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甜,全稱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門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是一種較新的非營養類甜味劑,甜度大約是蔗糖的7000到13000倍,呈白色至灰色粉末狀,是以阿斯巴甜和3,3-二甲基丁醛為主要原料,在氫氣存在的條件下在甲醇溶液中進行反應,經去除甲醇、洗滌和乾燥等步驟製成。其分子式為C20H30N2O5,分子量為378.47,結構式見圖1。25℃時在水中的溶解度為12.6g/L,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為950g/L[1]。
1993年,美國紐特公司(NutraSweet)獲批紐甜專利,2002年7月,FDA 正式批准紐甜在食品中使用。我國也於 2003年 4月批准紐甜在各種食品中使用。
圖1 紐甜結構式
紐甜是以阿斯巴甜為原料,其性質也與阿斯巴甜有諸多相似之處。關於阿斯巴甜的副作用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其中已確定的一項為阿斯巴甜在體內代謝會產生苯丙氨酸,所以不適合苯丙酮酸尿症患者的攝入,且需在標籤中特殊註明。由於紐甜使用量較阿斯巴甜更少,另外紐甜分子中含有3,3-二甲基丁基組,幾乎能夠完全地阻斷該肽酶的功用,從而減少了苯丙氨酸的形成,所以紐甜添加在食品中時不需要做特殊的商標標註。
據紐特公司研究報導[2]稱,紐甜在體內代謝後會去酯形成脫酯化的紐甜和微量的甲醇,並很快從血漿中清除,最後從糞便和尿液中完全排出體外。包括大鼠、小鼠、狗和兔的動物試驗中,數千倍於預測人類消耗劑量的紐甜沒有靶器官毒性,致癌、致畸性;細菌和哺乳動物試驗中沒有發現紐甜有致突變作用,也沒有發現對各種器官組織的藥理作用;用健康人群做的耐受試驗證實紐甜不影響人體的臨床或生化指標並且與安慰劑相比沒有副作用;進一步的試驗證實紐甜對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或胰島素濃度沒有影響。但在長期動物試驗中發現,動物有體重降低及體重增長減慢的現象,研究者稱該現象是由於加入紐甜太多,導致膳食可口性降低,繼而導致食物的消耗減少造成的。
幾種常用甜味劑在甜味方面的比較見表1,在假設蔗糖的甜度為1的條件下,紐甜的甜度/價格最高,即紐甜的甜度成本最低。
表1 常見甜味劑的比較
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紐甜可以添加在包括焙烤食品、飲料、乳製品等在內的許多食品中。除餐桌甜味料、糖果和即食穀物食品外,紐甜的最大允許添加量都小於等於0.1g/kg,這主要還是跟紐甜甜度高,實際需要添加量較少有關。
在日常檢驗中發現,相較於其他甜味劑,紐甜在食品中極少被檢出,說明在食品行業中的使用並不廣泛,總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 紐甜是新型產品,我國從2003年開始使用,相較於其他傳統甜味劑,需要一定的時間推廣和接受;
2 、紐甜是美國紐特公司的專利,2013年底之前的壟斷生產導致紐甜價格較高,性價比優勢不明顯;美國專利到期後,許多廠家還未來得及調整配方;
3、 紐甜具有甜感滯後的特點,但可通過和其他甜味劑的復配改善;
4、其甜度太高,在食品中允許添加的限量較低,少許單獨使用時稱量不方便,對中小企業來說會不好控制用量。
目前最常用於檢測食品中紐甜含量的方法為高效液相色譜法。舊的國標方法為GB/T23378-2009 《食品中紐甜的測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已廢止),方法定量檢出限為0.2mg/kg。2017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標準為GB 5009.24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紐甜的測定》,兩者除了方法適用範圍從適用於食品中紐甜的測定更改為適用於飲料、蜜餞、糕點、炒貨、醬醃菜、糖果、果醬、果凍、複合調味料中外,無其他明顯變化。
相較於其他甜味劑,紐甜成本更低、口感純正,相信今後食品生產企業會更加重視紐甜的使用,全面取代阿斯巴甜也未可知。所以,紐甜的春天應該不會太遠了。
參考文獻:
[1]. 曹中, 新型功能甜味劑——紐甜. 中國食品添加劑, 2006(06): 第153-156頁.
[2]. D.,A.M.等, 紐甜:安全性和功能作用綜述.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4(07): 第33-47頁.
公眾帳號轉載,需註明引用出處:微信號smqfood。