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結一:沒大陸帶動,臺灣今年經濟難維持正增長

2020-12-12 觀察者網

導讀

今年1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到2356.9億美元,給臺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據統計,1月至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為近10年最高。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島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如果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的帶動,臺灣經濟今年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消息,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廈門和臺北兩地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在會上表示,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的前途所在。

劉結一指出,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遭受嚴重衝擊。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祖國大陸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危機中遇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長期向好態勢更加鞏固,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劉結一表示,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們全力支持大陸臺胞臺企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救治確診臺胞重獲健康,全力幫助滯留湖北臺胞順利反臺。許多在大陸的臺胞走上抗疫第一線,許多島內臺胞突破障礙積極聲援祖國大陸抗疫。我們出臺「11條措施」等系列政策舉措,助力大陸臺企有序復工復產達產,普遍實現穩定經營、健康發展,不少臺企取得大幅增長。一些大企業持續投資增資,臺企在大陸上市形成新熱潮。

圖源: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網站

劉結一指出,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我們有序恢復兩岸交流,許多臺胞克服疫情影響,衝破島內人為障礙,踴躍參與海峽論壇、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海—臺北雙重論壇、京臺科技論壇等一系列線上線下重要交流活動。疫情是一塊試金石,既映射出兩岸同胞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作為,彰顯出兩岸同胞血濃於水、休戚與共的本質,也凸顯出涇渭分明的是與非。

劉結一指出,祖國大陸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正增長的引擎,也對島內經濟起到強有力拉動作用。今年1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到2356.9億美元,給臺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據統計,1月至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為近10年最高。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島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如果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的帶動,臺灣經濟今年將難以維持正增長。國家強盛,兩岸中國人才能過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劉結一指出,在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祖國大陸堅定推進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這是對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的深切關愛,是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機遇的具體體現。實踐證明,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前途所在。

劉結一指出,展望未來,兩岸同胞應該充滿信心,精誠合作,立足中華民族復興新的歷史方位,抓住新機遇、再創新輝煌。不久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未來5年至15年的宏偉藍圖。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光輝前景,共同的歷史機遇。《建議》涉臺部分確定了明確的目標,強調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這些重大機遇和長期利好,將為廣大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創造跟廣闊的空間,為臺灣同胞加入民族復興進程提供更有力支撐。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建議》,支持更多臺胞臺企在參與「十四五」時期建設中實現更大更好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提質增效,在新發展格局中再上新臺階。

劉結一指出,上個月,我們同東協十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發展活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區,協定成員國總人口22.7億,GDP合計26.2萬億美元,總出口額5.2萬億美元,均佔全球約30%的比重。協定將實現地區各成員國之間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極大提升區域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地區吸引力和競爭力,為促進地區的發展繁榮增添新動能,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劉結一指出,近水樓臺先得月,協定也是臺胞、臺企、臺商立足大陸、布局未來的重大利好,充分參與、深度融入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大收穫。本次峰會年會以「面對新情勢,再創新契機」為主題,既體現兩岸企業家和各界人士共同應對複雜變局和風險挑戰的決心,也展現大家抓住歷史機遇、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跨進新發展階段的期望。當前形勢下,臺灣各界有識之士和廣大臺胞更要秉持民族大義,克服障礙、排除幹擾,把握兩岸關係發展大局,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正確道路,與大陸同胞一道共擔民族復興責任使命,共享國家發展尊嚴榮耀,希望本次峰會深入交流、凝聚共識、推進合作、達成更多成果,為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 吳豔林 陳蔚

