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體罰學生揪眼皮,無人生怨,懲戒有度源於骨子裡的善良

2020-12-21 清水論道

一位小學老師以獨創的『』揪眼皮『』體罰學生聞名。

常常,他一隻手揪住學生的上眼皮,一隻手拿著學生的作業本,口中

念念有詞:

『』看看,好好看看,你的作業是怎麼寫的?『』

非常奇怪的是,幾十年過去了,被該老師揪眼皮的學生不計其數,但沒有一個記恨他的。每當大家提及此事,言語中洋溢的滿滿是開心和溫暖。

筆者曾經被多次揪眼皮。

三年級的時候,一次語文課,要求寫一篇「表決心」作文。

筆者喜歡寫記敘文,樂於具體人物的描述,每寫此類題目,文章必成為老師在全班宣讀的範文,有興奮和洋洋自得感。但本人拙於論述,對像「表決心」之類題型寫不好,因此有牴觸情緒。

老師這次要求不高,只要寫足300字,就允許回家。

離正常放學時間已超過1小時了,仍有十多個學生留在教室裡,我是其中之一。

我舉起了手:

「Z老師,299個字行不行?」

老師有點錯愕,遲疑了一下,堅定地回答:「少一個字也不行!」

當著老師的面,我在寫就的句子「我們要……」中添上兩個字變成「我們一定要……」。

「好了,Z老師,現在又多了一個字。」

老師盯住我的眼睛,露出「狡黠」的笑:『』請你上來,讓我數一數。『』

戰戰兢兢地走向講臺。

左手拇指和食指揪住我的右上眼皮,右手拿著我的作文本,Z老師:

「看著,我們一起來數,1,2,3……」,故意念得很慢。

眼皮持續輕度刺痛,為緩解疼痛,不由自主向老師靠近。老師卻在後退……一幅十分滑稽的畫面。

事實上,字數遠遠超過300,是我在「挑釁」老師,藉此表達對此類題目的不滿。

老師心知肚明,順勢來一次敲打。

……

Z老師對凡是犯錯誤的學生都採取揪眼皮的方式,不論親疏,不論家長身份地位,不論學生平常成績好壞,給大家有一種公平感。

所謂錯誤包括不寫作業、字跡潦草、作業犯簡單錯誤、上課講話不認真聽講、打架鬥毆等等。

揪眼皮的力度掌握得好,從來不留下青紫痕。對男生、皮糙肉厚者揪的重一點,女生略輕。有嬌弱女生被揪後雖然當時淚眼婆娑,過後往往能破涕一笑。

沒有侮辱感,不傷自尊,家長和學生感受到的是Z老師的負責任,裡面有滿滿的善意和愛。

青少年教育是否應該使用體罰措施,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

支持者認為:

古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可見,『』愛心『』不如嚴加管教,適當的懲罰是必須的,只要不傷害到孩子身體正常發育和心理成長。

棍棒底下出孝子

吃喝玩樂是人之天性,不加外力控制和監管,未成年人走向懶惰、邪路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古代私塾先生有用戒尺打手心、打屁股等習俗,只為制止懶惰和不良行為,鼓勵勤奮好學,行正路。

西方諺語「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省下棍子,慣壞孩子),與中國「不打不成器」如同一轍,也是支持適當體罰學生的例子。

反對體罰學生者認為:

體罰有可能阻礙孩童智商發展,使孩子變傻。對未成年人應該強調『』愛心教育『』,用愛感化他們,用愛引導他們。只有「愛」才能使他們在人格和心靈方面健康成長。

當今世界各國對體罰學生有不同法律制度。歐洲部分國家嚴禁一切體罰學生行為,而韓國教育法明確規定允許老師對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生進行體罰,美國部分州規定老師用棍棒、木板打違紀學生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

