他已經上手這款產品玩家的奇思妙想了。
ROG冰刃雙屏的處理器採用英特爾酷睿i9-10980HK,該處理採用14nm製程工藝,擁有8核心16線程,熱設計功耗(TDP)為45W,基礎頻率為2.4GHz,最高可睿頻至5.3GHz。為了直觀地看到這臺機器的性能表現,我們通過多種軟體對其進行了測試,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測試都將機器設置在增強模式上進行。
首先是對處理器渲染能力的測試,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這顆處理器的單線程性能得分為208cb,多線程性能得分為1866cb,同樣在CINEBENCH R20測試中,這顆處理器的單線程性能得分為483pts,多線程性能得分為3827pts。此外,我們還在PCMark 10對其進行了基準測試,得分為7063。而在PCMark10 Extended中,其成績為8948。
顯卡方面,ROG冰刃雙屏配備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with Max-Q Design顯卡,在GPU-Z軟體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款顯卡採用12nm製程,顯存為GDDR6,核心頻率為835MHz,Boost頻率為1180MHz,同時還支持光線追蹤和DLSS技術,能帶來畫面更真實的遊戲體驗。我們通過3DMark對其進行了多項理論成績測試。在用於DirectX 12基準測試的Time Spy中得分為9114,其中顯卡分數為9092,在用於DirectX 11基準測試的Fire Strike中得分為20349,顯卡分數為23397。
此外,我們也分別進行了Time Spy Extreme和Fire Strike UItra測試,最後結果為4116和5539。當然,由於RTX顯卡支持光線追蹤,Port Royal測試必不可少,其得分為5469。從總的測試結果來看,這臺機器遊玩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大作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硬碟方面,ROG冰刃雙屏搭載了2TB SSD—它是由兩塊三星1TB M.2 NVMe PCIe 3.0 x4組成,通過AS SSD Benchmark軟體測試(1GB測試數據)得出其連續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為2864.52MB/s、1574.76MB/s。內存方面,它搭載的是美光32GB DDR4 3200雙通道內存,經過AIDA64的內存測試,其讀取速度為42797MB/s,寫入速度為44679MB/s。
為了讓玩家們更加直觀的了解ROG冰刃雙屏的性能,我們還通過《絕地求生:大逃殺》《古墓麗影:暗影》《孤島驚魂:新曙光》《全面戰爭:三國》《刺客信條:奧德賽》共五款遊戲進行了實戰體驗。在《絕地求生:大逃殺》的1920×1080解析度、超高畫質下,測得其成績為152.219fps,完美運行毫無壓力。而在《孤島驚魂:新曙光》的1920×1080解析度、極高畫質下,其成績達到了102fps,同樣超過了60fps絕對流暢遊玩的標準。在《全面戰爭:三國》的1920×1080解析度、極高畫質下,我們選擇了場景較大且部隊較多的戰鬥場景進行測試,其成績為74.5fps。在《刺客信條:奧德賽》的1920×1080解析度、極高畫質下,這款遊戲本取得了67fps的成績,依然超過了60fps絕對流暢遊玩的標準。
🔺在遊戲時也能查找攻略以及觀看視頻
🔺主屏幕300Hz刷新率帶來更連貫平滑的畫面體驗
最後,我們還選擇了支持光線追蹤的《古墓麗影:暗影》進行測試,首先在1920×1080解析度、超高畫質下關閉光線追蹤,我們可以看到最後的成績為109fps,隨後我們在相同解析度和畫質下開啟光線追蹤,雖然其成績大幅降低至68fps,但依然達到了60fps的絕對流暢遊玩標準。綜合來看,目前市面上的絕大多數大型遊戲,ROG冰刃雙屏都能在遊戲所能達到的最高畫質下以60fps以上的幀率運行,能滿足玩家們隨時隨地暢玩遊戲的需求。
考慮到有些玩家可能會在沒有電源的環境下使用機器,我們主要通過PCMark10中的現代辦公和遊戲兩個場景來進行測試。電池供電的情況下,機器會自動切換為靜音模式,並且無法開啟增強模式,以保證最大程度的續航。在遊戲場景中,機器初始電量100%情況下,進行1小時09分鐘的遊戲後電量剩餘20%。
而在辦公場景下,機器的續航雖然有所增加,從99%電量用到3%電量,耗時2小時38分鐘。從續航測試的成績來看,ROG冰刃雙屏的表現並不令人太滿意,落後於市面上絕大多數遊戲本。不過考慮到其輕薄的機身和強悍的配置,以及一塊額外的大屏幕,續航時間稍弱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續航上它額外支持了Type-C 65W PD充電,在充電方式上具備其他遊戲本所沒有的優勢。
ROG冰刃雙屏的散熱技術也進行了革新,官方稱之為「冰川散熱架構2.0Pro系統」。副屏幕後方採用AAS Plus風洞技術,隱藏了兩個進氣口,它們不僅能加大機身內部空氣流動,還能有效將副屏幕遠離重點發熱區域,增加副屏使用壽命。
機身內部則是採用5熱管4風口設計,同時配備0.15mm冰翼鰭片和雙12V絕塵風扇,可以維持機器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處理器還增加了Thermal Grizzly暴力熊液態金屬散熱技術,相比傳統的矽膠介質,液態金屬能讓導熱片和晶片無縫結合,讓兩者之間的接觸面積儘可能最大化,從而快速將CPU產生的熱量傳導至散熱模組。除此之外,暴風增壓智能散熱系統讓玩家可以根據不同使用場景,選擇靜音、性能和增強三種模式,不同模式下,風扇會自動切換不同的風速,以及維持不同的性能。
為了測試ROG冰刃雙屏的實際散熱表現,在25.1℃的室溫條件下,我們在增強模式下,通過雙烤來進行測試。增強模式下,雙烤30分鐘後,CPU溫度為88℃,功耗為45W,頻率維持在2.8GHz。顯卡溫度為77℃,功耗為88W。機身表面溫度以增強模式下雙烤結果為例,其正面最高溫度為48.5℃,集中在副屏幕和鍵盤交接處。副屏幕溫度絕大多數區域維持在37℃以下,長時間高負載使用也不會有燙手的感覺。此外,鍵盤和觸控盤區域基本維持在40℃以下。總體來看,機身內部的熱量得到了充分排出,能給玩家指尖帶來清涼感受。
總之,ROG冰刃系列無論從設計還是性能來說都堪稱目前市面上輕薄遊戲本中標杆級別的產品,而此次推出的ROG冰刃雙屏將這個系列再度推向了另一個頂峰。卓越的雙屏設計加上頂尖的硬體配置讓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賦予了輕薄遊戲本更多的想像力。當然,這一切也註定了它的價格顯得有些高高在上,如果你是時刻追求最前衛的科技新品體驗,並且預算充足的硬核玩家,那麼ROG冰刃雙屏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