相關焦點

  • 劉結一:祖國是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前途所在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當日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指出,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前途所在。劉結一說,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遭受嚴重衝擊。祖國大陸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對島內經濟起到強有力拉動作用。
  •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來源:央視@央視新聞 12月16日消息,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
  • 劉結一: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前途所在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表示,實踐證明,祖國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前途所在。劉結一說,回首即將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遭受嚴重衝擊。
  • 若沒大陸臺灣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據央視新聞消息,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對於這個數據,陸委會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日前民進黨發言人所謂「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的增加,證明大陸需要臺灣」相關言論引起熱議。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盛九元日前就此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他表示,民進黨發言人持續炒作「兩岸經濟誰依賴誰」一議題,其核心就是要將兩岸經濟合作「泛政治化」,為民進黨「反中去中」張目。
  • 事實證明臺灣離不了大陸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不斷推動「去中國化」,篡改歷史課綱,妄圖切斷兩岸之間的歷史文化聯繫。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又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大肆打壓兩岸之間的交流活動,甚至還提出要在經濟上和大陸「脫鉤」。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
  • 大陸依賴臺灣?臺當局好大的口氣!國臺辦一番話狠狠敲打「臺獨」
    12月16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稱,近期兩岸分別公布了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對於這個數據,臺灣陸委會稱,就增長的品相觀察,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進口。
  • 楊澤軍:數據顯示臺灣的經濟出路在大陸
    與此同時,兩岸貿易卻逆勢上漲,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下,兩岸經貿仍有良好表現。從數據看,在兩岸貿易中臺灣處於明顯的有利地位,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2020年1至6月,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達578.3億美元,而2020年6月一個月,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也高達113.3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兩岸經貿關係仍表現出較好勢頭,可見兩岸經貿關係旺盛的生命力,顯示臺對大陸經濟依賴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變。
  • 大陸經濟好臺灣才會好,就大大方方認了吧
    今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過兩岸都取得了相對不錯的經濟成長。近期兩岸公布的今年前11個月貿易數據表明,大陸繼續作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對陸出口創下歷史新高。事實是,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是因為「脫中」?我們拿數字說話
    圖片來源:網絡日前,韓國《朝鮮日報》發表了一篇報導說,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率為全球兩千萬人口以上經濟體的第1名,並稱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臺灣與大陸「對抗」,關鍵在於臺灣「脫離」中國(大陸)」。根據臺當局「財政主管部門」自己的統計,中國大陸(含香港)去年1月至11月仍是臺灣出口第一大市場,佔臺灣總出口額43.8%,為近20年最高,貿易順差近800億美元,若以新臺幣換算超過2萬億元,佔GDP超過1成,由此來看,中國大陸仍是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事實勝於雄辯。過去一年,大陸佔臺灣佔出口額四成多的比重,這能夠叫「脫離」大陸嗎?
  • 臺灣出口商品的43.8%銷往大陸,港媒:疫情放大大陸對臺經濟重要性
    兩岸日趨緊密的經貿聯繫頗引人注目: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一是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今年1月到11月,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總額達到195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9%,其中僅11月份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44.6億美元。之所以會有這麼傲人的成績,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宅經濟等新興科技開始興起,再加上美國對華為實行禁令,大陸扶持半導體政策等,拉動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一增長主要由投資帶動,民間消費負增長臺灣2020年全體投資增長5.10%,其中民間投資小幅增加,政府部門投資增長8.93%,公營事業投資大幅增長34.76%。在投資增長帶動下,島內部門對GDP的貢獻率為0.42個百分點;再加上海外部門的1.86個百分點,使得前三季的GDP增長率達到2.28%。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 今年前8月對大陸出口大增12%,「臺灣製造」競爭力還是很強?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據臺媒報導稱,臺灣外銷訂單持續保持暢旺,8月更是創下兩位數增長,漲幅更達到10年來同月之最。其中,外銷到大陸(含香港)的訂單比上月增長7.5%,比去年同期增長21%。對於這份成績單,臺當局官員稱,第三季度應能創下歷年新高,而全年則有望實現正增長。
  • 今年10月臺灣接大陸和香港訂單金額創歷年同期新高
    中新社臺北11月20日電 臺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20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10月臺灣接大陸和香港的訂單金額達1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創歷年同期新高,已是連續9個月正增長。今年10月,臺灣外銷訂單總額為515.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1%,創歷史新高。其中,美國訂單169.5億美元,同比增長17.1%。而歐洲訂單114.4億美元,同比減少0.1%。據中央社報導,官員稱,資通訊產品與電子產品是帶動臺灣外銷訂單金額增長的主力,5G通訊、新興科技令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存儲器等接單增長。
  • 臺灣陸委會稱「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
    臺灣對大陸貿易總額數據12月9日晚,臺灣陸委會公布了兩個消息。一是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從今年1月到11月,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在內)的貿易總額達到1951.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2.9%,其中僅11月份的出口額就達到了144.6億美元。
  • 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兩岸統一後,臺灣同胞腰杆會更直
    劉結一 圖自視覺中國 劉結一說,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這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對廣大臺灣同胞的照顧、關愛和體諒。「一國」是歷史定論,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兩岸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兩制」為了照顧臺灣的現實情況,為了保障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 在和平統一以後,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社會制度會得到充分尊重,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會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