學校、幼兒園、託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

總的說來,我國已經頒布的法規禁止體罰未成年人。Z老師的揪眼皮行為如果放在現今,一定屬於違法,會受到教育管理部門處罰。

一段時間,社會各界討論提出,絕對禁止體罰學生似有不妥,給老師適當懲戒權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規範老師體罰方式和度才是正常育人之道,對體罰不應該一禁了之。

雖然法律法規可以細化老師懲戒學生的具體行為,但不能規範老師心中的善和惡。

被老師體罰,記恨二十年反打老師

假如老師心中有善,就像我的Z老師,那種體罰沒有對我們造成任何肉體和精神上的傷害,讓人能感受到是真正為我們好,是恨鐵不成鋼,是深深愛意。

假如老師心中有惡,不對學生有任何語言和肢體動作,光一個『』不理睬『』這種冷暴力也足以毀掉一個孩子。就像極個別老師所講:我讓你孩子變好不容易,毀掉他易如反掌。

中國有句俗語:打人不打臉。打臉也叫掌摑,特別是當眾打臉,肉體疼痛是次要的,人格和尊嚴踐踏痛徹心扉。

不久前,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河濱小學發生的小學生跳樓事件,媒體報導老師曾經掌摑小女生。試想一下,這一巴掌對該女孩造成了多麼大的心靈創傷!可以肯定的是,僅僅作文批改中的一次「負能量」評語,不足以導致一個孩子去放棄寶貴生命。

常州小學生跳樓,曾經被老師扇耳光

查一查該老師平時是否還有其他看似不違法的冷暴力?這些冷暴力持續了多長時間?這位女老師為什麼認為揭露妖怪「虛情假意」不是「正能量」?

老師骨子裡的善良包括理智和寬容兩個方面:理性對待學生所犯錯誤,批評也好體罰也好,其目地真正有益未成年人;多一分大度和寬容,包涵孩子們不成熟對自己的冒犯或不恭,通過身體力行樹立起值得孩子們尊重的威信。

假如Z老師當初對我的「冒犯」行為火冒三丈,對我拳打腳踢甚至扇巴掌,我不知道是否還會對語文課有興趣?我不知道今天是否還能完整寫出該篇文章?

致謝,所有辛勤耕耘並心地善良的老師!

讀者對體罰學生怎麼看?什麼樣的教育制度才能懲惡揚善?歡迎留言。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教育懲戒度說紛紜
    家長們也希望學校的老師能「壓住」這些學生,可是老師一不敢管,二不敢罰,而且孩子也能感覺到老師的「不敢」,老師的權威受到挑戰。「真到了該管一管的地步了!」對懲戒持贊同意見的家長,同時也對懲戒心懷顧忌,畢竟那「板子」要落在自己孩子身上。不過當看到《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當中,明確了教育懲戒與體罰相區別時,家長們都放下了一顆懸著的心。
  • 學生被老師體罰後身亡:那個最愛打人的老師,我再也不用怕到發抖
    細心的網友可以發現,每過一段時間,熱搜上就會出現類似教師體罰學生的新聞,包括前段時間的「繆可馨事件」,但似乎並沒有引起相關部門和老師的重視。所以,今天的這篇文章,海棠覺得有必要再寫寫,給每一位老師,也給每一位家長。時間回到9月10日,教師節這天。
  • 教育部首次定義教育懲戒概念,把「戒尺」還給老師
    文/程林倩據12月30日報導,教育部日前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首先明確了懲戒的內涵,老師懲戒孩子的條件是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其次釐清了懲戒的邊界,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共同的規則要靠共同的理念推動其運轉。
  • 小學生上課瘋鬧被打手,老師遭停課:懲戒學生,合理尺度何在?
    為何老師要遭受這樣的「待遇「? 而且,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山東五蓮縣一中學老師,因學生逃課而體罰學生,結果被停止續籤聘用合同,還被納入了「黑名單」。 而四川蒼溪一名10歲的小學生,由於數學題沒做好,遭受了體罰,不僅戒尺打了手心,還罰了跪,結果不幸去世了。
  • 班主任須知沒有懲戒的班級雞飛狗跳,這樣懲戒學生能取得良好效果
    說明了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非要做,就得被懲戒。適當的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規則和秩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抗挫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頑強的意志。可如今隨著「賞識」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家長也好社會也罷,都護著孩子,連老師語言批評都忌諱,更別說老師使用懲戒手段了。
  • 打耳光、揪耳朵、拽頭髮、撕臉皮……班主任多次體罰學生 被停職處理
    9 月 2 日,一段被標註為 " 徐州三十一中初二(9)班 32 個學生被毆打辱罵 " 的視頻在網上傳開,視頻中一名被指為班主任盧某的女子,對多名學生實施打耳光、揪耳朵、拽頭髮、撕臉皮等行為,並用言語侮辱部分學生家長。
  • 女老師對多名學生打耳光、揪耳朵
    老師撕扯學生臉 視頻截圖掃碼看視頻2日上午,一段被標註為「徐州三十一中初二(9)班32個學生被毆打辱罵」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在4分42秒的視頻中,一名被指為班主任盧某的女子,對多名學生實施打耳光、揪耳朵、
  • 學生被老師罰做200個深蹲致橫紋肌溶解 教育懲戒權邊界在哪
    涉事學校南豐一中的校長表示,該老師體罰學生肯定不對,但當時的出發點是抓學生單詞過關,有一種懲罰的意味,但該教師認為這並不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不少人可能與校長的想法類似,將該事件與近些年討論比較火熱的「賦予教師懲戒權」聯繫起來。
  • 封面評論|讓學生做200個深蹲,不是教育懲戒是暴戾洩憤
    一位家長反映,其女兒因聽寫英語單詞表現不佳,被老師罰做200個深蹲,致其橫紋肌溶解,甚至出現血尿。當事老師表示,學生缺乏鍛鍊,本意是為她好。(澎湃新聞)儘管在日常教學實踐和社會認知中,關於「體罰」「變相體罰」的定義與範圍尚有爭議,但就這起事件而言,涉事老師無疑是存在嚴重過錯的。在事發鬧大之後,我們又聽到了那些無比熟悉的自辯。
  • 教練讓學生用便池水洗臉,體育不是體罰
    據新京報報導,一段《教練體罰學生用便池水洗臉》的視頻,於近日在網絡熱傳,引起眾多網友的氣憤。對此,遼寧錦州市文化旅遊體育服務中心日前通過公眾號發布情況通報:經查,此視頻攝於2017年。此跆拳道教練員戴某某,於2019年12月已被停止執教。
  • 使用體罰,老師不是原罪,背後深層的原因更值得反思
    但是,打不是目的,最終結果還是教育,體罰的初衷還是懲戒,懲戒的目的還是長記性,教育方式得當,不太過分的懲戒都是可以的。比如說有些老師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式,記不下來學不會那就抄,十遍二十遍一頁兩頁都很正常,但是這麼做有意義麼?或者來說,教育能力越差的老師,喜歡使用變相體罰的概率也就越大,能力不夠,武力來湊嘛,要的就是一個震懾力。
  • 男老師課堂上暴打女學生!抓頭髮,扇耳光!有顧及學生的感受嗎?
    學生被老師懲戒,是師生關係中比較經常發生的事情。懲戒是老師對學生犯錯誤的懲罰,方式有很多種,包括罰站、抄寫作業、打手心等,這些是學生和家長比較容易接受的一些懲罰方式。當然很多家長也不接受老師打學生的手心,認為這也算是一種體罰!
  • 教育懲戒的困局如何破
    把教育懲戒定性為一種教育手段,其目的在於教育和轉化存在違規行為的學生,培養學生更健康的人格。主持人:前些年,一名小學生因遭到任課老師較為嚴厲的批評後鬱悶跳樓。有的說是孩子太脆弱,有的說是老師過於嚴苛,也有的說是家長過分溺愛。歸根結底,還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而這其中最直接的指向就是懲戒到底該不該有,懲戒的目的是什麼,教育懲戒的權利如何界定?
  • 錦州一教練體罰學生用便池水洗臉,官方通報:警告處分,調離崗位
    網友評論延伸閱讀學生被體罰致橫紋肌溶解,懲戒權的邊界在哪據媒體此前報導,江西省南豐縣一名15歲女生,因聽寫不出單詞被英語老師罰做200個深蹲。這一事件引發網友對於教師懲戒權的熱議。涉事學校南豐一中的校長表示,該老師體罰學生肯定不對,但當時的出發點是抓學生單詞過關,有一種懲罰的意味,但該教師認為這並不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不少人可能與校長的想法類似,將該事件與近些年討論比較火熱的「賦予教師懲戒權」聯繫起來。
  • 你還敢掌摑學生?老師沒有懲戒權,連戒尺打手心都不能有!
    針對網傳「老師掌摑學生」一事,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綠然國際學校,6月20日上午通報稱,涉事教師為該校初中老師楊某彬,其體罰學生情況屬實,目前已被停職處理。網傳視頻顯示,在教室裡,一名身穿校服的男生站著,被一位男性老師反覆抽打耳光並爆粗口。該學生被扇打時後退了一步,接著重新戴上眼鏡。
  • 教育懲戒權,各國怎樣做:英國出臺懲戒權指導方案,日本增加孩子與...
    繼埃頓學院院長體罰學生的醜聞曝光之後,許多家長紛紛站出來抵制教師體罰學生。此後,對體罰的禁止範圍從學校擴至家庭中。一度喧囂的體罰教學得到抑制,但教師的權力也被全面抑制,教學問題層出不窮,問題學生也越來越多。據報導,英國每天有近1000名兒童因虐待和鬥毆而停學。
  • 小學生排隊被打手,我們該如何看待教育懲戒?
    目前,已責成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同時委派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接管該班,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妥善安排期末的教育教學工作。下一步,該區教育局將在全系統進行通報,舉一反三,引以為戒。那麼,「戒尺」到底應不應該還給老師?這件事的關鍵問題在於,竹板打手的力度和後果。教育局其實該查清楚,這只是老師的適度懲戒措施,還是打得很重甚至有其他惡劣體罰、辱罵行為。
  • 四川一家長稱孩子被老師體罰後身亡:因做錯題被揪耳朵打腦袋
    9月11日,四川觀察接到網友爆料,稱四川廣元蒼溪縣高坡鎮中心小學校一學生寧寧(化名)被數學老師王某毆打後身亡。四川觀察記者隨即聯繫了寧寧的奶奶楊菊清,了解事情原委。據楊菊清向記者介紹,孫女寧寧今年10歲,在高坡鎮中心小學校讀五年級。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頒布,家長應該以什麼心態應對?老師呢?
    自教育改革以來,尤其是「快樂教育」「成功教育」提出以後,「俯下身子和學生交朋友」「讓孩子在快樂中接受教育」「讓孩子在鼓勵中成長」,直至極端的「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言論出現,身在一線的教師就被折斷了「批評懲戒」的翅膀,撲稜著單翅「表揚與鼓勵」原地轉圈,學生犯錯老師不敢深管,學習過程倒是快樂了,老師卻成了奴才,小心翼翼的侍候「主子」成長。
  • 日本立法禁止父母體罰孩子,中國網友炸鍋了:聖母病!
    也有人表示,輕度體罰並無不妥,只是體罰的度難于衡量和界定;更有大部分網友表示,輕度和適度的懲戒是最為合適的教育手段。出人意料的是,全球支持適當老師體罰學生的國家並不少。美國雖然各個州的規定不盡相同,但大約1/3,20個州允許適度體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